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为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熙檬父
想到这里,赵何不由摇头,经验主义害死人啊,只能说这就是所谓时代的局限性了吧
不过这对于赵国来说,倒是一件切切实实的好事了。
赵何长出一口气,笑道“没想到楚国竟然在这个时候帮了寡人一把,高唐君你说说,秦王若是得知了这个消息,又是怎么样的一番感想呢”
秦王感觉自己的心脏都已经要气得爆炸开来了。
咸阳宫城的大殿之上,秦王的咆哮声在回荡“熊横这个没脑子的蠢货,莽夫如今三晋大敌当前,他不来襄助寡人也就算了,竟然还在这个时候偷袭寡人,简直是无耻,无耻至极”
大殿之中,秦国诸臣脸色各异,但没有任何一个称得上高兴。
尤其是新城君芈戎更是无比的激动,第一个就跳出来说道“大王,这楚国人如此忘恩负义,必须要出兵将其狠狠的教训一番才是啊否则的话,这天下诸侯岂不是当真以为我大秦软弱可欺了”
秦王看了芈戎一眼,心中也是微微冷笑,他当然知道芈戎为什么如此激动,因为芈戎的封地新城,就位于楚国人打算收复的方城之地,也就是秦国南阳郡之中
但是不管怎么说,芈戎在这个时候所表现出来的态度,确实是和秦王的利益完全一致的。
大家争权归争权,但无论是魏冉还是芈戎,他们是肯定不希望秦国衰落的。也就是有这一点在,秦王才能够选择容忍四贵楚国派一脉到现在,没有直接冒险和这些家伙来个鱼死网破你死我活。
秦王收拾了一下心情,沉声道“既然楚国人已经打过来了,那么该做的应对还是必须要做的。诸卿可有什么计策,尽管道来”
秦王话音落下,大殿之中一片沉默。
倒不是说大家不想给大王面子,实在是现在的秦国所面临的局势,确实不容乐观。
东边,蒙骜带着十五万军队正在和韩魏两国死磕。
北边,乐乘的南下让秦国不得不调动超过五万部队拱卫咸阳以及关中。
再除去巴蜀陇西汉中这些地方必要的两三万守卫军,现在的秦国虽然号称天下第二强国,但是却面临着一个很尴尬的事实没兵了。
没办法,主要是这几年秦国打的胜仗真不多,而且去年又是在粱沟一战中亏了十万人,这就导致了秦国如今兵力捉襟见肘的这么一个情况。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兵,还怎么去抵挡楚国人的进攻
这主意真没办法出。
面对着这阵沉默,秦王这边倒还没有说什么,新城君芈戎却是坐不住了,开口道“大王,事到如今,只有继续征召兵马,先行抵挡住楚国的攻势,然后等到宜阳获胜,再来解决楚国人了。”
秦王闻言,不置可否。
虽说蒙骜不在,但是大殿之中依旧有人对芈戎的这个建议表示了质疑“新城君说的倒是简单,敢问新城君,这新增的兵力从何而来”
芈戎重重的哼了一声,道“巴蜀、河东、陇西都可以征兵”
反驳依旧继续“陇西之兵野性未驯,河东之兵多心向魏国,巴蜀之兵暗弱,此三地之兵守土尚可,但用来对战却是一无是处”
芈戎冷笑道“当年司马错将军能用陇西和巴蜀兵破楚,如今反而连抵挡楚军都做不到了”
为了自己的封地,芈戎也是拼了,一张大嘴之中唾沫四溅,火力全开,将那些反对者们喷得哑口无言。
但是,一切都还得看秦王同意不同意。
秦王沉吟半晌,道“那就这么决定吧,抽调一些咸阳的守卫部队,就一万人吧。再从新城君说的这三地征兵,不管怎么样也至少凑出五万兵马来。这六万兵马的任务就是一定要守住南阳郡”
如果是极限征兵的话,这三个地方凑个五万兵马还是绰绰有余的,只不过这种征兵方式必然会激起不满甚至是小规模的民变,影响到秦国将来对这些地方的继续统治,所以秦王之前也不愿意这么做,但现在也是没有办法了。
一想到这里,秦王的脸色越发阴沉,恶狠狠的说道“等到宜阳事毕,寡人一定要给楚国一个教训,让楚国知道背叛寡人的下场”
邯郸城中,肥义笑道“刚刚得到的消息,秦王在陇西、巴蜀、河东三地无限征兵,将剩余的所有适龄青壮统统都征召入伍,看来是要和楚国人拼了。”
赵何放声大笑“打,打得越热闹越好。这样吧,正好今天就召集一下廷议,商量商量这件事情。”
半个时辰之后,除了领兵在外的大将军乐毅,其余的赵国重臣们全部齐聚。
赵何让繆贤将眼下的情况向诸臣简单说明了一下,然后道“诸卿有什么建议,尽管道来吧。”
大殿之中的赵国大臣们并没有立刻开口说话,而是都陷入了思考之中。
片刻之后,司寇周袑道“大王,臣以为其实大赵只要维持住现在这个情形,坐山观虎斗便是了。毕竟大赵眼下最大的目标还是灭亡燕国,秦国这边也无需投入太多兵力。”
赵何不置可否,道“还有其他意见吗”
其他几人陆续开口,意见基本上和周袑一致。
但就在这个时候,御史蔺相如突然开口了“大王,臣倒是有一个想法,不知道是否具有可行性。”
赵何笑道“无妨,尽管到来。”
蔺相如道“其实臣觉得,这一次位于宜阳和南阳郡的战争,大赵不妨让秦国得胜。”
蔺相如话音落下,众人顿时就是一片哗然。
赵何也是惊讶的瞪大了眼睛“让秦国得胜”
这也太扯淡了吧
蔺相如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是的。臣确实是这么想的。”
赵何“”
这还是那个完璧归赵的蔺相如吗不会是给寡人用傻了吧
赵何盯着蔺相如,道“你仔细说说。”
不管怎么说,一个君王最基本的素质还是得有,既然都说了让人献计,总得听完不是
蔺相如显然也是想好了,当下侃侃而谈。
“大王,臣的想法其实是很简单的,那就是为了大赵的未来。”
“眼下,大赵乃是天下第一强国,又掌控着三晋联盟,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在这方面和大赵单独抗衡了,只有诸侯联合起来才是大赵真正的威胁。所以为了大赵的利益,是绝对不能让诸侯联合起来的。”
“试想一下,若是大赵这一次真的灭了燕国,那么大赵就拥有了原先七大战国之中的三国之地,这对于其他诸侯国来说都是无比惊人的。他们很有可能会为此而联手起来攻伐大赵,即便是现在还和大赵是盟友的韩魏两国也是如此。”
“所以,大赵必须要未雨绸缪,想一些办法让他们之间产生极深的矛盾,让他们不能够完全放弃相互之间的成见联合起来,从而为大赵将来把他们各个击破创造条件。”
赵何听到这里,忍不住开口说道“所以,这就是你打算让秦国获胜的原因”
蔺相如点头道“回大王,正是如此。如今秦国被四国围攻,秦王的个性十分睚眦必报,必然会仇恨四国。大赵乃是当世霸主秦国想来不会招惹,而且大赵的主力也在征伐燕国,和秦国之间并无什么冲突。因此秦国一旦得胜占领了宜阳之后,秦王便极有可能立刻命蒙骜率军南下反击楚国。”
“一旦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那么秦国和魏韩楚三国之间的矛盾定然越发的剧烈,韩魏两国被秦国打败之后为了雪耻也一定会选择紧靠大赵主导的三晋同盟,那么大王的各个击破战术不但能够派上用场,甚至还能够得到韩魏两国的帮助呢。”
蔺相如说完之后,对着赵何行了一礼,道“这只是臣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还请大王和诸卿斧正。”
大殿之中一片安静,人人都在回味着蔺相如刚才说的那番话,以及这番话的可行性。
赵何也同样在思考。
不得不说,赵何在仔细一想之后突然觉得,蔺相如这个计划看起来好像是有些“资敌”的嫌疑,但实际上细细咂摸,却又是相当的绝妙。
首先,如果秦国赢了宜阳,那么韩魏两国必然在宜阳大败亏输损兵折将,这样的情况下再让韩魏两国背叛赵国,去和秦国一起攻伐赵国,这种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
韩王魏王也是人,也要脸的好吗。
其次,秦国一旦赢了宜阳,赵何这边只需要下令乐乘撤军反正宜阳都输了留着两万骑兵也没用,那秦国唯一的对手就只有楚国了。
以秦昭王嬴稷的性格,楚国这种万年小受居然敢反抗,而且还是在这么关键的时候反抗,秦王若是不狠狠的报复一把,将这个场子找回来,那也说不过去啊。
秦楚主力开战,秦国可以说是必然暴打楚国,那楚王在被一番暴打的情况下,还会去和秦国合作伐赵吗
蔺相如的这个计策高明的地方就在于,秦国看上去是暴打了韩魏和楚国,取得胜利和土地,杀伤了大量兵马,但却把韩魏楚三个可能的潜在盟友全部推到了赵国这一边来。
胜利者秦国,反而成为了孤家寡人,众矢之的
而且,在这其中,赵国有什么损失吗
根本没有
赵国不会损失一兵一卒,不会损失一城一地,却凭空多了两个甚至是三个盟友。
如果,赵国在灭了燕国之后趁势攻秦的话,韩魏楚三个国家极有可能不会去援助秦国,反而会站在赵国这边,和赵国一同攻击秦国
这也太舒服了吧
赵何越想,越是觉得蔺相如这个计策真的是妙啊。
不仅仅是赵何,大殿之中的其他赵国大臣们此刻也都已经回过神来,纷纷开口“大王,臣觉得此计可行。”
“大王,不妨一试啊。”
“大王,老臣也赞同此计。”
赵何长出一口气,看了一眼蔺相如。
果然不愧是蔺相如啊,这个堪称鬼才一般的计策都想得出来。
说起来,赵何发现自己也是有些思维定势了,光因为脑海中对秦国的印象就想着一直抑制秦国,却没有想到有时候以退为进,效果更佳啊。
赵何长出了一口气,道“既然诸卿都没有什么意见的话,那么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立刻让人去传令给乐乘,让他不要进入秦境太远,免得万一韩魏联军失败,他也被秦国人给包了饺子。至于这让秦国取胜之计,蔺卿,你作为提议者,就和繆贤一同操作此事吧。”、
韩魏两国毕竟是赵国的盟友,这种坑盟友的事情肯定是见不得光的,只能悄悄的来,那么让繆贤这个间谍头子来办这件事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做完决定之后,赵何也是长出了一口气,心情大好。
他有一种感觉,只要这个计划成真,能够通过这样的以退为进灭掉燕国并且暗算到秦国,那么赵国一统天下之路就是彻底的再无阻碍,只是时间问题了
第289章 韩国千人主蒲杰(第二更)
韩国都城,新郑。
虽然比不上首都邯郸、邺城、大梁、陶邑这样的中原大城,但新郑同样也是中原数一数二的大城市之一。
只不过因为最近的战争,这座城市明显变得人流稀少了许多。一方面是因为在开战之后大量商人因为不看好韩国而离开了新郑,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大量的新郑居民作为士兵和民夫被征发到了前线。
这一天黄昏时分,一名身着韩国宫廷侍卫军官服饰的中年男子骑着马从新郑宫门一处侧门的小角落中驶出,朝着郭城而去。
男子的名字叫做蒲杰,年纪大约四十来岁,是韩国宫廷侍卫军的一名千人主,武艺颇为高强,对待下属和善,平日里和同僚之间的关系颇为不错。
一刻钟之后,蒲杰来到了新郑的西南坊之中。
此刻正是坊市即将关门的时候,各个店铺的掌柜和伙计生意好的还在招呼客人,生意不好的已经开始收拾铺面准备关门了。
蒲杰下了马,走进了一家布帛店之中,对着掌柜道“今日有什么新的款式吗”
蒲杰的妻子和两个女儿喜欢新衣裳,所以蒲杰每半个月都会来这家布帛店之中看看有没有新款式,这件事对于那些和蒲杰交好的宫廷侍卫军官来说不是什么秘密。
让蒲杰有些意外的是,今日的掌柜明显比之前要紧张不少,看到蒲杰来之后也是松了一口气,道“千人主来的正好,最近刚刚从邯郸之中进一批新衣,都是最好看、最适合百将您品味的款式,还请百将移步后院一观。”
蒲杰闻言有些惊讶的看着对方,好几息时间之后才点了点头“带路吧。”
掌柜领着蒲杰来到了店铺之中,在一间看上去似乎是仓库的地方站住了脚步,打开了门“请吧。”
蒲杰看着面前这扇打开的门,脸色有些复杂。
已经多少年了
原本,还以为自己已经被忘记了呢。
没想到,终于还是来了。
一句话里三个“最”字,如果自己的记忆没有错的话,这可是代表着最高等级,立刻进行接触的意思啊。
那会是什么
蒲杰迈步走进了仓库之中,身后,传来了掌柜招呼伙计们关店的声音。
仓库十分阴暗,众多货物随意摆放和堆叠在一起,散发着廉价布帛和丝绸混合的味道。
在仓库的中央摆放着一个小小的桌案,桌案上是一盏散发着昏暗灯光的小油灯,两个看不清楚面容的人坐在桌案之后,静静的注视着蒲杰。
蒲杰走到了桌案面前,静静的坐了下来。
左侧的人开口了,声音带着几分明显的尖利,听起来让蒲杰想起了韩国王宫之中的那些寺人“蒲杰,真名何摇,邯郸人士,犯官之后,为先肃候收留,主父继位时你十岁,自愿请缨前往韩国为间谍,以赎清当年你何氏助公子赵范反叛之罪,距今已然三十七年。”
蒲杰静静的听着这段话,半晌之后发出了一声叹息“已经三十七年了啊。”
另外一个人也开口了,声音极为沉稳“是的。今日我等前来,就是想要问你一句,你是否还不忘初心,依旧忠于大赵”
蒲杰沉默片刻,从怀中取出一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