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狠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寂寞一刀
“公司”众人都是第一次听说“公司”这个词,全都是一头雾水,只有孙传、李锦、李旦三人因为长期从事海贸生意,略有所悟,李锦和荷兰人打过交道,立刻献宝似的惊喜道:“我听说过,那些荷兰人好像就是什么东印度公…公司的……”
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是英国人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因为让所有中国人倍感屈辱的鸦.片战争正是英国人的东印度公司发起的,但其实不仅英国人,荷兰人、葡萄牙人、法国人等此时的殖民主义西方强国都成立有自己的东印度公司,所谓的东印度其实是泛指整个亚洲沿海地区,也是这些殖民主义西方强国掠夺东方财富的工具,其中既有主导,也有私人财阀的参与,其贩卖的也不仅仅是鸦.片,而是通过海贸和占领殖民地来获取暴利!
作为穿越者,郭致远当然非常清楚这些殖民主义西方强国掠夺东方财富的模式,所以才会成立这个中华东印度海贸公司与他们对抗,这样就可以避免直接用国家名义造成的外交冲突,慢慢发展自己的实力,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当然现在郭致远不可能把自己的野心告诉自己的团队骨干,以免他们知道将要面对的敌人有多强大而心生畏惧,所以也没有过多解释,瞟了李锦一眼,继续道:“我准备开三条海贸航线
第三百一十六章 发展规划(二)
李锦见郭致远望向自己,也隐约猜到郭致远可能是要重用自己了,连忙坐直了身体挺起了胸膛,可他又有点不敢置信,他可是曾带人在海上阻杀过郭致远的啊,郭致远能饶他的狗命让他活到现在已经算是无比仁慈了,怎么可能重用自己把整整一条航线交给自己呢
郭致远望着李锦患得患失的样子暗暗好笑,最后还是决定给这家伙一个机会,呵呵笑道:“第三条航线是通往交趾(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国的航线,就交给李锦负责,让王喜协助你,同时你还要负责和荷兰人的联系,之前我不是答应他们实现和大明通商吗现在可以兑现了,不过他们只能来东蕃,不能去福建内陆直接开展贸易……”
李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激动得语无伦次道:“大…大人对小人恩同再造,小…小人便是给大人做牛做马也难…难报答,小…小人……”
郭致远摆摆手道:“忠心你就不要表了,你今后可是要代表我和荷兰人打交道的,切不可奴颜婢膝,堕了我大明国威!……”
说着又转头对李旦和孙传道:“你二人也一样,一定要记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和番邦之人打交道要不卑不亢,多留个心眼,另外我还要给你们一个任务,就是要想办法从这些大西人那里搞到他们的先进火器、作物种子等我大明没有的物资,遇到懂得造船、火器制造、操作火炮等方面大西工匠、人才要想方设法招揽过来……”
李旦等三人心神一凛,也意识到了肩上的责任重大,郭致远这是下的一盘大棋啊,不仅要通过海贸生意赚钱,更是想通过学西人的先进技术壮大自己,连忙站起来齐声道:“愿为大人效死!”
连李锦都得到了郭致远的重用,赵仕祯就有些坐不住了,他作为郭致远团队的核心成员,这一年多却一直没能跟在郭致远身边,感觉有些被疏远了,现在徐光启他们都被郭致远委以重任,唯独没有提到他,让他心里多少有些不平衡,只是他自重身份也不好主动问,脸色却有些不好看。
郭致远当然没有忘记赵仕祯,赵仕祯为他研发出了燧发枪和载人热气球绝对是了不得的大功,只是因为朱常洛的关系,郭致远没法给赵仕祯一个官方的身份,瞟了一眼脸色不豫的赵仕祯继续道:“我想到的第二条财路就是发展东蕃的制造业,我们的卷烟作坊和制衣作坊都要在东蕃开起来,另外我们还要利用东蕃的特点,在这里开制盐作坊、酿酒作坊、制茶作坊等等,除了民用制造,我们还要发展造船业、火器制造等这些可以用于军事的制作工坊,这就要拜托赵先生了!我们从吕宋救回的那些幸存商民中有不少能工巧匠,我全部交给赵先生调遣,等新移民到了,里面也有不少的工匠,也由赵先生优先挑选……”
众人都被郭致远的宏伟规划给惊呆了,郭致远还真是出手就是大手笔啊,他们可以想象得到按照郭致远的规划,未来的东蕃将是何等的繁华景象!赵仕祯更是激动得不行,他一直郁郁不得志,现在终于有了大展拳脚的平台,兴奋得磨拳搽掌道:“太好了!太
第三百一十七章 宏伟规划(三)
那中年男子虽然面相恐怖,却颇懂礼数,不卑不亢地主动上前行礼道::“草民蒯越见过大人!……”
蒯这个姓氏倒是比较少见,郭致远脑海里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明代一个姓蒯的名人,顿时眼睛一亮,追问道:“不知蒯祥是你何人……”
那中年男子嘴唇剧烈地抽动了一下,略一犹豫,才咬咬牙道:“蒯祥正是先祖!”
郭致远一听就大喜过望,这蒯祥在正史上或许还算不得有名,但在建筑史上却绝对称得大名鼎鼎的传奇人物!明永乐十五年,明成祖从金陵北迁时,征召全国各地工匠,前往北京继续大兴土木。蒯祥作为明成祖的随从人员,先期北上,参加皇宫建筑设计。由于蒯祥的设计水平高人一等,被任命为皇宫重大工程的设计师。他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负责设计和组织施工作为宫廷正门的承天门。建成之后,受到文武百官称赞,永乐皇帝龙颜大悦,称他为“蒯鲁班”。
除了承天门,蒯祥还主持修建了北京皇宫、皇宫前三殿、长陵、献陵、裕陵,北京西苑殿宇、隆福寺等著名建筑的修建,从一名工匠逐步晋升,直至被封为工部左侍郎,授二品官,享受一品官俸禄,绝对可以算是明朝工匠的传奇!蒯祥的后代子孙大多继承了他的技艺,奉蒯祥为鼻祖的工匠团体香山帮天下闻名,直到晚清时,仍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香山”的说法。
郭致远对于东蕃建设脑海里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规划,但要将他脑海里的规划变成现实就需要真正懂建筑的人才才行,郭致远正为此发愁,没想到徐光启居然能找到蒯祥的后人来帮他主持东蕃建设,连忙喜出望外道:“原来是蒯鲁班之后!有蒯先生相助,我东蕃这三座大城必成千古名城,名垂青史!……”
那蒯越却犹豫了一下,抱拳道:“草民不敢欺瞒大人,草民如今是戴罪之身,草民可以为大人设计图纸,但不能抛头露面,还请大人见谅!……”
郭致远有些诧异地望了蒯越一眼,一旁的徐光启连忙凑到郭致远耳边小声地解释起来,原来这蒯越继承了蒯家衣钵,原本在京城做皇家建筑的“木工首”,因为得罪了宫里的太监头子,诬陷其在主持修建皇家园林时偷工减料,中饱私囊,幸得他提前得到消息,在锦衣卫来缉拿他前逃出了京城,一路逃亡到了福建,为了躲避锦衣卫的通缉,他不得不自毁容貌,因为没有合法身份,他不敢抛头露面,从京城逃出时带的银两也花完了,生计也成了问题,恰巧白度奉郭致远之命在福建招募移民,蒯越就跟着到了东蕃,徐光启慧眼识才,发现了他在建筑设计上的卓越才能,这才把他提拔出来,原本蒯越也不想暴露身份,但郭致远提到了蒯祥,他不想让先祖之名蒙羞,这才坦白身份。
如果是别人自然不敢用蒯越这样的逃犯,但对于郭致远来说却完全不会有这样的顾虑,哈哈一笑道:“蒯先生尽管放心,在东蕃谁都不敢缉拿你!等筑城成功,我还可以向圣上为你请功,帮你洗脱罪名,绝
第三百一十八章 东蕃书院
此时郭致远想的却是自己终于能用上“自来水”了!这个时代的生活条件实在太差了,让郭致远这个“现代人”感觉十分不便,如果不是这个时代缺少肥料,农民都把粪便当宝,所有粪便都要收集起来当肥料,他真的想把冲水马桶也发明出来。
不过也就是因为北港的地理条件好他才能这么弄,地势平坦,背山靠水,水资源非常丰富,如果放到其它地方就行不通了,想到这里郭致远越发觉得这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兴致勃勃地指着远处连绵的山岭向一旁的徐光启问道:“徐先生可知此山叫何山……”
徐光启比郭致远先到北港,已经和这里的土著进行了接触,连忙道:“此地土著称其为大屯山……”
郭致远一听眼睛就一亮,大屯山在后世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阳明山!日本侵占台湾的时候在这里建了大屯山公园,后来蒋.介石逃亡到台湾为了纪念王阳明才把这里正式改名为阳明山,这里也成为后世的一个著名景点,大陆游客到台湾旅游的时候基本都要来这里看一看。
穿越前的郭致远没有去过台湾旅游,现在来到这里自然不能错过了,兴致勃勃地道:“山环水抱有灵气,此山云蒸霞蔚,必是一座灵山,我们去看看!……”
众人虽不知道郭致远为何突然对这大屯山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但也没人扫兴,立刻有随从牵来了马匹和马车,一行人骑马的骑马,坐车的坐车,浩浩荡荡来到了阳明山下,这阳明山能成为后世的著名景点,风景自然是很美的,绿树成荫,溪流成趣,更有不少的小型瀑布飞流直下,美不胜收,据徐光启介绍,山上还有不少的温泉!
郭致远一听眼睛又是一亮,他也记起来了,阳明山属于大屯山火山群,火山地型景观正是这里的主要特色,有温泉自然不奇怪,更重要的是这里盛产硫磺!硫磺是制造的重要材料,守着这座宝藏,郭致远就可以大量制造了!
徐光启还以为郭致远是对这里的温泉感兴趣,便笑道:“大人可以在山上建一座别院,处理公务疲乏了可以来这里泡泡温泉……”
郭致远却摆摆手哈哈大笑道:“别院不忙建,我要在这里建一座书院,东蕃书院!地灵出人杰,我要让所有移民的子女都来此读书!日后我东蕃人才皆出于此!徐先生你要把这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明日就派人来现场勘察,争取早日把书院建起来!……”
在古田的时候郭致远就非常重视教育,认为教育是发展的根本,顶着巨大的压力扩建县学,所以徐光启他们这些郭致远的老班底都对郭致远把建东蕃书院当成头等大事不奇怪,倒是陈第刚刚加入郭致远的团队所以了解不深,陈第是著名的藏书家,对于教育这种事自然是非常热心的,见郭致远如此重视教育也是喜出望外,激动道:“大人,此乃一大善政也!老朽愿捐出所有藏书,并号召我福建士林中人来此游学!……”
陈第这个藏书家可不是白叫的,他承家世藏书,珍本颇多,而且他足迹遍天下,遇书辄买,听说金陵焦竑家富藏书,
第三百一十九章 有人送钱上门?
此章节?
第三百二十章 动之以情
此章节?
第三百二十一章 胃口太大了吧?
此章节?
第三百二十二章 争先恐后
此章节?
第三百二十三章 保险公司
此章节?
第三百二十四章 第一批内陆移民
一望无边的大海上,十几艘大福船一字排开,船甲板上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各种方言混杂其中,船上的福建水手目瞪口呆地望着这一大帮外地来客,听他们说话像听天书一样,瞧着他们兴奋和好奇的表情更是不解,不就是大海吗有什么好兴奋的他们天天看着都看腻了,真是一帮没见过世面的外地佬!
这是张承从内陆招募的第一批内陆移民,总数一万余人,其中湖南人三千余人,山东人两千余人,广西人两千余人,其余地方省份移民三千余人,这些人大都是第一次出海,也是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到这么远的地方,也难怪他们会这么兴奋。
为了招募这些移民,张承可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首先是信任问题,虽然张承持有朝廷的公文,可是这个时代的人对于背景离乡有着天然恐惧,不是日子实在过不下去,谁愿意离开家乡啊而且人们对于张承开出的优厚的移民条件也有些将信将疑,又分地又免赋税,哪来这么好的事呢该不是人贩子吧
张承首先是苦口婆心地解释,详细介绍了东蕃的情况,可是收效甚微,响应者寥寥无几,最后他想了个办法,搭建了一个巨大的厂篷,把买来的粮食满满当当地码在里面,然后竖了一块宣传牌,把招募移民的优惠条件写在上面,只要签下自愿招募的文书,就马上可以领一小口袋米,同时发一串铜钱的安家费。
财米动人心,尤其此时小冰河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大,各地粮食减产严重,很多人已经吃不饱饭,尤其那些失去土地只能靠给地主土豪家打长工过活的百姓,更是生活艰难,连稀粥都喝不上了,看着那堆积如山的粮食哪能不眼热,慢慢就有人壮起胆子签下招募文书,发现真的能领到粮食和安家费,这才打消了顾虑,一传十,十传百,来应募的移民越来越多。
可即便是招募到了移民,要把数量如此庞大的移民带到东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个时代的交通落后,没有几个月到不了东蕃,走陆路肯定行不通,带着这么多人一起走陆路,地方官府肯定会干涉,引发民乱怎么办所以只能走水路,虽然绕路消耗时间长一点,但是可以避开地方官府的阻扰,只要上了船就好办了。
好在情报网已经铺开,各情报网点间都有飞鸽传讯,只要估算好路上消耗的时间,按照约定时间排序选择各地就近的出海口出海,先通过河运将各地招募的移民汇集到出海口,然后坐海船转道厦门,白度如今在厦门坐镇,专门收拢内陆移民,在厦门汇集后再统一转乘大福船去东蕃。
郭致远如今把福建沿海有影响力的大海商都绑上了自己的战船,可以利用他们的资源,在各方面给予配合,而张承选择的各地情报站的负责人也都是办事精干之人,才使得如此庞大的移民工程得以展开,没有出大的岔子。
唯一麻烦一点的是这些内陆移民大多没有出过海,晕船的人不少,同时船上空间拥挤,出现身体不适的人也很多,好
第三百二十五章 曾启圣
更糟糕的是曾启圣还喜欢顶撞上级,这样的人在官场自然混不开了,所以他很快倒了大霉!曾启盛的顶头上司长沙县知县本就是个心胸狭隘之人,屡屡被曾启盛顶撞早就对他十分不喜,如果不是因为曾启盛办事干练,他手下也需要能办事之人,他早就免了曾启盛的官职了,可曾启盛尤不自知,在发现知县有挪用贪污户房钱粮的情况后,他居然越级向知府衙门举报长沙知县!
举报顶头上司本就是官场大忌,此时的明朝官场早已**不堪,上行下效,沆瀣一气 ,曾启盛的举报信转了一圈后就到了知县手里,知县一看就怒了,这不是找死吗找了个岔子把曾启盛当堂打了二十大棒,差点丢掉半条命,如果不是顾忌到曾启圣有功名在身,而且曾启圣刚刚举报过他,他要是真把曾启圣弄死的话难免有挟私报复的嫌疑,这才饶了曾启盛一命。
不过曾启盛的官职肯定是保不住了,曾启圣自己也通过这件事看清了官场的黑暗,有些心灰意冷,重新当起了私塾先生。但是在心底里曾启盛还是有些不甘心的,他此时还算是年富力强,壮志未酬,怎么能甘心呢
如果没有遇到张承,曾启圣这辈子可能就这样了,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像曾启圣这样心怀壮志身负才学却郁郁不得志,只能遗憾老去的人实在太多了,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人生际遇无常,错过了机遇天才也只能泯然于众人矣。
张承虽然不知道郭致远为什么对湖南这个省份如此重视,但既然郭致远重视他就得格外上心,所以他把其他省份的移民招募都交给了下属,自己亲自到了湖南,可是到了湖南他才知道这差事不是一般的难办,首先语言就不通,湖南人说的方言他听都听不懂,这不抓瞎了嘛。
曾启圣就是这个时候遇到张承的,他听几个学生说湘江码头那边来了个外地人贩子,要招募人去一个叫东蕃的荒岛上开荒,曾启圣一听就心中一动,他知道张承绝不是人贩子,哪有人贩子敢公开招募人的,在这个户籍管理严格的时代,没有朝廷的许可是绝没有人敢这样大规模的招募人。
虽说曾启圣已经对仕途心灰意冷,但是他还是比较关心时政的,常常找官方的邸报来看,隐约记得不久前看到的一份邸报上提到过朝廷准备在孤悬海外的东蕃岛上新设东蕃府,曾启圣博览全书,自然是知道东蕃的,以他敏锐的洞察力,也隐约觉得东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朝廷在东蕃开府建衙绝对是前所未有的创举!
曾启圣本来已经心灰意冷的心又有些萌动了,既然是前所未有的创举就意味着有着大量建功立业的机会,东蕃府新创必然需要懂得官衙运作的基层官吏,而有功名有官职的内地官吏多半不太愿意去东蕃那样的荒岛上去做官,那他这样有功名没官职怀才不遇的人就有机会了!
心动归心动,曾启圣并没有马上决定去东蕃,再好的机遇也得遇到重视人才的好上司才行,要是也像之前的那位长沙知县一样,他还不如继续当他的私塾先生呢,所以他决定先去看看情况再说。
当曾启圣来到湘江码头时,张承正垂头丧气地
第三百二十六章 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曾启圣用力甩开张承的手,有些恼怒地道:“大人何必虚言诓我在东蕃开府建衙,还要移民三十万,所需钱粮何止千万你家大人却说不需费朝廷一钱一粮,还要每年给朝廷奉献十万两税银,这…这如何可能办到!……”
张承哈哈一笑道:“别人当然办不到,我家大人却不是一般人,当年我家大人从京城到福建古田出任古田县令,县衙一穷二白,境内土匪横行,我家大人只用了一年就将境内土匪全部剿灭,百姓丰衣足食,莫不赞颂我家大人恩德,后来我家大人奉旨出使吕宋,去时人人都说凶多吉少,劝我家大人莫去,我家大人却浑然不惧,连用巧计让西班牙人折服,释放扣押的我大明商民,扬我大明国威,就在今岁,福建漳州府叛乱,我家大人仅用两千士卒,大败叛军两万人,又追至东蕃,将叛军余部全部剿灭,这才有在东蕃开府建衙之创举,你说这哪一桩是寻常人能办到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