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系统开农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绿水珠
“那边路不好走,要不别去了吧,我看去水库路上的那个山谷就能种。”
哪知老杨笑着摆摆手,比了个让秦禹安放心的手势。
秦禹安见状,只好说:“那你们小心一点,特别要注意虫蛇。”
两口子点点头,很快就去挖了慢慢两竹筐的南瓜苗,坐上摩托车走了。
秦禹安见了,看来他得再买两辆电动三轮车才行,用摩托车不方便运载东西,而且安全性可能会低一些。
在赵
第二十五章 好吃的
秦禹安有些惊讶,这是他第二次看到鱼露出水面了,之前老杨夫妇也有提过,他本来没在意,但现在他不由有些怀疑这个水库是不是有什么玄机在。
“这鱼又肥又大,一定很好吃。”唐平满脑子都是什么剁椒鱼头、水煮鱼片、鱼丸之类的菜。
“老爷子不让在春天抓鱼,等这个季节过了再说。”秦禹安解释道。
唐平有些意外,“那就等夏天,正是吃烤鱼喝啤酒的好时间。”
“老秦,我看你这边山上也没什么果树,就是树木也少,你没打算种点水果吗”赵讯扶着李希言坐下,这才问道。
来了农场之后,他才发现秦禹安的这个农场真的很破旧,跟他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暂时没那功夫弄,等以后吧。”秦禹安苦笑地说道,他现在可是千万“负”翁。
唐平突然打岔道:“不如我们去摘点野菜吧。”
“野菜其实并没有那么好吃,你们确定吗”秦禹安问道。
“没问题,我们吃得来的。”赵讯想起之前秦禹安寄过去的野菜,“上回我们吃着就特别好。”
“那行,我带你们去吧。”秦禹安想着,明天他肯定没空带他们玩了,趁着今天有时间,把农场能逛的逛一遍。
不过他们出来的时候都没想着带篮子,最后还是从赵讯身上摸出几个塑料袋,原来他是怕李希言晕车准备的。
大家也不拘泥于什么野菜,反正看上就往袋子里薅。
秦禹安见了都有些哭笑不得,不过大家这么感兴趣,他就没说啥泼冷水的话,大不了回去的时候再挑一挑就行了。
不过李希言野菜摘着摘着就瞧上了野花,不一会就摘了一小把,她还特地摘了几根今蕨草幼茎,打算带回去插花。
在秦禹安的眼里,这山上的东西没多少是值得稀奇的,相比他小时候,许多植物已经不见了。
不过在甚少接触野外环境的人眼中,一切都透着新鲜。
四人同心协力,摘了慢慢的三大袋野菜。
回到农场,秦禹安拿了个竹筐把野菜倒进去,好方便挑拣,又拿了一个瓶子和一把剪刀给李希言。
这时,老杨和黄婶回来了,他们手里提着两个小袋子。
大一点的里头装了一些小枝,上面都是一颗颗比米粒大一点的野果子。
而小的袋子里装的则是红彤彤的刺泡儿。
他把袋子递给秦禹安,比划了下,意思是给客人们尝个鲜。
唐平只吃过刺泡儿,因此他对另一种野果特别的感兴趣。
秦禹安拿着袋子到水龙头下冲了下水,对三人说:“都来尝尝野果,各有滋味。不过带枝的这个不能多吃,对肠胃不那么友好。”会造成便秘。
小时候他来外婆家玩,和其他小朋友上山玩,吃多了后就是这结果。
这东西的口感有点酸涩,拿着小树枝,头凑过去咬着吃,就有些停不下来。
秦禹安吃了两口就停下了,拿了一把小凳子,坐下来开始挑拣野菜。
不能吃的丢一边去,太老的也不要,最后只挑出一半能吃的出来。
他野菜泡在水盆里,等会带回去给黄玉香处理,反正他是没本事做得好吃的。
“明天我这边要插秧,没空带你们玩,村里东边有个不小的百香果果园。天山,哦,就是我们南面最高的这一座山,上头的风景还不错,你们可以上去看看。”
“那山上车子能上去”赵讯闻言抬头看了一眼那座山,确实挺高的。
“可以的,就是有点不好走,你们开慢一点就行。”山上实际上没啥游人,会去上头看风景的人很少,不用担心拥挤之类的问题。
“那行,我们上去看看。”赵讯点头,他们来这里就是来放松的,体验下农家的生活。
&nbs
第二十六章 晚饭
秦禹安接通了视频,跟老爷子说了两句,就对其他三人说:“走,吃晚饭了。”
赵讯条件反射地看了下手表,惊讶地说:“这还没六点呢,就吃晚饭了”
在城里,晚饭就没早过,所以赵讯特别的惊讶。
秦禹安笑着说:“老人家都吃得早,以前我不在,我外公外婆能四点半吃晚饭。”
“不是吧。”李希言无法理解,“难道晚上就不会饿吗”
“不会,老人都睡得早。”唐平凑过来说道,“不过他们起得也早,最看不惯年轻人睡懒觉。”
几人同时点头,感觉还真的是如此。
“我们走吧。”秦禹安把装野菜的篮子提起来,一行人往罗家走。
本来距离就不远,走个七八分钟就到了,才到门口,众人就闻到了一股浓郁鲜香的味道。
“熬牛骨汤吗”唐平眼睛一亮,“这味道闻着不错。”
几人进了大厅,秦禹安就去厨房,正好看到黄玉香在往锅里下牛肉羹。
牛肉羹捣成泥,搅和上劲,要煮的时候,,舀一勺放圆盘里,拿着一把勺子刮。
黄玉香的速度很快,一盘刮完,很快就换了另外一盘。
她拿着漏勺把在汤锅里搅一搅,在等里头的牛肉熟的时候,罗向阳拿了几个汤碗,一溜排过去,每个碗里加如切得细细的姜丝。
这时,牛肉熟了,黄玉香把牛肉捞到碗里,再拿勺子舀一勺牛肉汤一淋,那味道瞬间就出来了。
“小安,把牛肉羹端出去。”黄玉香使唤道。
“诶,这就来。”秦禹安应着,拿上两块抹布,把一个个汤碗放到餐桌上。
这时,罗向阳也把米粉给端出来了。
秦禹安就朝正在看鹦鹉的三人喊道:“吃饭了。”
晚饭的标配是炒米粉和牛肉羹,还有黄玉香炸的五香肉卷、花生米、酸萝卜。
秦禹安先喝了一口汤,虽然比较烫,但是很好喝,而牛肉很嫩却不软烂,反而有点q弹。
他抬头想问问其他人怎么样,就见他们都还在拍照呢。
秦禹安想到围脖,也默默地拍了两张吃的传上去。
黄玉香笑眯眯地说:“你们快趁热吃,看看合胃口不”
唐平竖起大拇指:“味道特别棒。”
“好吃就多吃点,来了就别客气,要吃饱。”黄玉香笑眯眯地说道。
秦禹安进厨房拿了油辣椒和甜辣酱,“炒米粉可以加辣椒也能家甜辣酱,你们可以试试,味道不错。”
唐平是宁安人,这些都是吃过的,但是赵讯和李希言不是,秦禹安怕他们吃不习惯。
赵讯把油辣椒和甜辣酱往边上挪了挪,对李希言说:“辣的你的少吃,这一周的份量你已经吃完了。”
秦禹安看了赵讯一眼,没想到他那么紧张,对饮食这么上心。
黄玉香慈爱地看着他们,然后看了秦禹安一眼说:“小安啊,你看你朋友都要当爸爸了,你的年纪也不小了,也该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了。”
秦禹安没想到黄玉香会突然提这事,他尴尬地看了其他人一眼:“外婆,我觉得我年纪还小,不用着急。”
“都要三十岁的人,还年纪小,你骗谁呢。”罗向阳吐槽了一句,“我和你外婆也不逼你一定要在几岁结婚,但你要把这事给重视起来。”
黄玉香紧接着说:“想象你表弟比你小一岁,都谈几个朋友了,现在孩子也都上幼儿园了,你真的该加油了。”
她说着朝其他人笑笑:“你们都是小安的朋友,如果有合适的人选,就帮他介绍一下。小安就是太内向,不爱出门。”
秦禹安连忙给黄玉香夹了一块五香,“外婆,先吃饭吧,要不牛肉羹都该凉了。”
罗向阳咳了一声,秦禹安连忙也给他夹了一块。
两位老人都满意地点点头
第二十七章 插秧
三人啃着鸡爪,喝着啤酒,间或剥几颗花生,还没聊几句,就约着组队玩手机游戏了。
就这样,他们边玩边喝,一直到了深夜。
秦禹安想到第二天要插秧,忙散了,催两个人去洗漱睡觉,自己收拾善后。
等回到房间,他才觉得自己有一点晕,他的酒量一向不怎么样,看来以后还是要少喝。
第二天,罗向阳一早就过来,就看到门口的走廊下堆放着不少的啤酒瓶,空气中还弥散着一股若有似无的酒味。
老人家皱着眉头,掏出钥匙开门进去,看到门后面的垃圾袋都系起来了,他满意地点头,看来外孙还知道收拾下再睡了。
他想着,上楼把人给喊醒:“小安,快起来,今天要插秧,你可不能睡懒觉。”
对于老人来说,插秧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对第一天尤其地看重。
秦禹安抹了一把脸,感觉自己身上一股酒臭味,忙又去洗了一次澡。
洗完澡,老爷子已经在大厅里把八仙桌给摆上了。
“小安,快过来点香。”
老爷子之前就交代过,秦禹安都记得,他拿着三炷香,恭恭敬敬地念着自己背下来的词句。
说实话,现在已经不兴这些了,不过老爷子为求心安,从来都不会忘的。
他这才刚把香插上,门口就传来了摩托车的声音,老杨和黄婶都到了。
两人笑容满面,朝罗向阳和秦禹安打了声招呼,换上适合下水田的长筒鞋,准备先去铲秧苗。
这种下田用的长筒靴并不是水鞋养的,它的材质柔软有弹性,很贴合脚部和小腿的形状,下水田干活也方便。
这样虽然能够避免与泥水、小动物、尖锐物直接接触,但是并不透气也不保温,穿上一整天也不会太好受。
秦禹安忙去外婆家早饭,今天要下地,黄玉香就做得很丰盛,除了稀饭、煎蛋、炒青菜外,还有煎饺、肉饼等饱腹的食物。
他吃了两晚稀饭,啃了一个肉饼,然后拿了一个饭盒,往里头装了些吃的,准备带过去给老杨和黄婶。
他们肯定是吃了饭才过来的,但秦禹安清楚,这两口子勤俭惯了,说不定连鸡蛋都舍不得吃。
一担担的秧苗被手推车推到水田边缘,然后用簸箕一担担地挑着,扔均匀地分布到水田里。
手推播种机换一下零件就能够变成手推插秧机,但是常压机依然没法照顾到所有的范围,人工插秧是必不可少的。
秦禹安小时插过秧,今天罗向阳打算手把手地教他。
新手插秧,在水田里后退首先就是一个难题,其次就是不确定秧苗的间距,总要停下来比划。
加上扯秧苗时小心翼翼的态度,秦禹安这速度能快得起来才怪了。
唐平和赵讯起来后,吃过黄玉香送来的早饭,跑到地里围观,对于插秧跃跃欲试。
罗向阳自然乐得教,并告诉他们,只要他们能够插完一块田,就把这块田的产出的稻子送他们。
赵讯闻言,眼睛瞬间就亮了,这算不算是领养了一块稻田
他立马就去换鞋子下地,还让李希言给他拍照片:“你给我拍得好看一点,我好发到朋友圈,告诉大家,这块地被我给承包了。”
李希言站在边上,闻言不由笑道;“你先去学插秧吧,别在水田里摔个狗啃泥就行。”
“你也太小瞧我了,等着吧。”赵讯信誓旦旦地说着,然而很快的,他就打脸了。
他发现人在水田里特别的难行动,总觉得水田里有股吸力把他牢牢地给固定在那里。
可是他都夸下了海口,也
第二十八章 藕种
等农场和罗家的水田都插好秧,已经过了四月中旬了,然后就是种地瓜。
老杨和黄婶非常的勤快,他们打算把金钩湾的几块旱地都种上地瓜,虽然秦禹安给拦住了,可是他们转过头却是种上了木薯。
反正他们就是见不得地给空着。
还有山谷那边空着的地也多,秦禹安还没想好要送是要开垦出来当农田,还是种果树,所以他暂时没去动。
但是老杨和黄婶早早就移栽了不少南瓜苗过去。
如今一瞅,整个农场分布范围最广的应当就是南瓜、冬瓜了,随处可见。
金钩湾的水田还空着,秧苗剩的不多,勉强就种了三分地。
老杨和黄婶碰到秦禹安,就催着他赶紧去弄秧苗,千万别错过了季节。
秦禹安并不打算种水稻,他想到之前联系了郑晓欣,现在正好问问结果。
郑晓欣的信息回复得有一些慢,不过消息还是喜人的:“田藕我帮你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品种,不过你要自己开车去拉。就是荸荠比较麻烦,如果你要品种好的,那就需要托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