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金佶
往往到了最后,他们发觉他们做的事情是一种循环,解决事情的办法,往往可能是形成了另外一些问题。
有些问题,人们可以勉强忍受,也就不需要再改革,但是有些问题,甚至会造成人类的死亡。
像科技时代最大的垃圾问题,就是人们解决很多日常生活问题所诞生的。
因为塑料垃圾对人们的生活非常的方便。
在大唐,只要范晶晶没有脑子抽,跑去努力研发塑胶,方便人民的生活,塑胶垃圾的问题,在她有生之年,不会存在。
人们用来包装,需要带走的鱼或者是蔬菜,大部分也不是用报纸,而是用各种大片的叶子,还有各种草绳。
甚至家里的碗。
需要注意到的,反而是各种植物的性质,有些植物,对人那是有害的,有些植物,碰到某些物体会产生毒性,必须对这些植物加以研究,但是要加以研究,会非常的困难,必须从各种经验法则里面,去研究有毒,或者没毒,但是这些研究的结果,往往是用很多的生命付出,所得出来的结论。
所以古代科学研究,非常困难,很多都是用生命来研究科学,然后用记忆或者歌谣来传承下去。
范晶晶告诉自己,不要想太多,想一些自己现在能够做的事情,例如,研究人类饮食的各种物质,会不会跟某些植物叶子,产生冲突,哪些能更好的包装。
这些可以包装的叶子,生产成本又多少,如何方便取得。
实验,可以让小白鼠来做实验,或者某些注定要消失的民族的性命来做实验,这样就不会残留历史的遗恨的问题,需要恨人的人,已经不在了。
这样就不会用汉人类的生命来实验。
突厥人的后代,有很多还是汉人呢!为了让汉人最后还是能说话,现在很多事情就不要做绝。
而且,跟人类的适应比较有关係的,最后世有几种动物,小白鼠、猪在某方面的性质,跟人类比较相近,可以做参考,范晶晶可以把这些“常识”告诉范家庄园的研究人员。
就算他们没办法接受,研究还是能进行。
何况,范晶晶的话,在死忠的范家庄园人心里,还是能产生一些脑残追随者。
小老鼠算是人们最容易抓到,也不见得是小白鼠,往往拥有灰色的色彩。
小白鼠,或者是灰色的鼠。有什么差别,范晶晶也不知道,只知道,小白鼠没见过,生活比较乾净吧!
但是据说在田里生活的田鼠,也是可以成为人类的食物的。
这时代的食鼠人比较少,估计是目前认可的香料还不够多,很多后世的香料,现在都还是中药,能做为药材,价值都还是比较高。
范家庄园的灭鼠和灭蚊工作,已经接近完工了。
范晶晶非常高兴,范家庄园每完成一个大工程,就代表她的生活质量又有了一个质的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她就不会时常受到蚊蝇的干扰。
同时影响到的,是跟她处于一个生活区的人,他们又脱离了一种死亡的阴影,获得更加长命百岁的机会。
整个范家镇,都种植了各种防蚊作物,并且,她还把后世能用来制作防蚊的工具,能用自然方法提炼出来的,就提炼出来。
能提升更大的防蚊功效,让他们可以带着走,不会从外地带回蚊蝇的虫卵,能对范家庄园的生活,制造一点好处。
但是范晶晶不知道蚊子会不会对这些有防蚊效果的植物,产生抗体,进化成为新一代的蚊子,而发生一些基因的改变。
总而言之,范家庄园里面,有一群人,专门在研究如何改进卫生,或许可以给他们一个新的任务,就是改善长安的卫生。
第567章 环境公司
他们日常生活,其实事务不少,大部分还要用一些外聘的人来工作。
多一些工作,有了来自外界的收入,他们或许可以开一家新的公司,成为新的大唐环境卫生公司了。
普通人要挖出口袋里的钱,脑海里需要斤斤计较。
对于一些家财普通多,又不会太多的人来说,没有办法让家宅跟其他人分隔开来的人,或许会愿意出一点钱。
如果能够让生活环境变得更好,把环境整理的更卫生,愿意出钱的人,或许比较多。
大环境改善,其实不愿意配合的人,是最难处理的问题,有人不愿意出钱,就会让其他人不甘心拿出口袋里的钱。
或许他们已经习惯了,但是这些人,只要来过范家庄园,心里应该都会有一个比较标准。
来范家庄园旅游的人应该不少,享受到范家庄园的空气之后,他们会不会对长安的空气,产生不满
事实上长安处理垃圾,已经是同一时代最为先进的了。
人们的排遗问题,在这个时代,还没有一个适当的解决方法。
西式马桶,是范晶晶最好制造的,马桶用得是物理学的原理,要用马桶,就必须要有很多的水。
大唐,家家户户有乾净的排遗设施的人,是极端的少数。
茅厕问题,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是去野外随地解决,要不然,就是村里有个公共的堆肥区。
大唐时代,应该是肥水不落外人田的时代了。
范晶晶知道,现在她有这些想法,在路上想想还行,如果让她专注在卫生上面,专心做出大事,最后她一定会头疼到死,她就不能做太过複杂的事情,人如果出生在错误的位置,真的会担误一生。
范晶晶知道,她不如把工作都丢下去,怎么样赚钱的事情,范晶晶或许是最弱的。
如果是他们,应该有更多的想法和做法,可以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身为大唐人,在范家庄园生活的影响下,他们一定会对以前的生活有一些改进的想法,初步的想法,还有一些改善的意见。
如果成本比较低,长安城的人应该会愿意接受。
成本很高,不是他们不愿意接受,是因为大部分的人,出不起这笔钱。
除非有冤大头肯出钱,冤大头,也就是俗称的大善人,但是他们出钱,多半还是能够从其他地方获得好处。
有一些想法找到人来做,并且有足够的多余资本,可以让这些人发挥那就更好了。
解决一个大问题,或许在某一些地方,就能够省了不少钱。
至少在大唐来说,很多错误发生的原因,就是因为大唐人口太少。
为了增进大唐的人口,让更多的人,可以送上大唐边界的战场,来保持大唐国土的完整,所以出了一个错误的政策,让女人必须早点结婚生孩子。
他们认为女人是非常珍贵的,因为女人可以生出更多的人口。
在结婚生子的时候,女人要面对有非常多的危险。
尤其是初次生子,等于淌过一次鬼门关。
生产是一个难关。
所以大唐时期,男人比女人多多了,为了充分利用女人,大唐人就不得不介意女人是不是黄花大闺女。
不管任何朝代,对于中国人来说,传宗接代,几乎已经根深蒂固,似乎没有延续下去,就是一种罪恶。
很多新的想法传入的时候,即使年轻的一辈能够接受,老的一辈,也没有办法接受。
范晶晶以为这是一个不好的思想。
为什么要延续下去呢
如果合理的话,其实人类应该要慢慢的减少人口,而不是科技时代一样,人口不断的变多。
唐朝之前,汉朝人口几次大量的减少,人类历经一次又一次的战争,要不是总是拼命生,就留存不下这么多人了。
地球在科技时代,人的生命能更好的延续的时候,已经承受不了这么大的负荷了。
要知道粮食生产,需要广阔土地。
如果广阔的土地都拿来住了,那么粮食的生产就会缺乏。
用农药肥料把每一块土地生产力,更大的提升,但是这些粮食作物在生长的时候,也会把土里的养分,全部吸收光,等于是我们人类,提早消耗了粮食资源。
来到大唐,范晶晶等于站在一个起始点上,真的不希望未来,再走上同一个未来。
大唐的土地那么多,人类那么少,开发最适合的土地,就可以让大唐的人吃的饱饱的。
但是范晶晶并不觉得,他们繁衍这么多的后代,有这个必要……虽然她自己生了四个,这不是没办法嘛!
现在大唐所在的地区,如果要跟四周的游牧民比,为了富足的生活,很多时候,都是用大部分从事耕作,小部分的人参与战争,用分工合作的方式,来做事。
不像游牧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其实就是土匪式的生活方式,比较适合战争,劫夺,才是他们活下去的方式。
所以必须要有足够的人数,才能够应对大部分的突厥人。
更何况,如果不是拥有足够的肉食,不足以在身体上面,有比较好的体能。
必须要有足够的剩余,才能供给这些从农业脱离出来的人。
比例就不能太高。
要不然军人还必须要种田,就会降低专业性。
大唐采用的是府兵制,但是府兵制所锻炼出来的方式,却没有办法锻炼出专业的军人。
只有专业的军人,能够从小到大全部心力投入锻炼。
从小到大,全心投入训练,能够爆发出来的实力,非常可怕。
小时候都在锻炼,这些军人会成为最伟大的杀人机器。
如果身边有这么强大的杀人机器,对大唐却没有忠心耿耿的想法,一定会产生很大的问题。
军事训练里,有一种训练,就是不断的洗脑,最后的结果,会让军人没有想法,听到指令,本能就去执行。
有其他的想法,就很可把这些强人的脑袋带歪。
皇帝如果要使用这种方法,也必须要非常审慎考虑,以及慎选人选。
要不然,一个小动作,会让皇帝吃不了,兜着走。
世界维持稳定的表象,其实是在危险的平衡上。
第568章 能力
范晶晶在范家庄园早就已经实践了专业分工的做法只不过还有固定时刻的种田。
当兵的人,必须要学习文字,还有算术。
用个人的思维,来决定战场的布局。
战场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指挥者,没有一个能够听从指挥的士兵,获得胜利,大部分要靠运气,如果对方比自己差,就有可能获得胜利。
范晶晶没想过把他们送上战场,只是想要保卫范家庄园。
长安还是随时可能陷入战乱,造反的人,在历史上实在是太多了。
范晶晶不想跟突厥人打,但是消灭一些叛賊,或许能练练手。
她想要让这些叛贼有活下去的希望,政治不该只有一个声音。
封建时代,处理想获得权利的人,手段非常可怕,范晶晶只是可惜那些为了一口饭吃的人。
范晶晶在回去的路上,发觉距离长安越远,路上的变化越大。
属于封建王朝的部分,像千古不化的冰。
接近范家庄园的部分,就一直求新求变。
比较范家庄园跟长安有什么不同,长安就像是传统一层层的坚石,范家庄园像攀附其上的柔藤。
虽然是典型的中国风建筑,但是在范家庄园上却像是明亮洒上明亮的阳光。
生活在科技时代,范晶晶也不知道为什么中国大地上的天空阴沉沉的,不像欧美的天空一样闪亮。
来到大唐之后,范晶晶终于发觉,大唐的天空,是而且如此的湛蓝和明亮,一点都不是灰蒙蒙的。
科技时代,灰蒙蒙的原因,大概是北方飘来的沙尘,到以及沙土,不断的阻碍了人们看天空的视线。
而空中由于很多人生存的必要,不断的有污浊的空气被排放上去,空气排放标准,一直没有很好的维持,很多地方阴藏着罪恶,警察也没有办法完全的抓住大部分人,大部分人破坏环境,而一无所觉。
事实上,任何一个地方,犯罪总是隐藏起来,但是有时候在大唐,由于乡间的势力太大,甚至敢赶集体作案。
法不则罪,罪恶很好的阴藏在无知之中。
在历史上从来也没有被书写进去,因为这些人的生活,脱离读书人的生活。
读书人是他们不敢侵犯的团体,除非形单影只。
他们虽然不敢侵犯读书人,私底下的斗争,却无比的激烈,私底下的斗争,类似于军事的管控,人们用暴力来解决问题,没有办法突破这个暴力,也没有办法跟官方产生关係,官于野民之间,走得是只有税收杂役牵连的关係。
但是官方,甚至从没见过自己管理的老百姓。
只要能够活得下去,人们会慢慢的找到生活下去的规则。
读书人高高在上。
如果没有高高在上,读书人的环境,或者是他们家道破落了,他们也会想办法,找一个体面的工作来做。
毕竟一个读书人,还必须到田里面扛着锄头工作的情形,也只能说个人兴趣。
叫做躬耕于田亩目的是远离田亩。
总有一天,他们还是会慢慢的爬回去。
直到后来读书人越来越多,读书人就不在是高层次人士,固有的观念,才渐渐破坏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