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红楼之开国篇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雁九

    就算养了半年,可到底是农妇出身,比不得官绅人家女眷保养的精致。

    明明比于太太小十来岁,看着反而像是年长几岁。

    于太太心中也纳罕。

    之前听闻今日要见的内眷是霍五守寡的从堂弟媳妇,她们心中还怪异来着。

    因为霍五发迹,想要送女的不是一家两家,却是一个都没送出去。

    可这天下有几个鳏夫能忍住没女人的

    是因为这个小婶子

    毕竟谁都晓得霍家出身乡下,乡下不在乎规矩。

    守寡的小媳妇改嫁丈夫族亲,也不算什么稀罕事。

    没有人当面问霍五,可私下里这般猜测的不是一个两个。

    于、安两家隐隐听到风声,才会如对大宾。

    待见了霍六婶,略一端详,于太太就晓得外头多是以讹传讹。

    霍六婶这相貌,大脚板,大方脸,脸上没涂粉,头上没胭脂,浑身上下唯一的首饰,就对简朴的有了年份的龙凤银手镯,一看就是有传承的。

    说话行事,是个极本分规矩的妇人。

    不像是传言中那等无名无分跟了大伯哥的风流寡妇。

    她去了疑惑,心中敬重几分。

    霍六婶见了于小姐与安长生,于太太等人也见了石头与妞妞。

    不管心中如何想,面上只有欢喜的。

    热热闹闹,又是一日。

    等到客人离去,霍六婶就叫人请霍宝过去。

    “这样下去不是法子……婶子我就是乡下妇人,招待咱霍家族亲,有了短处也没人笑话,代你们父子招待外头女客,却是给咱霍家露怯……”

    何况她是守寡的小婶子,年岁又比霍五小不了几岁,不好主持霍家内宅,否则传说去不好听。

    之前于太太那番打量,到底让霍六婶上了心。

    她倒是盼着之前在滨江时的日子,几家分开住。

    却也明白她这边老的老,小的老,霍五父子不会放心让他们住在外头。

    霍宝闻言,想起秀秀来。

    邓老爷已经去滁州接秀秀。

    霍宝之前要随之前往,被邓老爷子婉拒




第二百零五章 鼓声响了
    霍五跟儿子说水进的婚事这个,并不是无聊扯闲篇,而是让儿子中间传话。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水进长辈已故,可霍五能为牛清做主,却不能为水进做主。

    那样的就失了尊重。

    要是他与水进直接说这个,倒像是以势压人,要是水进心中不乐意容易伤交情。

    让霍宝问问,行就拿起台面上说,不乐意就等等再说。

    联姻之事,本就是锦上添花之事。

    有,好。

    没有,也不碍什么。

    霍宝自是没有什么意见,只道:“之前在滁州还有送女之事,金陵惦记联姻晋身的肯定也不是一家两家。别人不好说,表叔与冯爷应该会有士绅人家看上!”

    两人都是三十来岁,正值壮年。

    一个大龄未娶,还是童男子。

    一个出了妻孝多年的鳏夫,前头留的还是个闺女,不碍什么。

    霍五连忙摇头道:“不管他们俩个娶不娶,咱们父子都别插手……冯和尚这里还罢,与咱们很不相干,你表叔那里……就算真的添了继室子、庶子,也越不过秀秀去……”

    其实霍、邓联姻,最好的局面是邓健无子。

    后继无人,功劳再大,霍五也不会忌惮。

    他也会更重视霍宝这个女婿。

    只是霍五心中再偏着儿子,也不是那等真正心狠手辣之人,待自己人还是很厚道。

    邓健三十来岁,没有男丁,对于他续娶之事,霍家父子实不宜阻拦。

    霍宝看着老爹,很是无语。

    难道自己是那小心眼的

    庶弟他都不怕,还怕庶出小舅子

    “爹……如今进入休战期,之前提的军校制度、参谋制度,也该立起来了!”霍宝正色道。

    老爹这里,到底是将林师爷的话听进去了。

    水进是老爹嫡系,又是滁州军元老,他的资格到旁人面前都顶用,就是与冯和尚对上也不怕,却是比不得邓健。

    之前有马寨主与邓健差不多,可随着一个征伐,一个留守,距离也出来了。

    抬起水进,平衡的是邓健。

    那等到水进也战功显赫,接下来就抬举冯和尚

    谁也不是傻子,天长地久,就是上下防备,彼此猜疑的局面。

    想想朱太祖皇帝杀功臣,不就是下头功臣军功太重,太子年幼威仪不足,怕下克上么

    大家都是出身,自然不会相信那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话。

    霍五闻言,立时来了兴致:“军校这个好,爹挂山长,你到时过去挂个副山长……第一批就从各部千户里与几州县尉、都尉里遴选……”

    霍宝道:“人数别太多……四十人到五十人之间,每隔个一两年可以再开一期……”

    人数多了,就不显得金贵,也不容易培养“师生情”。

    军校不用试验,直接施行就行。

    因为当初在黑莽山练兵,就有些军校雏形。

    霍五当初作为总教头,操练三寨人马一个多月,获益甚丰。

    马寨主、杜老八、唐光三部手下,对于霍五的尊崇最深,霍五使唤起来也最顺手。

    还有参谋生,童兵里试验过的。

    三百参谋生,最好的还是一百兵卒里遴选出的。

    士绅子弟不知人间疾苦,对滁州军也缺乏归属感与认同感,相差太多。

    之前霍宝在庐州说要退一部分参谋生,李远那边就听令,从考核、思想、对滁州军的亲近值等综合评分,划出了八十人。

    之前因战事期间,不愿横生枝节,才拖延到进金陵。

    前两日,李远已经公布结果,清退八十人。

    这六十人缺口,将从滨江县、曲阳县两县,各选四十人补上。

    霍五点头道:“回头大家开会,好好说说此事……也不能只咱们爷俩操心,其他人也都跟着帮把手……”

    要不然吃相就难看了。

    毕竟他们父子的出发点,是提高底层将领水平,提高滁州军战力,加深上下凝聚力,并不是排挤功勋。

    霍五点点头。

    他脑子里有些乱,东一锤子、西一锤子的。

    有些是hp军校的章程,有些是听说的dx章程,将两个合并在一处,就是滁州军的军校了。

    ……

    霍五那句“非友即敌”的话放出去三日,城门口守军记录下举家搬迁的人家,只有四户。

    一户读书人,家主是个考了四十年举人不第的老秀才。

    是个酸儒,口口声声“忠孝仁义”,不与贼逆为伍,还写了一篇讨霍逆文,要往布政使衙门去。

    他几个儿子知晓此事,吓得要死。

    这有一言半语传出去,阖家都要受牵连。

    不能弑父,就算将老爷子软禁起来,也有一时看不到的时候,没有法子,几个儿子一商量,就变卖产业,带了昏睡的老秀才离了金陵府。

    两户弥勒教骨干,一个是金陵教首、一个是hu fa。

    两人出身寻常,一个是小商贩,一个养妓船的。

    这些年借着弥勒教的招牌,两人没少敛财。

    按理来说,滁州军得了金陵,他们只有欢喜的。

    可谁让滁州军行事,忒独。

    当年在滁州清查教徒之事,可闹得鸡飞狗跳,使得不少弥勒教骨干躲到金陵来。

    那哪里是清查

    恨不得查到吃奶的时候,能做到一府教首与骨干的人,谁手上清清白白的哪里禁得住那样查

    与其“公审”一回,名声狼藉,被发配扫大街,还不若趁着滁州军没想起收拾他们赶紧走人。

    还有一户,则是家主在京城做官,论起来与宋家还有些私交。

    他家中留守的长子与老管家商量后,又私下里请教了宋林一回,私下里送了田契、房契,就举家南下,往杭州去了。

    除了这四户举家搬迁,剩下零星走的就是客居的商贾。

    有几个闽地海商,怕过后再起战端,困在金陵,回老家去了。

    还有两个蜀地商贾,也惦记着回乡避乱。

    按照过去的章程,可以包船走水路,一路沿江逆流而上。

    如今却是水路断了,中间隔着一个“大庆国”。

    这两个蜀商与薛彪有旧,就预备了重礼,上了薛家。

    薛家在金陵城有私宅,眼下却是没有住在私宅,而是太尉府后的宅子里。

    滁州军头目,基本都住在这边。

    都是原本布政使衙门属官的住处,大的三进、四进,小的两进。

    薛彪的身份在这里,自是分了一处四进宅子。

    他看了礼单,就叫人请了客人进来。

    就算他们不来,薛彪歇过这几日,也要开始见城里商贾。



第二百零六章 选妃(上)
    太尉府门口。

    地上是一个担架,躺了一老者,五十来岁,须发花白。

    儒雅的面容上泛着青色,下半身纹丝未动,只身子挣扎着,望向鼓架旁。

    敲鼓的竟然是个妇人。

    四十多岁,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穿着半新不旧的衣裳,神情肃穆,紧紧的抿着嘴唇,单薄的身体里似有无穷的力量。

    “咚、咚、咚”的鼓声,引来不少看热闹的人,驻足观看,比比划划。

    “这是击鼓申冤”

    “怎么闹到太尉府来”

    “是不是白衫军扰民”

    “……”

    门口的守卒见状不对,想要去制止,被霍宝拦住。

    霍宝之前约了水进去望江楼。

    去吃九九席,满足口腹之欲,顺便探问一二。

    暗恋的闺女嫁人了,也不知水进现下缓过来没有。

    两人才在太尉府门口相见,就目睹了这一幕。

    实在是这一行人,略奇怪,引得人侧目。

    之前来到太尉府的是四个人,除了这两人之外,还有两个抬担架的壮力。

    那两人穿着带了补丁的短打,与另外两人很不搭。

    那两人望向太尉府时也带了惊慌,脚下迟疑,被妇人催促了几次,才将担架抬到近前。

    那两人放下担架,从妇人手中接了一串钱走的,就飞了似的去了,应该是临时雇佣。

    这妇人衣裳半新不旧,却是潞绸。

    潞绸在历史上,曾与杭缎、蜀锦齐名。

    此时,潞绸的名声还没有那么大,可因为产量稀少,价格却不菲。

    霍宝身上,穿着就是潞绸面的夹衣。

    这样的衣裳,不是普通百姓家穿的。

    再看担架上那男人,看着病弱苍老,却是收拾得干干净净,不见狼狈,有着良好的卫生习惯。

    这样体面人家,没有家仆婢女,用人要临时雇佣……

    不外乎遭遇变故,家道中落。

    这其中冤屈,应该就在老者手中的状子上。

    霍宝走上前去。

    “咚!咚!咚!”

    那妇人还继续敲着,见了霍宝也没有放下的意思,额头上已经汗津津的。

    霍宝直接伸手,按住鼓槌。

    妇人想要拉扯,拉不动,才带了惊疑。

    “作甚不去知府衙门”

    霍宝皱眉问道。
1...101102103104105...1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