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之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遥远之矢

    指挥台处隆隆地鼓声响起,赞画吴亮,高举那面巨大的红底飞虎啸日旗,凛然前指,队伍最右侧的盾兵队长莫长荣见到,立刻大声呼喝:“盾兵前进!”

    他刚喊完,站在盾兵队伍中央的盾兵副队长鲍昭同样大声呼喝:“盾兵前进!”,副队也要这样喊的目的,是保证左侧的十四名盾兵同样能听清指令。副队喊完,三十名神情凝重身穿鸳鸯战袄排成一条笔直直线的盾兵,立刻手中紧持大盾,左右盾牌互相并排连接,让大盾密密地排成一条笔直却几不透风的墙壁,然后随着战鼓声稳稳而统一的迈步前进。

    盾兵向前行进后,枪兵队伍最右侧的枪兵哨长段时棨立刻呼喝道:“枪兵前进!”

    随之,枪兵队伍中间的副队罗正也同样呼喝道:“枪兵前进!”

    他的话语刚落,一脸严肃身着棉甲的三十名枪兵同样排成一条笔直的直线,统一靠右侧斜向上持握长枪,保持离盾兵队伍两步的距离,整齐有序地紧随着前面盾兵的步伐而前进。

    枪兵甲队前行了一步开外后,身着鸳鸯战袄的枪兵乙队两名队长也先后高喊口号,指挥队伍,排成笔直的直线,与甲队保持了一步之遥,向前整齐前进。

    指挥台上的战鼓更加激烈了,飞虎旗帜交叉挥舞,盾兵队长莫长荣大喝:“立盾!”盾兵副队鲍昭同样大喝道:“立盾!”他的话音刚落,便听得“砰”地一声重响,却是三十面蒙铁厚盾同时落放于地的声音。

    莫长荣的声音又猛地暴起:“蹲下!抵住!”在盾兵副队鲍昭同样说完此话后,三十名盾兵同时下蹲,并将盾牌摆成倾斜状,然后用肩膀牢牢抵住大盾倾斜的上端,从而,做好了完整的战阵防护。

    在盾兵们做下蹲动作时,后面的枪兵队长段时棨大喝道:“枪兵准备!”,枪兵副队罗正同样喊完此话,三十名排成笔直一排的枪兵上前一步,保持离盾兵一步的距离,同时,手中长枪横握,那闪着瘆人寒芒的三棱精钢枪头齐齐越过前面的大盾顶端,摆成一条笔直而肃杀的死亡之刺。

    后面的枪兵乙队则在甲队之后,保持一步之遥站立,按李啸要求,若甲队有枪兵受伤或死亡,乙队人员随时填充上去。

    在前面的盾兵摆成了一条沉默而坚实的钢铁防线后,后面的枪兵阵列基本上都被盾牌掩护至胸口位置,随着枪兵队长段时棨的暴喝:“枪兵攻击!”,副队罗正立刻同声呼喝“枪兵攻击!”,三十名甲队枪兵立刻身形微侧,屈腰盘身,手中平握枪身,随后疾急向前一步,长枪举于盾牌上部,开始迅速而猛烈地进行早已熟悉的攻击敌兵头、颈、胸刺杀动作。

    最后,指挥台上鸣金之声大起,飞虎旗垂直后指。枪兵哨长段时棨大喝:“枪兵后撤!”。

    乙队枪兵队长姜尊同进喝喊,随后两队枪兵们收枪转身,又恢复统一靠右侧斜向上持握长枪的状态,然后小跑后退。

    看到后面两队枪兵收枪转身,盾兵队长莫长荣大喝道:“盾兵后撤!”盾兵副队鲍昭同样重复喊完,盾兵们一同起身,然后持盾转身,小跑后退。

    最后,盾兵与枪兵排成与入场时同样的三列纵队,退出演练的空地上。

    一次完整的枪盾配合演练就此完成。

    下场的战兵队伍,迎来了全墩其他观看人员的热烈欢呼。

    放下擂鼓棰的李啸,脸上却只有微微的笑容。

    这次枪盾战阵配合演练,虽然大体还行,但不足的细节之处还是有许多,距离李啸心中理想化的状态甚远。

    这个熟练度的问题,只能在每日的强化训练中加以弥补。李啸相信,尽管战兵的熟练程度还有待提高,战阵配合也还有诸多疏漏之处,但只要能持之以恒的练上一段时间,李啸精心设定的枪盾战阵绝对会越来越配合默契,也将拥有越来越大的威力与杀敌效率。

    有一点李啸坚信,他手下的这只小小的军队,如果每天这般刻苦训练下去,假以时日,一定会成为远超其他明军的精锐之师。

    当天中午时分,祖大寿派军士过来传令,让李啸前往前锋营演武大殿接受朝廷的升赏。

    演武大殿中,李啸等人跪地接旨,向他宣读兵部嘉奖令的,是刚加了散阶骠骑将军的前锋营总后官祖大寿。

    祖大寿能加散阶,也是托了李啸之功,毕竟李啸是他的下属官兵,这份直属的功劳是没跑的。

    这次演武殿内,却没有其他将领前来。这是因为传闻鞑子即将派兵来袭,为加强战备,祖大寿下令各名将领严加整训士卒,砺兵秣马,以备鞑子入侵。故他没有安排众将一同前来,而是单独给李啸等人颁发晋升与赏赐。

    在这有些冷清的场合内,李啸反而觉得心情舒畅。毕竟,不用面对那些嫉妒与忌恨的眼神,李啸感觉自在了很多。

    祖大寿身着正二品的都督佥事武官服,一脸精神焕发,看得出心情极佳。

    &




第四十九章 千户
    当天中午时分,祖大寿派军士过来传令,让李啸前往前锋营演武大殿接受朝廷的升赏。

    演武大殿中,李啸等人跪地接旨,向他宣读兵部嘉奖令的,是刚加了散阶骠骑将军的前锋营总后官祖大寿。

    祖大寿能加散阶,也是托了李啸之功,毕竟李啸是他的下属官兵,这份直属的功劳是没跑的。

    这次演武殿内,却没有其他将领前来。这是因为传闻鞑子即将派兵来袭,为加强战备,祖大寿下令各名将领严加整训士卒,砺兵秣马,以备鞑子入侵。故他没有安排众将一同前来,而是单独给李啸等人颁发晋升与赏赐。

    在这有些冷清的场合内,李啸反而觉得心情舒畅。毕竟,不用面对那些嫉妒与忌恨的眼神,李啸感觉自在了很多。

    祖大寿身着正二品的都督佥事武官服,一脸精神焕发,看得出心情极佳。

    他嗓音洪亮地向李啸宣读了朝廷的升赏谕令。

    “大明兵部武选司察辽东广宁中屯所百户李啸,率部勇战鞑虏哨骑,全歼敌寇,斩杀鞑虏首级18颗,忠勇可嘉,武功卓著,其人可勘大用,特升为正千户之职,军职晋为把总,赐世袭百户,另加授散阶正五品武德将军,该员需心怀圣恩,尽心戮力,报效朝廷,不负委任厚望为荷!”

    李啸心下知道,给一个千户官加了散阶,大明朝内亦不多见,这代表着自已更受皇帝信重,当下心中亦是欢喜。

    “下官领旨谢恩!”一脸微笑的李啸,从笑眯眯的祖大寿手中接过谕令。

    接下来,他又从祖大寿手中接过朝廷下发的正千户官服印鉴,腰牌告身,并得到了朝廷奖赏的银子800两,绫罗绸缎20匹。

    另外这次晋升中,下属将领王义守升为试百户,赏银200两,赏绸缎4匹。田威升为总旗官,赏银100两,绸缎1匹。段时棨升小旗官,赏银30两。

    随后,朝廷那18颗首级的赏格银子下发,以每颗50两的价格,共900两银子,一并交给李啸。

    祖大寿告诉李啸,正在营中驻防的祖大弼,因为这25颗斩获首级,已如愿以偿地升为了副将,同时军阶晋为都指挥使同知。

    祖大寿告诉李啸此事时,脸是满是莫名的笑容,李啸自然深知其意,两人皆是大笑不提。

    为了参加祖大寿安排的宴席,李啸等人随后换装,他头戴银丝盘铰青晶玉束发冠,身穿前胸与后背均有熊罴图案正五品千户官服,腰系乌角银钑花缠玉带,佩戴精美的千户官麒麟铜牌,足穿黑犀厚面直缝官靴,更显得英姿挺拔、雄武非凡。

    此时,田威、王义守、段三人也都换上了官服,三人换好衣服后,田威与王义守互相扯着对方衣服放声大笑取乐,互相嘲笑对方穿得难看。而段时棨则脸色平静,只是一声不吭地仔细地将自身官服拉扯整齐。

    李啸微笑地看着他们闹腾够了,然后整整衣领,昂然而道:“走吧各位,祖大人的宴席可正在等咱们呢。”

    这场盛宴,祖大寿与李啸等人尽欢而散。

    只是离开的时候,李啸看到,总兵祖大寿看自已的眼光有点复杂,其中有欣赏,有牵念,更夹杂着莫名的失落。

    回到不归墩后,李啸主动将自已所得的800两银子与900两赏格银子一并交给赞画吴亮,20匹绸缎他也只留下了2匹,却将18匹绸缎亦交给吴亮去卖掉,让他将全部所得,皆用于全墩将士及家属的生活用度。

    李啸磊落体恤部下的做法,让王义守田威段时棨三人亦深为感动。虽被李啸劝阻,但三人随后还是一齐凑了个150两银子出来,同样上交给吴亮。

    现在李啸的银库中,全军的公用银子总共为2400多两,还能勉强支撑两个月。

     



第五十章 军议
    李啸等人一到锦州,便有军士来迎接。李啸让一众飞鹞子下去休息,他自已则跟着带路的军士前往祖大寿总兵府议事厅。

    李啸入得议事厅内,迅速就看到,总兵祖大寿只是坐在上座左侧,正中的位置,却是一名头戴玉帽珠乌纱帽,身穿一件胸口绣着仙鹤方形补子大红团领衫,腰系素玉带的正一品文官,正神情严肃地赫然在坐。

    李啸猛地想到,这位面容清癯儒雅,长着三绺飘逸长髯的一品文官,定然是以右佥都御史加礼部尚书衔,兼东阁大学士身份,担任辽东巡抚的方一藻无疑了。

    李啸读过明史,知道这方一藻,却是从崇祯四年底到崇祯十三年三月,一直担任辽东巡抚。虽任职颇长,却鲜有作为。唯一一件在明史上留下的事迹,便是与陈新甲等人与后金的议和,可惜最终此事却没有办成,不了了之。

    让李啸没想到的是,未等他参拜方一藻与祖大寿,厅内一众将领的窃窃私语,便传入他的耳朵。

    “大帅是怎么搞的,竟让这么一个小小把总,也来参加这等军议大会”

    “呵呵,咱们辽镇出人才嘛,人家有斩首之功。”

    “入他娘,什么时候斩十八个鞑虏首级也成了能耐了咱家二百来年将门,光是我爹爹当年跟着李大帅,斩的首级没有八百也有小一千了。”

    “说不得!这是人家时运好啊,现在可不是李大帅当年的光景,什么猫啊狗的都窜出来了。”

    “这辽镇现在还是咱们当家不是莫要落到老子营里,到时候看他还这般张狂。那守备王道奇也是怂货一个,容得这厮这般猖狂倨傲,要是老子,早就做了他!”

    。。。。。。

    李啸听到这些充满鄙视与敌意的话语,脸上却依然极为平静。对这些至少在游击以上的辽东将领,他以一种视而不见的眼神越过他们,上前几步,向方一藻与祖大寿跪拜行礼。

    “卑职李啸,见过巡抚大人,总兵大人!”

    “哦,原来你就是那个李啸,快快起身。”一个语调和缓,听上去颇有些有气无力的声音,在李啸耳边响起。

    “谢巡抚大人。”

    李啸起身后,方一藻上下打量了一番穿着一身白摆牙喇盔甲,正恭敬肃立的李啸,然后点点头,脸上露出欣赏之情。

    “嗯,倒是个雄健之士,听闻你斩获了鞑子首级十八颗,想必战场之上,武艺了得。”

    “大人,李啸身为大明官军,杀敌报国,自是份内之事。巡抚大人谬赞,李啸何以克当。”

    方一藻对李啸的谦逊的回答颇为满意,他微笑道:“不错,你倒是不倨功,看坐吧。”

    李啸告谢入坐。

    坐在这一张长桌最下首的他,面对一众辽东将领们投来或嫉妒或愤恨或不屑的眼神,慨然无视,端坐椅上,如同入定。

    “李啸,你可知本帅为何邀你来此参加军议”上首旁的祖大寿远远地传过来一句话。

    “禀大帅,在下实不知。”

    “李啸,本帅之所以唤你前来,实为吾弟大弼之力荐。”祖大寿说到这里,长长地叹了口气。

    祖大寿这话一说完,旁边的将领顿时一阵轻微骚动。

    在众人惊愕的眼光中,祖大寿接着说道:“赞宇说你武艺超卓,又胸怀机谋,却是个难得的人才。本帅本欲推却,赞宇却再三告求,看来,赞宇对你颇是欣赏啊。”

    “卑职粗鲁愚钝,武技粗浅,敢劳祖副将这般力荐,却是惭愧。”李啸闻得此言,心下不觉一惊。却没想到这个祖大弼,对自已印象这般好。

    祖大寿笑了起来,接着说道:“当然,毕竟你在军中职位低微,这等重要军议,纵有赞宇之荐,本帅还真不打算让你来。只是,就在上午,本帅收到了鞑子射来的箭书,这才让本帅下了决心,派出哨骑去唤你过来。”

    “哦。”

    “来人!将那鞑子射来之箭书取来!”祖大寿扭头喝道。

    旁边的军士应诺一声,急急而出,随后,又双手捧着一根裹着一块白布的箭矢进来,恭敬地递给祖大寿。

    祖大寿请示般地望向巡抚方一藻,方一藻点点头,示意他可以读出来。

    祖大寿随即将这根包着白布的箭矢交给旁边的军士,军士接过此箭,拉动箭杆,打开白布,开始大声朗读。

    “大金国固山额真,伊尔根觉罗。阿山,兴问罪之师,讨伐明国。我大军已灭祖大弼部,尔等明国,地广人众,却只敢龟缩城池,何其怯也,竟无有能战之将乎”

    祖大寿一举手,那军士会意,就此打动,不再往下读。

    军士念到这里,下面已是一片喧哗。

    “入他娘!这狗入的阿山,竟敢如此轻视我军,大帅,是可忍孰不可忍!请率我等全军将士,与鞑子决一死战!”

    一名面目凶狠的副将从座位上弹起站起,对祖大寿大声拱手说道。

    祖大寿斜了他一眼,脸上却是泛起了一层轻蔑之色,他淡淡地说道:“夏副将,我军现在锦州之地,总共不过兵力1万余人,还要分守各处城堡,想要聚集兵力与其做战,谈何容易!”

    “承德,鞑虏战阵精锐,野战甚是得力,我军若不顾城堡之安全,弃守城之长,逞野战之短,实恐难有胜算。万一有失,锦州却是危矣。”一旁的巡抚方一藻,亦轻轻地摇了摇头。

    李啸心里猛地一凛,没想到这个副将,便是明末臭名昭著的夏承德。

    崇祯十五年(1642年),松山守将夏承德暗中降清,将自已儿子夏舒偷偷送给清军当人质,取得清军信任后,于二月十八日夜,放敌将豪格率清军由南城登梯而入,导致重镇松山最终被攻克。城破后,夏承德亲率已部,斩杀总兵曹变蛟,生擒洪承畴及巡抚丘民仰、总兵王廷相、祖大乐等献给清军,受到了皇太极的隆重嘉奖。

    李啸联想到这人后来的卖主降清之举,现在却在这里这般慷慨激昂,心里颇有些五味杂陈,这历史,未免太吊诡了些。

    那夏承德接连被祖大寿与方一藻反驳,脸上便已急红,他大声说道:“巡抚,大帅,我锦州兵力纵然不多,却完全可从宁远,山海关、蓟镇等地调拔兵力啊。据这几日哨骑探查,鞑子军不过三四千人,我等若集得数万大军,完全可以与敌决一死战,纵是不济,打个平手却是没任何问题!”
1...1718192021...4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