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第一大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比目鱼
至于界首镇,由于已非前线,敌锋全由奉符县挡着,地位却不是那么重要了,便不必再驻守那多多兵马在那。
一切都安排妥当后,李庆让民夫分批押着从兖州得来的钱粮送往平阴县,自己则统率其余精卒,往新平寨赶去。
此时的新平寨,仍牢牢把握在李庆这一方的手里,那天派人去跟杜恭说的这里已被梁山攻破,不过是哄骗他的罢了。
当徐宁他们领着四千精兵回援后,新平寨内的兵马已有六千之数,完全不虚城外的九千梁山贼寇。
第372章 须城被陷
梁山营寨来,卢俊义又叫来了所有头领议事,禀报了最新获得的情报“杜恭的兖州兵一万五千人,在界首镇被李庆杀得大败,随后,李庆兵分两路,一路由徐宁率领,前来救援新平寨,已于数天前杀入城内,另一路有李庆亲率,南征瑕县,讹诈到了许多钱粮而返,不日也将前来新平寨,到那时,他这里的兵力将不弱于咱们,现在咱们该如何行事,众兄弟不妨都说说。”
一时间,这中军大帐内变得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在消化着卢俊义刚才说出的惊人消息。
不知过了多久,王矮虎才大骂了一声道“直娘贼的,这杜恭的上万大军都是纸糊的吗
竟是如此不济事”
前些天徐宁突然领兵来援时,众人还一阵纳闷,不知他这四千兵马是从哪抽调来。
没想到,竟是兖州那边这么快就解决了战事,让他们得以抽出手来全力增援新平寨。
原本徐宁领兵抵达这里后,新平寨的兵力已是不虚,如今李庆又将从兖州返回,情况可就有些不太妙了。
他们在这里已屯师许久,损兵折将,寸功未进,天寒地冻的,喽啰们已是颇有归寨之意,疲惫不堪。
若再不能攻下新平寨,李庆的援军又返回,他们如何敌得过
吴用也没料到事情竟会演变成这样,此前他还担心卢俊义会赶在宋江之前夺下新平寨呢,谁知转瞬之间,自家便有没人覆灭的危险这个李庆,行事果真是了得吴用可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梁山兵马在这里丧败,立即建言道“三天之内,若是咱们不能攻下新平寨,或是公明哥哥的援军没到,咱们便需撤离此地。”
众人虽是不甘,却也只能做如此打算了,若是李庆援军返回,这新平寨以他们现在的兵力肯定攻不下来,再继续于这里耗下去也没什么意义。
况且,现在已快要十二月了,今年也不知是什么鬼天气,竟还没下雪,但想来也不会再晚了。
主意已定,梁山便开始挥兵攻打新平寨,但这新平寨防御严密,城内如今又兵强马壮,梁山如此强攻,除了徒耗人力外,根本讨不到半点好处。
三天的时间一晃而过,梁山扔下了许多条人命在城下后,终于是拔寨而去,在李庆返回前匆匆离开了。
朱仝、徐宁等趁机出城掩后追击,大胜了数场,又让他们丧失了七八百人,一直赶出了新平寨辖地之外,这才罢战得胜而归。
李庆辖境之内的这场声势浩大的围攻,就这么虎头蛇尾的落下了帷幕,以李庆的全胜而告终,使得李庆之名再次威震山东。
卢俊义等人撤离新平寨后,沿着济水南行,刚走了两天,便得了一个令他们颇为尴尬的消息宋江已打破了东平府治所须城,正领兵前来增援要是早两天得知这个消息,他们肯定能再坚持着攻打新平寨。
但如今都已撤离得新平寨甚远,喽啰们定不愿意转头来回奔波。
于是卢俊义、吴用只好派人去告知了宋江他们已经无奈撤兵的消息。
宋江得知了这情况后,向左右叹道“卢俊义直如此无缘特地教吴学究、公孙胜都去帮他,又拨了近万喽啰与他,只想要他见阵成功,坐这梁山泊第一把交椅,谁想竟损兵折将,无奈撤兵了”
众人听后,都道“看来天意便是要公明哥哥坐咱梁山头把交椅”
宋江连连摆手,脸色的得意之色还是难以掩盖。
他这次能攻破须城,端的是如钢丝走线一般,惊险之极,也来得极为侥幸,那天宋江派人去打了东阿县,驱赶着百姓逃往须城,暗中则让顾大嫂、孙新、乐和等人率百余人,混杂在其中。
东阿县难民总共有数千人,须城官兵一时间根本无从甄别细作,只好划出一地,集中看管。
谁知顾大嫂等人当晚便准备行事,他们先是煽惑东阿县的数千百姓,说须城官兵要将他们东阿人全部杀尽,梁山这些混进来的百余人四处鼓动,三人成虎,瞬间这安置营便大乱起来。
原先须城内的梁山细作还残留了一些,都藏了许多兵器,这时都搬了出来。
他们接着驱使着被蒙蔽的无知百姓,闯出了安置营,说要去太守府讨要个说法,但其实孙新、顾大嫂等人,却是把众人往城门引去,驱赶着手无寸铁的百姓冲向城门,城内守军一番砍杀,顿时鲜血遍地,一片混乱,孙新、顾大嫂等人,便趁机率百余内应,打开了了城门,舞动火把。
宋江一直让众将士枕戈以待,见了这约定的幸好后,没有迟疑,立即出兵冲向那城门。
董平得知东门险情后,立即领兵前来镇压,杀得最后梁山的百余内应只剩下十几个人,连顾大嫂等人都晕倒了。
眼看这城门便要重新夺下时,宋江却已领兵赶到,一举杀入城内,官兵瞬间四散溃逃。
董平见大势已去,只好收拢着残部,与陈文昭等人退入了内城中继续坚守。
这须城作为东平府治所,规模比一般城池都要大,是有内外两城的。
内城的规模并不大,不过该有的防御设施都有,而且府衙与许多官吏富商的住处都在这里,是抵御外地的最后一层防护。
宋江又派人去攻打了几下内城,却打不下来,索性不再理会,他又不是来攻占这里的,只一个内城,攻不攻取都无伤大雅。
他当即在城中搜刮了一番,打开了几个府库,获得钱粮无数,又派人去撞毁了城门与几处箭楼、哨塔,便兴高采烈的得胜而归。
待梁山贼军离开后,董平、陈文昭这才从内城出来,重新接管了须城,但放眼望去,城内已是满目疮痍,火灾四起,上万新招募的士兵但凡是留在城内的,全都逃了个无影无踪,居民中,也有许多四处奔逃的,须城算是彻底的元气大伤,不知几时才能从中恢复过来。
第373章 张清的悔恨
宋江与卢俊义两方人马会合后,清点人数,总共竟折损了三千余人之多,大都是交待在新平寨那里的,兼且杨雄、彭玘、王矮虎等十多个头领,都受伤不轻,部分喽啰士气极为低迷。
若不是宋江这里赢了一场,得了许多钱粮,他们此次下山可就算是大败而归了。
宋江对众人好言相劝,激励道“大伙不必颓丧,下次我等休整好了,便倾尽全力前来攻打这新平寨,定要让李庆那厮授首”
众人听后,都精神稍振,毕竟至今为止,宋江亲自领兵时,可都是未曾一败梁山众人返回山寨后,所有头领都立即请宋江正式就任寨主之位。
按照之前的约定,宋江与卢俊义谁先攻破目标,谁便为寨主,结果是卢俊义那边毫无进展,宋江却攻破了须城,自然高下立判,谁也无法多说什么。
宋江这次也不再推辞,欣然坐了这头把交椅。
就在这时,于水泊边上开酒店的朱贵来通报“来了一伙从徐州来的人,要前来入伙咱们梁山大寨。”
宋江对这种事一向是来者不拒的,故而立即问朱贵来投的是何人。
这伙人原是徐州沛县芒砀山中的强人,聚集着三千人马,也算是实力强悍的一方实力。
为头一人是个道士,姓樊名瑞,绰号混世魔王,传言能“呼风唤雨、用兵如神”。
樊瑞手下两个副将一个姓项名充,绰号八臂哪吒,能仗一面团牌,牌上插飞刀二十四把,百步取人,无有不中,手中还擅使一条铁标枪;另一人则姓李名衮,绰号飞天大圣,也使一面团牌,牌上插标枪二十四根,亦能百步取人,无有不中,手中使一口宝剑。
这三个人结为兄弟,占住芒砀山,打家劫舍,日子倒也过得颇为畅快。
谁知樊瑞他们的好日子,在王复领残兵败退到徐州后,便不复存在了。
王复到徐州后,先是打下了一个小县,便在那按兵不动,默默的舔着伤口,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
但过了几个月后,他便开始露出了獠牙来,纵兵私掠,接连打破了徐州境内的多座城池,开仓放粮,又聚集了二三万人,声势于是重新振作起来。
原本无论王复如何行事,樊瑞等人便在芒砀山中过活,双方井水不犯河水,但后来王复却开始吞并附近的流寇,慢慢的盯上了芒砀山这块肥肉。
这芒砀山是当年汉高祖斩白蛇起义的地方,王复想夺下此地来,沾一沾所谓的王者之气,因此容樊瑞等人不得。
樊瑞他们凭险据守了半月有余,但王复势大,不少头目都投靠了去,势必无法长久。
因此他们三个商议了一番,打算还是另谋他处,免得最后鱼死网破。
樊瑞与项充、李衮最终决定去投靠如今声势浩大的梁山泊,那宋江手下许多江湖众人,他们领个几百人去投,必能得到重视。
只不过樊瑞三人从未与梁山接触过,贸然去投靠,怕不是太妥当。
正好这时有个好汉从芒砀山路过,因与樊瑞有旧,便上山拜会,听闻了他们的想法后,立即道“那梁山上的邓飞、石勇、戴宗等人小弟都认识,正好一起去投靠他们”
此人名叫杨林,祖贯彰德府人氏;多在绿林丛中安身,江湖上都叫他做锦豹子杨林。
这杨林武艺倒是不怎么出众,但在江湖上四处闯荡了一二十年,所以交友很广。
樊瑞与项充、李衮他们见杨林肯代为引荐,最后一丝顾虑也消去,于是当即烧毁山寨,寻小路离开了芒砀山,前去投靠梁山泊。
他们这里原有三千余人,但许多都不愿意去,直接加入了王复麾下,故而最后只带走了七八百人。
但有七八百人跟来,又有许多积攒来的钱财,也足以作为晋升之资了。
宋江刚正式继任梁山之主,便听闻有四个好汉、数百号喽啰来投,自是大喜,亲自下到金沙滩处迎接。
随后,宋江又拿出部分从须城劫来的钱粮招募喽啰,补充兵力,依旧交由林冲训练,打算休整一番后,再出兵攻打济州的张清与新平寨的李庆。
若他能再击败这两人,朝廷那宿太尉应该便能为他的招安之事说动道君皇帝了吧宋江现在什么都不想,只想着能杀官放火受招安,好重做清白官身,光耀门楣。
他是绝不会如晁盖那般,只甘于做个没前途的强盗头子的,而在这梁山之上,如宋江一般想法的,实不在少数。
当张清领兵来到须城时,见了城内破败的景象,不由的吐出了一口浊气。
他接到董平的求援信后,便立即毫不犹豫的点了五千兵马,前来救援。
但到了离须城不远的地方时,张清却稍有迟疑,宋江那里虽只有四千人,却全是梁山精锐,而济州兵却是新募之卒,且走了一二百里地前来救援,已是颇为疲惫,途中甚至出现了士兵溃逃的情况,再加上生病的、走路崴了脚受伤的,出发时的五千兵马竟只剩下四千了。
所以新招募的士兵,真不适合派出来与敌人作战。
张清觉得以这样的士卒,即便与董平那边两边夹击,恐怕也不是万全之策。
刚好在这时,他一直派去界首镇打听情报的人回来,说了李庆大胜的经过。
这李庆的兵略,也没甚高明的地方,无非就是先让部分守军凭着城池消磨敌军斗志,然后出其不意的杀出战场,从而一举奠定胜负之局。
张清细想了一下,觉得须城的局面与界首镇也差不太多,于是他便想复制李庆的方略,在那边停留了数天,打算让须城多消磨一下宋江军的斗志,再进军一举攻破敌营。
谁知张清只在那里多待了两天而已,须城便忽然被宋江出其不意的攻破了,只剩下一个内城独存。
所以此时的张清,心中颇为后悔和自责,他觉得自己若是没有迟疑,果断进军的话,或许便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第374章 张、董见闻
张清与董平商议着今后的对策,须城大败,新招募来的士兵只剩下两千余人,城内的钱粮也被梁山搜刮走了许多,短时间之内,这里已是只能勉强自保,而无法再对梁山够成威胁了。
当初蔡京定下方略,董平这里可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地位仅次于张清,是钳制梁山的主力,至于李庆与凌州的水火二将,不过是稍做补充罢了。
但现在,整体形势便像瞬间断了一条腿一般,须城被破,根本不足以继续钳制梁山。
董平长叹了一声,神情颇有些落寞,向张清建议道“不如向太师建言,把李庆调任须城吧,如今这东平府,也就只有他能对付得了梁山了。”
张清连忙摇头道“不妥,此子如今已占据了新平寨、独龙冈、平阴县、长清县、奉符县的偌大个地盘,算得上一个下州了,若是让他领兵进驻须城,恐怕整个东平府都要为其所有”董平却道“我这些月来,观这李庆行事,虽颇有违制之举,但还算讲究法度,抵御梁山贼寇,进攻兖州杜恭,都是堂堂之举”张清略为诧异的看着董平,他刚与董平接触时,说起李庆,董平可是抱有极大的敌意的,甚至张清如今对李庆如此警惕,也是受了董平的影响。
万没想到,如今董平对李庆的态度,竟是有了这么大的转变,倒是让张清一时间有些难以适应。
其实这都是因为,李庆在梁山与杜恭的近三万大军围攻下,看起来本是个必死之局,但他却最后屹立不倒,还一度杀到瑕县城下,又大败卢俊义军,显得游刃有余,立即让董平在心里升起了敬意。
董平自顾在那继续说道“李庆麾下兵强马壮,试问张指挥使,如今这局面,若是没他相助,咱们几时能讨灭这伙梁山贼寇”
张清立即陷入了沉思之中,若是须城未失,再给他们一年半载的时间,张清便有七八成的把握能征讨梁山。
但没了须城的助力后,张清连一成的把握都没有,以他济州一地的兵力,最多只能打赢几场仗,而根本没办法讨灭梁山。
张清与董平来这山东走马上任,是怀着重任来的,若是一年半载后,事情却仍是毫无进展,他们二人的下场只能是被关进囚车押送东京大牢中去。
董平见张清仍有疑虑,便索性敞开了话劝道“就算那李庆占了东平府,又能如何
只要他还打着朝廷的旗号就行了,岂不看那山东地界最为尊荣的慕容节度使,如今不也在那里四处扩张地盘”
这话实在是有些大逆不道,张清听后一时颇为恼怒,但其实细细一想,董平之言其实也不无道理。
慕容彦达身为青徐节度使,整个山东都有权出兵讨贼,他麾下又有精兵强将五六万,若是能兵临梁山,何愁这伙贼寇不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