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遥远之矢
宋献策与一众随丛,在唐军军兵的带领下,入得关来,一路穿街过巷,直往李啸之处行去。
这一路上,一行人只见到这潼关之中,当日被唐军攻城打坏的破损处,已被基本修补完毕。城中有大批的唐军兵马栖驻其中,到处都是唐军操练的口号声与军歌声,偌大个潼关内外,已成唐军的一个巨大兵营。
这一刻,宋献策等人,不觉又回想起潼关昔日在大顺治下情景,恍如昨日,却物似人非,各人不觉心下黯自神伤。
饶是心伤不已,各人却又不能表露出来,只得跟着领路的唐军一路行去,不多时,便到了李啸住处。
见到房门口那些装务精良又戒备森严的卫兵,宋献策人皆觉一凛,心中亦是更惶恐。这时,复有一名文官前来,将宋献策的随从带往他处。而宋献策本人,只能闷闷地跟着领路的军兵一路行进,很快就来到客厅之中。
宋献策一入门内,便看到稳居上座的唐王李啸,他头戴紫金冠,一身鲜红蟒袍,腰缠青犀玉带,足蹬黑革履,整个人看上去,气宇轩昂又成熟稳重,虽然面色平静,态度随各,却依然有一种久居上位者的不怒自威,给人一种莫名的压迫感。
此时的李啸,正端坐在一把虎头椅上,在他旁边,则是坐着他亲随赞画陈子龙。
宋献策几乎在瞬间,就想起了当日去南京议和时的情景,倒与现在差相仿佛,心下滋味,顿是又是五味杂陈。
李啸这厮,真真是大顺的死对头啊,一步又一步将原本虎踞中原雄霸京师的大顺,给打得丢盔弃甲,兵败山崩,到现在,竟连最后一点关陕的残山剩水亦不可保,如何不令人感慨系之。
宋献策心下长吁短叹,表面却还努力控制心绪,他入得厅来,在离李啸约数步开外,急急跪下。
“大顺户部尚书宋献策,拜见唐王。”
李啸斜了这俯首下跪的宋献策,眼角闪过一丝嘲讽的笑意,摆了摆手,淡淡道“宋尚书,且起身说话吧。”
宋献策应声而起,李啸随后命人看坐赐茶,然后便自端茶碗,十分悠闲地自饮起来。
见李啸这般淡然之态,宋献策心下莫名酸涩。唉,国势颓唐,大顺已成风中之烛,其国之使者,待遇自是尴尬至极。
一时间,宋献策心下感伤,却不知道接下来到底要如何应对,到底要说什么话方为合适了。
这般尴尬局面,还是陈子龙轻咳两声,方打破沉默“宋尚书,你专程前来潼关,到底所为何事啊”
听得陈子龙发问,宋献策暗自咬了咬牙,便从椅上站起身来,扑通一声跪于地上。
“宋尚书,你这是”
“唐王,陈赞画,我等此番专程前来,实是希望贵军能与我大顺就此议和,息弥争战,再不起刀兵纷争矣。”
宋献策以一种近乎哀求的语气,向上座的李啸与陈子龙拱手哀告。
李啸与陈子龙对视一眼,皆不作声。
“二位,大顺与贵军相争到今,可谓损失惨重,难堪再战,故特派某家前来,冀望能与贵军就此修好,达成和平协议,从而息弥刀兵。从此之后,两国长相和好,当为最好之事。”宋献策心下难过,脸上却硬挤出笑容,他这般哀哀以告,其话语之间,倒是更见可怜。
李啸缓缓放下茶杯,轻轻一笑便道“怎么贵国现在打不下去了就想到要来求和了你们先前与清廷结盟,要一道来打我唐军时,怎么不见现在这般模样”
宋献策一脸赧然,脸上更觉躁热,他强挤出一个难看的笑容,谄声道“唐王,先前是我大顺受清人蛊惑,不识天兵之威,强与贵国相争,以致于今日战败之耻。现在想来,何其惭愧,又何其后悔只不过,这些不快俱成过往,唐王你大人大量,也就不要多提了。”
他刚说完,略一思忖,又急急言道“唐王,凡事但看长远,何必一直纠结于过往不放呢现在我国从上至下,皆是希望就此息兵罢战,故派我等前来求和谈判。我等这般前来求见,实是真心诚意,万望唐王勿要见疑。”
李啸微微一笑,轻轻点了点头,便反问道“既如此,那你们打算提出什么条件,来与我唐军议和呢”
宋献策眼中一亮,心下急急思考了一番,便迅速回道“唐王,皇上说过,只要贵军愿意与我大顺讲和,愿意退出整个陕北,以及陕东华州至潼关一带,皆可归给贵军。另外,复有大批金银相赠,以此方式酬答贵军。只求早日与贵军达成协定,复与贵国通商往来,永结为兄弟之邦,互助盟好,永不背弃。”
听完宋献策的话,上头陈子龙却是一声冷笑“宋尚书,你这算盘,未免打得太好了吧。你以这般条件,便想与我军商谈求和,岂非戏弄我等不成。”
“哦在下决无此意。却不知,陈赞画之意是”
“哼你也不想想,我军连日血战,潼关已下,关陕再无阻碍,这华州等地,我军将如探囊取物,安要你这般假作施舍。而陕北一带,顺军崩盘在即,又岂还要你来惺惺作态拱手相让更何况,整个关陕,乃至甘肃一带,本是我大明故土,现在将被我军收回,更是理固宜当。你若还这般强词夺理斤斤计较,那这谈和,再也休提”陈子龙话语强硬,声音冰冷。
听了陈子龙这般话语,宋献策顿是心凉了半截,额头亦有冷汗渗出,他讪讪地沉默一阵,才又谄笑着接过话来“陈赞画,你说得是。请问,若依贵军之意,到底要何条件,才同意我国与贵军进行谈判呢”
陈子龙冷冷斜了他一眼,便道“依我军之见,你大顺已是大势已去,若要想讲和,唯有举国而降,全部军队由我唐军收编整顿,这一条出路可走。此法若行,则我唐王怜你等尚识时务,不再强与天争,免却接下来的厮杀战斗,当可饶你等性命,你们各人的家人与财产,亦皆可得以保全。这般行事,方可称我军之心。”
听了陈子龙的话,宋献策顿是有如五雷轰顶,他大张着嘴,一副几乎不敢相信自已耳朵的模样。
不是吧,唐军胃口竟是如此之大,这,这简直是毫无商量,要将大顺最后一口吞下的节奏啊。
就在他紧张思虑着要如何加以反驳之时,唐王李啸放下茶杯,悠悠开口道“陈赞画说得是,现在尔等已然穷途末路,兵微将寡,还能有何讨价还价的条件。你们现在崩溃在即,若还这般不识时务,只怕等到将来西安城破之际,玉石俱焚,鸡犬不留,可就要后悔莫及了。”
宋献策脸色惨白,额头冷汗涔涔,心下的痛楚,难直难以言喻。
奶奶的,这样的和平谈判,与屈膝投降还能什么两样这,这简直欺人太甚
他虽心下极其羞恼,却还只能在脸上强自挤出笑容道“唐王,我大顺虽危在旦夕,贵军却又何必这般强逼。在下此来,其实心下亦有准备,却不知唐王可有兴趣,听下我大顺将来之规划”
李啸斜了他一眼“哦宋尚书但可直言。”
宋献策深吸一口气,终于决定将底牌合盘托出,他抹了一把脸上的细汗,复对李啸笑道“唐王,现在贵军连战连捷,我军确是难以抵挡,所以,我大顺决定,若唐王执意要求,我大顺可将陕甘两地,拱手让于贵军,以求贵军就此罢手,不再对我大顺斩尽杀绝。而我大顺之残余兵马,将全力西攻,攻伐那嘉峪关外的叶尔羌汗国,以求离开中国之后,得以在西域立国安顿。到时候,我大顺一旦在西域立足,则立愿与骨肉相连之中华内地,两相和好,不起刀兵,互相通商往来,便心愿已足矣。”
宋献策此话一完,李啸与陈子龙二人,不觉又下意识互相对望了一眼,两人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隐忍不住的笑意。
哼,大军压境,大顺即将土崩瓦解,他们为了死中求活,想出这般主意,倒亦是用心良苦,更有说不出的悲切可怜呢。
陈子龙抚掌而笑,朗声道“好么,看来李自成这厮,倒是想学辽朝时的大石林牙,率领残部前往西域立国呢。他们这般情状,却不知唐王如何定夺”
陈子龙一语方毕,宋献策立即抬起头来,直直望向沉吟不语的李啸,他神情哀切,眼中热泪盈眶,几乎滴下泪来。
李啸一声微叹,脸上却是笑意隐现,他一捋清须,缓缓言道“唉,李自成这厮,若真能就此息兵罢战,转攻西域,复将陕甘之地拱手让于我军,免却一场刀兵厮杀,让陕甘百姓不至生灵涂炭,倒也是大功一件。宋尚书言辞恳切,态度恭顺,我军又如何可不视其情,而继续进逼不休呢。”
李啸语音刚落,宋献策已面现狂喜之色,浑身上下有如打了鸡血的他,立即俯跪于地,砰砰磕头不止。
同时,嘴中连声喊道“唐王英明仁慈,真乃万姓之福也我大顺上下,皆是感恩戴德,无以为报啊。在下代我大顺皇上,向唐王再致谢意”
李啸冷笑一声,摆了摆手,便又回道“你此番回去,可明告李自成,孤限他十天时间,将陕甘之地全部让出,他的官员与军兵,以及粮草辎重,可全部开往嘉峪关一带,孤保证不在后追击,定会放他一条生路。另外,他进攻叶尔羌汗国时,万一有所不顺,孤还会酎情加以携助,让他放心前去攻打便是。当然,如果他出尔反尔,言行不一,那就休怪我军兵马无情,将来拿下西安之时,定要将大顺上下官员,一律斩杀,不留一人”
听了李啸的最终表态,宋献策表面唯唯喏喏,心下却是大石落地,内心的喜悦,简直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好么,李啸果是聪明之人,既可白得陕甘之地,又能借刀杀人,这样的条件,他如何会不答应。
更何况,李啸还表态,在大顺进攻叶尔羌汗国不顺之际,可加以援助,这般承诺,更是对大顺有如雪中送炭一般。
“唐王,多谢大恩在下这就返禀我皇上,定会给贵军一个满意的交待”宋献策大声说完,又是重重地猛磕一头。
第八百九十二章 西北定,攻东南
宋献策急急返回西安,立即向李自成禀报了与李啸的谈判结果。一脸焦色的李自成,心里那块悬挂着的石头,终于落地。
不过,想到要就此将整个陕甘之地,包括现在的大顺国都西安,就这样拱手让给唐军,李自成心下,还是莫名感伤。
唉,真没想到,俺老李起兵造反,干到现在,却是输了个蛋儿精光,这世道造化,真他娘的让人猜度不透哇。
李啸这厮,倒是好歹分得清主次矛盾,乐意看着自已去进攻叶尔羌汗国,以期达到借刀杀人的效果,这厮的心计与理智,确是自已难以相匹,望尘莫及啊。
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这厮终会撕下面具,登上那垂涎已久的皇帝宝座吧。
没想到,自已打拼一生,最终这整个天下,还是要让这个卑贱的辽东猎户给夺了去,唉,这样的结里,估计是谁都没想到的吧。
李自成一声长叹,从迷思中回过神来,便立即下令“传俺旨令,各国各处兵马齐聚西安,空出城池与州镇让唐军接收,西安与各地的官员亦要立即打点行装,整备军械,集齐粮草,待兵马汇齐后,全军前往嘉峪关,准备出关作战,攻打叶尔羌汗国”
“是,微臣遵旨。”
李自成这命令一下,陕甘各处的顺军军兵,顿是如遇大赦,纷纷立即拔寨起营,全部往西安撤去,留下了一座座不设防的城池,任由唐军接收。
对于这般结果,上自唐王李啸,下至普通一卒,自然皆是十分满意。他们刻意放慢了步伐,任由顺军撤走后,再逐城逐地地加以接收。
这样的过程,自是无比惬意,堪比公费旅游。
顺军撤走得极快,仅在八天后,就全部集齐于西安一带,李自成一声令下,全军西去,直奔嘉峪关。
他前脚刚走,后面便是铺天盖地的唐军汹涌而来,准备进入西安这座千年古城。
在这里,接下来,唐军开始举行盛大的入城仪式,全军准备从西安北门入城,直到大顺皇宫之外。
而在唐军尚未入城之际,已被一众闲散百姓先看到了,一传十,十传百,在街上秩序大定后,本就好热闹的西安百姓们,听闻唐军即将举行入城仪式,立刻轰动了。
大批的西安百姓,男女老少啥人都有,从四面八方跑来看热闹,将个北门瓮城围得紧紧的,人人都伸长了脖子,踮着脚往瓮城内张望,对城外正在列阵准备的唐军,指指点点,七嘴八舌,赞叹不已。
“瞧见没,这就是唐王的兵马真真气势磅礴,军容严整,端的威风凛凛。小老儿在西安活了大半辈子,还从未见过如此精锐之官军,真真让小老儿开了眼界啊”
“你们知道不,听说呀,这是唐王手下直辖的兵马,啧啧,真是好军容,好气势。依我看,先前李贼手下的顺军,与唐王手下兵马相比,咳,那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咳,那可不李贼乃流贼起家,手下兵马除了挂个官军名号,与土匪强盗复有何异。这些祸害百姓的草寇,与这唐王兵马相比,咳,擦鞋都不够”
“就是,这帮混蛋,除了杀人越货,就是偷鸡摸狗,祸害百姓倒是最为擅长,这不,都不敢再与唐军交战了,只管一个个西窜而去,真他娘的一帮瓜怂。俺在想,顺军真要出城去与唐王战上一场,怕是尿都要吓出来啦唉,真希望唐王兵马长驻西安,再不给闯贼以可乘之机,咱老百姓,可就有个平安日子过啰。”
一众百姓们吱吱喳喳地评说着,仿佛看免费大戏一般,竟不肯散去,以致附近的街道都围得水泄不通,好热闹的西安百姓们,甚至开始不停地往北门瓮城内挤,一个个伸着脖子,有如一群被人提起脖子的鸭儿,仿佛要这样,才能更仔细看看城外唐军,到底长个什么样。
在整编列队完毕后后,李啸下令,由他亲自率领数万名精锐兵马,从北面安远门外,列队进入。
鞭炮齐鸣,彩旗飞舞,锣鼓喧天,由一众铠甲鲜明的护卫骑兵引为前部,那雄姿英发气宇轩昂的唐王李啸,在一众护卫的保护下,从北边的安远门,昂然而入。
此时,见到唐军入城,城中百姓更是蜂拥前来,他们沿着街道两边,站得密密麻麻。人人伸长了脖子,都来看那唐王李啸,究竟是何风采,到底是何等人物。
百姓热情踊跃,人人嘻笑颜开,引颈直望,场面十分热烈。因前来观看的百姓数量太多,唐军不得不先派出大批辅兵,站在街道两边维持秩序,以确保入城的队伍能顺利通过。
不多时,李啸在从安远门引马直入,一至正街,众人见到唐王真貌,竟是这般年轻英武,气概非凡,不禁大为钦佩。
随即,他们复见其下的精锐骑兵军旅,皆是装备精良,刀枪耀目,堪称威武之师熊罴之旅,这西安城的百姓们,顿是欢声如雷,掌声如潮。那百姓的连声欢呼,有如雷鸣一般,迅速席卷了整个城市。
李啸端坐马上,一眼看去,却只是两旁街道上,皆是黑压压的人头,欢呼吵闹混成一片,后来在维持秩序的辅兵喝斥下,才渐渐变的鸦雀无声。
李啸打马上前,缓步前行,在一众护卫骑兵保护下的他,不停向两旁的百姓微笑着挥手致意。
看到他如此形象亲民,完全没有半点唐王的架子,城中赶来围观的数十万百姓,有不少人竟流下热泪。待李啸稍近一些,便一个个山呼万岁,俯首而跪。
听到这如汹涌涌海潮般袭来的万岁声,李啸顿是心下一动。
难道说,民意如此,民心所向,自已荣登大宝的时机,终于要到了吗
李啸脸上笑容愈发灿烂,也愈发减慢了行走的速度,在这一排排跪倒的人群中,缓慢而行。
李啸越走越远,终于完全没入这座千年古城的深处,再不可见
三天后,李自成亲率十五万兵马,一齐西出嘉峪关,全力进叶尔羌汗国。
不过,叶尔羌汗国已提前侦知李自成兵马异动向西,亦临时紧急抽调了数万兵力置于边城,一时间,大顺与叶尔羌倒是打得有来有回,不亦乐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