世子傲娇我作妖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羽且
屋内的大亮。
&nb
第102章:盼郎归。
李德海在门帘处与赵瑗和荆小白走了个正对面。
他对赵瑗行了个拜见礼,走到门后,不禁暗叹,太后要见的人就是非同一般呀,也只有两位世子小时候能和这位小公子一较高下。
赵瑗也在心里感叹,还以为这个小鬼子,就是个自然长大的野孩子呢,也有举止得体有礼的时候,一路上交待他的话,白说了。
也是,荆春秋是国师,在大理国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人物,身为他唯一的孩子荆小白,自然是见过世面的。
赵瑗看着荆小白对着太后,行了个布衣平民的拜见大礼,又得体应答着太后的客套问话。他才随松了口气说:“臣还有些事要去紫宸殿见官家,先过去一步。“
太后挥了个手,笑得温和慈爱:“你去吧,待会儿,我让李德海把这孩子领过去。“
赵瑗走后,太后屏退了宫女内侍们,拍了拍她旁边的软塌说:“来坐这里。“接着又迫不及待地问:“你娘好吗“
话里透着抑制不住的喜悦和激动。
荆小白快步走到到太后身边,拿了扇子对太后一边扇,一边笑嘻嘻地说:“太婆,我娘可想您了哇,说您做的衣服好看,做的饭好吃。“又扁了扁嘴说,”我一来杭州,就想见您,可我进不了宫哇。“
太后呵呵笑道:“上午让人去接你,你怎么不来“
“我是想着给阿婆带个礼物的哇,还没找到合适的。“
太后笑得更大声了:“那怎么又来了“
荆小白也呵呵笑:“世子说,我就是礼物,不用再另外带了哇。“
普安王府。
郭思谨坐在揽月阁的绣架前,专注地勾绣着牡丹,秋葵走进来说:“世子妃,张伯说世子回来了,这会儿入了宫,捎话回来说,今晚在家里用饭。”
郭思谨停住了手,把针扎在了线棒上,站起身才说话:“我去灶房看看,今晚都安排了什么。”
话落了又改话说:“不去了,我先洗个脸。”
洗了脸,重又梳了头,上了腮红,抿了口脂。她拿了件粉底白花的纱裙,在身上比划着,问秋葵:“好看吗”
秋葵觉得世子妃与世子一起出去一趟,变化很大,不但又恢复了以往晚上打扮的习惯,甚至比以前更用心了。
这件衣服,她午时的时候,就问过一次了。
秋葵笑容灿烂地连声说:“好看,好看,世子妃穿粉色的最好看了,像朵三月里的桃花。“
换了衣服,郭思谨对自己的装扮仍有些不满意。她想了一下,对秋葵说:“你去园子里剪两朵蔷薇花,挑大的。”等秋葵走到门口,她又加了句:“要粉红色的。”
赵瑗和荆小白出宫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还没问你,荆无名是你什么人”
“我的好叔父哇。”
“他以前也在大理国”
“对哇。”
“他原来的名字叫无邪”
荆小白仰脸望着赵瑗,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
很好打听,前天他回来,就让张伯去查慕容谨身边一个小眼睛的人。昨日就回了信息,二十年前江湖上的第二杀手“快刀”无邪。
听了张伯的答案,赵瑗不禁打了个冷颤,府里竟然埋伏着一个冷血的杀手,上次后园子的事,还对他说话不太客气。
他问张伯从哪招来这么个杀手厨子。
张伯说,本来是去劳力市场上找个管理灶房卫生的,衣着整洁的小眼睛说,灶房里的什么活都会干,而且除了管吃管住外,没别的要求。
他又问,没身份怎么也用他了。
张伯说,有啊,不但有身份证明,还有户籍地县丞的介绍信。就是想着可靠才用他的。
张伯又说,身份和介绍信查了,都是假的。
如此种种,赵瑗犹豫再三,决定就当不知道,以往咋的,以后还咋的。
赵瑗没回答荆小白的问题,而是说:“你以后要不要也住在我那里,这样就可以跟你好叔父住一起了。”
“不要哇,好叔父没有好爹爹有趣。”荆小白仰着脸,讨好似的望着赵瑗说:“世子爷,你府上的守卫太严了哇,我上午去的时候,观察过了,不好溜进去。”
赵瑗拍了一下他的刺猬脑袋说:“给你出入自由”
荆小白大眼睛瞪得圆溜溜的:“世子爷现在看起来像个好人了哇。你这样对我好,让我很不安,是不是有什么事利用我”
赵瑗嘿笑了一声说:“对你这些好,都是有条件的。”
“什么”
“以后不管对任何人,都不许说我坏话,尤其是对宫里人。”
“哈哈哈……”
“你笑什么”
“这个条件好办哇,就当不认识你,不提你就行了嘛。”
……
郭思谨在门口站的有些累了,才看到一个清秀小厮,一路小跑而来。
看衣着是安国公府上的,安国公是武将,府里下人也劲装打扮。
小厮看到世子妃在门口,低身见了个礼,亮声说:“世子妃,世子在我家将军府上用饭,特遣小的来报告一声。“
郭思谨在门口又站了片刻,转身走向院内。
秋葵跟在她身后,咬了一下嘴唇,才开口说话:“世子妃,把您的饭摆哪里这会儿有风,外面凉快,要不要摆在后园子里“
“不用那么麻烦,我去饭厅吃。“
天热,再加上有心事,灶房精心准备的饭食,也没吃上多少。饭后,又回到揽月阁照了照镜子,脸上补了粉,重又上了口脂。
郭思谨未出嫁前,爱看一些民间的话本子,里面有描写皇宫里的故事。
一位帝王,三宫六院。
后宫女人们无事可做,除了吃饭,就是穿衣打扮,每天收拾得光鲜亮丽,等待君王的临幸。
 
截止101章,赵世子心理。
(minizhangm)说看不懂,我一下子恐慌了。
特来解释一下到目前为止,赵世子的心理变化。
赵世子在未成亲前见过郭思谨,郭思谨长的好看嘛,就印象很深。
他回到杭州,听皇帝说给他赐婚的是郭县丞的女儿,心里有喜有忧。
他喜欢她这个人,又讨厌她的家世背景。
那时候,他想的是娶了再说吧,不行过一段时间,找机会再让她走。
最初,他对郭思谨有心动,但他是做大事的人,不会把这点儿女情长放在心上。
后来一天天的,就越来越心动,明知道正妃之位不能给她,又不想让她走。
矛盾啊。不想面对关于她这个人的问题,所以每天回家都很晚。
郭思谨下药的那个晚上,就是开文的前一晚。其实有很多办法解决掉这个问题,他选择了自己上阵,他是想与她做那件事的。可又觉得不应该。
第二天早上更矛盾。
重要的一点,从一开始赵世子就不讨厌郭思谨这个人,和她做了那件事后,也没有很烦。他刚醒的时候,并没有生气嘛,还有心情跟她睡一起,聊聊天。
若是烦,就一脚把她踢下床了。
后来生气了,是他觉得他身为一个世子,第一次竟然是这样状态下进行的,很生气。可是看到她,又想,就又来了一次,哈哈。
他告诉自己这是在惩罚她,其实是给自己找的理由。
接下来是去秀州。
赵世子是想对郭思谨好的,可是又放不下身段。傲娇嘛。
他是在宫里长大的,也可以说是众星捧月,各方面都很优秀。五岁前虽然家里一般,但他是皇族宗亲啊,出生就身份尊贵。
面对一个普通家世的女子,他潜意识里,觉得她跟他是不平等的。
接着去了德清。
这个时候,他已经没想着把她送走了。
不然,他也不会对郭俭好。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在他的内心里,就再没想着把她送走。(重点)
送走的话,不要的话,都是说说而已。
想对她好,想亲亲抱抱举高高,又拉不下来脸。就告诉对方,也告诉自己,这是为了正事,假装对她好呢。
我不想对她好,我这是没办法。哈哈。
在感情里,赵世子是个小心眼的人,他认为他的东西,他的人就得完完整整的是他的,不能跟别人有点牵扯。小时候那个小风车,他哥碰了一下,他就扔了。
看到郭思谨跟宫七拉手(视角问题),他很气,翻来覆去思索后,却不敢质问了。
怕郭思谨万一说不想跟他过了。
此前,在回德清的路上,郭思谨曾想过放手。还说过和离是可以商量的。
赵瑗是极聪慧之人,他那时候知道了,郭思谨是有可能离开他的。以前天天接他,不接他了,还敢和他顶撞了。这都让他很不安。
不能让她走,又想让她知道她自己的错误。
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让郭思谨知道他的好,深深的爱上他,离不开他。然后,再好好的教训他。
于是开始明着对她好了,就表白了。
&
第101章:尽量走上策
德清县衙门后院,贵客接待室内或坐或站了四个人:赵瑗,徐县令,李捕头和刑部的刘侍郎。
刘侍郎今年三十七岁,外号刘法眼,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他的眼光很毒,一般的小动作都难逃他的法眼。
凡经他手的案件,没有搞不定的。
但这么个雷厉风行,外表精悍的人,却不会骑马。
马车晃晃悠悠比骑马慢了一半,天没亮就从杭州出发,到德清已近午时。
待他把所有的供词仔细的浏览一遍,饭点已过。
胖人不耐饿,徐县令感觉快要饿晕的时候,刘侍郎才终于从写满字的纸页上抬起头。
室内的另外三个,热切地望着他,等待他的高见。他咂了一下嘴说:“饿。“
徐县令在琢磨这个“饿“字代表的含义时,赵瑗站起身说:”你们去吃饭吧,半个时辰后,我们这里见。“
刘侍郎眨巴了一下他的小眼睛,惊讶地问:“世子不饿饿字明显也写在你的脸上嘛。“
“我去牢里看一下。“赵瑗望向徐县令说:”我先过去,麻烦徐大人安排人送桌酒菜到牢里。“
刘侍郎又眨巴了一下眼说:“世子急着赶时间我不急,那边最近也没什么事,我在这里多呆两天,也没关系。“
赵瑗用食指朝着刘侍郎指了一下,问:“知道你的外号叫什么吗“
“跟嘴有关。“刘侍郎咂了一下嘴说:”你指的是我嘴的位置,眼看的也是我的嘴。“
“刘多嘴。“
……
张烈坐在牢房里,一边看着郭俭慢条斯理的用着饭,一边拿着把破芭蕉扇给他打风。
房间里只有一个小小的窗户,风进不来,闷热,坐着不动就是一身汗。
“郭大人,街上新开了一家饭馆,厨子是杭州沁园春的,据说味道好极了,今儿去晚了,等了半天也没排上。您先凑合着吃点,晚上的我订了四浑四素,到时候,咱俩偷偷的喝一杯。”
张烈的话将落,便听见“哒哒哒……”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接着便看见,一个身着皂衣小狱吏出现在牢门口。
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世,世子过来了。”
张烈停住了打扇子的手,郭俭停住了夹菜的筷子。
“走到哪儿了
“进院子了。“
菜又摆上了,四浑四素,还有酒,当下最好的杏花村。
郭俭觉得这辈子做的最有成就的事,就是娶了那个叫李小菊的女人,养了这个叫郭思谨的女儿。
可惜女人没等到女儿出嫁,便故了。
赵瑗看着郭俭意欲垂泪的脸,温言安慰:“爹爹不用担心,刑部的刘法眼来协助查案了,自会还您清白。“
斟了杯酒,双手递给郭俭,清朗地笑道:”平日里,各自繁忙,若不是出了这事,我们哪里有机会,单独坐下来喝一杯。“
郭俭接了酒杯,头也没抬的一口饮了,沉声说:“我活这般年纪死活都不当紧,怕为此连累了小谨,连累了你。”
他长长叹了口气,“当时,我也不知道怎么的,就一下子把刀拔出来了。早知如此结果,他就是骑在我头上骂,我也不会多说一个字,更不会跟他动手。”
赵瑗又给他斟了酒,轻声说:“人一天三迷,不知道哪儿迷了窍,就会说不恰当话,做不恰当的事,事已经出了,爹爹莫要放在心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