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恣悠悠

    现在塑料产品造价高,还属于稀缺物品,被人们当成了宝贝,反复回收使用,和污染搭不上边。

    姥姥把这事当笑话讲给家里人,悠悠眼前一亮。后世里这种东西太便宜了,一百个不到一元钱。

    订购一批做团购赠品,鼓励代购。这样既解决了代销点的拥挤,还给姥姥减轻了负担。

    悠悠这想法把姥姥整懵了,她老人家赶紧叫停:“等等,赠品姥姥懂,你这一会代购一会团购的,倒是是啥意思。”

    还好,这七十年后的新词汇,解释起来倒也不难。

    姥姥弄明白了,笑着说:“代购和团购不都是帮着人买东西吗,净整洋词。你那商城里的人,就不能好好的说话啊,你可不能跟他们学,千万不能在别人跟前说秃噜嘴了。”

    姥姥同意了,悠悠在商城里订制了一大批能提的塑料袋。白色的塑料袋上面印朵大红花,除了没有没有产品名和生产厂家,和姥姥给他们装东西的一模一样。

    另外,悠悠还在商城里,订了一批较大的纸箱子,也是仿制的现在的样式,不过是光板的,上面没印字。

    为了给这些纸箱子找个出处,姥姥特意给玉玉打电话,要她送货的时候,多带些纸箱子和塑料袋过来。




第574章 民工的贴心人
    为了节省空间,玉玉把纸箱子全部拆了折叠起来,十几摞纸箱子堆在一起,给人的感觉特别多,谁也不知道具体的数量,正好给悠悠提供了作弊的机会。

    塑料袋不占空间,大大小小的塑料袋玉玉给整了一箱子,更没人知道数量。

    娘俩很快商量出赠品的条件:十元以上赠个能提的塑料袋,五十元以上再赠个纸箱子。

    悠悠在代销点里的小黑板上,用彩色的粉笔,写了醒目的赠品俩字,下面是领取条件。

    没想到这小赠品还真有用,为了多领几个赠品,民工们无师自通,竟然学会了拼单,凑够五十元钱,才来采购。

    其实五十元钱的拼单也容易,一套运动服就是35元,海魂衫350元,劳动裤7元,解放鞋3元,元一双尼龙袜子,还有一些散碎的东西,稍微凑合一下,就够了。

    拼单的民工有个默契,买运动服的要纸箱子,塑料袋够十元钱的给,多余的归炊事员。

    悠悠家的代销点,人流量小了,可销量大增。特别是香烟,都是成条的买。每个民工队几十个人,烟民凑一起就是好几条。姥姥也从悠悠那里,又学了个新词:拼单。

    姥姥拿货,姥爷算账,俩人就能忙的过来。

    能提的塑料袋,别说民工喜欢了,就是工作组的人,也特别的喜欢,用它装资料,比牛皮纸的资料袋方便。

    小李特意的过来购买塑料袋,姥姥不仅无偿的给了他们五百个塑料袋,还给他们送了五十个纸箱子,让他们装个人的物品。

    有了纸箱子做收纳箱,工作组里顿时整洁了好多。

    随后,姥娘又给指挥部送过去一些,不过数量没有工作组的多。指挥部的同志纳闷,问姥姥哪来这么多的塑料袋和空箱子。

    姥姥告诉他们,为了方便民工,特意在深南订制的。指挥部的人大为感动,给代销点送了一面锦旗:民工的贴心人。

    悠悠闲了下来,一个人跑到黄河大堤外面,可劲的收集盛开的槐花,今年韩屯吃食堂,根本没人钩槐花。五六华里的黄河大堤,连个人影都没有。

    几千斤槐花收进来,悠悠忍不住的乐,几百万元到手,关键是提高了自己商城的名气。

    滩区村庄的建设全面展开,地区建设局和县建设局临时抽调人员,对滩区村庄进行了实地规划,街道宅基定点定线。

    原来的居住格局也重新打破,宅基重新分配。各村庄都是抓阄分宅基,关系好的共用一个阄,关系差的,即便是父子,也是各人抓各人的。

    号码靠前的,先挑选宅基。号码靠后的,只能要最后剩下的。

    各村多余的宅基,都是成方连片的集中在一起。这次重建有个统一的规定,男孩子十八岁才可以分宅基。

    盖平房和盖楼不同,自己村的建筑队就能建,住不着没必要提前建。

    宅基分配到位,建房就开始了。各家各户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确定购买建材的数目,把钱交到村里,统一上报工作组。

    工作组根据各村上报建材数目,全区调配,各种建材源源不断的运了过来。

    这次滩区重建,农民的智慧得到了充分发挥。都想乘机多要宅基,特别是家中有成年男孩的。

    建材供应充足而且价格便宜,建筑队也不用自己操心。尽管去年发大水,各家财产都受到了巨大损失,存款还是有一些。

    自家没有找亲朋借,没有现钱借梁檩,千方百计的打兑,也要借机把房子建起来。

    条件好的建完整的院子,主房配房加院墙一块建。条件差的只建主房,条件再差的先建配房,各种情况都有。

    好多人家为了成年的儿子好找对象,给孩子建套完整的院子,自己只建配房。

    别管先建什么房子,都是按照规划进行,整个村庄看过去,横平竖直,规规矩矩,高低一致。

    清一色的砖瓦房,就连门窗的规格都是相同的,不过好多人家为了多建房子,根本不按窗户,还有的连门都没有。

    在人们的心目中,门窗以后可以随时置办,建房可真是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机会难得,最起码买砖瓦容易。

    农村建房砖瓦是大头,滩区村庄护村林面积大,不缺梁檩,门窗可以自己做。

    十五元的建筑费,人们都能接受,比起管饭的费用也不算高。建筑队能挣上钱,自己吃的差些也乐意。

    各建筑队为了多挣钱,起早贪黑的干,还学会了流水作业,前一家留下几人扫尾,后一户开工打夯,建设进度非常的快。

    其实根本不用打夯,垫村台时,经过大型的履带式拖拉机反复碾压,整个村台比七五年垫的黄河大堤都要结实。

    可盖房打夯已经成为习惯,嘹亮高亢的打夯号子飘出好远,几个建筑队同时打夯,简直成了拉歌比赛,今人振奋。

    一个村庄十几个建筑队同时开工,谁都想挣个先后和好孬。各建筑队都是血气方刚的壮劳力,垫村台飚着干,建房子都想出人头地。

    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兴起的,滩区刮起了一股送锦旗的风。

    给工作组送,给指挥部送,给建筑队送。村里送,各家各户也送。

    做个锦旗十分容易,扯上二尺红棉布,缝上边就做好了。找人用油漆写上内容,再找根白木棍穿上,就算完成了。

    工作组和指挥部收的锦旗多了,态度很淡定。各建筑队就比较重视了,他们认为这是最好的荣誉,收了锦旗挂到帐篷外,干劲更足。

    锦旗成了民工帐篷的一大景观,火红的锦旗一目了然,远远的都能望到。谁家的多,谁家的少,成了民工们议论的新话题。

    一面不到一元的锦旗,鼓舞了各建筑队的士气和干劲,加深了建筑队和村民的友谊,整个工地一片祥和。

    上梁放鞭炮,搬家住新房也放鞭炮,每天都能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滩区村庄到处喜气洋洋。



第575章 利益最大化
    人们赞誉最多的还是,说的最多的就是:“真好,时刻想着咱老百姓。”

    “只有,才能垫起来这村台。有了这村台,咱滩区再也不是鸡蛋过活(家产)了。”

    别的村建房子,韩屯村搞规划,石庙的两个队楼房也开工了。

    盖楼房村级的建筑队办不了,县级的建筑公司才有这个能力。为了加快进度,工作组调来了五个县的建筑公司。

    一车车的建材运了进来,各种建筑工具安装起来,高高的吊车立了起来,在黄河大堤上就能看见。

    这两个队高压电通了,就开始打井建水塔,赶在盖楼房前,水塔完工,群众盼望了两年多的自来水,终于实现了。

    不过石庙能用上自来水的,也就这两个队,他们俩队在一个村台上,现在又合在一起。外村人说起来,都称他们是新石庄。

    石庙村这次垫了四个村台,石庙也被人们按照村台的方位,自动的分成了四个村:北石庄、南石庄、西石庄和新石庄。

    农村人大部分没见过楼,听说新石庄盖楼,离的近的都跑过来看。

    看见什么都新奇,建楼房和他们印象里的盖房子天差地别。

    建楼房的地基和建平房不同,往下挖了一米深,全部用钢筋笼子和水泥沙子填了起来。

    搅拌机轰鸣,一袋袋的水泥倒进去,沙子堆成了山,粗细不同的钢筋堆的比屋子都高。

    人们看了楼房的地基,就说:“这楼房可真结实,住多少辈子也不会毁。”

    石庙村的人说:“这两万元钱,光是地基就得一万。看了这地基,两万花的可真值。”

    最后还是那句话:“领导的就是好,咱农村也能盖楼了。要不是,咱们有钱也盖不起楼。”

    石庙村其他的队,个别群众也有后悔的:“早知道俺也盖楼,钱花了可以再挣,盖楼没有国家帮助,咱有钱也不会盖。”

    “建材能买高价的,国家的建筑队可不接私活,再说了,咱们盖一两个楼房,两万元钱都不够人家来回运机器的。”

    “唉,早知道咱们就不分队了,两年多的时间,咱们就比人家差了一大截。”

    “这和分队没关系,关键是咱们的心不齐,别的不说,架电每家二三百元,都兑不起来。分开还好些,再继续一块混,吃饭都成问题。”

    石庙村还是有经济实力的,他们村所有的院子都是成套建的,就连后院的牛棚和猪圈都是用砖瓦建的,而且家家建了沼气池。

    半个月后,艾建业寄的联合收割机的资料到了,为了便于,他找人翻译成中文,资料中还有其他的农机具。

    看完以后,悠悠算是明白了,他联系的收割机为何高出来二十万。

    可真是联合收割机,不仅能收小麦,还能收大豆玉米,连棉花都能收割。当然了,一种作物一个机器,用大型的拖拉机带动。

    有了这大型的拖拉机,配备上其他的大型农机具,耕地,粉碎都能完成,可谓是一机多用。

    悠悠想到做到,依照建业寄来的资料,在商城里订购了两套联合收割机,还加购了其他的农机具,连各种播种机都购置了。一整套的农机具,价值三百多万元。

    一快寄来的还有面条机的资料,建业帮助购买的面条机,已经发货了,大概三个月的时间就能到达。

    方便面和火腿肠的机器已经签订了合同,大约四个月的时间就能到达,想关的资料正在翻译。

    姥姥庆幸的说,幸亏悠悠的商城里有联合收割机,要是让建业购买,今年的麦收是用不上了。

    悠悠没想到的是,现在的面条机自动化水平这么高。面粉和各种辅料放进去,出来的是包装好的面条。

    十几个程序连续作业,根本不用人工。只有投料和装箱两道工序,需要人工操作,极大的节省了人力。

    切刀有十多种,宽窄粗细,方的园的,各种面条都能制作。

    而且产量惊人,每小时一吨。按照国家定价,每斤面条利润015元,一个月就是十五万,比面粉厂的利润都高。

    面粉厂投资00万,面条机才十万元投资。

    资料交给村里,新石庄的干部先找了来。他们派了一百多个年轻人出去学习,麦收期间根本回不来,联合收割机必须买。

    韩屯不仅要联合收割机,其他配套的农机具也要。

    新石庄有样学样,跟着也买成套的。按照资料上的价格,这些农机具价值十六万。一整套的农机具,八十六万元。

    两套农机具,悠悠赔了四百多万。

    唉,又搭进去好几斤铜钱。

    姥姥对她说:“你这么想就对了,这才是你那智脑上说的利益最大化。”

    老太太理解能力真强,连利益最大化都能整明白。

    悠悠反驳道:“才不是那,利益最大化应该是里外都能赚钱。作为时代商人,还做亏本的生意,笨死算了。”

    姥姥的理解却是:“你这孩子就认钱,利益最大化不单指经济利益,主要是看社会利益。初中就开政治课了,你不能光会背,还得学会理解。”

    悠悠看着姥姥,不由的肃然起敬,姥姥能将社会利益放在首位,思想境界是真高。

    姥姥的社会利益最大化理论出炉后,悠悠的赔钱生意算是开了头。

    工作组进驻韩屯后,几天的时间就看出了韩屯的经济实力。高主任肯定的说:“韩屯比咱们看的三个村庄更有实力,而且潜力巨大。”

    在工作组的指导下,韩屯的规划是按照国内最先进水平制定的。经过地区建设局专业人员和韩屯村群众代表的多次商讨,韩屯村的规划设计终于完成了。

    二百亩的住宅区,光是街道就占了五十亩。南北大街是主街道,六十米的路面,其中两旁的绿化带各五米。东西街道十米,其中两旁的绿化带各二米。

    住宅区四周是道路,所有的街道都有绿化带和下水道。



第576章 分房子
    建造住宅120栋,每户一亩宅基。南北30米,东西22米。四间的楼房格局是18米x30米,前院10米,后院8米。

    剩下的30亩,全部建成温室大棚。

    楼房设计确实先进,可好多的建材特别是装饰材料,都是进口产品。

    临水地区外贸局,从来没有做过这些业务,开展新业务必须上级机关审批,三两个月也不一定能批下来。

    手续批下来,进口产品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冬季零度以下水泥无法凝固,韩屯村的建设只能等到明年春天。

    建设局的工作人员是内行,他们提议这些进口建材深南就有,不过价格比国家定价高出好多,至少一倍以上。

    悠悠娘俩等的就是这句话,深南有就好办,商城里的东西有了正当的理由,悠悠就敢大胆的倒腾出来。

    所有的进口建材,悠悠姥姥大包大揽的承担下来,由深南的震宇公司进口,价格就按国家定价。
1...147148149150151...2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