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恣悠悠
“这是什么烟花啊,咋这么多颜色。”
“真好看,俺都八十多了,头一次看见这么好看的烟火。”
 
第483章 偷钱
人们辛辛苦苦的忙碌了一年,也就盼着能在过年的时候好好的乐呵乐呵了,一直等到过完了元宵节,才算真正的过完年了。
今年的烟花晚会,给新春佳节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正月十八日,智慧、刘冉和悠悠妈都该开学了,吴馨儿和大卫也要回去了。
正月十六日,吃过小年的饺子,他们和桂金一家,就开着车回去了,临上车吴馨儿抱着姥姥,狠狠的哭了一场。
姥姥拍着她的肩膀:“馨儿妹妹,快别哭了,大卫不是说了,以后你们每年都回来过春节。”
大卫在一旁心疼的说:“馨儿,我保证每年都陪着你回来。”
吴馨儿止不住的泪水,把三个孩子挨个的搂了一遍,才依依不舍的上车离开了。
吴馨儿和悠悠爸爸,回京都后还有事情,他们准备好了,把吴家的制药厂重新办起来。
这些年吴馨儿在国外,自己也摸索着自制的一些成药,在国外深受病人的欢迎。
不过她总觉得,没有自家药厂里的质量好,关键是药材不地道。
吴馨儿这次回来,出钱把自己的老宅子,都买了回来。悠悠二爷老两口子,带着个瘫痪的儿子和两个孙子,生活无以为继,高价把宅子卖给了吴馨儿,彻底的搬走了。
吴家百年的老宅,终于完整的合并到一起,这老宅子本来就包含着制药厂。
吴馨儿回来后,就把原来的一些老工人召集到一起,他们大部分都退休在家,被吴馨儿聘请过来,做技术指导。
爱民舅舅先跟着刘冉回京都,然后他再去部队。舅姥娘拉着他的手,千叮咛万嘱咐,舅姥爷也是满脸的担忧。
爱军舅舅一家也在这天回去了,热热闹闹的一大家子,一下子走了一多半,让人感到空空荡荡的,一时难以适应。
生活又恢复了原样,悠悠也把厨房接管了过来,三家还是在一起吃饭,一共才十口人。
桂金他们俩口子,在正月初六就提前就回去了,桂金分配工作了,她得回去上班。
由于村里唱大戏,韩德才两口子留在了家里,他们准备在家住一个春天。桂金的孩子已经两岁了,小家伙跟姥姥亲,也留了下来。
“高高三”家在正月十六的下午,大闹了一场,把全村人都惊动了。
兰芝的娘是真能作,她带着四个孩子,连吃带拿,几乎把闺女家洗劫一空,来的时候空着手,回去的时候包了三个大包袱。
兰英早就知道她娘收拾包袱,气的不行。“高高三”劝她:“你让她老人家随便拿,又不是啥好东西,能值几个钱,嚷嚷出去都跟着丢人,你脸上也不好看,再怎么说,她也是你的亲娘。
老人家没几个不偏心的,那个不是向着儿子和孙子,有几个真和闺女近的,像咱村里宝山的奶奶,那么疼闺女的人,最后还不是偏着儿子。”
“高高三”在她娘俩中间和着稀泥,总算是安稳的过了几天。十六吃过午饭,趁着“高高三”去开拖拉机的空,老太太张口给闺女要零花钱。
“红英啊,你再给娘些钱吧,你给我的那些钱,这几天都给孩子买东西了。
我这一回去,一个春天都不一定能出来,你侄子们给我要钱买个零嘴,我这手里没一个零钱,也不是个事。”
红英心里明白她娘啥性格,会过的要命,她手里肯定还得剩下一些钱。
虽然知道,不过既然她娘张开了嘴,她也不想让老人家失了脸面,就去里屋去拿钱。
可是打开平时放钱的抽屉,看到里面的几十元零钱不翼而飞,顿时变了脸色。
在想到这两天,俩侄子大手大脚的花钱,虽然没有摆摊的了,可俩人在代销点没少买东西。不
第484章 娘家撑腰
老太太嘚吧嘚吧的,句句戳兰英的肺管子。她这回是真明白了,敢情她娘打的是这主意。
“娘,咱先不说闺女能不能养老,俺侄子这样的能指望住。就俺嫂子那样的,能教出来好孩子,她能让自己的儿子养着俺们。”
“别的俺不敢许给你,你要是想要娘家侄,你嫂子没意见,这次把他们都带来,你嫂子就是想让你们姑侄多亲近亲近,看你相中了那个,就留那个。
你们韩屯出了名的过的好,你又在村里的服装厂管事,你嫂子巴不得给你个孩子,跟着他们亲姑,还能让侄子受了委屈。
再说了,你俩闺女以后嫁出去了,娘家有个哥哥,也有个撑腰壮胆的,你们百年后,她们回娘家,也有个落脚的地方。”
兰英总算是弄清楚了,老太太把四个孩子都带来的目的。她接着问道:“娘,你说句良心话,俺不是嫁到韩屯,要是摊个穷婆家,俺嫂子还能让俺过继个侄子不”
她娘狠狠的拍了她几下子:“你脑袋被糊死了,咋就不开窍。你要是穷的过不下去,给侄子娶不起媳妇,你侄子自己都顾不过来,还能给你养老。
所以说啊,你以后也该学会过日子了,俩丫头不能这么逞着。你也不看看,俩孩子吃的穿的,那叫个败坏。
闺女养的再好,长大了还不得给人家做媳妇,能中你啥用。
你不看人家,不看你自己,家里过的这么好,你才给娘家多大点。
你嫂子那么顾娘家的人,她爹娘老了,我再不当家,也不能让她给爹娘养老送终。
到那时我可不怕她,她再不说理,再厉害,也压不过老俗理,我占着理那,合天底下,就没有靠闺女养老的。
兰英啊,你可别信那口号,啥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那也就是喊着好听,到了真事上,它就是一句空话。
别看公家号召男到女家落户,那好男儿有几个倒插门的,都是些歪瓜裂枣窝囊废。
即使招个养老女婿,一家子都得跟着受气,几辈子抬不起头来。生的孩子即使姓韩,在村里也受欺负,他们没近门子扶持。
再说了,以后就让生俩孩子,几辈子才能熬一大家子人家,才能出头。
往后你有钱就给侄子们攒着,到时候盖房子娶媳妇,那样不得用钱。从现在开始攒着,到时候都不一定宽超。
现在娶个媳妇,一年比一年要的多。你都败坏了,到时候难道让闺女给侄子换亲啊。
到那时你把闺女养的再金贵,还能换个好人家,真到了那时候,你就是再后悔也晚了。”
老太太话没说完,“高高三”借车回来了,他听了这话也生气,硬邦邦的回答:“别的村俺不知道,反正俺们村招的上门女婿,个顶个的好。
真像你老人家说的,上门女婿几辈子也熬不出来,要个娘家侄子就能熬出头了,不一样得熬几辈子。
大娘,俺和兰英孝顺您是应该的,可是您不能给俺们当这家。
您看不上俺闺女,俺看着是宝贝。请您老以后,熄了那歪心思,别再说拿俺闺女给您孙子换媳妇的话了。
我把话撂这里,您孙子再金贵,我看着也没俺闺女好,俺死了就是被狗拉,也不要您们家的孩子。”
别看娘俩又吵又闹的,老太太可没真往心里去。真是应了那句老话:闺女和娘,恼皮不恼瓤。
可女婿说话抢白她,老太太可是不依。她又哭又叫,随手捞了个笤帚,照着“高高三”就打了下去。
&
第485章 歪理一箩筐
韩德库把宝贵按着跪在老太太跟前,对亲家说:“嫂子,您别舍不得,要打要骂随你,咱当老人的可不惯他这脾气。”
其实这就是客气话,要是那明白的,为了闺女今后的生活,咋着也不能闹到这一步。
当然了,要是真的不能过了,到了离婚的地步,那就另说了。
农村里私下里对女婿还有一个称呼,那就是“娇客”,意思就是娘家人高看女婿一步,让女婿念着娘家人的好,对女儿也好一点。
可这老太太糊涂,仗着闺女长的好,又是“高高三”上杆子求的,自持身份高亲家一等。
她还真下得去手,看女婿跪在跟前,抬手对着“高高三”的脸上就打。
“啪、啪、啪”三声,“高高三”的脸上,顿时通红一片,眼看着肿了起来,看来是使足了力气,一点没留手。
旁边看热闹的人,不可置信的看着这一幕,都倒吸了口凉气。
前两年老太太给闺女看孩子,也没少在这里住。平时看着是个面善的,经常提在家受儿媳的气,大伙都认为她是个窝囊脾气。
去年土地承包到户,儿媳才把她接了回去,帮着他们干活做家务。
每次来闺女家,拿的礼物都相当的寒酸。就是闺女“过月子”,她给送“粥米”,还没宝贵的姐姐拿的多。
人们知道她一个寡妇不容易,还受儿媳的气,挺可怜她的,也没人争理笑话她。
不过今天这做法,可让人对的看法大改观。加上几天来她的做派,人们也明白了过来。
敢情老太太心里,就是再受儿媳的气,还是向着儿子家,这就是个糊涂不讲理的老人家。
俩闺女看到爸爸挨打了,就对着姥娘来了。上去就推老太太:“姥娘坏,不准你打爸爸。”
老太太来这几天,不和外甥女亲,背地里还偷着“嘿唬”(呵斥)她们。孩子们的心思最单纯了,她们也不和姥娘亲。
老太太还真够蠢的,看见俩外甥女穿好吃好,比自家的孙子高出一大截,心里就不得劲。
在她的心里,闺女儿子都是自己的孩子,儿子比闺女重要,孙子更是她的宝贝疙瘩。
外甥女就是赔钱活,加上兰英没儿子,想让闺女过继自己的孙子。她认为外甥女吃的喝的,都是她孙子的家底。
对俩外甥女,她是打心眼里看不上,看见就烦。这奇葩的思路,一般人还真猜不着。
看俩孩子对着她喊,她二虎劲上来,抬脚把俩孩子踢到在地,嘴里还骂上了。
“看看你们教的这孩子,这么小就敢打骂老人,一窝子忤逆不孝的东西,上梁不正下梁歪。”
俩孩子从小没受过屈,被踢倒在地上,都吓傻了,小脸憋的发紫,哭都不会了。
“小老妈妈”搂着倒在地上的孙女,心疼的大哭。人们都傻眼了,赶紧帮着拍孩子的后背,给孩子叫魂。
“摸摸毛,吓不着。好孩子,哭出来,哭啊。”
“大奶奶,您快别哭了,看吓着孩子了。”
兰英首先不干了,她大声的哭着,把“高高三”拉了起来,冲着她娘就喊上了。
“娘,您就是这样对俺们的,您要是心里有俺一点,也不能这样对宝贵,您还让不让我过了。”
老太太还觉得自己占理,对着闺女骂道:“你个分不清里外拐的,娘帮着你出气还不知道领情,我咋生了你这么个窝囊废。
你天仙似的好姑娘,嫁了他这么个三寸丁,在婆家还立不起来,咋不窝囊死你。
&nb
第486章 撵走
大奶奶过来了,她可是个暴脾气。听到兰英娘绝户赔钱货的骂,顿时就急了,她自己可是就生了一个闺女。
上去就把老太太推出家门:“滚,在儿媳妇那里受了气,把俺们这里当出气的地方了。
俺绝户不绝户的碍你啥事了,用你在这里咸吃萝卜淡操心。自家的事还没弄明白,跑俺们这里充明白人来了。
张嘴闭嘴的赔钱货,你给闺女赔啥东西了,你这是拿着闺女当摇钱树了吧。
要不到钱就拿离婚吓唬人,有你这样当娘的吗。俩人过的好好的,还有俩孩子,你这得多恨的心啊。
你但凡想着闺女一点,也不能说这混账话。还过继娘家侄,兰英说的对,俺们三家就是绝户光了,也不要你们家的人。
兰英,你也别哭了。大娘今天给你做主,俺和你大爷一辈子没求过人,这回就向老首长求个情,让你再生个孩子。
罚多少钱,俺和你大爷给你们掏,就是再生个闺女,咱也是赚的,咱村的闺女还真是能养老。
别的不说,看你桂金姐,哪里比儿子差了。养儿子不学好,还不不如个闺女。
我说大妹子,你倒是有儿子孙子,出力受气遭罪的,捞到啥好了,兰英这样的好闺女,咋就没入你的眼。
你这心啊,得长多歪,才能生出这坏心思。你既然明白闺女是赔钱货,往后在家看好自家的东西,就别再走闺女家了。”
大奶奶虽然比兰英娘年纪大,可她个子比兰英娘高,整天伺候韩德才,力气也大。再加上大伙拉偏架,还真把老太太推出家门好远。
几个孩子跟在后面,没一个上前的,跟看别人家笑话似的,无动于衷。
看来,在家没少看他们奶奶和娘吵架,已经习惯了。
他们家离的远,正月里天又短,还带着四个孩子,要是让他们走着回去,到黑也走不到家。
二爷看宝贵把拖拉机借来了,就安排宝景开车送他们回去。
村里拖拉机货车六七辆,韩屯的男人,基本上都学会开车了。好些妇女,也会开车,不过摇把费力气,妇女发动车比较难。
兰英娘把俩小孩子放车斗里,领着俩大的又回去了:“跟奶奶拿咱的东西去。”
看到他们费劲拉出来的仨个大包袱,大伙都撇嘴。
“还有脸说闺女是赔钱货,这大包袱,不得把闺女家划拉干了。”
“可不咋的,来的时候没拿一点东西,四个孩子连身换洗的衣服都没带,这身上穿的,还是‘高高三’的衣服。”
娘三就当没听见,闷头把包袱拉到了拖拉机边,三人又拉又拽的,把包袱往车上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