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水浒第一大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比目鱼

    李邦彦自是大为欣喜,又见识了李庆麾下的精兵强将,只觉得结下李庆这个官场盟友实在是一步妙棋。

    两人私底下会面时,李邦彦还煞有介事的给李庆出主意“你这里现在只有四州的地盘,东有慕容彦达,西有宋江,北有张霸道等贼寇,以后行事还是莫要太过张扬了”李庆心里满是不以为意,不过还是露着假笑点头,装作一副虚心接受的样子




第430章 偷得半日闲
    观察使,是唐后期藩镇割据时催生出官职,全程叫“观察处置使”,位次于节度使,管辖一道或数州,并兼领刺史之职。

    这观察使的官位,虽然是稍逊与节度使,但也是那种军政一把抓的地方大员,“凡兵甲财赋民俗之事无所不领,谓之都府。”

    唐末那些藩镇诸侯中,有不少都是以某某观察使而起家的。

    故而李庆虽然没能如愿得到节度使的官位,能有这“齐州观察使”的名头,亦是足够名正言顺的成为一方诸侯了。

    观察使府可以自行征辟幕僚将佐,文官有观察副使,行军司马、判官、掌书记、参谋、从事等,武官则有三军押衙、兵马使、指挥使、团练使、防御使、都督、都头等等。

    以前李庆能给部下晋升的就那一点儿官职,不少人早就是升无可升了。

    李庆于是让裴宣拿出个章程来,让縻貹、朱仝等跟随他多时又战功赫赫的部将升个官。

    李庆现在麾下的兵力,大部分都集中在历城,地方上则有以下几个地方布有重兵。

    一处是章丘县,升任杨志为章丘防御使,领兵两千驻守,一处是莱芜、奉符二县,调任郭盛为兖北团练使,领兵两千五镇守于此。

    这两地,主要的防范目标是慕容彦达,郭盛还要稍微注意以下杜恭的动向。

    此外,兖州的南五县中,泗水县临着沂州,于是李庆也布下了八百百人在那里,以苏定为将。

    杜恭虽然被赶去了沂州,但两人是有大仇的,不可不防。

    暇县作为兖州治所,城内当然也有也有部分兵马。

    这些,都算是东线的布置。

    西线主要警惕的是宋江,主要的兵力一是梁山泊的水师,二则是巨野城的三千步兵,升朱仝为济州都指挥使,镇守于此。

    其余的众将,也都各有职司封赏,全军上下,顿时洋溢着欢喜的气氛,个个咧嘴大笑。

    八月秋渐浓,忙活了许多天,终于把观察使府的各种事宜都安排妥当后,李庆终于也是能有时间“偷得浮生半日闲”。

    夜幕降临后,李庆在观察使行辕内一处荷塘边上茶室中,摆下茶席,宴请了许贯中、张宗周、蒋敬还有两个新投靠来的文士。

    两文士分别叫傅渝和彭衡,前者是兖州瑕县人,后者是济州巨野人,都是颇有才名却屡第不中的贫寒士子。

    茶室之内,有不少丫鬟小厮在一旁侍应,潘巧云因在李庆的娘子中最擅于茶道,也被叫了过来,坐在李庆身旁。

    见众人都入了席后,李庆向潘巧云吩咐道“把我的好茶叶取出来些,冲与诸位大人品尝。”

    潘巧云乖巧地应了声,纤步款款,转入后堂。

    许贯中、张宗周等人,都恪守“上下尊卑”以及“非礼勿视”的名言,一直低着头,不敢直视潘巧云。

    华夏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到了此时,更是流行出了很多种的游戏,比如“斗茶”,又叫“茗战”,还有一种,唤作“分茶”。

    不但受到文人雅士们的喜爱,底层的百姓们也很喜欢。

    可谓上至王侯,下到民间,与“斗茶”一样,都是十分的风靡。

    此时武周朝的那位天子赵佶,便精于分茶,甚至传入辽国后,那天祚帝也堪谓此道高手。

    那么,何谓“分茶”

    “分茶”,是文人起的名字,也许民间对其的称呼“茶百戏”,更能揭示这种游戏的本质。

    说白了,也就是在的点茶的时候,以汤面幻出花鸟书画、虫鱼鸟兽等等图像。

    相比斗茶,这实际更难上一层。

    潘巧云取了茶具出来,当堂煮茗,诸人看玉手弄细碗,生香熏红袖。

    不多时,满室清香。

    李庆有心打破堂内的沉闷,笑对张宗周说道“张先生,久闻你乃分茶的高手。

    请看看今天我这茶叶,可适合用来分茶么”

    分茶,不是随便哪种茶叶都可以用的。

    上品当选青白色之茶,黄白色的就不行,还不能加香料,需要自然芳香的。

    此之为分茶之第一步骤,等同检查茶样。

    李庆虽不会分茶,但与许贯中、蒋敬等文人接触的多了,对此类种种的要求,也是有所耳闻的,故此有此一问。

    张宗周应命而起,站起身来,走到堂中煮茗的所在,先恭恭敬敬地给潘巧云行了一礼,然后,探头观水,见那茶汤正呈现出青白之色,向李庆说道“主公的好茶,果然神妙。”

    张宗周嗅了嗅,却不说茶叶,喜道“可是用的山泉水么”

    山泉水煮茶,最为上品。

    李庆点了点头,笑道“正是。”

    “茶为上品,水亦为上品。

    若用来分茶,最好不过。”

    “那就请诸位大显身手,本王做个评审,如何”

    “主公有命,敢不从之”

    审过茶样,还需要再有第二步,即类似“烤茶”。

    把成品的茶团再进行炙烤碾罗。

    炙烤,是为了激发茶的香气。

    碾罗,则是冲泡末茶的特殊要求。

    炙烤后,用净纸把茶包起来,锤碎,然后熟碾,之后再用筛子再筛一遍,筛眼宜细不宜粗,这整个的步骤费时不少。

    李庆斜依胡椅,饶有兴趣地观看,闻到一缕熟香,扭头去看,却是潘巧云把茶水冲好了,端呈献上。

    李庆把茶碗接过来,拉了潘巧云的手,教她跪坐椅侧,笑道“近来诸时繁多,秋夜漫漫。

    聚三两知交,品茗观茶,倒也不失为一件雅事。

    娘子,有道是红袖添香,你也来看看罢。”

    潘巧云俏脸一红,想把手缩回来,又不舍得,与李庆私下闺中的时候,潘巧云或许很放的开,此时当着臣子的面,手被李庆抓住,却难免羞涩。

    她偷偷地用袖子把手掩住,感觉李庆轻轻用手指滑动她的手心,竟很快有了点异样的感触,不觉心潮荡漾。

    李庆的举动其实无心之举,他的注意力并没在潘巧云身上,甚至也没在堂上诸人分茶的上边。

    听着外边夜风呼啸,传来军旗飒飒的声音,他的心神,不由随风散入夜幕。

    也不知,江南的战事进行得如何了



第431章 韩世忠
    童贯是五月末统率十万大军下的江南,至今已是将近有三个月了。

    当此时的童贯,仍是困顿于长江以北,劳师日久,徒耗无数粮秣。

    都城几乎每隔十天半月,都会传来天子的制书,催促童贯尽快收复江南,童贯本人也同样火急火燎的,奈何就是拿扬州对面的润州没有丝毫办法。

    方腊在杭州城内,筹备科举、大肆封官,已初步收拢了江南的人心,又招兵买马,锻造盔甲兵器,眼见着地位已是愈发的稳固了。

    江南湿热,军营的环境又差,蚊虫乱飞,童贯这十万大军中基本都是北方汉子,适应不了的大有人在。

    三个月下来,单是非战斗减员的情况,便死了一二千人。

    如此一来,童贯就更是烦躁不安了。

    于是他再次召集了军中的大小将官议事,连一些品阶不高,却表现出色的武将也一并叫了过来,“大伙有什么想法的,都可以各抒己见,只要可行,对夺取润州有利的,某家便重重有赏”

    童贯虽是个阉人,但长得颇为雄壮,又常年领兵镇守一方,故而还是很有威仪的。

    而且此人于领兵打仗方面,也还算有些才干,否则也不会在赵佶身边的众多亲信中脱颖而出。

    这年头想要做奸臣、宠臣,单单只会溜须拍马可不行,比如那蔡京,诗词歌赋无所不精,书法方面更是能与天子一较高下,天子赵佶创立了“瘦金体”,蔡京则位列“苏黄米蔡”书法四大家之一童贯话音落下后,大帐之内瞬间哄闹起来,各将领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不多时已是争论得脸红耳赤。

    童贯静静的听着,渐渐的眉头紧皱,这些人说的提议,要么天马行空不切实际,要么便是不符合童贯的心意。

    就在众人渐渐安静下来时,忽然有个虎背熊腰的汉子出列道“润州之所以屡屡阻拦我军不得过江,不过是因在甘露亭下摆列了战船三千余只,末将愿亲率一支死士,从别处偷偷渡江,然后在夜里摸去那甘露亭,一把火将他那些战船烧了”

    童贯听到这里时,终于是眼前一亮,一拍大腿道“好够胆识,你唤做什么名字”

    那大汉洪声道“末将姓韩名世忠,乃延安府人士,现今添居都虞候之职。”

    童贯听了后,更是欣喜了,问他道“本帅也听闻军中有员猛将,人号延安虓虎韩泼五,说的可是你”

    “正是在下。”

    韩世忠目光如炬、不卑不亢的答道。

    童贯道“好既是如此,本帅便挑选两百死士,由你统率去烧他甘露亭的战船,只是吕师囊这厮不是庸人,那里防范定是十分严密,你切忌小心行事。

    若是果真能办成此事,此次南征,便算你韩世忠头功”

    韩世忠当即毫无惧色的领了将命,点齐了人马后,便趁着夜色出发了。

    此后一连数天,童贯每夜都辗转反侧,常常起身登高南望甘露亭的方向,却总是失望下了高楼。

    这晚,童贯又从了望楼走了下去,向左右叹声道“那头延安虓虎,此番怕也是被吕师囊这南蛮猎户给杀了,白费了某为他精心挑选的两百死士”所谓期望有多大,失望便有多大,童贯现在的心境便是如此。

    就在这时,童贯忽听得营地远处传来了一阵哄闹之声,顿时脸色一沉,“营寨重地,谁在夜里胡乱喧哗”

    正要下令去斩杀几人时,却听得有人在大声喊道“甘露亭失火了”

    童贯怔了一下,接着又重新上了高楼眺望而去,果然看到甘露亭方向已是火光冲天。

    看这火势,绝对不是烧了艘船只那么简单“好好好一个韩泼五,果然不负虓虎之名此番渡江,再无阻碍矣”

    童贯兴奋得一时失了态。

    这火势一直烧到天亮时,仍是没有完全扑灭,第二天清晨,童贯便点齐兵马,再次强渡大江。

    这次由于润州战船尽毁,无法在江面上进行干扰,童贯又下了死命令,将士拼死血战,终于是突破了敌军封锁,渡过了这长江天险。

    吕师囊只好收缩兵力,严防死守润州的治所丹徒城。

    这丹徒城本就是座大城,自从被吕师囊所据守后,每天都在加固,更是雄峻之极。

    所以童贯的兵围丹徒城后,虽命人轮番攻打,却也是一时攻其不下,复又重新陷入了僵局之中。

    不过此时与之前相比,主动权其实是完全掌握在了童贯这边,童贯见久攻丹徒城不下后,便让刚升火速提拔为都指挥使的韩世忠领骑兵三千,绕过丹徒城四处出击,韩世忠所到之处,方腊军无人敢出城阻截,兵锋甚至一度到了常州的宜兴附近,距离杭州不过二三百里。

    杭州城内的方腊,至此一日三惊,忙派了他三弟“三大王”方貌领一支兵马北上,屯师宜兴。

    但即便是如此,也有不少原本投靠了方腊的乡绅富商,却也被惊醒了过来,觉得这武周朝的天,或许还不到改换的时候。

    总之,现在江南的局面便是童贯慢慢取得了主动权,也打开了局面,但方腊主力未失,实力仍在。

    短时间内,童贯要想平定这方腊之乱,似乎已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但是在这场平叛之中,却有一些出色的将才开始了崭露头角,比如那位因火烧甘露亭而名声大噪的韩世忠曹州,定陶城。

    宋江也如李庆一样,在时刻的关注着江南的局势。

    此时的他看过戴宗送来的情报后,有些忧心的向吴用叹道“童贯的大军已渡过了长江天险,或许到了明年三四月,他便能班师回朝了。”

    吴用沉吟着道“朝廷对我们疑心甚重,童贯的大军若是回来了,必不容我等继续雄踞于此,哥哥还是早下决心的好。”

    原来,蛰伏了几个月后,宋江早已是实力大增,在听闻近左的李庆不停的扩张势力后,吴用便劝宋江南下去夺了单州、徐州,却被宋江拒绝了。



第432章 河北新局势
    宋江还是有些期望现在的局面能多保持下去一段时间,他虽然无时无刻不想去找李庆报仇雪恨,但现在还是没信心去与他争锋。

    新平寨那一战,虽然过去了许长时间,但宋江现在每当想起时,仍是有些心有余悸。

    朝廷那边宋江暂时也不愿却挑拨,故而只想再积攒些实力,再做打算。

    此时他听吴用又劝攻打单州后,正要拒绝,却忽然听士兵来报“李逵将军到单父城附近劫财时,被城内的官兵活捉了去”

    单父城,即为单州的治所,就在那成武县的南边。

    宋江听了这消息后,顿时大惊失色,略带狐疑的看了吴用一眼,便到州衙点将聚兵去了。

    于是当天,宋江亲自领兵万余南下,一举夺取了那单父城,便被捉的李逵解救了出来。

    这单州北边是定陶、济州,南边过了芒砀山却已是淮南地界,东边则是徐州。

    而单州的西侧,则是应天府。
1...131132133134135...2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