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恣悠悠
    一大早,俩家十多口人就去了哥哥家,他们赶着毛驴车,乱哄哄的挤进了家门。

    大人还好,进门就说趁着听戏来给哥嫂拜个年。说是来拜年,赶着毛驴车,两家没带一点礼物,空着手来的。

    孩子们和土匪似的,进门就乱翻乱拿,大人看见了也不管。

    那俩弟媳妇,竟然抢上了桌子上的收录机。一人抓着一头,谁也不撒手,嘴里还说着:“你放手,让我看看,这金贵东西,俺还是第一次见。”

    他们这是拿准了哥嫂的性格,依然把他们两口子当“包子”欺负。

     




第475章 搞定
    这小媳妇一张嘴嘚吧嘚吧,说的那个难听,张留根的两个兄弟,站在那里,没一个吭声的,由着自家的婆娘胡搅乱缠。

    张留根气的脸色铁青,浑身发抖的指着他们,只会说一个字了:“滚!滚!滚!”

    桂莲反而被气笑了:“你们还真没说对,俺啊怀孕四个月了,还是双胞胎。”说完就躲开他们,离得他们远远的。

    村里人听见了,都围了过来。二奶和桂莲娘俩老实,不会吵架骂人,“小老妈妈”和兰英婆媳俩厉害啊,问清楚了就开骂。

    “你们还要不要脸了,要饭就要有要饭的样,拿拜年当啥借口,有大年下空着爪子来拜年的,还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

    兰英最听不得人们说不会生孩子的事,她张口就骂:“说谁不会生啊,你们倒是会生,生了一堆要饭的,还学会抢了,牢饭不要钱,你们一家子都进去吃吧。

    说什么靠兄弟帮衬,你们大哥还不是让他亲兄弟给害了,要不是你们过来闹事,俺大姐足月的孩子能伤了,还伤了身子。”

    宝景跑过来,赶紧把他姐挡在身后,紧张的安抚大姐:“姐,您千万别生气,万事有兄弟我那,桂萍,赶紧扶大姐回屋歇着。”

    桂莲这次倒是想开了,对宝景说:“我没事兄弟,你被紧张。你费了这么大的劲给我看好了,姐还是怀的双胞胎,我这次学精了,和他们生气不值。”

    二奶奶和桂萍护着桂莲进了屋,宝景见大姐安全了,转过头对张留根的俩兄弟说道:“你们俩办的这叫人事吗,留根哥和俺姐俩人累死累活,给你们攒钱娶媳妇成家。

    房子都给你们了,孩子还让你们给祸害了。你们要是有一点人味,也不能大过年的来这里闹。

    这叫亲兄弟办的事,就是仇人也没你们这样的。你们的脸皮可真叫厚,咋还有脸进俺姐家的门。

    还拿着百年(死亡)后的事要挟人,我呸!你们那里是啥好地方。

    今天我把话放这里,俺留根哥他们一家,以后就在韩屯落户了,百年后也在俺韩屯扎根。

    从你们把俺留根哥撵出来的那天起,我就没想着让俺留根哥回去。

    留根哥,俺今天守着全村的老少爷们发个誓,您和俺姐百年后就依张姓在韩屯开新坟。”

    这里的习俗是,倒插门的女婿,生的孩子必须随母亲的姓氏,不然百年后就得回自己村入土。

    不过娘家兄弟允许的另说,算是彻底的安家落户了。

    听到宝景说这话,村里的人就明白了,纷纷帮腔:“听明白了吗,他们以后就是俺韩屯村的人了,和你们没关系了,赶紧滚吧。”

    “还七个男孩子,你们就是十七个,也离俺韩屯远远的,俺们村不欢迎你们。”

    韩德才老两口子过来了,周胜英推着老爷子,对着那哥俩就过去了,老爷子挥着拐棍,对着他们就砸了过去。

    “你们俩个瘪犊子,没出息的东西,门里的光棍,我让你们窝里横。

    要是搁抗战时期,你们准是当汉奸的料。老子打了半辈子的小鬼子,最恨的就是汉奸了。

    别看老子走不动了,可是削你们两个狗东西,还是使不了的劲。”

    大家看到老爷子打人,都觉得解气,在后面跟着起哄:“大爷爷,使劲打,他们可不是和汉奸一样,就会欺负自家人。”

    二爷和韩得库劝道:“大哥,今天是咱村里唱戏的头一天,别跟他们生气,咱丢不起这人。”



第476章 台上热闹,台下更热闹
    戏台前面坐满了人,后来的人就站着。再晚来的要站在凳子上,扶着前排人的肩膀。

    简易的后台里,演员们在试装,吊嗓,练碎步,忙乎着上场前的准备,只待一击锣鼓,破声而出。

    剧团由于近二十年未演出,演员的年龄偏大,都步入了中年。可是化上彩妆,全身的行头穿戴停当,就显得英姿飒爽,俊俏迷人。

    今年春节的天气很冷,也不下雪,干冷。台上的演员们表演起来很辛苦,他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后台连个取暖的炉子也没有。

    没过多久,大戏开始上演了。大幕拉开,生、旦、净、墨、丑悉数登场。台上的“小丑”,蹦来跳去的,真是有趣极啦!引得孩子们尖声高呼,兴奋的喊叫着。

    锣鼓敲得铿锵激扬,长调吐得回肠荡气,水袖舞得天花乱坠,筋斗一个接一个地打,把台下人看得连声喝彩。

    每当演到精彩情节时,看戏的人都会拍手叫好,不时还传来一两声清脆的口哨,演员越唱越来劲。

    引着台前的小孩子也眉飞色舞,指指点点。你是看懂了还是真的看懂了

    穿戴整齐的小青年纯粹是来凑热闹,他们站在戏台的外围,矜持的说笑着,眼神根本没在戏台上,像是赶来与姑娘约会似的!

    而坐在中间的爷爷、奶奶,平时老眼昏花,这会儿可真是精神抖擞。他们一个个看得特入神。剧情演到精彩处,他们会由衷地鼓掌;演到伤心处,他们又会黯然伤神……

    虽然十多年没唱过大戏,可是他们对戏文唱腔早已是烂熟于心的。这看戏的氛围,才是他们最爱的节目。

    那边厢青旦翘着兰花指,细数寒窑孤苦又一年;这边厢已是抹着眼泪,泣不成声。非得旁坐的一拳敲过去,才回过神来,眯着眼自乐一番。

    也有进入境界的,双目微闭,抑扬顿挫,摇头晃脑地和着戏台上的西皮流水。

    当然也有蹩脚的演员,不是忘了词就是跑了调,或是晕了台,手足无措得木在台上。

    台下的观众颇有点裁判员的味道,每个演员登台出场都要评头品足一番。台上的饰演包公的唱串了词,台下一连串的嬉笑怒骂。演红娘的灵巧动人,引得台下齐刷刷的伸长了半尺的脖子。

    台上演得热闹,台下更是沸沸扬扬,喧闹无比。四下都是摊贩。在地上铺快塑料布,上面堆着焦花生、炒瓜子、麦芽糖、果浅子(小糖人)…….

    捏面人的,吹糖人的,沾棉花糖的,买糖葫芦的摊子最受孩子们的欢迎,五分钱一串小的,一毛钱一串大的。

    孩子们围着摊子,挑挑拣拣,大部分都买上一两样,高高的举着,满脸的笑意。

    也有卖麻花、烧饼和糖火烧的,还有炸肉盒和壮馍的。竟然还有几家买羊肉汤和丸子汤的,他们用高粱帛围了个棚子,大大的铁锅里,热汤沸腾,香味飘出好远,借此吸引人。

    当然,也少不了孩子们的玩具。虽然现在的玩具不多,就那几样,陶制的水鸡,彩纸的风车,砸炮,摔炮,玻璃球,这些都是孩子们的最爱。

    看戏,孩子们不是太喜欢,但他们喜欢看热闹,喜欢那种看戏的气氛。

    大人听戏,孩子们就满场子的跑,不时的撞到人。在大人们的呵斥声中,孩子们的嘻笑玩耍。

    有的小孩爬上了戏台,坐在戏台两边的角落,就近观赏。还有的跑到后台,偷偷的掀开帆布棚,看演员化妆换戏服,比看戏还过瘾,孩子们最好奇的就是这后台的世界了。

    上午的戏演到十二点才结束,有亲戚的被拉倒亲戚家里。离



第477章 宝景的拜师宴
    服装厂是年前就定好的开班日期,别的服装厂都在这天来领活。韩屯村的妇女除了上班,还得忙着招待家里的亲戚,今年这个年过得,比平时都忙。

    韩玉峰过了年就出去学习了,援朝舅舅给他联系了临水郊区的温室蔬菜种植专业村,他一心的学习新技术,连戏也没心看了。

    村里唱戏,韩屯村除了老人和孩子,还真没人有时间看戏。要不是晚上有夜戏,村里的戏,简直是给别村的人唱的。

    本来韩屯村请了六天的戏,二爷自家拿钱请了一天,是宝景拜师的戏。

    最后一天也是正月十二,吃过早饭,二爷准备了一桌供,在村里请的二十多个人做见证,给宝景举办了正式的拜师仪式。

    在天爷的神位前上了供,宝景跪在吴卫华跟前,喊着:“师傅”,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

    二爷还准备了拜师宴,把全村人都请到了。他家的亲戚也都来了,来祝贺宝景拜师。

    宝景的拜师宴,也是“三八”挂四个大件的席面,比照着韩道伟家候新客的酒席做的。二爷在提前一天杀的猪,特意多准备了十桌。

    不光是给剧团送了四桌,还因为各家都住着听戏的亲戚,大人顾及着面子,当然不会跟着坐席。可孩子们不管这些,听到能坐席,都高兴的不得了。

    二爷家的酒席摆在学校的教室里,餐厅给听戏不回去的人留着。那些中午没回家的群众,可是过了眼瘾,对二爷摆的席面赞不绝口。

    宝景拜师以后,二爷和悠悠家,算是真正的扯上了关系。本来,跟着姥姥卫华该叫宝景表爷,可现在反过来宝景比卫华矮了一辈,宝景成了昊昊他们兄妹的大师兄。

    二爷非常较真,不仅他自己喊卫华老弟,还让昊昊他们改了口,叫宝景师哥。

    不过姥姥和妈妈,还是按照原来的辈分叫,听姥姥说:“这叫亲不压族。”

    连续七天,听戏的是越来越多,一是这么多年,韩屯是附近村庄第一个唱大戏的。二是大卫的关系,大家看戏也看大卫。

    金发碧眼的大卫,比戏更吸引乡亲们,特别是大卫还会说这里的方言,态度也好,还会拍电影,他举着录像机不止是录,还放给大伙看。

    人们头一次看到自己的录像,都稀罕的不行。再来听戏,都在家打扮的干净利落,谁也不想让自己留下个邋遢的形象。

    大卫是过瘾了,可把迪迪他们几个烦透了。外国鬼子听豫剧,和听天书不差啥。

    村里的孩子绞尽脑汁,给他普及豫剧常识,关键是孩子们也不懂豫剧,得时刻请教村里的老人,有时自己弄明白了又不会翻译。

    还是吴馨儿帮了孩子们的大忙,她成了孩子的老师,教会了孩子们好多的翻译技巧。

    韩屯村的孩子,跟着大卫学了一口标准的伦敦音,多年来一直得意非凡。

    他们每次说起来,都忍不住的笑,想起来当年帮大卫翻译豫剧的事情来。

    大卫也颇有收获,他最喜欢的一句唱词就是:“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还真有几分豫剧的韵味。

    后来,他和班主混熟了,竟然扮了个包公妆,来来回回就会那一句词:“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台上台下,戏里戏外,这一切凑合起来,正是一场乡味十实的盛事。

    一场戏唱下来,曲终人散后总有一段段佳话,在房前屋后、村头街尾流传着。有的角色忘了词,有的角色掉了板,其实并无褒贬之意,只不过乐于其给生活增添的那抹色彩。

    接下来就是正月十三了,这里的忌讳是正月十三不干活。“正月十三阎王祭,干啥啥不利。”

    剧团这天是不开戏的,十五过后,他们还接了其他村的合同。

    不然村里可不是只续一天的戏,村里想续戏的人多



第478章 还是闺女好
    她娘撇了闺女一眼,不瞒的说:“你还当姑姑的,村里唱戏娘家侄子来听,那不是应当应份的。还不如他姑父,二话没说,开车把俺娘们都拉来了。”

    兰英掉头对着宝贵来了:“去的时候咋着给你说的,村里的伙房人手紧,咱娘没空看孩子,接你大娘来帮着看孩子。你倒是会落好人,把他们都拉来,还能给咱们帮啥忙。”

    “高高三”耷拉着脸,无奈的说:“我去了就把话说明白了,本来想着只带俩大的来,谁知道嫂子把四个孩子都抱上了车,大娘也接着了,我还能给撵下去。”

    兰英还是气不顺,无好气的说:“都是你臭显摆,早知道我自己骑车子去接,最多跟来一个。”

    “小老妈妈”正好来看亲家,听兰英说的不好听。就笑着骂道:“你这孩子,看见自家娘,亲的连话都不会说了。老嫂子,咱自己的孩子自己明白,兰英她就这脾气,有口无心的,您别给她一般见识。

    孩子们轻易不来,你给我好好的招待着。你只管忙你的,让你姐她们看孩子做饭。”

    兰英娘也觉得不好意思了,小声的解释道:“亲家,孩子们这不是和她姑姑亲吗,看见他们姑父去了,都慌着往车上爬。”

    兰英脾气上来,对亲娘也不留脸:“您老人家就别遮着了,大的往车上爬,这两岁的也会爬车。”

    “小老妈妈”看她犯了二虎劲,就赶紧告辞:“兰英,赶紧进屋去给老嫂子收拾床铺,我先去做饭。”

    临走还不忘把儿子喊上:“宝贵,你去磨坊把咱家的面驮回来。”她怕儿子守着,亲家面子上不好看。

    兰英的侄子们,看到家里就剩姑姑自己了,就翻了天,进屋翻箱倒柜的乱翻一气。

    为了招待兰英的娘家人,宝贵买了好多的零嘴,都放在堂屋当门的桌子上,几个孩子看到了,抢着往自己口袋里装。

    身上的口袋装满了,那个大的看到条几上的电视机,上去就拧按钮,嗑碴一声,把按钮拔了下来。

    兰英看到,急得上去就是一巴掌,心疼的骂道:“你个死孩子,手咋那么贱,就不能老实呆着,来了就祸祸东西。”

    这孩子就是皮,可能看自己把东西弄坏了,也有些害怕,吓得往他奶奶身后直躲。

    兰英娘不干了,张口就骂:“你个死妮子,还上脸了,刚才守着你男人和婆婆,俺不给你一样。

    你个窝囊废,那坏脾气都照着娘家人使了。男孩子哪有不淘气的,给你拧下来怕啥,再安上不就行了。

    你自己长这么个好模样,找宝贵这样的矮矬子,他们家不得高看你一眼。多值钱的东西啊,看吧你心疼的那样。

    这可是亲侄子,咋啥得下这狠手。乖乖啊,咱不怕,奶奶给你做主,你姑姑不敢打你了。”
1...113114115116117...2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