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中亭小脑袋呼呼转,正想着怎么办,孟中亮那便已经开始了。
“怎么小六?不想管族人了不成?你可是嫡枝子弟,怎么能不管族人呢?”他说着,立刻变得痛心疾首模样,同孟中亲解释,“小六许是有些事,我听说他院里昨日已经开始收拾东西了。”他转过来笑问孟中亭,“六弟不同咱们兄弟一处,要往哪去?”
孟中亭要气炸了。
原来孟中亮早就注意他了,眼下就等着他出差错呢!青州老家到底不是泰州,在泰州府里上下都是娘说了算,青州这边,娘就顾不上了。
他来不及质问孟中亮探问他院子里的事要做什么,眼下老三皱了眉,老五眼中起了玩兴,孟中亭这话不说圆,可不行了。
第382章 赶考
孟中亭被三位兄长盯着看,别提多不自在了,偏他的缘由不能提,就算能提,也要被三人笑话。
“咱们不日就要启程,我院子自然要收拾起来,四哥倒是关心我的院子。”
孟中亭回了孟中亮一句,见孟中亲还是盯着他,心道眼下要是不应下,孟中亮定然拉着老三和老五,咬着他不放,只好道,“都是自己族里的兄弟,我没什么挑的,但凭三哥吩咐就是了。”
孟中亲松了口气,又笑起来,“小六是个好的,怎么可能撇下族人不管呢?”
这话说得孟中亭一阵不得劲,听着孟中亲给他安排了族里的同辈孟中海,倒是暗暗松了口气。孟中海已经成家了,膝下还有一双儿女,考过一次乡试,是个稳重的人。那他还是有机会脱身的。
孟中亭胡乱应了孟中亲,又见孟中亮眯着眼睛盯着他看,心下不爽的很,不好发作,越发在族人脸前少言寡语了。
待到邬梨把家搬到安丘,安顿下来,已经到了七月上旬。
邬梨的娘赵氏一辈子小心,在邬陶氏的严苛下,不晓得脱离了族里住出来,有多舒服。只是见着自家儿子待万音实在殷勤,有些不得劲,不过万音长得水灵,手也巧,还开得一家绣庄,虽说是抛头露面,但是穷家蔽户的女眷又不是大家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于是赵氏倒也能接受,还被万音邀了往家中做客,相处算得和睦。
邬梨大松了口气,同魏铭道,“我旁的都不怕,就怕后院起火!”
魏铭笑话他,“你还没成亲呢,起什么火?”
“不然!待我考中回来便要提亲,这不是先防一手吗?倒是你,年少成名,若是今次中举了,有大官留你做女婿,你做是不做?”
他说这话,原本就是笑同魏铭玩笑一下,谁想魏铭脸色忽的一僵,方才说笑的闲情雅致一下没有了,整个人被不明的浓雾笼罩着。
邬梨心下一惊,难道自己说了什么不对劲的?
他赶忙补救,“我可没说你做上门女婿,你紧张什么?”
魏铭摇了摇头,身上的浓雾一般的情绪一散,微微弯了嘴角,“只要你别被金银名誉蒙了眼就行,不用管我。”
邬梨啧啧,心下一松,“不用管你,看样你已经有数了。”他又啧啧两声,往一旁同段万全说事的崔稚身上瞟了一眼。
魏铭笑哼了一声,不理会他,邬梨却道,“你要是着意了,可要看紧了!别大意喽!”
看紧有什么用?有些事不在于看紧不看紧。况且他虽然不小了,但有些人还小呢!
魏铭继续收拾他的书,听见崔稚那边飘过来声音,“没找回来?姜家人怎么说的?”
说的是姜家的事。
魏铭走过去,“怎么回事?”
“全哥说,他们从徐州回来,得了我们的信,特特去姜家问了,姜决说姜驰姜巡检倒是回来了,但是那位姜姑娘还没有,说是人走了,没见到。”
这可奇怪了。
段万全还补充,“姜巡检还在派人找那位姜姑娘的下落,不过目前没有什么线索。”
崔稚看了一眼魏铭,魏铭给她摇了摇头。
姜家一日不接回那位姜姑娘,崔稚就得继续扮演余公外孙女的角色,幸而崔稚乐在其中,完全不觉得别扭,道,“找到再说吧,反正我不急。”
倒是袁大当家又跑没了影,只是托崔稚替他再关照一下兄弟们,给兄弟们找点事情做,免得闲下来生事。
袁大当家既然说了这话,可不是空口白舌的,段万全掏出一个锦囊递给崔稚,崔稚当时还莫名其妙,打开一看,闪瞎了眼——满满一袋金叶子。
“全哥,我知道了,还是你厉害诶,同我这个文财神做兄妹还不够,转过身又娶了一位武财神!”
段万全都要不好意思了,魏铭在旁拍了拍段万全,“沾沾你的财气。”
“魏大人,你应该沾沾我这个文财神身上的文气!保你考得过!”
魏铭却不理她,“沾了你的文气,只怕要考不过来。”
毕竟连书都读不顺溜。
崔稚笑着小声问,“你若是考不过,是不是孟小六就可以当解元了?”
前世,孟中亭一路小三元,到了乡试,更是那一届的解元!不过今生有为大人在,孟中亭中解元就不太可能了。
魏铭摇头。
“怎么?”崔稚不明。
“孟小六并不是这一届的解元,反而落榜了。”
“啊?”崔稚怔怔,孟小六的解元竟然不是这一届,虽说今生可以错开魏铭,还有考中解元的机会,可他这一届岂不是要落榜?!
“哎呦!”崔稚没想到时间差的问题,当下听了,想到孟中亭可怜巴巴的样子,有点心疼。
魏铭见她如此,皱了眉,“举业这种事,总是说不准的,我虽是两榜进士出身,但若是遇上了治学理念不符的考官,也很有可能落第。”
“你都有可能落第,那孟小六不就”崔稚一时没说下去。
魏铭瞧见她这个样子,张口闭口小六,眉头又是一皱。
安丘众学子,同邻县高密县窦教谕带来的众秀才,并成一路浩荡的人马,往济南去了。
这一次段万全没有跟着上下打点,他如今已经不是当年的小牙人了,他是五景酿的大总管,崔稚和冯老板把运送酒水的人物全然交给了她。除了扬州这种远途的,附近青州、莱州到兖州、徐州,都是五景酿的畅销地,段万全运输,跑生意,再加上寻找行踪不定、大仇待报的袁大当家,他这工作倒是做的快活。
安丘和高密众学子有两位教谕带队,又都是秀才身份,一路吃穿住行自不必提,待到了青州府城,停下歇息。
一路跟着耍玩的崔稚,伸着脑袋盼着孟中亭,一直盼到红霞飞在西山,孟中亭总算来了。
崔稚打眼瞧见孟中亭和松烟都背着包袱,她就笑了,朝着两人招手,魏铭和邬梨也走了过来,邬梨问道,“咦?小六爷怎么来了?要跟咱们一道走?”
不用等孟中亭回复,崔稚当先道,“那是自然!”
第383章 牵绊
孟中亭说要同众考生一道去济南,崔稚最高兴,魏铭若有所思,邬梨直接问道,“你不用同你族人一道吗?你们孟氏一族每年都有好多人乡试吧?”
他这么问了,崔稚和魏铭也看向了孟中亭,孟中亭连忙解释道,“族里还要耽搁几天,我先同你们一道便是。”
寻常人家的秀才,还是两只腿走路为主,孟家这
《欢喜农家科举记》第383章 牵绊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
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第384章 贡院
这一路往济南而去,不少时日,魏铭着意着那高密县的窦教谕,可那位窦教谕既没有要求桂志育做什么,也没有在桂志育眼皮底下做什么小动作。
魏铭只好继续盯梢,却又发现崔稚像是病了一样,每日蔫蔫的,完全没有刚启程那两日的兴奋劲,直到到了济南府,瞧见那等繁盛风貌,她才好像三桃河里边的小鸭子跳进了水中,畅快地游起来。
三年大比的济南府,人潮川流不息,街巷处处挤满了前来乡试的读书人,吃食趁机涨钱,住处看时要价,连路边喝口茶的摊子都挤得满满的,给钱都未必能上桌。
安丘高密两县的住处也连在一起,崔稚并不同他们同住,段万全之前来济南运酒,替她安排了一个院子,正好将魏铭邬梨连带葛青和温传一并接过来,崔稚带着苏玲住了正屋,那四人份两拨住了厢房,离着安丘众生安置的地方并不远,只有一条巷子的距离。
崔稚兴致勃勃地同苏玲并焦文兄弟把济南府逛了一天,竟然没逛完,她兴致不歇,又同魏铭道,“你们去看考场吗?什么时候去?带着我一道呗!”
乡试的考场是贡院,只有南北两京和省城才有,平日里没有什么用处,到了每三年的乡试才起用。
魏铭是自然要去看考场的,桂志育的意思,大家尽早过去看看的好。桂志育带着安丘的学子去看,魏铭就不同他们掺合了,见着崔稚难得这么有兴致,便道今日下晌就去。
贡院建在济南府城东南,又称为棘院,崔稚先还有些不明白,到了贡院门前一看,恍然大悟,只见那院墙之上,遍插荆棘,是防范的作用,唯恐有人无故逾越这道墙。
大门上正中悬着一块墨字牌匾,书“贡院”两个大字,两侧各建一坊,分别是“明经取士”、“为国求贤。”
崔稚走到门前就已经被震慑住了,魏铭见小丫一贯嚣张,这次终于露出了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暗觉好笑,生怕她走散了,亲自拉了她的袖子往里走。
眼下贡院还没有闭门,院子里还在清扫之中,前来看考场的考生不少,魏铭指了最高的一座高楼给崔稚看,“明远楼,在楼上能将考场内外看得一清二楚,考试时有监临考官寻看,到了晚上楼上吹角击鼓,以角鼓代替打更。”
他说着,呵呵笑了一声,特特同崔稚道,“吹角的时候,还有人高喊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听着甚是吓人。”
“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崔稚只听他说,就被吓了一跳,“这不是贡院吗?又不是监牢,喊这个做什么?”
她再看贡院,见还有半人高的荒草未清,忽的觉得一阵阴风扑来。
魏铭却不着急解释,一路到了贡院中央,崔稚往那高高的塑像下一站,下巴哆嗦了一下,而葛青、邬梨、温传三人,已经上前拜了起来,邬梨还念叨,“万望考神保佑!”
他们拜得正是考神。
可那考神金刚怒目,一身煞气,崔稚咽了口吐沫,“张、张飞?考神是张飞?”
她目光顺着张考神往他两边看去,只见张考神两边竖着两面旗,正正写了两行字有冤报冤,有仇报仇。
崔稚晕圈了,这贡院的画风有点跑偏啊!
她实在不明白,“魏大人,怎么回事呀,你给我讲讲啊!”
魏铭说其实不难理解,张飞可不是传闻中那个粗暴鲁莽的张飞,张翼德书法遒劲雄迈,有传世的《立马铭》等书法石刻,当个考神也是当得的,不过更要紧的还是张飞一身威武,能震慑宵小。
“这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八个字,放在考神脸前,正是专门招来怨鬼冤魂的用处。希望怨鬼冤魂们,赶在考试放榜前,将冤仇一笔勾销,免得仇人中举,门庭发热,怨鬼冤魂的冤仇可就无处可申了!”
崔稚还是头一次听这个说法,只觉得通体生热。
古代人倒是注重这方面的人文关怀,还记着让这些鬼呀怪呀有仇报仇,有冤报冤,免得以后没得报了,更加蒙冤,无法投胎了。
这也从侧面说明,谁中举谁不中举,和人的品行关系不大,小人当道不是个案呀!
崔稚唏嘘了一下,想到了邬陶氏,邬陶氏没能得了邬梨替她儿子乡试,必然不肯就此善罢甘休,肯定还有旁的手段。邬陶氏的儿子中举,也是防不住的!
众人又去看了号房,密密麻麻的小隔间,考生要在这里坐卧饮食答题,不过贡院不是完全禁止行动的,巷子里有做饭煮茶的地方,考生可以过去吃喝,至于拉撒,崔稚就不想参观了,据说阴暗逼仄,臭不可闻
眼在已经进了七月底,距离乡试只还有半月的工夫,还剩下小部分地方没有打扫完。
魏铭告诉她,贡院三年才开一次,平日里根本无人打理,要是他们再提前一月过来看,可以看到贡院的蓬蒿比人高,十分荒芜,“至于狐狸、黄大仙之流,更不用说了。”
崔稚啧啧,魏铭又道,“扫除也就这几日的工夫了,等到八月初一,正副主考等考官的房间都要全部备好,一应家具上新,还要用锦缎装点,整个贡院换一番气象”
有魏铭这个科举万事通在,崔稚这番参观收获颇丰,出了贡院还叹为观止。
科举真是古代生活不可或缺的大事啊!
他们一行往城里人多处,寻了个人满满的老酒馆,等了一会才做了上桌子。济南的菜式更有北地的风格,烧鸡驴肉都不能少,崔稚得了魏大人一天的讲解,拍拍胸脯,“我请客!”
邬梨尤其高兴,一手拿起筷子,一手拉起魏铭的手,“托魏案首的福!”
魏铭笑而不语,终于见着崔稚又恢复了那副爱吃爱喝的模样,他暗暗松了口气。
只是众人吃了些东西往回走,走了没多远转进小巷子里,竟然打眼瞧见一个熟人。崔稚和邬梨都“啧啧”了两声,那熟人一转头也瞧见了他们。
不巧,正是亲自带了两个儿子前来考举的邬陶氏。
关于贡院的说法,参考明朝贡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第385章 讨价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