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恣悠悠

    姥姥把大卫要的鞋垫,办理出口手续的事情交给了李保国。李保国激动的说:“姐,俺偷偷摸摸的干了十几年,没想到跟着您,把生意做到了国外。”

    王奶奶一家人回村里过年了,悠悠听妈妈回来说,王奶奶的孙子孙万杰和王卫红年前都毕业了。

    他俩成绩优秀,表现突出,全部分配到京都工作。孙万杰留在京华大学任教,王卫红进了协和医院。

    听李保国爷爷说,孙万杰尽管上了大学,在卫红家始终是依上门女婿的身份行事,人品特好。

    他羡慕的说:“王大姐教出来的孩子,人品那是一流的。人家都说家教家教,俺现在是深有体会啊。”

    看来,他嘴上不说,心里对女婿也大感失望。

    年后,时间相对比较松散,不过罗新才家相反,他们正忙着举办培训班,年后人们比较清闲,正是办班的好时机。

    罗新才从办收音机培训班开始,接连办起了缝纫培训班、织袜培训班。他家的耕地被他调换到村后,就在他自家院子的后面。十五亩全部建上了房子,作为培训基地。

    他创办的培训基地正式的挂牌营业,自己起了个响当当的名字,奔富路技术培训学校,还自封了个校长。

    不过他的培训学校还真出名,不止是本县的人来学习,临近县的也有好多人慕名而来。

    学员离家远的,学校免费安排住宿,还有内部餐厅,伙食基本上是成本价,不过吃饭自费,光是服务人员就招收了十多个。

    这两年他的批发零售手表生意,做的风生水起。现在人们带手表成了一种时尚,农村订婚的见面礼就是给女方送块手表。

    罗锅子成了洪城县的一大名人,最明显的成效就是,现在几乎没人敢当面喊他“罗锅子”,人们见了他,都恭恭敬敬的尊称一声:“罗校长。”

    他自嘲的对姥姥说:“喊啥不一样啊,只要大家认可我,罗锅子还是比较好记些。”

    悠悠他们初五去的时候,罗新才家的织袜培训班已经来了二十多个学员。

    昊昊他们和罗新才打过招呼,就跟他家的小子们去了收音机培训班,鼓捣着装收音机。

    他家的织袜培训班提供一条龙服务,技术、机器、提供原料到产品包销,当然产品自己卖也可以。

    还别说,这织袜培训班还真让他办火了,要不是前期的资金投入过大,估计学习的人还得多。

    据他说,在他这学织袜的,现在好几个发展成了家庭织袜厂。织袜利润大,回本快,他们赚了钱接着购买织袜机,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市场也逐步放开,人们的需求增加。可是国家的生产规模,基本上没变,处于供方市场阶段,根本没有产品积压这一说。

    罗新才的意识非常的超前,他拉着大卫照了好多的照片,说是洗出来挂到学校的宣传栏里。

    罗瑞祥成了他们俩的专职翻译,和大卫聊的非常好,他拜托大卫回国后,帮他购买一些专业的书籍和报刊杂志。

    家里没有




第472章 请亲戚
    这些名角也是剧团的招牌,他们的艺名成了剧团的别称。人们常说的就是:

    俺村写的黑二妮的戏。

    向阳村开戏了,是周大妮的戏。

    常庄庙会请的是小黑牛的戏。

    不过,剧团大多数是在固定的戏院里演出。原来的大队部院子,用土堆个戏台子,就成了简易的戏院,有专人操持。大队部原来的房子,让剧团的人员居住休息。

    春冬农闲季节,由戏院操持人出面请戏,请戏的钱也是他们支出,免费给戏班提供吃住。群众看戏需要交门票钱,一般每人收二毛钱,自带座位。

    逢年过节,有的村庄也会请戏班唱戏。一般都是由村里的老人操心,各家兑钱请戏班,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韩屯村今年请戏是为了谢黄河大王,感谢它去年保佑村里免于水灾。

    悠悠他们下午五点回到家时,戏台子已经搭好了。在村西的防台的南面,是用木桩和木板搭建的木头戏台。

    刚进村口,就看到高高的舞台,用绿色帆布搭起的帐篷,紫红的幕布,上面拉着一个红色的条幅,写着大大的几个字“张庙豫剧团”。

    听村里的老人讲,张庙豫剧团是这里的大戏班子,这个剧团常年游走四方,无名无派,却有本事将一派气氛热热闹闹地哄抬开来。

    剧团的人居住在学校的教室里,用课桌搭成临时的床铺,吃饭由村里的伙房提供。教室里的取暖墙提前烧了两天,屋内温度升到了二十多度,非常的暖和。

    戏台坐北朝南,用绿色的帆布隔出前后台,后台是演员化妆准备的地方,前台拉着金丝绒的幔布。

    戏台的北面是高高的房台,台下是护村林,能容纳几千人看戏。足以装得下三乡五里的乡亲,附近村子里的人来了都能看得上。

    台下正对戏台的地方,本村的人摆上长条板凳,提前把好位置占了。

    村里各家各户都住上了亲戚,一下子多了好些生面孔。媳妇的娘家人,出嫁的闺女,都提前请到家里,住下安稳的看戏。

    朝霞舅妈的娘家人来了,胜男舅妈也把自己的爹娘叫来了。大舅妈的娘家离的近,明天听戏的时候再过来。

    家里住了两家亲戚,舅姥娘和大舅妈家都开始做饭。反正年前准备的食物多,大部分都是熟食,做饭也简单。

    朝霞舅妈的娘家和二爷家的桂花一个村,去年,他们两家合伙办起了服装厂,这是实行生产责任制以来,第一个个人的服装厂,也是平城县的第一个服装厂。

    她们俩家和舅姥爷家有亲戚关系,桂花的公公又是村里的支书,服装厂就在自家院里。村里人都感谢她们给找了个挣钱的门路,也没引起大的反响。

    对于韩屯村来说,个人和集体的一样,都是提取管理费。可是对于组织人来说,差别就大了。

    各村的服装厂一直以来,都是一半的加工费归集体使用,这可是一笔高收入。

    一般的村里的服装厂都是三十个人,每人一个月的收入五六十元钱。三十多个人,每个月都给村里提供近贰千元的收入。

    他们村的服装厂,这一半的收入就归他们俩家了,他们对半分成,一家一半,每个月的收入都在捌佰元以上。

    这在农村可算是一笔高收入,桂花在婆家更受重视了。她现在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

    三个孩子都是男孩子,老大已经五周岁了。长的虎头虎脑,个子比同龄人都高。

    这正是桂花婆家所期待的,桂花的公婆看孩子非常的重意,桂花还是和在娘家那样,干什么都风风火火的。

    每次回娘家,二奶奶都是千叮咛万嘱咐,让她在婆家稳重些,可是天生的脾气那是说改就改的。

    每次她丈夫跟着来,听到都会给她辩解:“俺爹娘就喜欢桂花这样的性格,爽朗大方,干啥都直来直去,不掖着瞒着。”

    村里一下子多出近一倍的人,热闹非常,让悠悠想起了《看大戏》童谣。

    拉大锯,扯大锯,

    姥姥家,唱大戏,



第473章 宝山家提前开戏
    老太太听了闺女的话,心里如意脸上带笑:“你们有这个心就好,你哥嫂都是大方的人,不会让你们吃亏的。

    再说了,你们虽然没有亲兄弟,可也不能没有娘家。加上你大娘家的二个姐姐,你们姊妹五个,以后的事情多着那,哪一样不得你道法哥出头。

    现在的礼节(礼物)重,你们姊妹五个,都是你哥的拖累。别说现在了,就是从前,你哥他们家,自家的孩子都吃不饱,对你们姐妹可是够大方,礼节比亲姐妹拿的都多,给你们支足了面子。

    摊上你哥嫂他们这样实诚的人,你们就知足吧,亲兄弟做到这样的,也不多。”

    “娘啊,俺原来也没寻思,让您这么一说,俺哥嫂待俺们还真是好。

    往后啊,俺东西帮不上,力气有的是。娘,以后家里有了力气活,您就给俺姊妹几个捎个信,俺们都来帮忙。

    现在土地分到各家,自家的力气自己当家,又不用给队里请假,俺啥时候都能来。”

    老太太欣慰的说:“闺女,你这算是想对了,这亲戚之间的情分,都是处出来的,不是有句老话吗:人心换人心,八两兑半斤。”

    村里请的戏还没开演,宝山家的戏先开场了。初五的傍晚,宝山姑姑带着家人,哭喊着上门了。

    “俺那苦命的娘啊,这还没老就不当家了,连请闺女听个戏也不敢了啦。

    娘啊,这就是您守寡拉扯大的好儿子,都说小麻嘎,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这话说的还真准。

    俺哥他眼里就剩下媳妇孩子了,他们知道把自己的闺女都请回来了,就单单忘了自家还有个妹子,更别说外甥了。

    娘啊,您老给评评理,合天底下有这样当舅舅的吗。娘啊,您老人家现在光是出力干活的命了,连闺女都不敢要了。

    娘啊,您不敢得罪儿子媳妇,闺女给您出气。正好趁着这十里八乡的人都来听戏,咱好好的说道说道,让大家给评个理,看他们知不知道啥叫丢人。”

    听见吵闹声,村里人都来看热闹。外来的亲戚有不知情的,韩屯村的人可都知道她是个什么东西。

    听着她满嘴的胡搅乱缠,大伙都发出嗤笑。宝山奶奶赶紧拉着她,往家里走。

    小声的劝道:“你这孩子,都到家了还说这傻话,你哥比你大十多岁,你侄子还小,咋着去请你啊。

    你俩侄女,也都是自家来的,那里是只请她们,把你给忘了。要是那样,娘也饶不了他们。

    赶紧进家,娘把铺盖都给你们准备好了。你哥嫂正在做饭,就等着你们来了。”

    她娘还是疼闺女,给她支足的面子,架好了梯子,可是人家不领情啊。

    这二货一拍大腿,跳了得有一尺多高,大声的嚷嚷道:“哎呀我的个娘,您老人家可别给自己支面子了,到现在您那好儿子媳妇,就没一个露面的。

    他们不是老的老小的小吗,俺们一家到门口了,不能再说走不动了吧,让他们出来,将俺们一家请进门去。

    不然的话,俺可没脸进门。以为俺们和你们一样,一窝子穷种,啥礼节也不懂。亲戚到门口了,也不知道出来迎迎。

    俺们可是这洪城县有名的大户,你们不讲究,俺们还要面子那,跟着你们丢不起这人。”

    没等宝山家里人开口,看热闹的人开腔了。“今天算是开眼长见识了,这大户人家就是讲究。过年来走娘家,俩肩膀头扛个嘴,没礼倒成了有理的啦。”

    “你们说错了,人家大户人家,走亲戚不兴带礼物,人家带的是大户人家的道理。”

    “可不咋的,要不是听他们说,咱老农民那里知道这大户人家的讲究。”

    有那上了年纪的



第474章 打起来了
    老太太是真的气急了,打人的时候用上了力气,没几下就把闺女的脸上打出来几条血道子。

    宝山的姑姑恼了,拽着扫帚一推,把她娘推了个仰八叉,摔倒了地上。吓得宝山娘赶紧上前,扶着老人家问:“娘,您没事吧还能起来不”

    她闺女也吓到了,凑过来看老人的情况。冬天穿的厚,老太太拽着儿媳妇站起来,对着闺女的脸就是一巴掌。

    “滚,我从小把你捧手心里长大,养成了你霸道的性格。长大了怕你在婆家受屈,就给你找了个成分差的。

    原想着他们家娶媳妇难,进门就得捧着你。再说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么大的人家咋着也得藏些私房。

    都说狡兔三窟,他们家兴旺了上百年,稍微藏些私房钱,也够你们过一辈子了。

    谁知道赶上了革命,连不懂事的孩子也得陪着挨斗。娘怕你们吃亏受屈,整年的留着你们在娘家住。

    为了养活你们一家子,你哥嫂和侄女受了多少罪。原想着你大了就懂事了,没想到你越大越混账。

    这两年国家的政策是变了,你们家也确实有家底。娘也不指望你孝顺,你能把自家的日子过好了,娘就没了心事。

    可你办的那叫啥事,儿子没媳妇你打侄女的主意,你还叫个人吗。

    你哥嫂没答应,你和娘家断亲,这都两年了,你没踏过娘家的门槛,过年你都没来看过娘一眼。

    你不想娘,我可是年年盼着你来。还说嫌你哥不去请你看戏了,你连娘都不要了,还知道有个哥哥。

    你走吧,带着你们一家子,赶紧的回家吧。咱娘俩的情分,算是到头了。”

    宝山姑姑捂着脸,仿佛没听见她娘的哭声,把扶着她娘的嫂子推到在地,扯着她娘的衣襟摇晃着,恨声的质问:

    “你打我,你竟然敢打我。你还是我亲娘吗俺男人和婆婆都没动过我一指头。”

    宝山奶奶被她晃得前后摇摆,站不稳当,身子往下倒去。

    宝山的姐姐们,扶起母亲扶奶奶,手忙脚乱。宝山的父亲恼了,拖着她的肩膀,扔到大门外,上去就是两脚。

    “滚,别看我从小到大让着你,我那是看咱娘一个人拉扯咱俩不容易,不想惹老人家生气。

    没想到你敢对咱娘下手,以后别让我看见你,见一次我打一次。”

    虽然宝山爹快五十岁了,男人的力气还是大,两脚就把她踢出去好远,要不是她儿子接着,她一准得摔到在地。

    她男人和儿子看到闹成这样,想住下是彻底没门了。就拉着她往家走,她确实够霸道,嘴里不住声的骂:“穷种!一窝子木糊头!给脸不要脸!”

    他们都走出去好远,还能听到她的骂声。

    村里人看热闹还知道躲着些,大卫可不懂这些,他跑前跑后,咋着清楚咋着录,有时还来个近镜头。

    村里人也跟着起哄,帮着他找角度出主意。最后,还是爱国舅舅看不下去了,过来把他拉走了。

    初六当天,狗剩家也来了两家亲戚,张留根的两个弟弟脸皮不是一般的厚,他们竟然还有脸去哥哥家吃饭。

1...112113114115116...2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