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之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遥远之矢

    接下来,李啸给暂代总头约瑟夫他们安排了任务,那就是,先在港口内让实习水手熟悉船只操作与火炮使用。在实习水手们大致熟悉后,带上监抚司的官员,就近去福建广东等地,招收移民,以进一步充纳台湾移民的数量。

    在仅仅过了一周的时间后,荷兰方面便有大批商船过来,购买了大批的铁器、呢绒、丝绸和香烟,首次交易总额,便达100万两银子以上。

    李啸军生产的产品,无论是铁器、呢绒还是丝绸,皆是做工精良,品质出众,同进价格却比同期的国际产品相平甚至更便宜,荷兰商人们在验货后,无不心花怒放,立即大把地掏出金银币购入。

    而荷兰人之所以还进口他们自已能生产的香烟,却是荷兰商人的的精明决策。

    因为,荷兰人虽能自已生产香烟,不过,但他们看到李啸的那些做工精良味道不错的过滤嘴香烟,卖价竟与荷兰在印尼的烟厂出厂价一样之时,精明的荷兰商人们立刻意识到,这样的新香烟一定会引领国际潮流。于是,他们马上做出了大量进口中华牌香烟的决定,准备将其大量销住欧洲市场。

    荷兰商船队伍满载而归,在赤嵌城的中的荷兰台湾总督范德堡,见到商队带回来的大批明人商品,心中亦是十分喜悦,也为自已能及时与李啸达成贸易协议而深感庆幸。

    他特意挑出十来匹上好的绸缎,装箱运往巴达维亚,送给自已的顶头上司,也就是东印度公司董事长扎恩,以在拉拢关系的同时,以这种方式向其邀功。

    范德堡的刻意拉拢很快便收到了回报,扎恩授予了他一枚金光闪闪的共和国勋章,以表彰他对荷兰共和国作出的卓越贡献。同时,授于其在台湾,可有更大更多的全权处理的行事范围。

    收到勋章并且职责提升的范德堡,一时成为东印度公司同僚眼中炙手可热的当红人物。

    荷兰人在与李啸的贸易中尝到了甜头后,西班牙、英国、法国等欧洲各国的商人,纷纷蜂拥来到鹿港,想与李啸进行贸易。

    这样的事情,自是李啸求之不得的,他当即同意了各国商人的请求,与各国商人分别签署了贸易协定。

    自此,鹿港每天都是一片繁忙的交易状态,而李啸军从山东带来的大批商货,竟在短短一个月内,就几乎售罄。整个商品销售额,多达500多万两。

    由于这些与李啸签下协定的商人,其销路基本都在欧洲一带,并不与郑芝龙那主要在南洋与日本的销售通道相重叠,故掌握着强大海上力量的郑芝龙部,对此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放任这商人的商船前来鹿港进货。

    而在李啸与各国商人广开商路之时,随着




第二百四十三章 皮岛覆灭
    “操,没想到,仅仅只比历史上往延了三个月,建虏还是要对朝鲜下手啊。”

    心中暗叹不已的李啸,下意识地将辽东安全分司的来信,揉成一团。

    李啸原本以为,自已曾把那建虏正黄旗部打击得这般惨重,清军进攻朝鲜的时间,应该会大幅延后,怎么也比真实历史延迟半年以上方可兴师。却没想到皇太极要动手的时间,只不过比历史上延后了三个月而已。

    皇太极此人,真枭雄也。

    李啸知道,现在的朝鲜国王李倧,软弱无能,治国无方,最终会在这次清军的大肆进攻中,此人治下的朝鲜,这个明朝曾用无数将士的鲜血与生命捍卫的蕞尔小国,于此战后向清朝屈膝投降,成为清朝的附属国,为清朝提供了大批的粮食及物资,最终反而成了攻灭明朝的帮凶。

    只不过,相比清军迫降朝鲜,李啸更关心另一件事。

    那就是,在历史上,清军在征服朝鲜后,于回师途中,攻克了东江重镇皮岛,斩杀东江镇总兵沈世奎,随后不久,沈世奎之侄,东江镇副总兵沈志祥率东江镇残部及全部的东江镇水师,向清军投降,至此,东江镇覆灭,明朝所据全部的岛屿丧失。而清朝在征服朝鲜平灭东江之后,再无东顾之忧,可以一心一意对付日渐糜烂的明朝。

    尽管东江镇总兵沈世奎,是个目光短浅的平庸将领,但此人总的来说,还算是明朝的忠臣。

    据史载,沈世奎在力战被俘后,清将马福塔曾劝其归降,被沈世奎大骂拒绝,终被清军斩首,也算是一条傲骨铮铮的汉子了。

    李啸完全不希望看到,这样一个对自已完全不利的结局。现在的他,从心底里还是希望保全东江镇与沈世奎的。

    因为有了北面的东江镇作为屏护,李啸在山东可以放心地发展势力,而一旦东江镇全部落入敌手,且东江镇水师成为清军力量的话,李啸的赤凤卫,将直接暴露在清军的攻击范围内。就算清军暂时没能力直攻山东,但海路不靖的话,将给李啸全军赖以为生存之本的海上粮道运输线,以及各类相关的海上贸易,带来巨大的风险与阴影。

    只可叹,现在自已身处台湾,与东江镇南北两隔,想要迅速赶往救援,实是非易。

    故而,李啸现在认为,如果现在自已出援,能保住东江镇与沈世奎,当为最好的结果。

    如果时间上来不及,那李啸希望退而求其次,至少保住尚未投降的东江镇副总兵沈志祥部残余兵马及其水师,使其不得向清朝投降,而让原本就战力锋锐的清朝,更加如虎添翼,这是稍次的结果。

    而最差的结果,则是完全如历史上那般,东江镇不复存在,沈世奎被斩,沈志祥投降成为了清朝的顺续公,李啸将不得不直接面对北边的巨大威胁。

    真实历史上,在东江镇灭亡后,只过了几年,汉奸降将孔有德耿仲明两部兵马,就曾渡海直攻山东,在登莱等地烧杀抢掠,以报当日被明朝赶跑之恨,让原本就残破不堪的登莱之地,腥膻一片,饱受荼毒。

    思虑已定的李啸,立刻给赤凤营营长田威回信,要他密切关注北面的动态,让沈世奎及早做出防备,万一东江镇兵力不支,赤凤营兵马紧急出援,只要能击退清军,保住皮岛不失,哪怕牺牲再多的赤凤营兵马,都是值得的。

    给田威飞鸽送信完毕后,李啸下令,全体十六艘战船,带上充足的粮食与淡水后,立刻随自已立即北返。

    而原本准备装运的200万石马铃薯,李啸则准备让台湾拓殖集团团长丁佑去联系澎湖的郑芝龙,利用他们北上采购的船只,以支付运费的方式,由李定国安排军兵押送,帮助运回山东。

    在又交待了丁佑与李定国两人,治理台湾的一些重要注意事项后,忧心忡忡的李啸,于崇祯十年三月初一这一天,登上指挥舰升龙号,扬帆北去。

    一路北行的李啸,每天伫立船头,遥望海天一色,波翻浪涌,却是忧心如焚无可言说。

    向来不信天命之类的他,竟也在心下暗暗祈祷,愿上天助其及时赶回,以能及时出援,保住东江镇。

    只不过,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就在李啸从鹿港出发五天后,已集结完毕的清朝大军,终于以朝鲜渝盟傲上为由,大举入侵朝鲜。

    崇祯十年三月初四,利征伐,趋东则吉。

    这一天,皇太极指挥清军十万入侵朝鲜,清朝国中只派了郑亲王济尔哈朗守沈阳,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守辽河入海口以遏明军。

    为了让上次入关侵明,却败军失将的阿济格,阿巴泰二人戴功赎罪,皇太极下令,令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饶余贝勒阿巴泰分统左翼满洲和蒙古军兵,共两万余人,从宽甸入长山口进攻朝鲜,另由贝勒岳托、贝子尼堪等人各率数千兵马接应。皇太极与礼亲王代善二人,率其他各路满洲兵马以及汉军部众,总共七万余众,直接渡过鸭绿红进攻朝鲜。

    从总体上看,皇太极此次入侵朝鲜的规模与进兵动向,与历史上相差无已。

    只不过,由于李啸来到这个世界的蝴蝶效应,现在的历史,与真实的历史相比,除了时间改变外,作战进程却也有重大的不同。

    那就是,皇太极在进攻朝鲜之时,同时派遣了豫亲王多铎和户部承政马福塔二人,分任正副二将,率兵马两万余人,偷袭皮岛。而不是与历史那样,在回师途中,才令一支偏师去扫灭皮岛驻军。

    皇太极这一突然变化,打了李啸一个猝不及防。

    在多铎前部乘着夜色,假扮商船攻上防备松懈的皮岛之际,李啸才刚刚到达了松江府外的海域。

    其实,赤凤营营长田威,在收到李啸的飞鸽传信后,曾立刻派出使者前去禀告沈世奎,要他多加防备,同时多与赤凤营兵马保持紧密联系,以防万一有变,赤凤营可紧急出援。

    不料,那沈世奎却对李啸的忠告满不在乎,他认为,清军主力现在只是全力进攻朝鲜,应该不可能分兵再来入侵皮岛,李啸的忧虑,未免多心了。故他对李啸的使者淡淡地表示感谢后,便令使者返回,且再无其他加强防备的举措。

    东江镇总兵沈世奎的侥幸心态,仅仅维持了三天时间。

    这天夜晚,清军兵分两路,以夜色为掩护,由多铎与马福塔分统左右翼兵马,鼓噪大进,向皮岛中心合围突进。

    直到此时,皮岛明军方才明白,并不是小股清军前来骚扰,而是有数万清军前来大举进攻,驻守于岛上的主将沈世奎,家丁队长金日观,副将楚继功等人,方急急喝令刚从梦中惊醒的明军,立刻就地组织抵抗。

    苍茫月色下,一场残酷的攻防战,就此展开。

    只不过,原本就战士低下斗志消沉的明军,如何是久经战阵又蓄意偷袭的清军之对手。再加上皮岛自毛文龙时代以来,就一直就未建起城池,而是军营与民房散乱相处的状态。而这场仓促的攻防战中,无险可据的明军,只不过坚持了半个时辰,便如历史上一样“惊骇溃散,莫敢争锋,遂至陷没。”

    由于清军这次入侵相当的突然,他处的明军,甚至根本不知道此时清军在进攻皮岛,自然也就谈不上派出援军。

    “沈大人!请速速突围去海边,那边尚有船只接应,再不退走,只恐来不及了!”杀得满身是血的金日观,对同样拼力苦战的沈世奎大声吼道。

    “是啊!请大人速率亲兵撤退!末将率将



第二百四十四章 沈志祥降清
    “沈总兵,眼下清军重兵围,我军该当如何,还请沈总兵速拿主意啊!”

    听得营外的清军喊声如雷,中军营帐中的副将王庭瑞,一脸惊惧地向东江镇副总兵沈志祥,颤声说道。最新最快更新

    “是啊,沈总兵,现在清军已将我军重重包围,我部军兵困于营中,水师困于港内,无依无援,现在的局面,可谓是已近绝境!”参将袁安邦亦是满面愁容,他看着脸色铁青牙关紧咬的沈志祥,以一种犹豫的口吻对他说道:“沈总兵,以在下看来,我军兵微将寡,又外无援军,不如……”

    “不如什么!”

    “不如投降清军便是!”被沈志祥这一逼问,袁安邦也豁出去了,他向沈志祥拱手大声道:“沈总兵,非是我等不能为国尽忠,只是现在形势比人强,我等徒死无益。不若且先降了清朝,以为保全之计。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袁参将说得对!沈总兵,有道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以在下看来,现在明朝日渐衰朽,实实有如一般日渐沉没之破船,我等实不可再将身家性命,绑缚于这破船上了。而这清朝,自开国以来,拓地千里,兵强势壮,正是国运昌隆之时,我等若及时率军降之,非但可以保全性命家财,只怕还有公侯之赏呢。”

    王庭瑞在一旁急急插话,他边说边小心地观看沈志祥的脸色。

    沈志祥的脸上,猛地哆嗦了一下。

    王庭瑞的话语,击中了沈志祥心中的软肋。

    沈志祥是个极为现实的人,人活一世,草生一秋,说什么国家大义,什么忠君报国,都不如拥有权势地位和万贯家财来得实在。

    毕竟自已这些年通来走私贸易,赚取了成千上万的惊人财富,又身为东江镇副总兵,可谓名利双全,既富且贵。要是把这些东西通通舍弃,去与外面的清军拼死一战然后丢掉性命的话,着实太过可惜。

    那么,在现在情况如此险恶之际,向来对所谓忠于朝廷嗤之以鼻的自已,也许真的到了改换门庭的时候了。

    只是,自已真的能这么做么

    沈志祥尚在犹豫不决。

    这时一名亲兵忽从门外急急而入,说是汉军参领班志富,请求入营拜见沈总兵。

    “哦,他来干什么”

    沈志祥听到班志富这个名字,先是一惊,然后迅速便是满脸怒色。

    这个班志富,沈志祥对他的经历,实在是太了解了。

    班志富是原先的东江镇广鹿副将尚可喜手下亲将,算是东江镇的老人了。只是此人,后随着尚可喜一道,于崇祯七年初,率军携民叛明而去,投降了清朝。最新最快更新

    在现在尚可喜被封为智顺王后,班志富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升为了汉军参领一职。

    此时的沈志祥心中,立刻想起了那个有着一张油腻的葫芦形脸,两撇尖细鼠须的班志富,顿时心中满是厌恶,他挥挥手,想让亲兵把班志富赶走。

    亲兵诺了一声,正要出去,却被王庭瑞急急喝住。

    “沈总兵,班志富此来,必有要事要说与我等知晓,且听其言语谈论,再作定夺不迟。”王庭瑞向沈志祥拱手低言道。

    沈志祥叹了口气,无奈地点了点头。

    听闻亲兵允诺自已单身入营的消息后,原本在营外捻着鼠须焦灼苦等的班志富,那葫芦型的脸上,顿时浮起得意的微笑。

    原来这班志富,此次率了一千尚可喜部汉军兵马,随豫亲王多铎攻打东江,在攻克皮后,复随多铎急行军,赶到沈志祥所驻的石城。

    早在攻打皮之前,班志富便向多铎夸口,说若是攻破了皮,自已可以游说那沈志祥率军来降,多铎见其言之凿凿,甚是心喜,遂同意了班志富的主动请缨。

    而现在,在得到了皮的清军紧急送来的,装着东江镇总兵沈世奎头颅的盒子,班志富信心十足,立即向明军营中喊话,求见副总兵沈志祥。

    他手托着装着头颅的盒子,在那名亲兵的引领下,快步来到了中军帐内。

    “大清汉军参领班志富,拜见沈总兵。”

    在离沈志祥五六步外,班志富放下盒子,向沈志祥半跪打扦。

    沈志祥满是厌恶的看了面目猥琐的班志富一眼,淡淡地说了一句:“嗯,你且起身说话吧。”

    班志富诺了一声,在一旁一张椅子上坐下,他环视了周围一圈,目光投向沈志祥,似在询问帐中的王庭瑞与袁安邦二人,是否可靠。

    沈志祥明白他的心思,便道:“王副将与袁参将乃是某家心腹,却是可靠,班志富你但说无妨。”

    班志富闻言,原本堆着笑的葫芦脸上,便涌起了大片的悲色,他用一种哽咽的声音向沈志祥说道:“沈总兵,请恕班某带来噩耗,你叔父他,已然于皮战没了。”

    “啊!你说什么!”

    沈志祥从椅子上腾起跳起,一旁的王庭瑞与袁安邦二人,亦是满脸震怖之色。

    沈世奎战没了!

    那就是说,皮已真的被清军拿下了,外面的清军那沈世奎已死的喊话,竟是真的!
1...114115116117118...4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