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战国赵为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熙檬父
赵何点了点头:“那就抓紧查一下。”
看着繆贤离去的背影,赵何若有所思。
荀况作为赵何举行科举之后的第一个三甲第一状元,自然是很受赵何关注的。
在刚刚过去的上计之中,荀况的大梁城所获得的分数是中等偏上。
考虑到荀况毕竟只是一个没有从政经验的新人,大小事情估计都是肥义给他的那批官员来支撑,这样的成绩对于第一年来说是足可接受的。
但作为一名国君,赵何还是敏锐的察觉到了不对劲。
改革所引发的闹事,上计评分之时相对一般的分数,再加上一份莫名其妙的弹劾,三件事情若是分散开来都不算个事,可聚集在一起那就有些意思了。
“看来还是有人贼心不死啊。”赵何自言自语了一句。
科举的出现,其实对于赵国境内的某些大贵族们是一个威胁。
长久以来,大贵族们都把持着上升通道,春秋时期的卿大夫们动辄废立国君甚至取而代之的情况让大贵族们的权势达到了顶峰。
但随着战国时代的到来,国君们不约而同的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通过不拘一格提拔底层士子的手段双管齐下来削弱大贵族们的权力。
虽然如此,但大贵族们依旧还是有着强大的能量,门阀世家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在战国时代,一直到了南北朝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科举制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当科举制从隋唐发源,正式在宋明铺开之后,门阀世家们彻底消失了,崭新的士大夫阶层登上了政治舞台。
很显然,虽然赵何只是第一年推行科举制,但已经有一些聪明的大贵族们意识到了科举制的威胁,开始悄悄的要搞一些小动作了。
想着想着,赵何叹了一口气:“看来,还是杀的人少了。”
成都。
成都的冬天和关中一样也有雪,但这里的雪并不能让魏冉感到任何的喜悦。
和地域无关,有关的只是人心。
魏冉静静的在成都的王宫之中行走着,这座原本属于蜀王的王宫在被秦国攻陷之后进行了一番大改,一切建筑布局都按照咸阳宫来建造,可以说是咸阳宫的缩小版,到处都给魏冉一种熟悉的感觉。
越熟悉,越伤人。
魏冉一级级的登上高台,一阵风吹来,吹起他已经斑白的双鬓,几缕长发在空中飘扬。
终于,魏冉来到了高台上的宫殿之中。
“见过太后。”
这座宫殿的主人不是新秦王赢芾,而是宣太后。
太后点了点头,道:“平身吧。”
魏冉直起身子,在一旁坐下。
大殿之中一座火炉正在燃烧着,或许是因为坐得远了一些,魏冉并没有感受到多少热意,反而觉得有些寒冷。
太后道:“今日有何事?”
魏冉沉默了一下,道:“其实也没什么事情,就是想来见一见太后。”
太后怔了一下,随后叹了一口气:“是啊,现在的故人是越来越少喽。”
魏冉轻轻点头,道:“人总是要走的。”
太后似乎有不太想把这个话题继续下去,问道:“听说穰侯进来又多了一个孙子,倒是值得庆贺一番。”
魏冉的脸上也露出了几分笑意:“多谢太后挂念。”
太后道:“等长大一些了,抱进宫来让老妇看看吧。”
魏冉道:“喏。”
两人又随意的聊了一会,魏冉起身告辞。
就在魏冉临走之前,太后问了魏冉一个问题:“葭萌关那边可有什么新消息?”
魏冉似乎早就已经料到太后有此一问,答道:“暂时还没有什么消息。”
太后松了一口气,道:“那就好,你去吧。”
魏冉点头,行礼告退。
走出大殿,一股寒意带着雪花扑面而来,魏冉并没有任何阻挡,反而深吸了一口气,让冰凉的气息在自己的身体内游走。
成都的冬天,终究是没有关中那么“冻人”。
只是,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还能不能再见到下一个冬天了。
雪花越发的密集了。
魏冉微微紧了紧身上大衣的领口,一步步迈下了台阶,走进漫天的风雪之中。
对于成都城之中的人们来说,这或许是他们过得最为漫长的一个冬天。
谁也不知道就在北边的赵国大军什么时候南下,也没有人知道这座城池究竟能够坚守多长的时间,人们只能满怀恐惧和绝望,静静的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这是一个绝望的冬天,在这座成都城之中的秦国人茫然四顾,除了漫天飞雪之外看不到任何希望。





战国赵为帝 第509章 谣言(第二更)
在这个时代,人还是没有办法和老天爷作对的,尤其是在冬天。
所以无论是什么阴谋也好,冬天的时候进行得都比较缓慢,而且也难以被人发现。
如果不是赵何事先已经命令繆贤特地去关注的话,他也不会发现邯郸之中已经开始有人慢慢流传出了对科举不利的消息。
比如说,中举的某些士子做事不利,在什么什么地方因为触发了赵国法律而被拿下。
又或者,科举独中三元的第一名荀况在上计的时候成绩即便有了外家爷爷肥义的帮助成绩依旧一般。
与之对比的则是某些出身于公室或者大家族的优秀官员们受到了吹捧。
不仅仅是在民间,就连学宫之中也开始出现了不少对科举的质疑,“与其科举不如找个卿大夫自荐”的潮流隐隐约约也在慢慢被带起来。
都是一些不引人注目的蛛丝马迹,但全部集合起来后,就变成了某些人居心叵测的证据。
“有意思,真有意思。”赵何看着面前的报告,手指轻轻的在面前的桌案上敲打着:“这是想要潜移默化的制造出一种对科举不利的舆论啊,看来弄出这些东西的家伙非常精明。”
繆贤有些惶恐的站在赵何的面前,低声道:“大王,臣办事不利,至今尚未查到是谁传播的这些谣言。”
赵何笑了起来:“你不用在邯郸查了,如果寡人没有想错的话,在邯郸其实是很难查到什么东西的。”
邯郸虽然是赵国都城,但这座城池也已经是赵国百多年的都城,守旧的势力在这里其实是颇为强大的。
“去大梁城查吧。查查是谁在暗中对荀况下黑手,就从那个弹劾奏章的官员身上着手,应该很快就有收获。还有,也不只是大梁,你再看看哪些科举出去的官员在去年上计的评分比较低,甚至被罢免的,这些人的身边估计也少不了这种事情。”
繆贤应声退下。
等到繆贤离去之后,赵何轻出了一口气,也觉得有些棘手。
原本以为凭借着自己军功积攒的威望能够压下对改革的反抗,如今看来还是有些太乐观了。
虽然都是改革,但赵何的科举和主父的胡服骑射还是有显著不同的。
主父胡服骑射仅仅是对赵国军队构成以及配套法案的改革,并没有像赵何这样直接用科举制来挖大贵族世家们的根脚。
只不过现在的问题在于赵国立国这么多年,国内的大贵族世家其实还真是不少,一下子还不容易锁定嫌疑人。
“还真是够能忍的……”
以赵何如今的权势来说,任何人如果真的敢于光明正大的站出来和赵何作对,那绝对分分钟就被赵何碾压。
但就是这种不冒头,却又暗中搞风搞雨的行为是最烦人的。
赵何想了想,决定去找主父。
主父正在看着赵谦带着一群幼童打雪仗。
在听了赵何的话之后,主父皱起了眉头:“还有这种事情?”
赵何道:“是的。”
主父想了想,道:“就不能做得缓一些吗?”
赵何道:“不能缓。如果我都做不到的话,那么想要靠子孙后代来做就更不可能了。”
主父长出了一口气,看了赵何一会,道:“已经查到是谁了?”
赵何道:“还不清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应该会有一些我们比较熟悉和亲近的人在其中。”
主父叹了一口气:“一定要做吗?”
赵何道:“如果一个家族长久的强盛下去,他就会变成齐国田氏,变成晋国的韩赵魏三氏。”
主父摇了摇头,道:“所以,一定要有人死。”
赵何道:“其实他们如果愿意让步的话,是可以派出家中的子弟来参加科举的,去年的科举就已经比较照顾他们了。”
主父道:“但还是有人不满意。”
赵何道:“永远都有人不满意。”
主父沉默良久,道:“该杀的,就杀了吧。”
赵何点了点头,离开了。
赵何离开之后,主父静静的坐在原地,良久之后才道:“来人,召宗正赵文入宫吧。”
一个时辰之后,赵文出现在了主父的面前:“老臣见过主父。”
主父看着面前的赵文,露出微笑:“宗正近来可好?”
作为宗正,赵文无疑在赵国公族之中很有影响力,而且他还是从中尉这个位置上隐退的,对于赵国政坛、尤其是大贵族们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两人闲聊了一番,主父终于开始进入正题:“宗正啊,寡父听大王说,最近邯郸之中有些人好像不太安分啊。”
赵文楞了一下,道:“主父此言何意?”
主父大有深意的看了赵文一眼,道:“宗正当真不知道?”
赵文摇头道:“不瞒主父说,老臣自从退下来之后,事情都交给了儿孙们去打理,已经很久没有理会过外界的事情了。”
主父叹了一口气,道:“还是理会一下吧。以你的地位,应该还是很快能搞清楚情况的。”
赵文道:“老臣回去就想想办法。”
主父看着赵文,淡淡的说道:“这天下毕竟是赵氏的江山,那些曾经跟赵氏打过江山的人赵氏当然是不会亏待他们的。但自己的待遇是自己拼来的,子孙的待遇也要子孙自己去打拼,大赵以前不养闲人,以后也不养闲人。这一点,宗正要讲清楚,讲明白。”
赵文的头垂得更低了:“喏。”
主父的脸色微微放缓了一些:“其实,我也老了。人老了,就见不得血。只要赵氏的孩子们不参与,其他的人就让他们去吧。宗正啊,如今胜利就在前方,可不要走错了路才是。”
赵文恭恭敬敬的点头。
主父挥了挥手,道:“好了好了,想必你也烦了,就早点回去吧。”
片刻之后,赵文走出了信宫正殿。
已经是黄昏时分,高台之上风雪迎面而来,打在赵文苍老的脸庞上。
老宗正情不自禁的缩了缩脖子,嘀咕道:“老了,都老了。”
突然,这位老宗正露出了一个奇怪的笑容,慢慢的走下了台阶。
这是一个寒冬,冬天总是会有很多故事发生。




战国赵为帝 第510章 寡人有一些意见(第一章)
还是那间密室。
没有灯,所有人都安静的坐在黑暗之中,好像一尊尊雕塑。
坐在最上首、看上去似乎是首领的缓缓开口了:“是时候停止行动了。”
这句话引发了一阵不安的骚动。
一个听上去颇为年轻的声音有些急躁的说道:“为何?如今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怎能在这个时候退缩?”
首领冷冷的说道:“既然是停止行动,那当然是有原因的。怎么,你难道想要质疑老夫的决定不成?”
年轻的声音顿了一下,似乎有些畏惧。
另外一个浑厚的声音响起:“怎么,难道被大王发现了吗?”
首领叹了一口气,道:“昨日主父召老夫进宫,暗示了老夫一番。”
如果这个时候点起一盏灯,就可以看到坐在主位之上的那个老者——前赵国中尉,现赵国大宗正,顾问团顾问赵文。
浑厚的声音道:“主父和大宗正说了什么,大宗正能否告知我等?”
赵文缓缓说道:“大王已经察觉到了我们的动作,而且——准备杀人了。”
整间密室好像一下子静止了。
过了好一会之后,年轻的声音才不敢置信的说道:“大王他——疯了?他真的敢对我们这些宗室功臣下手?”
赵文冷冷的说道:“主父不会,因为主父是一个很念旧的人。但大王——哼,你不会真的觉得一个能够横扫六合的不世之君是一个心慈手软之人吧?”
年轻的声音露出了恐惧的情绪:“那怎么办?我们只是想要阻止科举而已,又不是想造反。”
赵文哼了一声,眼中露出鄙夷的神情:“蠢货,如果科举继续下去,那赵国虽大,同样也无你我的立锥之地了!”
浑厚的声音响起,道:“所以现在应该怎么办?”
赵文道:“蛰伏。”
顿了一顿之后,赵文道:“老夫原本以为,主父会对我们这些宗室和功臣比较怜惜,这样的话只要能够利用主父的同情心,我们就有办法和科举周旋下去。但是——主父已经不会站在我们这一边了。”
年轻的声音有些恼火的说道:“说服主父这种事情应该早就开始进行了!”
赵文嗤笑一声:“谁敢出面去说服,你吗?”
年轻的声音顿时哑然。
真的敢出面表示反对的人当然是不可能来到这间密室之中的。
浑厚的声音道:“大王、主父和肥义都不可能站在我们这一边,看来这一次的蛰伏确实是无可避免了。只是,我们要等待和蛰伏多久?”
赵文叹了一口气,道:“此事老夫也说不清楚,但不管怎么说,至少也得等到肥义和主父死后了。”
年轻的声音闷声道:“主父和肥义死了又如何?只要有大王在,这赵国就不会翻了天去。”
赵文面不改色,十分淡然的说道:“大王也是人,只要是人就会犯错误。我们只需要等待就是了。实在不行我们还可以从太子身上下手,老夫乃是太子太傅,只要略加引导,将来太子即位之后也不是没有翻盘的可能。”
年轻的声音越发的沮丧:“大王才及冠几年?太子……嘿,那不是起码二十年之后了?”
赵文淡淡的说道:“你要是不愿意等,现在也可以直接起兵造反。”
年轻的声音没有说话。
有楼缓的例子在,谁敢造反?那根本就是找死。
赵文环视一圈,平静的说道:“从今天开始,所有派出去的人手都立刻撤回来,该消除痕迹的消除痕迹,该灭口的灭口,实在不行该舍弃的孩子也直接舍弃掉。只要我们还能保存实力,终究还是有卷土重来的一天。”
顿了一顿之后,赵文问道:“还有人有意见吗?没有的话就散了吧。”
突然,一个爽朗的声音传了进来。
“寡人有一些意见。”
砰的一声,大门被撞开了,一群赵国宫廷侍卫全副武装的举着火把冲了进来,照亮了每一个角落。
随后,赵何的身影出现在了房间之中。
赵何环视一圈房间众人,笑了起来:“想不到在这里居然还能看到不少熟人。”
房间之中的众人显然完全没有想到这一幕,一个个脸色惨白,身体微微颤抖。
赵何的目光落在了上首主位上的赵文身上,叹了一口气:“大宗正,寡人其实真的很不希望是你。”
赵文初时也有短暂的失神,但很快就回过神来,将目光落在了赵何身边的一名男子身上:“逆子,原来是你。”
赵何身边这男子不是别人,正是赵文的嫡长子赵武。
赵武的脸色有些不自然,但还是硬着头皮道:“父亲,您这样下去会连累全家老小的,儿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赵文怒视赵武,片刻之后怒火渐渐消退,转而变成无比的颓然,最后一声长叹。
赵何看着赵文,道:“大宗正,寡人真的不明白你为什么要反对科举。”
赵文似乎已经看开了,脸上的表情重新恢复了自然,平静的说道:“老夫乃是中尉,对于科举的利弊自然是知晓的。大王,一直以来大赵的国策都是强宗室而削臣子,你却以科举来削公室功臣之权,并非可行之策。”
赵何摇头道:“科举削的是宗室,强的是国君,此举大宗正想必也是知道的,又何必在此狡辩呢?”
赵文道:“老夫乃是宗正,为宗室之首。若是老夫不站出来的话,谁又能站出来呢?”
赵何叹了一口气:“那为何不当面和寡人直说呢?”
赵文闭上了眼睛,不再说话。
赵何等待片刻,摇了摇头:“全部拿下吧。”
数日后,赵国大宗正赵文因病在府中过世,谥号“文”。
赵主父出现在了赵文葬礼上。
大宗正之子赵武自请出任边郡,赵何允之,命其出任五原郡郡守,爵中大夫。
赵武又请举家迁至五原,愿为赵国世代戍边,被驳回。
又过半月,国君赵何下令将十几名大臣或全家株连,或举族流放,罪名各有不同,或知法犯法,或玩忽职守,或里通外国。
在随后,又有多名官员被贬斥、降职和法办,甚至包括了学宫之中的数位祭酒。
直到数年之后,这场风波才慢慢平息。




战国赵为帝 第511章 单单灭掉秦国好像没有什么挑战性(第二更)
风波来得快,去得也快。
当赵何想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赵国之中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他去做这件事情。
而当赵何、主父以及肥义三个人联合起来想要压下一桩风波的时候,哪怕是天大的风波也一定会被压下来。
如果说在一开始还有人对于大王突然出手有些不太理解和惶恐的话,随着宫城一些知情人隐隐约约透露出来的口风,所有人也就渐渐明白了。
这些人的落马并不是因为大王的一时兴起,而是因为他们居然胆敢勾结起来,想要反对大王在赵国之中的改革!
在知道了这一点之后,所有人就都松了一口气。
那些落马和死掉的人,大家是不会有任何同情的。
你敢反对大王,你不死谁死?
只要大王不是随意乱杀、乱处置人,只要大王还讲道理,那就一切好说。
臣子们从来都不害怕讲道理的大王,臣子们最害怕的是不讲道理的大王,伴君如伴虎这句话就是因为历史上的大王们大多都不喜欢讲道理才出现的。
于是,这场风波就彻底的过去了。
不知不觉间,春天很快就要到了。
又一次的廷议召开。
和之前经常爆发争吵的廷议不同,这一次的廷议整体的气氛是相当轻松的。
所有人都知道,这一次的主题就是灭掉秦国!
赵何语气同样也十分轻松:“寡人准备给乐毅大将军再增兵五万,加上他如今麾下的兵马就是十五万兵马来平定巴蜀,诸卿有什么意见吗?”
众人自然是纷纷点头。
在过去的一年之中,赵国灭掉了韩国和楚国两个国家,夺得了秦国的汉中、南阳、南郡、黔中郡四个郡,版图和人口又有了一次大的增长。
如今的赵国已经可以很轻松的动用超过四十万的军队,十五万军队现在对于赵国来说完全不是什么大负担。
赵何又道:“廉颇上了奏章,希望寡人能够继续增兵给他,他想要平定西南夷诸国,诸卿怎么看?”
围绕着这个问题,大殿之中倒是产生了不小的争执。
仇液皱眉道:“大王,那西南夷位居群山之中,就算是征服了之后也难以进行有效统治,臣以为劳师动众似不可取。”
仇液的意见得到了好几名大臣的赞同。
作为大臣嘛,想什么事情当然是要从国家的利益出发。
西南那边都是一片片的穷山恶水,压根就没有中原这边好,开发起来难度又大,统治起来的难度也大,属于那种需要长时间投入国家资源但是短时间内根本不会有任何回报的项目,怎么看怎么亏本啊。
赵何脸色不变,淡淡的说道:“还有其他意见吗?”
肥义有些浑浊的目光在人群之中转了一圈,没有找到蔺相如的身影,于是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仇卿此言当然也是有些道理,但是老夫却不是那么同意。大王曾经说过一句话,那就是大赵的疆域绝对不能够局限于华夏之地,如果大赵想要继续扩张的话,西南就是必须要拿下的地方,怎么能够因为这些小小的收益而去忽略了大局呢?”
肥义一开口,其他人就不说话了。
俗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肥义这位三朝元老对于赵国来说就是一个宝贝般的存在,老相邦说的话就连赵何都要慎重考虑,就更别提是其他人了。
赵何满意的点了点头,道:“高唐君所言极是。仇卿,寡人知道你们的顾虑,但是领土这种东西永远是不嫌多的。眼光要放得长远一些,现在中原人口确实是少了,但今后不会有大的战争,人口会很快迎来一次增长高峰。到时候人多了,田地没了,让子民们怎么办?”
“寡人说过,这一代能解决的事情那就在这一代解决,不要什么都留给子孙后代们去做。寡人如今有数十万横扫天下的无敌雄师,子孙后代们以后能有这样的军队吗?宁愿把它们打下来,放在那里什么也不做等到子孙后代去开发,也比什么都不做让子孙后代们去碰这些硬骨头强!”
1...195196197198199...2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