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恣悠悠




第504章 捐献
    在大堤上就能看到,韩屯村完全被淹了,房子只是露出个房顶。由于下雨隔绝了视线,只能看到村东的情况,村东离大堤近,模糊的能看到一些。

    村西的防台,倒是也能看到个模糊的影子,毕竟防台高,视线比较好,要不是下雨,应该看的比较清楚。

    韩屯和石庙东边的防台倒是能看清楚,丁书记比较担心石庙的情况,悠悠在夜里放出飞行机器人,对石庙的各个防台进行消毒,防止流行病的发生。

    连阴天一直持续着,洪水的流速不减,咆哮而过。水面上,漂浮着各种家具和家畜,还有被冲倒的树木。

    这些物品转瞬即过,愈发显得水流湍急,令人胆战心惊。

    两天过后,韩屯村的房子只是露出个屋顶。由于在水下,房屋的倒塌声也听不到了。只能从房顶是否还在,来判断房屋的情况。

    防台的高度和大堤基本上持平,在防台上的人倒是不用太担心,洪水要是高过大堤,就没安全的地方了。

    第三天,悠悠爸妈和刘冉桂金也开车回来了,他们隔着大堤,大声的呼喊着,听到迪迪的回答,才稳了下来。

    他们回来也是干着急,部队的船只,都不敢下水,只能求个心安。

    到了第四天傍晚,洪水离房台的的顶部,还有一米的距离,韩屯村的人也坐不住了,舅姥爷安排所有人轮流休息,连夜冒雨在房台上搭建高台。

    丁书记带来的民兵,看着这么大的洪水,心里害怕,他们也跟着值夜。悄悄的议论:“啥也不怕,就怕大水漫堤,到那时恐怕就咱们这里最安全了。”

    黄河大堤上,沙袋树枝石子,冒雨往上运,从房台上能影影绰绰的看到,黄河大堤上明显的高出了一截。

    第五天的早晨,洪水总算是缓了下来,离防台还不到一米的距离。

    又过了一天,河水停止了上涨,部队的机动船开了进来,援朝舅舅就在船上,县长和公社书记也跟了过来,船上装满了蒸好的馒头和面条。

    他们登上防台,看到韩屯村的情况,都愣住了。县长拉住丁书记的手:“小丁,你每天都汇报没问题,没想到竟然是真的。我们在外面都担心死了。”

    舅姥爷让他们把船上的食品,全部给石庙村送去,还从肉食厂装了好些午餐肉罐头,给他们捎过去。

    黄委的领导看到韩屯的防台,也深受启发,觉得滩区防洪,筑建村台比防台更适宜。

    韩屯村没人出去,先安排来村里帮忙的民兵出去了,听说今天有船只进村,他们的家人都在大堤上等着。

    舅姥爷让大伙把村里生产的午餐肉,装了满满的一船,还装了十头宰杀好的猪肉,送给大堤上的解放军。

    水势缓了,不过水位还是那么高,小雨还是连着下,天阴沉沉的,还真是“秋傻瓜雨”。

    救灾船只多的起来,韩屯村谢绝了各种救援,把有限的资源都让给了别的村庄。

    由于各级政府行动迅速,这次洪水人们的财产损失严重,不过人员伤亡极少。

    群众还是大意了,开始没转移财产,等到被水围起来,又转移不及了,就把粮食放到了房顶上。

    人也在房顶上搭个窝棚,看护着东西。天上下雨,在傍边守着,有漏雨的地方能及时的遮盖一下。

    哪里知道今年的洪水这么大,等洪峰漫上了宅基,再想往防台上转移,就来不及了,湍急的水流,人在水里根本站不住。

    房屋不结实的,倒塌的,人也跟着遭罪,幸亏都是壮



第505章 退水
    桂金在村医院看到两个叔叔家都安稳,提了几天的心总算放了下来。二爷看到她就埋怨:“你这孩子,真不让人省心,孩子这么小就带他往外跑,这千里遥远的,路上出点事可咋办。”

    “吴医生跟着,能出啥事啊。再说了,俺爹娘在京都惦记您们,我回来一趟,也让他们宽宽心。亏得回来了,看到了俺宝贵兄弟的这俩宝贝。

    回去告诉俺爹娘,俩老人不知怎么高兴那。兰英,你这回如意了吧,好好的养着,啥也没身体重要。

    正好,吴医生来了,让他给你开几付保养的中药,缺啥药材姐在京都给你找。”

    听桂金说吴医生也来了,“小老妈妈”高兴的说:“一会俺就去请吴医生,让他给兰英开些上年头的人参补补,咱这里恐怕没有,还真得让桂金在京都买。”说着就要往外走。

    兰英赶紧说:“娘啊,我这身子好多了,不用急着找吴医生,更不用吃人参,俺年纪轻轻的,可不能糟践那金贵东西。”

    韩德库却说:“啥金贵东西也没人重要,再说了,咱现在的家底,人参还是能吃的起的。你宝景兄弟本来就打算托吴医生给你买支好参,还有啥胶,他说正对你这症,喝了补气血。”

    桂萍告诉他:“大叔,是阿胶,俺嫂子喝正合适,听说那东西也贵着那,咱这里的医院也没有。”

    “小老妈妈”拉着桂金嘱咐:“桂金,婶子这就给你拿钱,咱不怕花钱,你回去买了就寄回来,你兄弟媳妇的身子要紧。”

    桂金笑着说:“婶子,这几年俺跟着村里分了不少钱,这些东西还买得起,真不用您给钱,您在家照顾好她娘仨就行。”

    兰英激动的说:“俺的命真好,遇到您们这些亲人。都说娘家是闺女的依仗,俺咋摊了个那样的娘家,一心想要俺的命。”话没说完泪就流了下来。

    二奶奶赶紧劝:“兰英,过月子可不能掉泪。你得反过来想,要不是正月里你嫂子闹那出,你能下决心要孩子,这俩小子就是他们闹腾来的。”

    “小老妈妈”只点头:“兰英,你二大娘说的对,没她们闹腾,你还真舍不得撂下服装厂的活要孩子。上级不让生了,老天爷一次给咱送来俩。”

    这里的人,最崇拜的就是老天爷,生孩子不该归送子娘娘管吗,咋成了老天爷的功劳。

    连阴天持续了半个月,天才放晴,洪水也开始下降,而且降的还挺快,五天以后,就退出了村子。

    韩屯村的房子这次的损坏大了,土墙基本上都倒塌了,混砖的房子也裂开了大缝,没一家幸免的。悠悠家的房子,也都裂开了。

    听老人说,宅基在水里泡了时间长了,地基埑了,把房子拉得裂开了。

    看着裂开的房子,人们的心情都比较沉重。裂缝的房子基本上都是这两年新盖的,人们本来以为能住一辈子了,这才两年就裂开了。

    虽然收拾一下也能住,不过时间撑不长,得扒了重改。

    房屋倒塌的人家,反而没那么难过,他们本来就准备把房子翻盖成混砖的。

    人们把麦秸铡短,掺到大水退后留下的泥浆里,把房子的缝隙填实抹平,打扫干净,等着房子干。

    屋里的炕,里面的火道被泥浆堵塞了,也扒了重砌,现在的炕都是用砖垒的,拾掇起来也方便。

    在水里泡了半个多月,墙壁都湿透了,最少得一个多月,房子才能干透。

    韩屯平地里都是水,没地方取土,砖瓦都得靠船运过来,非常的不方便,建新房只能等路通了才能开始。



第506章 商标
    韩屯村在这次抗洪救灾中,表现突出,成了典型,各级领导都过来看望。

    交通的问题很快就被解决了,还是部队发扬风格,支援了韩屯村两艘机动船,并留下一个班的战士,帮助群众运输。

    河务局在周楼搭建的临时指挥部,也给了韩屯村,村里在这里设立临时收购点,方便周围的群众卖猪,也给来韩屯买猪肉的单位,提供了方便。

    中秋节前,部队来拉食品,随车带来满满的抗灾物资,全都是实用物资,帐篷、棉被和军用鞋。

    这是老首长专门安排的,他从桂金那里知道了灾区的实况,带来的都是急需的物资。

    部队这次把韩屯肉食厂,积攒的产品都拉走了。韩屯专门宰杀了自己村里喂的猪,给部队拉回了两车鲜猪肉。

    还宰杀了一批鸡鸭鹅,加上韩屯腌制的咸鸭蛋鹅蛋,给老首长他们捎去,

    村里人都知道,老首长就是爱吃韩屯喂养的家畜,说是吃着对味。

    今年的中秋节,过的特别没劲。滩区刚受了灾,几乎所有的滩区村庄,可以说都是一贫如洗。

    堤外的村庄,忙着秋收,也没时间过节。反而是韩屯村的中秋节,过的比较热闹。

    县乡的领导,慰问灾区群众和驻军,部队都撤走了,就剩下给韩屯帮忙的一个班,当然得来韩屯。

    他们不仅带来了丰富的食品,各种水果和月饼,以及大量的蔬菜,还带来了县豫剧团的演员。

    军民同欢,在韩屯村的防台上,热热闹闹的过了个特殊的中秋节。

    节目演到夜里十一点,来人就在餐厅和教室里,临时搭铺休息。老首长给的被子,排上了用场。

    过了中秋节,战士们就回部队了。不过,他们听从部队的安排,把船只留了下来,支援给韩屯村。他们回去的时候,韩屯村给他们带的猪肉,装满了车厢,挤得战士们都快没地方了。

    三秋大忙季节,服装厂全部停产。前些天连绵的秋雨,把农活都堆一块了,三秋忙的恨不能一个人当两个人用。

    悠悠和姥姥趁机把服装厂的活计,进行了调整,再开工全部上秋装。

    男装以涤纶中山装和西服为主,自去年春节,中山装和西服开始流行。年纪大的穿中山装,年轻的小伙子穿西服。流行了二十多年的干部服,逐渐被人们抛弃。

    女装流行燕尾领和青果领的小西服,料子也是加厚的涤纶面料。

    悠悠想起人们穿的中山装和西服,就觉得辣眼睛。新衣服挺括合体,可是洗过一次的,前身遍布小褶皱,让人看着特窝心。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衣服的里衬质量太差,小服装厂缺少大型的熨烫设备,衣料和里衬粘合不好,见水就皱,致使衣服变形。中山装还好些,西服特别明显。

    中山装、西服都有里子,手工费就高了。县城的服装加工店,单做一件上衣,手工费4元。一身套装,得5元钱的手工费。剪裁一套衣服加粘衬,手工费1元。

    做一身中山装或西服,用2.5米涤纶布,1.5米的里子布,一米衬布。

    做中山装和西服,得用厚涤纶布,每米最低15元,高的25元,里子布10元一米,里衬3元。这些布料加起来,就得50多元。

    做衣服和买成衣价格差不多,甚至比买成衣价格还高些,唯一的区别是自己做的衣服可体。

    即使是自己做衣服,水洗后一样变形,和大厂家的根本没法比,不过价钱低了一半。

    &nbs



第507章 产业园
    现在的商标,衣服的大小号都是手写的。悠悠订制的商标,大小号直接绣在商标上。

    现在的商标,成本价在0.50元以上。悠悠订制的商标,每个不到一分钱。每米0.15元,五公分一个商标,每米20个。

    罗新华看到姥姥发过去的商标,高兴的说:“董事长,您这商标做的真好,比上海服装一厂的都好看,加上这商标,咱这衣服就提了一个档次。”

    别的村三秋大忙,韩屯村的妇女闲着那,先让自己村里的妇女干起来,也看看生产量。

    过了中秋节,村里的服装厂就开工了。韩屯村的妇女,做衣服个个是行家,几天的时间,对新的流程就熟悉了。

    半个月过后,就出结果了,每个人一天加工4套中山装或西服,单独的上衣,能做5件。

    比照服装店的价格,姥姥准备成套的衣服4元的加工费,上衣3.50元的加工费。这样,每人每天能挣16元,除了钉扣子和剪线头的费用,也能挣15元钱。

    提给村里一半的管理费,个人还剩7.50元,一个月干26天,就能挣195元,相当于学徒工半年的工资。

    红英舅妈首先不同意,她是这样说的:“大姑,咱这样干,加工费也太高了。以后别的服装加工费低了,谁还愿意干,您还是打电话问问深南的价格吧。”

    姥姥也觉得价格高,就给罗新华打电话询问,深南的加工费是,成套的3.00元,上衣2.50元。

    据他说,厂里的服装车间,工人最多每天能加工6套衣服,一个月多的挣400元,大部分人的工资在300元左右。深南的服装厂,用的是电动机,产量肯定高。

    深南的加工费,对各村的服装厂也合适,上交给村里一半,还能剩下150元,也算是高工资了,比原来的加工费高。

    做中山装和西服,技术要求高,不是谁都能干的,工资高点也能说的过去。

    为了照顾技术差的工人,同时加工针织服装,这种衣服没有里衬,技术要求低,在东北销量特好,朝霞舅妈还是以加工这种衣服为主。

    10月20日以后,三秋大忙结束,各村的服装厂开工。韩屯村的妇女,大部分去了各加工点,指导她们做中山装和西服,三四个村合在一起学,实在来不及的先加工童装。

    东北那边冷的早,以加工毛呢衣服为主,朝霞舅妈的厂子越来越大,分厂越来越多,加工量也大了,不过产品都在当地销售。

    收入的钱,除了支出加工费,全部电汇了过来,倒是没在当地引起反响。

    振华牌的中山装和西服上市后,就以质优价廉打开了局面。每套衣服35元批发,50元的零售价。

    可是质量比上海大厂家做的还好,怎么洗都不会变形,还是免熨烫的。

    连带着振华的童装也畅销起来,人们给孩子卖衣服,也学会看牌子了,都喜欢买振华牌的衣服。

    李保国成了各地批发商的香饽饽,胜男舅妈也成了供销系统的大腕,他们手里有货源啊。

    鉴于滩区受灾严重,姥姥加大了鞋垫和绣球门帘的收购量,给滩区的群众提供个挣钱的门路。

    滩区的妇女有的是空闲时间,做这些针线活,简单易行,找一些不用的废布,打成袼褙,用自家织的老粗布,买些绣线,就算齐备了。

    &nb




第508章 研发
    不过,既然他们有要求,自己就有了作弊的渠道。后世黑白电视机的生产技术,根本就是淘汰的技术,最顶级的技术在网上都能搜到。

    其实现在国外的黑白电视机技术,已经达到了顶峰,属于被抛弃的技术,他们主要以研发生产彩电为主。
1...120121122123124...2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