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之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遥远之矢

    现在,是宣府东路参将毛镔,率部从永宁城,转而临时驻扎于怀来城内。城内设有兵备宪司,游击将军署,保定行府,守备官厅,怀来卫指挥使司等官署。

    后世的怀来城,大部沉于官厅水库下,不过此时的大明朝,该城却是重要的军事要塞。《宣府镇志》曾言:“怀来虽区区百里,而西屏宣镇,东蔽居庸,北当枪竿、滴水崖之冲,南护白羊、镇边城之险,前代列戍屯兵,视为重镇。”又说:“宣镇厄要之区不在镇城,而在怀来。”

    如此重要之所,自然是城池高厚。怀来城周长七里二百二十二步,高三丈四尺,城垣上筑城楼三座,角楼三座,东、南、西开三个城门,各有瓮城拱卫,万历十四年全城包砖,城墙外侧还建有壕沟,深阔各一丈。

    不但如此,城墙上还架着数百门火炮,诸如神威将军炮、佛朗机、虎蹲炮、子母炮、小铜炮、小铁炮等等大小火炮数百门。整个城池看上去,守卫还是相当严密的。

    只不过,李啸注意到,随到自已军队离怀来卫城越来越走近,城上的驻守军兵,脸上表情似乎越来越紧张。

    李啸知道他们在害怕什么。

    因为,狡猾的清军,曾多次假扮明军部队,叩开堡城,夺取城池。这些原本战力便远在清军之下的守城明军,早已是个个战战兢兢,风声鹤唳。

    只不过,这些守城明军,这次却是想多了。因为李啸为了抓紧赶路,根本就不打算入城休息。

    李啸全军,正欲从怀来卫城西面绕过去时,却听得城头一名把总模样的人,大声喝道:“你们是哪部分的为何擅行至此!”

    李啸身旁的金狼营副营长武壮,登时大骂道:“你这瞎眼的怂货!爷爷们是宣府北路金汤城的兵马,没看到爷爷们要去京师入援吗,多此一问!”

    那城头的把总,听得武壮喊声如雷,又见李啸军势雄壮,早已心怯了一半,他脸上堆起笑容,忙道:“原来贵军是入援京师的兵马,我等实是不知,还请这位将爷恕罪。”

    武壮犹欲再骂,被李啸止住:“我军往前赶路要紧,却不必与这等小卒纠缠。“

    李啸全军,刚刚绕过怀来卫西门,忽见得远处约有数十骑明军,盔甲散乱,人人带伤,从镇边城所方向,狼狈逃回。

    这些人中,一名将领模样的人,打马冲在最前处,他脸上满是血污,头盔甲已丢弃,一头乱发如同乱蓬蓬的丝草,身上的铁甲亦是残破不堪。

    “哦,此人竟是杜诗!“

    待来人打马行近之时,李啸拿出千里镜,远远地看到,此人,竟然是那龙门卫指挥使杜诗!

    奇怪了,此人不是在龙门卫的小白阳堡吗,怎么会到镇边城所去了

    因为距离遥远,那杜诗却未发现李啸,他带领导残兵,径直冲到怀来卫城南门外,大声喊道:“守城军将,速放吊桥!”

    城头的那个把总,又从南门处探出头来:“尔等是哪部分的,怎的这般狼狈”

    杜诗尚未回答,旁边一名同样气喘吁吁的人,听得这把总语气揶揄,便大骂道:“入你娘!瞎了你的狗眼吗,看清楚了,老子们是宣府镇龙门卫的兵马,被遣入援镇边城所,现在镇边城所,已被清军所破,我等拼了死命,方才逃回。尔等速速开门,我等有重大军情,要向城中毛参将禀报!”

    李啸从千里镜中望到,怒骂守城军兵的,竟是当日,被自已扣押在金家庄堡中的杜诗之侄,杜少如!

    没想到啊,竟在这怀来卫城外,碰到这伯侄二人。

    李啸心下暗想,听杜少如这般介绍,看来应该是龙门卫指挥使杜诗,率领其部兵马入援镇边城所,却被清军攻破所城,这帮人才这般狼狈逃回吧。

    杜少如说完,城头的把总犹是一脸疑惑,嘀嘀咕咕地与一旁的军兵说个不停,那龙门卫指挥使杜诗急了,也大骂起来




第二百一十四章 镇边城所
    “末将杜诗,拜见李总兵!”

    “在下杜少如,拜见李总兵。。。。。。”

    “二位不必客气,速速请起。”李啸一脸微笑,虚扶起一脸尴尬的杜诗、杜少如伯侄。

    其实,李啸派人把他们叫过来,是想再具体了解下,现在的镇边城所,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因为,这镇边城所,可是怀来卫与顺天府联系的交通要道。

    “李总兵,却不知贵军前来这怀来卫,将欲何往”未等李啸说话,杜诗先开口问道。

    李啸见他一脸惊疑之状,便说道:“杜指挥,我军乃是去入援京师,本欲从镇边城所入顺天府,没想到,竟在这边遇到你们,实是凑巧。对了,刚听你说这镇边地所,现已失守,具体情况如何,你且详细对本兵说来。“

    见李啸这支入援京师的兵马,对镇边城所这般有兴趣,杜诗犹豫了一下,便长叹一声,对李啸说出了镇边城所失守的经过。

    原来前段时间,龙门卫指挥使杜诗,受宣府镇万全都司调遣,率其部一千军兵,紧急入援这镇边城所。到杜诗入援后,加上镇边城所原有兵马,该镇所兵马总数达到了二千余人。

    入守镇边城所以来,杜诗部平静过了六天时间,没想到,就在昨天,约有一万多人的清军大肆来袭。

    清军来势凶猛,兵锋甚锐,而那镇边城所,年深岁久又长期不加修缮,城关颓破,夯土而建未并包砖的城墙,早已多处风化剥落,甚至连护城壕都早已淤塞,其城所防御力极低。再加上因为长期缺乏资金粮饷,所中军士斗志消沉,得过且过,战斗力几乎可以说是不值一提。

    是故,在将镇边城所四面包围后,清军一个合击攻城,城中守军立即崩溃,大部原镇边城所军兵,立即大哭投降,龙门卫指挥使杜诗,率领其部兵马拼死杀出,侥幸脱围。

    不过纵然得脱,在清军一路追击下,杜诗其部亦损失惨重,至逃到这怀来卫城处时,其部的一千军兵,竟几乎损失殆尽,连同副指挥使秦国英,家丁队长胡茂等人,皆死于清军刀下。

    杜诗见其部损失如此之大,心疼不已,又极不心甘,便想从怀来卫搬取援兵,趁现在镇边城所清军,已率兵离去分兵四掠之机,重夺镇所。

    杜诗说到这里,一副慷慨激昂,为国效力在所不辞的模样。只不过,李啸心下,却是洞若观火。

    因为,李啸知道,杜诗之所以如此想夺回镇边城所,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他作为镇边城所的临时主将,丢失关镇,到时朝廷必然追责。杜诗为保住官职性命,才这般想拼力夺回。若能重夺镇所,哪怕将来再度丢失,却也算勉强立了功,从而与那些投降的镇所军兵,划清界线,方能保住自身官职性命。

    李啸心下暗叹,这个人的小算盘,倒是打得精明。只不过,现在自已要从此人口中套取情报,却也不必与他计较什么了。

    “可曾看到,是哪部清军前来夺了镇边城所么”

    “禀李总兵,据在下昨天观察,该部清军满州本部,约有三千多人,一半身着黄盔黄甲,应是清军正黄旗军兵,另有一半衣甲皆镶红边,应为镶黄旗军兵,余者为蒙古红缨鞑子,兵力也有三千多人,另外便是各色汉军,亦有三千多人,还有新近投降清军的明军部众一千余人,这些人,尚未剃发,衣服样式皆未更改,便也来反攻我大明镇所,实是可恶。”

    李啸轻轻地点了点头,心里对这部入袭的清军,已了解了个大概。

    那杜诗,之所以有反攻的底气,是因为他知道,现在镇城已被鞑子掳掠一空,随后鞑子退去,再去掳掠他处时,他便可趁机重占空城,这样一来,也算是戴罪立功了。

    “李总兵,以我之见,现在鞑子已在镇边城所掳掠一天多,镇边城所内,应已被抢掠一空,现在我军若进军该城,估计鞑子早已退走他处,故当不需费甚力气,便可夺回。”

    说到这里,杜诗眼睛一亮,向李啸哀求道:“李总兵,我看贵部约有七千之众,此去镇边地所,不过一天便可到,正好一鼓作气攻下这空城,如此,李总兵得立战功,下官也好将功赎罪,岂不美哉”

    李啸心下沉吟,反正自已要入京援救,现在这镇边城所,却是必经之地,这个顺水人情,倒是可以一做。

    于是,他微笑着对杜诗说道:“好,大家皆是宣府北路军兵,理当同气连枝,守望相助,就由你部在前引路,我军立刻赶往镇边城所!”

    杜诗大喜,忙道:“李总兵急公好义,我等作为前驱,自是不在话下!”

    。。。。。。

    在杜诗领着李啸大军,向镇边城所紧急进发之时,正黄旗固山额真舒穆禄.谭泰,得意洋洋地在镇边城所中,领着一批亲随白摆牙喇侍卫,在亲随喀喇木在引领下,清点这段时间以来,掳获的大批财货。

    舒穆禄.谭泰,是此次出征的三路清军首领之一的一等总兵官扬古利之弟,此人在历史上,堪称清朝骁将,开国功臣。

    在真实历史上,谭泰从一个小小的牛录额真开始起步,因为作战勇敢,屡建军功,被不断提拔升迁。从牛录额真,升到巴牙喇章京,再升为固山额真,后授世职二等参将,又授一等公。

    崇祯死后,清军入关,从龙入关的谭泰,先灭李自成部的大批流寇,再败南明小朝廷的大批明军,随后又接连打败并消灭反正归明的金声桓部与李成栋部,对清王朝而言,可谓劳苦功高,功勋卓著。

    只不过,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在全国一统之后,顺治皇帝嫌此人恣意妄为,目无朝廷,将其拿办入狱,并纠集众臣议罪。随后,由鰲拜领头,检举揭发谭泰何洛会等人,依附大清第一逆贼多尔衮,以及营私擅政等重大罪状,最后谭泰被斩首示众,籍没家产,下场堪称悲惨。

    “主子,自从喜峰口入关以来,加上这次攻破镇边城所,我部共获得黄金七百二十两,银子七万六千四百两,粮草十二万石,丝绸锦缎之类二千二百多匹,军械刀剑盔甲无算。。。。。。”

    “哦,那掳获的人畜数量呢”谭泰听完,又轻声问道。

    “禀主子,我部共掳获人畜数量2万3千有余,已随那叶臣部,一齐押回带给了,正在昌平城外的统军大帅阿济格大人处。这般功劳,已有笔贴式详细记录,主子却勿担忧他人分润了我军功劳。”喀喇木笑道。

    听了喀喇木的报告,谭泰骄横的脸上,隐隐显露得意之色。

    “哼,若非那镶黄旗的完颜叶臣,一路分润我正黄旗部所获,本官所得,当会更多。”谭泰手抛扔着一个金灿灿的金元宝,脸上却露出不甘之色。

    喀喇木凑了上来,一脸媚笑地说道:“主子勿忧,现在叶臣部,已被那饶余贝勒阿巴泰,抽调回去攻打顺义城,再不会与我正黄旗分功啦,且待总兵官扬古利大人发来援兵,我军便可入那宣府镇怀来卫,再掳获更多的人畜财物了。”

    谭泰眼珠一转,脸上亦满是欣喜之色,只不过,他轻叹了一声道:“只是可恨那叶臣,竟带走了一半的蒙古与汉军军兵,大大削弱了我军实力。我哥扬古利,却又太谨慎,总是嘱咐我,说什么这镇边城所,为宣府与顺天的交界之地,地势紧要,扼关凭险,不可轻弃。不然,若按本官之见,我部有这1500余名正黄旗军兵,加上1500名蒙古诸部兵,1500名汉军,却也足够去怀来卫、保安州等地大干一场了。”

    那喀喇木忙道:“主子,且莫心急,扬古利大人既定了计划,我等还需遵偱为是。扬古利大人正准备去攻打房山与良乡等县,估计还要个几天,方能分兵给我军,主



第二百一十五章 震天雷之威
    “操!这帮明军,恁的狂妄,区区七千余众,竟敢来图我数千大清军兵驻守之镇边城所,莫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站在镇边城头的谭泰,从千里镜中,看到正沉默而快速地向镇边城所逼来的李啸军,不由得一脸诧异之色。

    在谭泰印象中,过往的许多次战斗中,只要是清军守城,一般情况下,明军若无五倍以上兵力,绝对不敢攻城。而且,就算明军兵力有五倍以上,那些斗志消沉,畏清如虎的明军,往往被清军一个照面厮杀便打败了,实实不足为虑。

    这股来路不明的明军,倒是奇怪得很。

    “主子,是不是要赶紧派人向扬古利大人或附近友军求援,以防万一啊。”谭泰身后,喀喇木的声音,小声地响起。

    谭泰大手一摆,制止了喀喇木的建议。

    “哼,现在镇边城所中,我部共有满洲部军兵1000人,蒙古兵700人,汉军700人,另有投降明军近二千人,有近四千五百人的兵马,明军不过七千,有何可惧!若不是本官考虑到我哥扬古利的军令,要牢牢守住这镇边城所,本官早就出兵西门,去与那些明军对面厮杀了!要知道,当日在辽东之时,就是以一当十,本官也能杀得那些明军喊爹叫娘!”

    谭泰说到这时,脸上闪过一道冷笑,他命令道:“喀喇木,你且安排军兵守卫城墙便是,我倒要看看,这股明军,还能搞出什么攻城花样来不成!”

    喀喇木脸色犹豫,不过,他还是迅速地嗻了一声,便下去安排布防事宜。

    很快,镇边城所布防如下。

    东西两面城墙上,各布有满洲军兵300人,蒙古军兵250人,汉军300人,投降军兵500人。

    南北两面城墙上,则安排剩下的投降明军各500人驻守。

    城中,另有满洲骑兵400人,蒙古骑兵100人,汉军骑兵50人,作为策应力量,留驻城中。

    另外,考虑到明军可能会主攻西门,谭泰下令,将原先均匀布在城头的各门大小火炮,总共40门,集中放置在城西,由会打炮的投降明军操作。

    在清军紧急布防之时,城下的李啸军,也在紧急调动兵力。

    按李啸的命令,全体步兵,集中在镇边城所西门一百步外。而全体骑兵,则从镇边城南北两侧绕过,集中于镇边城东门外,以防止敌军从东门撤逃。

    至此,在一个时辰后,李啸军终于按李啸的意思,完成了关门捉鳖的兵力分布。

    谭泰一直在用一种蔑视的眼神,看着城下的明军分置兵力,只不过,当他看到这股明军竟采取将东西城门牢牢围堵的态势时,他心里却是暗暗吃惊。

    这攻城的明将,莫不是疯了!

    这个明将,真是恁的大胆,且不说想打败我军便基本不可能,没想到,他竟存了想把我军围而歼之的心思,这他娘简直是想蛇吞象!

    旁边的喀喇木,亦是满脸震惊的神色。过了一阵,眼尖的他,忽地指着李啸军后排,大声道:“主子快看,明狗子推过来的,却是个什么东西”

    谭泰定睛一看,只见大批辅兵模样的明军,以十人为一个小队,缓缓地推出40个体形庞大,怪模怪样的东西,一直推到离镇边城所北面城墙,约九十步处站定,并排成一条平直的直线。

    “操!明军这玩意,应该是投石机!”谭泰皱了皱眉,嘴边却是轻蔑的冷笑:“这股明军,恁的寒酸,连火炮都没有,竟把这几百年前的古董制了出来,殊是可笑啊。莫不是,他们打算向本地投掷石块,把这镇边城所砸塌不成!”

    谭泰说毕,城头的守城清军,尽皆大笑起来。

    不过,很快,他们就笑不出来了。

    “预备!”

    随着旗语挥动,城头的清军看到,那些10人一队的明军辅兵,正拼命地搬动绞盘,吱吱作响地将长达6米的抛石机投杆,拉下放平。

    随后,便有数名辅兵,纷纷咬着牙,一同搬起一枚黑不溜秋,重达80斤的投掷震天雷,吃力地将震天雷放在投杆头端的投盆处。
1...100101102103104...4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