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吧,少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雁九
马驹子想要打仗,要么跟着邓健,要么跟着水进,要么等杜老八回来。
“叔爷,那让老虎也过来呗正好让他跟您老人家学两手!”马驹子大喜,越发恭敬,说了恳求。
邓健皱眉道:“先学着瞧瞧,要是太笨,我可没工夫调教!”
马驹子眉开眼笑,连忙回去拉了霍虎过来敬茶。
看着霍虎的身量,邓健神色缓和许多,接了霍虎的茶杯,算是认了临时弟子。
霍五想着邓健只带了两千人马过来,进山剿匪并不富裕,道:“这次原本想要让他们四个每人各征一千人马,驹子、老虎这次进山,错过征兵,那之前跟来的滨江兵就拨给驹子,再拨一千州府兵给老虎……”
马驹子还没应答,马寨主就道:“五哥,州府兵只有三千,水进也要拉出去用的,先别动了,从我那边分一千人给老虎……”
霍五也不见外,点头道:“也好,回头征兵再给你补上。”
这两千人马,是马驹子、老虎名下,可因为这两人以后是跟着邓健的,这两千人也算是划给邓健。
唐光、薛彪惊诧。
就连林师爷,也有些意外。
如今滁州三县加起来,总兵力两万四千三百。
邓健的曲阳兵五千。
马寨主麾下五千。
唐光麾下四千。
杜老八名下三千。
霍五名下的滨江兵三千。
水进刚接手的州府兵三千。
霍宝的童军一千三百人。
大家都以为霍五推出水进,是为了分权,在水进立起来前,会遏制其他几位带兵将领扩充人马。
猜错了!
邓健点点头,算是晓得此事,却是难得为小女婿说一句话:“九月前各处兵马还要靠金陵送粮食过来,来回运粮,用的都是童军……如今辅兵闲着,还不若接了过去,将童兵召回州府,小宝身边也得有人使……”
事关宝贝儿子,霍五果然听进去了。
只是他不是独断的性子,没有直接替儿子做主,将霍宝招呼过来询问。
就是邓健不提,霍宝也要提了。
童军是霍宝的亲兵,又是正经八百操练出来的,当役工使唤实在浪费。
之前他是存了赚钱的心思,加上心里还是与徒三分了内外,才将这个握在自己手中。
眼前都是一家,就不用再分内外。
“我也正想寻爹说此事,不说这个,就是松江、常州那边,只童军过去也是不当用的,只是先探个消息罢了,要不然我也不会求了邓家祖父出山,去金陵坐镇。前头都是借了七叔的大力,粮食这里才顺遂……爹看看哪位叔叔闲着,接手过去就是!”
霍五点点头,望向桌上众人,视线在马寨主、唐光身上留了留。
唐光不由心热,随后又泄气。
粮草是大事,有马寨主在,怕是轮不到自己头上。
果不其然,霍五道:“老六心细,能者多劳,就将这事儿接了……”
马寨主也知晓自己最适合,点头应了。
霍五又望向唐光:“唐兄弟也别闲着,六、七月好好操练操练兵卒,小和山给你留着,最迟八月初就该打了,争取中秋节前后扫平,咱们
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手笔
滁州的八月,早晚清凉起来,可中午依旧炎热。
霍宝带着几个伴读,从书斋里出来。
看着小胖子郭釜额头都是汗,霍宝便叫人下去预备冰碗。
如今他每日生活很规律,上午随林师爷读书,偶尔林师爷忙时,就是宋老大人代课。
下午就去州大营,自己操练锏法,也督促童兵操练。
宋谦之当初不知怎么问的家人,再来州衙时没有了最初的叛逆,沉稳不少。
霍宝选他做伴读一是成绩好,二是看在宋老大人面上。
见他老实了,就没有换下。
至于邬远,打小习武的缘故,身手十分出色,比童军里的百户们还强些。
霍宝心中记下,却也没有直接安排。
童兵那边的框架已经出来,除了还没有回来的朱强、侯晓明、李远几个,与他们身边的一百五十童兵,其他一千多人如今都收缩回来操练。就是金陵消息点,霍宝都转到老爹手中。
有霍豹统领,还有朱刚、梁壮两个在,后进的石三、仇威等人,也都露出来,不缺人手。
最后一人郭鬲,沉默腼腆,却是有内秀。
霍宝之前想要用郭家,就是想要改良军粮。
州宴过后,他还专门见了一次郭老爷、郭掌柜父子。
如今兵卒军粮,都是金陵运来的陈粮,有谷子、稻子、豆子三种。
营房里一日三餐,早晚是豆粥,中午一顿干的。
在外行军的时候,就不方便了。
霍宝想要将方便面苏出来,可想也知道,如今这年头食用油珍贵,油炸方便面压根不能大规模准备;非油炸方便面工艺更复杂,已经不算方便食品。
那就苏一苏挂面,结果与郭老爷一聊,才晓得挂面唐朝时就有了。
唐宋话本上的“龙须面”说的就是挂面。
不过还真没有人将挂面普及到军粮上。
挂面制做工艺不简单,龙须面做不成,粗面、面片却不难。
只是原材料不足。
为了预备挂面,霍宝还专门与马寨主提了,安排人去楚州买麦子。
楚州挨着河南道,那边百姓生活习惯与河南一样,小麦是主食。
除了挂面,霍宝还将炒米、炒面苏出来。
霍宝还在主食上想法子,郭鬲已经默默就将方便菜包琢磨出来了。
与后世的方便面调味包相似,里面是肉干碎末、蔬菜干碎末,还有研磨过的细盐。
一斤分量的汤包,足够百人队用的。
可以直接下挂面做汤面,也可以在吃干粮的时候当配汤。
要不是霍宝与郭鬲相熟了,都要怀疑他是不是穿的。
霍宝就跟马寨主说了此事,给郭鬲记上一功。
马寨主也觉得方便菜包好,除了记功,还奖励了五十两银子。
郭鬲得了鼓励,还是不爱多话,却是一门心思往里头研究。
有个知晓后世方便食品的霍宝在,如今郭鬲已经开始研究米线与米馍干。
麦子采购了几回,数量有限,就只能继续在谷子、稻子这两样上想法子。
“宝爷,我下午想请假,米线晾晒两日,早上就剩下五分水了!”
郭鬲道:“以后一日凉过一日,三、四分分差不多就能存住了。”
霍宝看了他的黑眼圈,点头道:“想回就回吧,只是白日里怎么研究都好,不许再熬夜了!身体是本钱,就算不去兵营,在家里也要跑上几圈,伸展伸展筋骨!”
“嗯!我在家里跑圈去!”
郭鬲忙不迭的应着,连冰碗也顾不得等,脚步匆匆回家去了。
郭釜看着堂兄的背影,眼中都是羡慕。
霍宝看在眼中,有些不忍心。
郭釜只有九岁,在家才开完蒙。
林师爷还在讲《史记》,对于年纪大了一截的宋谦之、邬远来说,不算吃力,对于郭釜来说就太复杂。
下午童兵营那边也是。
宋谦之练过体,拉弓射箭也不在话下;邬远用的是大刀,习得是前朝军中传下来的正宗刀法。
这两人进了通兵营,就跟耗子掉进油缸。
宋谦之与石三臭味相投,两人到一起就是比试再比试。
宋谦之屡战屡败,恨不得拜师了。
他是霍宝的伴读,石三怎么敢托大
最后两人朋友论交,倒是有些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架势。
邬远这里,看着童兵营里的刀队也眼红。
反而是郭釜,年岁在这里,样样不显,连小伙伴也没找到,有些可怜。
冰碗上来,霍宝吃着,就琢磨起这个来。
邬远是武将的苗子,只在自己身边可惜了。
郭釜年岁还小,也该放归家,要不然说不得功课真耽搁了。
如今郭三爷在水进麾下,郭鬲在后勤挂名,郭釜在不在不重要。
看大家吃的差不多,霍宝便道:“郭釜这两个月辛苦,一会儿不用去大营了,明日开始回家读书!等满十三岁,就去童兵营报道!”
郭釜瞪着圆滚滚的眼睛,惊喜道:“宝爷说的是真的”
霍宝笑了:“还盼着是假的”
“不盼,不盼!”
郭釜生怕他反悔,小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这般稚嫩天真,这是个有人宠的孩子。
宋谦之与邬远望向霍宝,隐隐带了期待。
霍宝道:“邬远的刀法正,可否愿意去刀兵队做个教头”
“教头”邬远有些意外。
少年人没有耐心,更想直接带兵杀敌。
可是他这一个多月也瞧出来,童兵里不缺大小头目,反而教头却是不富裕,都是外借来的。
“我愿意!”邬远立时点头。
石三如今就是教头,身上兼着弓兵百户,可见做教头,与自己带兵这两件事并不冲突。
霍宝点点头道:“你做教头,就不用从小兵做起,屯长待遇,百户出缺可以补百户。”
“嗯!”邬远连忙点头。
霍宝又望向宋谦之。
宋谦之身体素质不错,可到底是书香门第子弟,并没有什么擅长的。
宋谦之带了几分紧张。
他之前很是傲气,自诩不凡。
可这两月接连被打击的,都开始自卑了。
“谦之先跟在高月身边,做个文教官,也是屯长待遇……”
“宝爷,我能不能入弓兵队”
宋谦之带了几分恳求。
霍宝道:“入弓兵队,只能从小兵做起,伍长、什长一级级升上来……”
童兵升迁规矩日益完善,宋谦之也没有石三、邬远的本领。
“小兵就行,我会努力的,不会给宝爷丢脸!”宋谦之挺着胸脯保证道。
霍宝点头道:“不怕苦就去
第一百二十三章 人团圆
宋谦之、邬远两人这些日子老跟童兵营,对于五位头目的名字早是耳熟能详。
五人中,曲长兼斥候队长与辅兵队长一直在外没有回来。
曲长侯晓明是宝爷的心腹,流民出身,没有根基,自己一刀一枪拼出来的。
辅兵队长是刀兵队长朱刚的亲兄弟,老子是马寨主的心腹。
眼前这个黑小子,就是辅兵队长
真的不是关系户吗
这年岁,这干瘪的身板,还真是瞧不出长处
两人心中好奇,应声去了。
霍宝折返,与车队一行去州衙。
“八叔都没瘦,你怎么将自己糟蹋成这样子幸好你爹娘在滨江,这要是看了多心疼”
霍宝看着朱强,十分不解。
朱强讪笑着,透着几分心虚道:“八爷我们回来时,在滨江打了个站儿!”
朱强老爹朱千户,如今是滨江县尉,朱母也跟着丈夫在那边。
朱家两子都在童军,幸好还有个幼女在身边,老两口不至于太冷清。
霍宝扶额道:“吓到了吧”
朱强“嘿嘿”笑道:“我爹说瘦的好,刀枪什么的也叫我练起来,不许我再偷懒!”
至于娘亲怎么说的,就不用提了。
哭了一缸子眼泪,抱着自己不撒手,自己又不是小娃娃。
霍宝正色道。
“这次松江之行很凶险么又是通缉,又是民间花红,到底怎么回事儿”
之前杜老八打发人送信,说是大仇得报,官府发了通缉令,民间也有花红悬赏,先避一避再回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