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自身小卒
他们进贡皮毛牲畜,明廷赐给他们粮食布匹,青盐茶叶等等,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贸易。
一年朝贡的次数,从十几次到几十次,朝贡人员成百上千,那是一点都不奇怪,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朝贡,换取他们所需的物品。
数年前的土木之变,归根结底其实就是瓦剌同明廷之间,就朝贡一事引发的巨变。
不过即便朝贡次数再多,规模再大,能满足蒙人贵族的需求就差不多了,普通牧民的日常所需,几乎全靠民间的私下贸易,说难听些,就是走私。
‘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
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
有20%,就会活泼起来;
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
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
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
这句话十分经典,边贸的巨大利益,让不少人甘冒杀头的危险也要做。
朵颜三卫这一带的长城各关口,因久无战事,朝廷又要对其施以怀柔之策,管的并不如辽东那么严。
甚至为了安抚朵颜三卫,让他们不与瓦剌、鞑靼各部同流合污,再起边衅,对于民间走私采取放任甚至可以说是放纵的态度。
商队不拘规模大小,远近亲疏,只需按骡马数量,差不多每匹百钱的价格,交些银子给边军,就能进出关口。
按周秦川的看法,这种收钱放行的形式其实已经具备了关税的性质。
宽松的时候,商队甚至能堂而皇之地从古北口出入,若是风声稍紧,也能从其他墩堡进出。
因此古北口成了华北一带的边贸重镇,进出草原的最大一个集散地。
周秦川他们要去辽东,不走海路的话,只能先从这里出关,然后自己再想办法东去。
不过,单枪匹马地跑到草原上,可不是明智之举,关外马匪不少,这种跑单帮的在他们眼中就是肥羊,甚至一些部落也不会客气。
大多都是跟着大商队,或是小商队凑在一起,怎么也要有个几百人,才能出关。
周秦川他们到古北口的时机不凑巧,前两天刚走了一批小商队,如今留在古北口的人数不足,现下就只能等。
要是运气好,来只大商队,立马就能出发,否则的话就只能等着凑人,什么时候人数差不多了,什么时候出发。
只是要出关的都是商队,不论多少,总有些货物,周秦川三人来的匆忙,全无准备,两手空空的样子未免有些奇怪。
古北口是商队进出草原之地,却不是货物集散地,不拘哪个商队,都有自己购置货物的路子,然后再辛辛苦苦用骡马运到此地,周秦川他们想要在这里倒腾点东西去草原上并不容易。
好在运气不错,呆了两天之后,某个跑单帮的小商队,接到家有要事的急报。
这个小商队不过四人,全是叔表兄弟,家里出了事,谁也呆不住,都急着脱手货物后回乡。
奈何此时古北口的同行,规模不大,谁的银钱都不称手,最后便宜了周秦川三人。
只出了个稍微高出对方进货的价钱,就顺利地拿下了。
那晚在破庙门口
第149章 出关
除此之外,好几大捆草纸则是他们的又一个收获,这是在古北口的镇子里买的。
蒙人也得上大号,这些草纸定然能派上用场,周秦川很有信心。
秋风渐起,草黄叶枯,树叶什么的已经很难找了,等到再入了冬,冰天雪地的,难道用积雪冰块不成。
尽管对草纸的来历不太清楚,但周秦川这般想法也不算错,要是没人买,就自己用好了。
这日清早,吃过朝食,周秦川像往常那般,扯了几张手纸,自蹲茅厕去了。
他们如今身家虽然不薄,但几人一番折腾下来,都知道赚钱不易,特别是苏幼蓉,一改之前有些奢侈的大小姐脾性,跟着周秦川兄弟俩低调了许多。
这一趟在古北口,苏幼蓉本想都开普通客房,是周秦川担心不方便,她才要了间上房住下。
普通客房也就是能睡个觉,其他洗浴、如厕等等,客栈里都另有场地。
进了茅厕蹲下,刚把存货清空,正在料理手尾,苏幼蓉就在外面叫他了:
“秦川哥,好了没有”
周秦川手一抖,差点弄破草纸,也不答话,飞快地清理干净后,穿好长裈,出了茅厕方才开口:
“好了好了,什么事儿这么着急,都追到茅厕来了。”
茅厕里气味感人,能让人流泪,能不在里面说话就不在里面说话罢。
见他窘样,苏幼蓉嘴角翘了一翘,“秦川哥,我可不是要捉弄于你,有大商队来了,他们的人正在镇里顺着问,说是想要出关的,就同他们一道好了,不收钱。”
“有这等好事那还问我作甚,你做主不就得了。”
周秦川整整衣物,跟着苏幼蓉向大堂而去。
一般说来,若是数只甚至数十只小商队凑在一起出关的,除了各自交给边军的份子钱,大伙儿还得雇些人手,充作出塞后的护卫,这些钱由大家分摊。
同大商队比起来,小商队本小人少,不出关的话,既无实力也没有必要专门请护卫。
但到了草原,就得有自保之力,雇护卫的银钱不能省。
若是跟着大商队出关,人家人手充足,毋须另增护卫,不过小商队还是得付点银钱出去表示一下心意,否则就是不识礼数。
这笔银钱说多不多,但若跟着一道出关的小商队多了,集腋成裘,对大商队来说,却也不无裨益。
按他们之前打探的消息,愿意免掉出关护卫费用的大商队不是没有,若想遇上,全凭运气,毕竟看不上这些银钱的土豪还是不多的。
苏幼蓉头前带路,听了周秦川的话只摇头:
“不成,人家可说了,我一介女流做不得主,得我们当家的拿主意才行。”
这话说得没毛病,此时的女性,抛头露面做事的不少,当家作主的却实在没有,哪怕是苏幼蓉这种有本事的女子,也不认为自己能拿主意。
进了大堂,不用苏幼蓉指点,一群人已然将来人团团围住。
周秦川跟在众人身后,把他们有几口人,多少骡马牲口等状况大致写了一下,最后落上自己的大名,又和此人定好,明日一早在古北口关口处汇集,然后一道出关。
至此,周秦川三人的塞北之行终于敲定。
三人兴高采烈地想要回房收拾行李,路过大堂柜台之时,一个客栈小伙计嘴巴张了张,似乎有什么话想要对他们说。
掌柜及时发现,狠狠瞪了这伙计一眼,伙计扬扬下巴,最终把嘴闭上了。
等周秦川三人离开,掌柜才狠狠地低声斥了这个伙计几句。
“我...我只是不想看那个娶了鬼婆子的小哥,再被人给拐了。”
等掌柜走开,伙计低声喃喃说道。
与此同时,古北口南数十里地之外的官道上,又一只规模庞大的商队正缓缓拔营,准备向北进发。
一名护卫飞骑而来,在一顶帐篷前勒马停下,翻身下马抱拳拱手,恭谨地禀报:
“二老爷,再有两日,咱们就能到古北口了。”
&nb
第150章 屠杀
甫一出关,周秦川三人就被塞北风光给迷住了。
此时已近仲秋,江水长,秋草黄,正是草原最美的季节之一,就连小济这个不太懂得风情的家伙,也夸了几句好看。
三人的这般表现,一看就是初哥,引来了周围其他行商的善意取笑。
这些久走塞外的,早就司空见惯了。
两日后的正午,北上的大队人马来到了一条河边,此河名为哈喇河,过了河一路向东,就是去左翼蒙古和辽东的方向。
为了俭省时间,全队并未埋锅生火,各自用干粮就着冷水,匆匆填饱肚子后就继续开拔。
但没走多一会儿,就有人觉得不对了。
“掌柜的,掌柜的!”有人大喊。
只是诺大商队上千号人,身为掌柜怎可能随叫随到,几个伙计闻声而来,问有何事。
“不对啊,小哥,咱们在古北口不是说好的么,大家都是一路的,出关之后向东,到鞑靼甚至辽东一带做买卖,如今怎的却向西去了
要是不顺路,你们早说啊,我再多等会儿也是可以的。”
有行商说道,欲往东去之人纷纷附和。
“哪有此事。”不想另一拨行商不干了,说当时相商,说好要去之地乃是西边诸部。
两个方向的人数相近,都觉得自己有理,当即停了脚步,大部分人相互吵嚷,一小部分人围着伙计理论。
小济冲动,也想去找那大商队的伙计,被周秦川和苏幼蓉给拦住了。
“秦川哥,你怎么看”苏幼蓉问道。
“此事必有蹊跷。”周秦川顺嘴说出来之后,才恍然此乃大明,可不是狄公案。
“嗯,不错,有蹊跷。”
苏幼蓉点头赞同,“仔细想想,当时到客栈招徕各商家的那人,不拘是谁问他们要去哪里,都没有从他嘴里听到实话,全是用的‘都一路’来搪塞。
只是当时大伙儿都想尽快出关,没有谁在意这些细节,就是咱们也是如此,如今看来,却是被他们钻了空子。”
“不错。”周秦川也想到了这个细节,“如此看来,他们是早有预谋,别有用心了,会不会是哪路马匪”
“难说,静观其变罢。”苏幼蓉答道,又叮嘱,“秦川哥,出头的椽子先烂,你等会儿可千万别冲动,看清楚这帮子人的居心再说。”
“我理会得。”
几个大商队的伙计一开始也不搭腔,任两方人马争吵不休,直到这些人声音小了些,方才开口道:
“诸位听好了,不论你们之前要去的是东南还是西北,今后都不用再去了,跟着我们一道就是。”
“那哪成!”
这一下,就连原本要走西边的行商都不干了,纷纷呱噪起来。
“跟着你们一道是什么意思我可是年后就同辽东说好的,入冬前要送批茶砖青盐过去。”
“我也是,早和插汉部说好了,怎可毁诺,你们太也无理,哪有这般强迫人的,不一道走也成,大伙儿一拍两散,各走各道。”
几个伙计也不出气,任众行商七嘴八舌地说话。
几个胆大之人,见这些伙计没什么脾气,吆喝了一声之后,赶着自己的骡马,越众朝东而去。
“兄长,我们也走罢。”
小济跃跃欲试,他听周秦川说起辽东,什么‘棒打狍子瓢舀鱼’的景象,早心痒难耐,恨不得立马飞到那里去见识一番。
此刻人声鼎沸,群情汹涌,既然同那大商队走不到一处去,那就自己离开好了。
往东去的商队其实不少,凑一凑也能有一两百人,勉强能在草原上行走了。
“莫急莫急。”周秦川拍拍小济肩膀,将他劝住,“且看看再说。”
虽然大商队的那几个伙计既不说话,也不行动,就这么任人离去,但周秦川分明在他们脸上看到了一丝冷笑。
脱离大队东去的行脚商人大概数十人,百十匹骡马,此刻已
第151章 西行
“兄长,那些人念的甚经”
小济边吃东西,边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户人家问道。
这户人正神神叨叨地聚在一起,由领头之人带着,又跪又拜的,然后念了几句经,这才开吃餔食。
周秦川摇摇头,“幼蓉,你知道他们念的是甚”
他知道苏幼蓉称得上学富五车,对大明的了解也远胜于己。
“听不太清楚。”苏幼蓉摇摇头,“不过看他们跪拜姿态,还有执礼的手势,有些像是释门一脉。”
周秦川不置可否,他对教派方面知之甚少,这些人的饭前参拜礼仪,不中不西,不土不洋的,实在看不出什么端倪。
此时乃离开哈喇河之后的当晚,因着正午河边那场屠杀,周秦川和苏幼蓉一改之前沉迷塞外美景的举动,开始细细关注起整个商队的状况。
这只商队很奇怪,确切地说,这只所谓的大商队,除了人多称得上‘大’之外,其余全都名不符实。
真正的行商之人,就是如同周秦川他们一般,少则三五人,多则十数人,原本不是想往东去,就是想去西边,最后全被诓骗到此的小商家。
这些小商家全部加在一起,约有四百余人,人数远不到整个队伍的一半。
正午那队化做护卫的蒙人精兵约有三百人,全都一人双马,似乎自成一派,与其他人的交流都不多,看上去纯粹是为了维护整个队伍秩序,不许人擅自脱离大队,起个震慑作用。
其余人等有近六百人,几乎全是拖家带口的农夫农妇,这一点,不论是他们的神情穿着,还是手上老茧,全都可以证明。
那些饭前参拜的狂热信徒,就是农夫中的少数人。
还有一部分人,就是商队的伙计们,包括那个自称为掌柜的人,都可以算在其中。
这些人个个精明,以管束农夫为主,当然了,同小商家还有护卫们交流,也是他们的职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