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之三国王者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长胖

    房间中早就有人打扫得干干净净,铺上了崭新的床单,一应家具也都置办得十分妥当。

    “大娘,你就安心住在这里!”郭盛微笑看着太史慈的母亲,温和地说道。

    “这次真是多亏了郭大人!”老人家早就听说过郭盛的大名,知道郭盛是一个好官,这也是她愿意跟随孙乾来到泰山郡的原因。

    而且自从儿子去了辽东避难,家中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很多事情都是力不从心。

    再加上儿子得罪了高高在上的州府,老人家平日里的生活自然很是清苦。

    郭盛能够在这个时候伸出援手,把自己接到泰山郡城,真是雪中送炭!

    而且郭大人还承诺帮儿子挡下青州府的报复,更是让老人家喜出望外。

    换做是谁,在这个时候,冷静下来之后,都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郭大人为什么对自己家如此尽心尽力

    老人家头脑很灵活,想了想,就大致猜到了,这郭盛大人,八成是看上了自己家的儿子了!

    这也是唯一的一个可能。

    “人呐,就怕对别人没用处!能帮上别人的忙,咱们自己心里也开心!”

    老人家没有一丝反感,反倒是打心眼里为儿子高兴!

    “郭大人可是一位真正的大英雄,儿子能够辅助他,自己也放心。”老人家在心里想道。

    “而且郭大人年少有为,跟着他,儿子也能发挥才干,日后建功立业,光耀太史一族的门面!”

    “这样也算对郭大人尽心帮助自己家的报答。”

    这一路上,负责护送的孙乾,不仅把老人家照顾得无微不至,更是隐晦地对老人家点出,郭盛大人对于太史慈的看重。

    老人家看着郭盛亲切而温和的态度,心中特别温暖。

    这可是朝廷特别封赏的将军,还是郡守,这样的大人物,对自己这么亲切地说话,真是让自己感动。

    也能看出




第四十一章 男儿当带三尺剑
    如今天下已经初步显露出了一片乱世景象,孙乾一路赶过来,也很不容易。

    本来孙乾就为了接回太史慈的母亲而来回赶了数个月的路。

    回来还没休息过来,又再次出远门,一路舟车劳顿来辽东探访太史慈。

    孙乾不过是一介书生,此时感觉骨头架子都要颠散了,浑身难受。

    但是为了主公的大事,他孙乾吃再多的苦,也是心甘情愿。

    ……

    根据老大娘提供的地址,孙乾带着人,一路打听,又是经历了一番的波折,这才终于寻到了太史慈的住处。

    这是一处普通的平房,简陋的家具,陈旧的院舍。

    太史慈的朋友先离开了,留下空间给孙乾与太史慈两人。

    太史慈不动声色地瞥了一眼门外散开警戒的亲兵,心中微微一动。

    “这位郭盛大人麾下士兵很是精锐,”太史慈眼光不凡,能够看出这一个个士兵眼神中散发出来的杀气。

    虽然他们身穿便装,但还是能够看出身上衣物的一丝不协调。

    “外衣下面应该还有一层软甲。”太史慈心中转过念头,平静地看着眼前气度不凡的孙乾。

    “不知郭盛大人要找我这无名小卒做甚么”

    太史慈淡淡地问道。

    他自然是已经知道了孙乾是奉郭盛的命令前来寻找自己。

    不然的话,早在孙乾带着一群壮实的大汉,呼呼啦啦赶过来的时候,太史慈就跑了。

    这么一群人过来找自己,太史慈第一反应就是青州府派来的人,要抓自己回去。

    孙乾心思聪敏,逢人打听的时候就故意大声说是泰山郡守郭盛派自己特地前来拜访太史慈。

    太史慈知道是郭盛派来的人,也就放心和孙乾见面。

    江湖上讲究“人的名树的影。”

    以郭盛如今的英雄气概,名动天下,太史慈自然心底敬重,也相信他派来的人不会对自己不利。

    ……

    “壮士孤身一人走得潇洒,莫非是忘记了家中的老母亲“

    孙乾微微一笑,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

    “这……”

    饶是太史慈也是一名豪杰,胸中有万千沟壑,如今听罢,也是一怔。

    孙乾的话穿透了太史慈精神的防御,直接击中了一个孝子的脆弱的内心。

    一句话,干脆利落,勾起了太史慈心中无限惭愧与悲凉。

    孙乾,这位三国时期的顶级说客,正在初露锋芒!

    太史慈自己走得匆忙,无力带家中老母一同来辽东,这是他心中的一根刺!

    虽然太史慈前往辽东避难之前,把自己所有积攒的金银都塞在了母亲的手中,也嘱托了相熟的友人,拜托他们尽力帮自己照料母亲。

    但是太史慈知道,如果自己不在母亲身边尽孝,母亲如今孤身一人,恐怕不会很快乐。

    人都是现实的,自己如今惶惶如同丧家之犬,被青州府逼得有家不能回,恐怕自己当年的友人也不会尽力帮自己照顾母亲,他们也不太敢与自己走得太近。

    太史慈心中只要一想到,自己恐怕以后都很难见到自己慈祥的母亲,就感到一阵痛苦。那可是含辛茹苦,辛苦苦苦养育了自己的人呐!

    太史慈嘴中泛出苦涩,心底涌起了无限的悲凉。

    孙乾一直没再说话,而是站在原地,静静看着眼前太史慈阴晴变幻的面庞,看着他一双虎目中难以遮掩的苦痛,还有那噙住的泪水,心中一动,直觉告诉他,火候已经差不多了。

    “壮士不必过度忧心,我家主公偶然听闻了你的事迹,对壮士十分赞叹与欣赏!”

    孙乾顿了顿,看着太史慈抬起了头,继续说道,

    “如今壮士家中的老母亲已经被主公接到了泰山郡城,生活起居都已安排了专人照料,老人家如今身体健康,体格硬朗!”

    太史慈闻言,心中大喜过望,脸上露出了又惊又喜的表情。

    “请帮我回去转告郭大人,这份恩情,太史慈铭记在心,感激不尽!”

    太史慈深深一礼。

    “这件事情,说不定,不必让孙某帮忙告知主公!”

    孙乾神秘一笑,从怀中掏出了一封家书,递给了太史慈。

    太史慈疑惑地接了过来。

    “这是令堂亲笔书写的家书,嘱托孙某带给壮士!”孙乾淡淡地笑着,看着太史慈变化的神情,继续说道,

    “只不过令堂虽然身体无忧,但是,她似乎心底很是思念壮士,听侍候的下人说,令堂白天若是无事,经常在屋中孤身一人静坐,面向北方,不言不语。”

    “娘亲!”太史慈拿着家书的双手猛然一颤,心底情感波涛汹涌,再也抑制不住,两行热泪喷涌流下。

    泪眼婆娑中,太史慈把家书擎到眼前,只见信封上面大书四个字,“吾儿亲启”。

    “是娘亲的字!”太史慈看着熟悉的字迹,打开信封,看到了母亲写给他的话。

    “孩儿,虽然你和郭大人未尝相见,但自从你出行后,郭大人对我赡恤殷勤,比起故人旧亲,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今郭大人求贤若渴,对你十分欣赏,并且承诺,会替你处理好青州府的事情。“

    “为娘思来想去,郭大人如此恩情,我们欠人家的太多,无以为报,于情于理,你应该回来为郭大人尽一份力。”

    “为娘如今住在泰山郡,这里没有黄巾军,没有匪盗,百姓们生活稳定,安居乐业。如此看来,郭大人不正是孩儿你心中向往的明主吗”

    “…………”

    “为娘在泰山郡等你回来。”

    看到太史慈看完了家书,孙乾微微一笑,衣袖随风飘舞,朗声说道:“临行之前,主公托我给壮士带了一句话!”

    一阵风吹过,吹起了孙乾的衣袖,吹凉了太史慈的脸颊。

    “孙大人但说无妨!”太史慈头脑清醒了许多。

    &nbs



第四十二章 群雄讨董
    郭盛目前武有典韦,于禁,臧霸,太史慈,颜良,徐盛,纪灵,孙观等大将,文有孙乾为首的一众文官,算是在这乱世之中有了一个基本的势力雏形。

    ……

    公元188年(即汉灵帝中平五年)二月,黄巾军余部以郭太为首,杨奉,韩暹,胡才,李乐等人为辅,在西河白波谷(今山西襄汾县永固镇)重新起义,号为白波军。

    这是历史上第二次黄巾军大规模起义。

    短短时间内,白波军发展到了十多万人,而后进攻太原。

    董卓大将牛辅出兵迎战,被白波军击败。

    郭太接着又联合内迁于汾河流域的南匈奴单于,于夫罗,连破太原、河内等郡,威胁洛阳。

    董卓派出李傕等大将联合牛辅,继续镇压,不能速胜,双方陷入焦灼。

    到了188年十月份,青州,徐州等地相继爆发大规模黄巾军起义,声势浩大,聚众数十万,打破城池,杀掉官吏,全国震动。

    泰山郡因为有郭盛这几年的不断努力,剿灭匪盗,维护治安,百姓们安居乐业,没有人站出来起义,暂时还没有受到黄巾军起义的波及。

    同样,琅琊郡作为郭盛的老家,父亲郭阳与徐盛一直在认真打理,如今不仅仅是兵精粮足,而且百姓生活安稳,同样没有爆发起义。

    除了这两个郡,青州,徐州,以及周边数个州的大部分郡县,都受到了这次起义的波及,百姓们大多流离失所,景象惨淡。

    一时间本来就混乱的社会,更是乱到了一塌糊涂,各个州郡都在拼命抵抗,战况焦灼。

    随着事情发展,朝廷对于地方的掌控力进一步下降。

    ……

    “如今黄巾军各自为战,主要活动在当地郡县,而我泰山郡,琅琊郡因为先期的不懈努力,没有大规模黄巾军起义的爆发!”

    泰山郡守府内,郭盛坐在主位,沉声说道。

    郭盛正在与众位将领们商讨下一步的规划。

    如今天下更乱,如何在乱世中保住自己这一亩三分地,并且进一步发展,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郭盛自然不会天真的以为史书记载的就是绝对真实的历史。

    毕竟对于绘声绘色,鲜活名亮的真正历史来说,文字的描述力实在是过于苍白无力。

    同一段文字,你看了之后,得出的是你的结论。另一个人看了之后,得出的就是另一个结论。

    一千个人看了,得出的就是一千个不同的结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历史。

    郭盛也在虚心听取麾下谋臣猛将们的建议,同时自己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决断能力。

    自己的记忆是一项重要的辅助,但不能依赖,不能作为决定性因素。

    因为现实中,情况一直在不断地变化,自己的记忆只能作为参考。

    “如今泰山郡与琅琊郡,两郡接壤,结成一块防御区域,既是守望相助,又能首尾呼应,对于接下来的战争,大有裨益。”孙乾穿着一身黑色长袍,微笑着说道。

    “请主公放心!我军现在兵精粮足,如果黄巾军来犯,也有信心将他们击败!”于禁半身着甲,双手放在桌面,沉声说道。

    “……………”

    “如今黄巾军尚未危急到泰山郡,我们正好继续发展力量,训练士卒,打造军械,做好充足的准备。”

    郭盛想了想说道,缓缓说道,

    “希望诸位不要松懈,如今天下大乱,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我们需要抓住一切机会,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才能在乱世之中占得主动权!”

    “是!主公!”众人齐齐答应,而后各自回到各自岗位,努力工作。

    …………

    公元189年(中平六年)二月,皇甫嵩在陈仓大败凉州叛军王国等人。

    三月,幽州牧刘虞平定张纯叛乱。

    四月十一日(5月13日),刘宏在南宫嘉德殿驾崩,年仅三十三岁(按刘宏继位时年十二,则驾崩时应为三十三岁,《后汉书》误作三十四岁),谥号孝灵皇帝。

    其长子刘辩继位,是为汉少帝。

    六月十七日(7月17日),葬于文陵。

    大将军何进掌权,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杀宦官。而何太后不肯下诏,于是何进、袁绍私招董卓领兵进京,以此逼迫何太后。

    董卓得知,立即动身。同时,董卓上书弹劾中常侍张让等人。

    但是不久后何进又反悔,派谏议大夫种劭劝阻董卓进京。

    种劭在黾池见到董卓,要求董卓返回河东郡去讨伐流亡匈奴单于于夫罗,董卓不从,继续上书辩解,并进入河南尹。

    迫于董卓进军的压力,何太后终于同意下诏罢免宦官。

    董卓率军抵达洛阳城外时,种劭出城劳军时再次要求董卓撤军。
1...1415161718...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