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狠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寂寞一刀
曾启圣关心时政,官府邸报是每期必看的,所以张承所说的郭致远的事迹别的他不知真伪,但郭致远出使吕宋救回被扣押的大明商民扬大明国威的事迹,因为是让朝廷脸上有光的事情,邸报上却是大书特书了的,曾启圣心怀天下,当时看到邸报上的报道也是心折不已,印象深刻,一听立刻激动地上前紧紧抓住张承的手颤声问道:“你家大人便是出使吕宋救回被扣押的我大明商民的郭致远郭大人!……”
张承一看曾启圣的表情就知道这个人才没跑了,自豪地大笑道:“正是!我第一次见我家大人时就知道他绝非常人,矢志追随,如今不到三年时间,我家大人就从九品县令升任五品知府,主政东蕃,你说还有什么他办不到的事!……”
曾启圣听张承讲述郭致远的事迹也是心折不已,有些心驰神往地赞叹道:“真乃神人也!”,说着就郑重地朝张承拱手行礼道:“能在如此神人麾下效力,方能不负此生,曾某不才,愿随大人前往东蕃,还请大人到时向郭大人引荐!……”
张承也是喜出望外,总算是开了个好头,高兴地扶着曾启圣的肩膀哈哈大笑道:“我家大人求贤若渴,曾先生去东蕃必受重用,大展才干,到时说不定我还需要先生多多关照呢!……”
有了曾启圣的帮助,张承招募移民的工作就顺利了许多,这个时代的人对于读书人还是很敬重的,有了曾启圣这个举人做表率,百姓的顾虑也打消了,前来应募的移民越来越多,同时曾启圣还给张承出了不少好主意,比如印刷宣传单四处张贴,又从已经应募的移民中选出精干之人下乡去招募移民,曾启圣教过的学生中有不得志的也被曾启圣拉来当帮手,让他们去下面的州县招募移民,仅曾启圣的老家湘阴县就招募到了数百名移民。
曾启圣还帮着张承把所有的移民登记造册,对移民的技能都做了详细备注,制定移民管理的规章,让他们自己选出代表
第三百二十七章 废除跪礼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曾启圣也没有再追问,他知道在张承这里得不到答案,只能等见到郭致远后,从日后的相处中慢慢去揣摩了,此时船队已经慢慢接近了东蕃,沿着海岸线已经筑起了连绵一些的瞭望堡和炮台,远远的就有瞭望堡的守卫打出旗语,船队这边也赶紧用旗语回复,然后瞭望堡里就响起了三声长号,很快港口那边就有一艘引导船驶出,引导船队慢慢驶入港口。
东蕃这边也已接到传讯,知道内陆第一批移民即将抵达的消息,对此郭致远也十分重视,毕竟移民计划关系到他发展东蕃的宏伟规划能否顺利展开,如果第一批内陆移民不能安心在东蕃定居下来,那后续的移民计划也很可能会落空。
所以郭致远不仅亲自赶到港口迎接,还让徐光启他们组织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曾启圣他们的船队一驶入港口,就看到正前方拉起的一条巨大横幅“欢迎内陆同胞来东蕃定居兴业!”,用来拴缆绳的立柱上也系起了红绸带,船还没停稳,岸上就响起了敲锣打鼓的喜乐,欢迎的鞭炮声也噼里啪啦响了起来,气氛喜庆而热烈。
移民们一路上心里除了对新生活的憧憬,其实也有着强烈的不安情绪,背井离乡来到孤悬海外的东蕃,心里肯定是顾虑重重的,东蕃有没有张承他们宣扬的那么好对他们许诺的移民优惠条件到底能不能兑现,在他们心里都还是个大大的疑问,此刻看到如此隆重而热烈的欢迎场面,心中的不安顿时减轻了不少,对这片陌生的土地也生出了几分认同感。
张承也兴奋地指着站在码头正中身着五品官服在众人簇拥下满脸笑容正频频朝移民们挥手的郭致远对一旁的曾启圣道:“曾先生,那就是我家大人!我没骗你吧,我家大人亲自来迎接,足见他是多么的礼贤下士啊!……”
曾启圣顺着张承手指的方向望去,郭致远这段时间为了东蕃建设的事忙得脚不点地,东蕃日照又强,脸庞都晒黑了,脸颊也有些消瘦,不过反而让他的脸型越发的菱角分明,加上他顾不得打理胡须,胡茬子有些长了,看起来比他的实际年龄要大些,倒是让他多了几分坚毅沉稳的气质。
曾启圣暗暗点头,郭致远给他的第一印象倒是和他想象中的十分相符,而郭致远能够亲自到港口来迎接他们这批移民,也说明郭致远的确和他之前见过的那些明朝官员不同,是非常亲民的,这让他心里也多了几分期待。
船队靠岸停稳后,移民也开始下船上岸,因为曾启圣之前已经按照移民的籍贯给分好了队,十户为一队,百户为一屯,并让他们自发选出队正和屯长,并且制定了基本的管理条例,所以下船的时候倒是没有出现混乱,自发地排着队鱼贯而下。
郭致远看着秩序井然的场面暗暗点头,看来张承还是下了功夫的,为后续的整编省了不少事,不过他们这边也是做好了应对
第三百二十八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
只有曾启圣眼中精光一闪,自己将要效忠的这个上司还真是和常人不一样呢,居然敢公然提出百姓见官不跪这样大逆不道的主张,而且还要作为东蕃府的正式律令颁布,这在旁人看来或许有些莽撞,但曾启圣看到的却是郭致远的那颗赤子之心,郭致远能把废除跪礼写进东蕃府律令说明他绝不是为了表现自己亲民而作秀,而是真正的心怀百姓!
百姓们的表现则有点懵,见到官老爷不用下跪了这不是乱了规矩吗不过更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郭致远前面的话,保证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子女还可以上学堂读书天底下还有这么好的事吗
张承作为此次移民的主事人,见状连忙跑出来,对着还有些不敢置信的百姓们大声喊话道:“乡亲们,快起来!快起来!我家大人说话那是金口玉言,绝对算数,你们就等着过好日子吧!……”
这些移民都认识张承,对他的话还是比较信任的,在张承的指挥下都站了起来继续排队前进,望向郭致远的目光也多了几分崇敬。
张承安抚好移民,这才走到郭致远面前单膝跪地,激动道:“张承有负大人重托,此次仅招募移民一万二千三百人,所幸路上还算顺利,仅有十余人因水土不服染病不治而亡,请大人责罚!……”
郭致远大笑着把张承扶了起来,用力拍着他的肩膀道:“你能将如此多的移民顺利带至东蕃便是大功一件,只应嘉奖何来责罚啊!若说责罚便是我方才刚刚下令废除跪礼,你就带头违反,待会罚你饮酒三杯,哈哈!”
东蕃已经为移民们建好了安置房,还配备了床、桌、椅、板凳等必备家具,就连被褥、床单、水桶等生活用品都备齐了,移民们欣喜地望着自己的新家最后的新家最后的疑虑也打消了,有些人甚至激动地哭了起来,比起他们在老家住的四处透风屋顶漏雨的破房子,这里简直是天堂啊!
安置移民的工作很是繁琐,好在曾启圣早已把所有移民都登记造册,并且让他们自己选出了队正和里长,北港县衙这边有专门的书吏对接,所以安置工作也很顺利,一万多移民很快就安置下去了。
普通移民自有下面的书吏衙役去安置,不过像曾启圣这样的特殊人才就需要郭致远亲自出面了,按照郭致远之前的嘱咐,张承在这次移民招募中特别注意特殊人才的招募,从此次的一万多移民中选出了一百多名各行各业的特殊人才推荐给郭致远。
郭致远对这批特殊人才也很重视,亲自设宴款待他们,张承第一个推荐的当然是曾启圣,拉着他来到郭致远身边介绍道:“大人,此次移民工作如此顺利多亏了曾先生,曾先生是这批移民中唯一中过举人的,还曾担任过长沙县衙户房典史,才干过人……”
其实郭致远也早已注意到曾启圣了,这次招募的移民中读书人不多,曾启圣的儒雅气质在其中无疑是鹤立鸡群,想不引人注目都不行,此时张承又如此郑重地向他推荐曾启圣,他自然越发重视了,和气地朝曾启圣拱拱手问道:“曾先生是湖南
第三百二十九章 处处不同
“哦!曾先生有何妙策……”郭致远眉毛一扬道,他计划从内陆向东蕃移民三十万,如今才完成了不到十分之一,和郭致远的预期还是有差距的,只是他知道招募移民不易,张承已经竭尽全力了,他也不好苛责,如今听曾启圣说有妙策能够招募到更多的移民,立刻来了兴趣。
“移民们背井离乡不远万里来到东蕃必然会思念故乡,如果不加引导,一旦思乡情绪弥漫开,恐会对东蕃有不利影响,不妨让书吏帮移民们代写家书,派人送回给移民原籍地的亲友,将东蕃的情况如实告之,如此一来不仅能安抚移民的思乡情绪,也能吸引更多的移民和人才迁来东蕃!……”曾启圣不卑不亢地拱手道。
郭致远一听就眼睛一亮,这个时代的人安土重迁,不是实在过不下去多半不愿意移民到陌生的地方去,所以虽然自己招募移民的条件十分优厚,但能够吸引到的移民仍然十分有限,但如果让已经来的第一批移民现身说法,写家书回去,就能打消他们留在原籍的亲友的顾虑,吸引到更多的移民和人才,更让郭致远感到高兴的是曾启圣刚来就能提出这样的好建议,足以证明曾启圣和那些眼高手低的酸儒不一样,是真正懂得体察民情的经世之才,看来自己真是捡到宝了!
想到这里,郭致远高兴地拍手称妙道:“曾先生此策甚妙!有此策,我招募三十万移民的计划便可大大提前了!”说着又转头对张承嘱咐道:“此事就交给你了,你这趟也辛苦了,先在东蕃休息几日,待移民安置稳定了再让他们写家书……”
曾启圣其实心里一直藏着一个疑问,就是郭致远哪来的底气敢提出向东蕃移民三十万的宏大计划,便壮起胆子问道:“曾某不才,斗胆敢问大人可准备了足够的钱粮且不提移民所需钱粮甚巨,仅以东蕃一岛要养活三十万移民只怕也不容易呢!……”
郭致远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质疑了,几乎每个人在听说他准备向东蕃移民三十万的第一反应就是觉得不可能,曾启圣能够直接提出来说明他不是那种只知道一味逢迎上司的下属,郭致远需要的正是这种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人才,不过他也没有做过多的解释,只是呵呵笑道:“曾先生一路舟车劳顿也辛苦了,今日早些休息,明日随我一起巡视东蕃便知答案了……”
曾启圣也不好再追问,他相信郭致远应该不是那种好高骛远的人,否则也不可能有如此的成就,只是他实在想不出郭致远有什么办法仅凭东蕃这样一座没开发的荒岛养活三十万移民。带着满肚子的疑问第二天一大早曾启圣就跑到府衙来找郭致远报到,没想到郭致远起得比他还早,曾启圣到的时候郭致远正在府衙后面的院子里打拳。
曾启圣虽然不懂武术,可看郭致远打拳虎虎生风的样子也看得出不是花架子,不由暗暗惊奇,想不到郭致远身为文臣身手居然如此厉害,怪不得敢孤身闯叛军大本营呢。郭致远见曾启圣来了也收了拳,从一旁伺候的随从手里接过毛巾擦了擦汗,对曾启圣笑道:“曾先生来得好早啊,正好和我一起用过早饭再出发……”
&nbs
第三百三十章 颠覆认知
曾启圣可是当过户房典史的,自然知道这修路是多么耗钱的一件事,所以这个时代的驿道大多比较窄,能够让两辆马车并排行驶就不错了,像这种能够让八辆马车并排行驶而且路面全部用三合土加碎石硬化的驰道造价肯定高得离谱。
虽然曾启圣也承认这样宽敞而又平坦的驰道跑起来的确很舒服,马车跑在上面毫不颠簸,速度也很快,但他当户房典史的时候处处要精打细算,心里就觉得修这么宽的驰道未免太奢侈了,哪怕是人口最多的京城也不可能修这么宽的驰道,这得花多少银子啊,就算郭致远真的能从内陆向东蕃移民三十万,郭致远要在东蕃筑三座巨城,平摊下来一座城也就十来万人,有必要修这么宽的驰道吗这会不会太浪费了呢
曾启圣也不喜欢藏着掖着,直接质疑道:“大人,如此宽敞的驰道只怕花费不少吧不才也曾去过京城,京城上百万人口也没有如此宽的驰道,或许大人高瞻远瞩,不过东蕃府草创,所需钱粮甚巨,修如此宽的驰道是否过于靡费了呢……”
郭致远知道要让这个时代的人接受自己超前的城市建设理念很难,打了一个比方道:“曾先生,如果你将一座城想象成一个人,这驰道就好比人身体里的经脉血管,如果经脉血管不畅,则人必萎靡不振,易生疾病,同理一座城要快速发展,这驰道一定足够宽敞,才会因为拥堵而误事,磨刀不误砍柴工,哪怕是多花些钱粮也是值得的……”
曾启圣听了郭致远这个新奇而形象的比喻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这时也注意到驰道上装载各种物料的四轮马车往来不息,速度都不慢,却没有出现任何的拥堵,除了驰道够宽敞的原因外,还因为驰道上用白漆划了标线,将马车和行人分开了,而且同向的只能同向行驶,如果有行人或马车逆行立刻会有身穿皮甲的士兵过来制止,有趣的是这些士兵都骑着一辆只有两个轮子的怪车,居然不会倒,速度还很快,差不多每隔上千米就有一名骑着两轮怪车的士兵沿路巡查,也正因为有他们在,整个筑城工地的秩序才会如此井然有序。
曾启圣越观察越惊奇,同时也体会到其中的妙处了,郭致远修这么宽的驰道,又派这么多的士兵维持秩序,看似是靡费钱粮,却使得整个筑城工地井井有条,筑城的效率也大大提高,就比如移民安置区旁边的街区,昨天还是一片空地,此时已经建起了一人高的砖墙,也不知道在修建什么建筑。
郭致远看着曾启圣惊奇又若有所思的样子也暗暗点头,他就怕那种食古不化拒绝一切新思想的酸儒,哪怕名气再大他也不会用,只有懂得思考能够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人才才是他需要的,便微微一笑道:“曾先生不必太惊奇,你只要在这里多待几天便会发现这筑城工地一天一变样,或许不用一年,这里就会耸立起一座巨城了!……”
曾启圣还没有完全从震惊中醒过神来,这里的一切都在颠覆他过往的认知,只觉处处不同,但
第三百三十一章 水力纺纱机
走过屯田区就到淡水河了,远远就看到河边耸立的巨大水车群,正源源不断地将河水车到岸边的水渠里,每隔几百米就有一座,高达上十米,十分壮观。水车曾启圣不陌生,乃是农田灌溉的利器,不过很少有官员愿意花费这么大力气来帮老百姓修建水车,郭致远一次修建这么多水车足见他是真正的关心民生心怀百姓。
不过令曾启圣感到奇怪的是除了水车,河边还修建了好些长排的厂房,这个时代的人一般来说很少把房子修在河边,因为水利设施的不完善,每到雨季河水泛滥是经常的事,所以这个时代的人可没有追求江景房的闲情雅致,把房子建在河边,搞不好就被大水冲到河里去喂鱼了,曾启圣就有些奇怪地指着河边那一长排的厂房向郭致远问道:“大人,河边那一长排的砖房是做何用的”
“哦,那是纺织工坊,我们一起去看看吧!”郭致远微微一笑道。
明朝的纺织业算是比较发达的,各地都有纺织工坊,由此也催生出了大量专门从事纺织业并以此谋生的纺织工,尤其在纺织业发达的江浙地区,大的纺织工坊雇佣的纺织工多达上千人,这已经可以算是出现纺织工业萌芽了,即便是纺织业不那么发达的湖南,也有百姓利用农闲时节在自家织些土布拿出去卖以贴补家用。只是这却让曾启圣更加纳闷了,郭致远为什么要把纺织工坊建在河边呢
走进工坊,就见一大群人正围着一架怪模怪样的机器在那里热烈地争论不休,其中一人正是赵仕祯,赵仕祯昨日也参加了宴会,郭致远还专门郑重地给曾启圣做了介绍,所以曾启圣也认识,知道赵仕祯在郭致远的团队里地位很高,几乎可以和徐光启并列。
曾启圣就越发纳闷了,赵仕祯这么受郭致远器重,按说手头要管的事肯定不少,怎么还有闲功夫在这里和人争论呢
赵仕祯看到郭致远到来却是喜出望外,跑过来一把将郭致远拖到那怪模怪样的机器旁,急道:“大人你来得正好,你说的那个水力纺纱机我们已经做出来了,确实省力,就是这水轮力度不好控制啊,时大时小,棉纱很容易断……”
郭致远其实也是个半拉子,这水力纺纱机的图纸还是他穿越前逛论坛看到一篇关于英国为何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快速崛起的分析帖子,其中就提到了水力纺纱机,郭致远只知道蒸汽机的出现是使得英国由手工业时代一下子飞跃进入了机器工业时代的关键发明,但在那篇帖子却提出一个新的观点,认为水力纺纱机的出现和蒸汽机一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正是因为水力纺织机的发明让人们看到了以外力替代人力从而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的契机,才会有后来的蒸汽机发明。
蒸汽机郭致远现在弄不出来,但是那篇让郭致远印象深刻的帖子里恰好有水力纺纱机的图纸,郭致远凭印象画了出来交给赵仕祯去鼓捣,没想到赵仕祯这么快就鼓捣出来了,只是这种涉及细节的技术性问题,郭致远也有些
第三百三十二章 家禽养殖
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底层百姓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生存问题,吃和穿可以说是人生存首先要解决的两个最基本的问题,所以有“人生一世,吃穿二事”的说法,从这个角度来说,水力纺纱机的发明意义就太重大了。
想到这里,曾启圣就快步走到赵仕祯身旁,郑重其事地对他鞠躬行礼道:“赵先生,请受学生一拜,赵先生能发明出此等神器,实乃我大明千万百姓之福,其功可比大禹治水、神农尝百草,必将青史留名,永载史册!……”
赵仕祯愣了一下,连连摆手道:“老夫可不敢贪功,这水力纺纱机是我家大人发明的,老夫不过是照葫芦画瓢罢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