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恣悠悠

    姥姥忍不住开骂:“不知羞的小丫头,整天满嘴里跑火车。不过真的挺好,玉玉穿上比仙女都好看。”

    “是好看,没想到人造棉做裙子这么好看,大城市的人就是会打扮。”李保国跟着夸。

    “爸,我也可以帮着您卖,我们厂里女工多,都舍得穿。姑,您的衣服真好看,花样好款式也好,咱这地方就没见过,保准好卖。”玉玉阿姨也动了心。

    原来,玉玉阿姨在临水棉纺厂工作,厂里光女工就有一千多人。

    李保国问:“姐,不知您那里有多少货”

    &nb




第65章 首战告捷
    悠悠和姥姥出了王奶奶家的院子,看到院外的护城河边,芦苇一人多高,特别的幽静。娘俩拐了进去,拿出用麻袋装着的货物摞在地上。

    姥姥去路口找了两辆三轮车,蹬车的看到就悠悠一个人在这守着。“嫂子,您不是当地人吧,以后离这地方远点,孩子小身子弱,这里不干净。”

    “谢谢你啊,兄弟。我们确实不知道。”悠悠心里乐翻了,看来王奶奶的阴谋得成,这里成了人们的禁区,以后就在这里当存放点了。

    到了胡同口,姥姥刚让人把货物卸下来。李保国就带着人过来,快速地搬起麻袋,送到他家的院子。

    打开麻袋,里面的衣服按他要的数目,分别用厚塑料袋装着。一样样点清楚。李保国把钱递给姥姥:“大姐,这是2150元钱,您过个数。中午,您侄女去了趟厂里,要货的人挺多,您还得给我准备些。”

    “你再要多少啊”姥姥问他。

    “我每样再要一百件,妇女的裙子每样要二百条。不知您需要多长时间这是一千元,当我预定的押金。”李保国又递过来一沓钱。

    “兄弟,你不拿押金姐姐也信你,咱姐弟俩用不着这样。我回去就给你催货,快着也得五六天。四月初一,我给你送货。”

    “姐,这次的订金我准备好了,您就捎着,下次不拿了。我到那天在这里侯着您”李保国把样品拾掇起来,准备打包。

    “兄弟,这是给你的样品,你就留着吧。”姥姥阻止,领着悠悠出了院子。

    姥姥和悠悠坐人力三轮去了百货大楼,主要是为了考察情况,避免发生和这个时代脱节的事情。上下的转了一圈,遇到合适的就买,收到空间里做样品。

    这次悠悠发现,百货大楼又新增了短袖的海魂衫,大人和儿童的都有,人们已经开始购买。晕死,就不会换点新样式。

    不过,想到海魂衫曾流行于整个八十年代,悠悠又感到释然。立马在商城里订制了一批短袖的海魂衫,成人和儿童的都有。

    &nbs



第66章 建养猪场
    棉花出苗了,齐刷刷的一地,每穴两三株,就没缺苗断垄的。人们惊奇之余,自动脑补:“今年雨水及时,墒情好,棉花出得真齐。”

    悠悠发现,这时候的人们真淳朴。对于一切不合常理的现象,找得到理由就找,找不着理由,就自动忘鬼神上靠。还只能自己在心里的想想,从不敢说出口,怕犯了这个年代的忌讳。

    地里的小麦摔(抽)齐了穗,把地遮得严严的。麦秆粗壮,麦穗粗大,乡亲们看了高兴,就议论上了。

    “种了一辈子地,就没见过这么好的庄稼。真应了五八年喊的口号,撒土不落。”

    “以前光听喊口号科学种田就是好,现在总算看到真的啦。不服不行啊,事实在那摆着。”

    河滩里的燕麦也抽出了穗,长长的秸秆上顶着一串小铃铛,到了燕麦的收割季节。三舅援朝真给力,专门回来给乡亲们讲解燕麦的收获技术,村里组织劳力去了河滩,把成片的燕麦收割了回来,集中储藏,留着喂牛。

    各家各户也利用早晚的时间,抽空去远处收割了一些,晾晒的到处都是,各家的屋顶上都晒满了青燕麦。

    民工们看到了,纷纷议论:“要不说河滩里过的好,不光是庄稼长得好,连杂草都会长,谁见过铃铛麦成片长的。有了它,多少猪羊喂不了。”

    三舅看到苜蓿长势旺盛,建议队里养猪。大家都担心到年底还有八个月,喂猪到年底长不成。要知道,各家各户喂的猪,喂一年不够120斤的有的是。

    三舅打着包票说没问题,让大伙回家看看,自家正月里买的猪长到多少斤了,用苜蓿喂猪,根本用不了喂一年。

    村里的小麦由于施用了氨水,长的比邻村都好。也使三舅在村里的信誉上涨,号召力越来越高。再看到家里的猪因为喂苜蓿和燕麦,长的确实快。悠悠家的两头大猪都有七八十斤了。看着满河滩的苜蓿,大伙终于统一了意见:集体建个养猪场。

    养猪场建在牛屋的前面,上报到公社,更是大力支持,现在国家鼓励农民发展养猪业。

    为此,专门给韩屯村批了几车砖,并且给送到了村里。几天的功夫,养猪场就建成了,可以养一百头猪。旁边还建了三间屋子,放置饲料并让饲养员居住。

    石庙村的群众看见了,队里不喂自家喂,家家买小猪。石庙可是个大村,两千多人口,近五百户,家家买小猪,致使附近的小猪紧缺,有钱也买不着了。

    援朝舅舅又帮着村里联系养猪场,一百头小猪秧很快就买了回来。

    队里选了两个饲养员,韩道法的父亲韩玉伟和韩道荣。韩玉伟帮着儿子家喂猪,经验丰富,特别是喂养母猪有经验。韩道荣个大力气足,有人领着是个好劳力。加上他没成家,晚上值班方便。

    悠悠又多了一样任务,给队里的小猪防疫,还是偷摸着进行。幸亏住得近,跑过去玩方便。迪迪跟着去了几趟就烦了,捏着鼻子说:“臭死了!”

    气味确实不好,就这还是悠悠每天晚上都放出机器人,对猪圈消毒灭菌后的效果,不然得更臭。

    昊昊的骑



第67章 买院子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到了四月初一,到了和李保国约定送货的时间。出趟远门不容易,悠悠和姥姥商量着,趁机在县城停留一下,给罗新才送五十套军装。

    另外和他商量帮忙收头发的事情,听胜男舅妈说,废品收购站的乱发对外出售是每斤020元,一尺以上的长发每斤200元,二尺以上的每斤500元。

    由于集中收购比较容易,姥姥认为给他10的利润比较合适。悠悠则想着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让他帮忙在县城买套院子,为自己的空间打掩护。

    随着自己买卖的扩大,一次两次的还行,总在外面找僻静地方,万一露馅麻烦就大了。

    姥姥听了悠悠的想法,立马就同意了。“咱是得买个院子,老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县城里咱们家远,村里人好多一辈子都没出过张集公社。只要咱娘俩注意些,好瞒的很。要不是怕村里人怀疑,姥姥早就想在村里盖房子。这什么年景啊,有钱也不敢花。

    其实,咱家还是有些家底的,别说盖平房了,就是楼房也盖得起。可是姥姥不敢露,就连吃口另样的,也得避着人。姥姥从小要饭长大,能吃上饱饭就知足了,就是苦了你姥爷和你兄妹仨。

    就这咱们也算是好的,好多跟咱家一样的,在这场运动中,都没躲的过去,家破人亡那叫个惨。咱家要不是有你舅姥爷护着,哪能这么安稳。所以,咱啥事都得想着你舅姥爷家,不能让他们再受咱连累,你四个舅舅的前途要紧。”

    别看姥姥长期在村里,但说起城里的住房情况,还是比较清楚的。现在县城的住房还是比较宽松的,工作人员由国家统一分配房屋,所有权归国家,个人只有居住权,没有买卖权。宅基地也是国家的。

    县城的居民盖房子,由生产队无偿安排宅基。这个时期人少地多,宅基都比较宽敞,各家的宅基都在半亩以上。

    可以买卖的房屋都是早先的个人住宅,基于国家实行福利住房政策,这个时期买卖房屋的并不多,房价也低的可怜。一亩的宅基地才三百块钱,一百元就能盖一间砖瓦房。

    听姥姥说,现在的县城,伍佰元钱就能买到一个三间主房半亩宅基的单门独院,就是不知道有没有卖的。

    悠悠听了这个价格,买房子的心思更大了。要知道,后世的人们,大部分集中到小城镇居住,即使是县城的房价,哪也是论平方计算的,一个平方就是几万元。

    土地比寸土寸金都高,可惜现在土地不准个人买卖,不然悠悠都想屯地了。自家现在可是资产过万,比土豪还土豪。

    早上不到六点,姥姥就赶着毛驴车拉上鸡蛋,带着悠悠上路了。到了张集,姥姥直接进了食品站,把车子直接托付给站长,告诉他自己去县城进货,让他帮着交鸡蛋。

    站长对姥姥这个大户欢迎之至,满口的答应下来,并主动的提出给留块肥肉。吓得悠悠跳着脚的喊:“站长爷爷,我好啃骨头。”

    “好,再给俺悠悠留一条肋排。”

    “谢谢站长爷爷。”

    砍肉的王师傅听了,高声说道:“站长,你可真好意思,拿骨头糊弄孩子。悠悠,王爷爷把大筒子骨都给你留着。”

    “谢谢王爷爷,王爷爷最好了!”为了心爱的筒子骨,悠悠小嘴甜着哪。

    这个年代人们一年吃不到几次肉,都不想要骨头。大的筒子骨单独剔出来,肋骨谁摊上谁倒霉。

    筒子骨不要钱,但也剔的干净,基本上不带肉。不过,外人也捞不到,是内部的工作人员的福利。

    娘俩在县城东关下了车,雇了辆三轮车,直接把五十套军装运到罗新才的家里。

     



第68章 再订货
    上午十点半才到临水,姥姥在车站附近找了辆拉货的毛驴车,给他说了地址。骑上自行车带着悠悠,提前来到王奶奶家旁边的护城河旁。

    这里真是个好地方,四周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悠悠把打包好货物拿了出来,全部堆在地上。

    等了不一会,毛驴车就过来了,十几个麻袋装了满满的一车。刚到胡同口,李保国果然等在那里,看见姥姥他们就招呼人卸车。

    进了院子,玉玉从屋内迎了出来:“姑,您可来了,我爸一天念叨您好几次。”

    “大姐,别听这孩子瞎说,我那是想您啦。快屋里坐,玉玉给你姑倒茶。”李保国不好意思了。

    “兄弟,别忙着招呼我,你先点货。我还有事,停不了多大的功夫。”

    “姐,您先歇会,我都准备好午饭了,您们吃了再走。”李保国稳当的坐在屋里,跟来的几个人在院子里点货。

    他们很快就点清了货,接着又分货,玉玉跟在一旁记账,几个人很快就带着货走了。

    “玉玉,赶紧上饭,你姑吃了还有事要办。姐,您先点点这钱。”李保国递过一个布兜。

    这次李保国要的衣服多,各种衣服共计2200件,一共是8350元钱,除去上次给的一千元订金,还得7350元。

    现在用的是第三套人民币,最大的面额是十元的,一千元一捆,七捆人民币快把布兜装满了。

    悠悠想起小说中描写的八十年代初期,做买卖的人坐火车用编织袋装钱。原来还没觉得有什么,这次看到布包里的钱,终于开始有了感觉。十万元钱就是一百沓,可不是得用编织袋装。

    “不用点了,姐今天就留在你这吃饭。兄弟你快坐下,咱姐弟俩说会话。”姥姥把钱放进带来的包里。

    “姐啊,您兄弟我是天天盼着您来,上次的货两天就卖光了。我这还收了好多的订金,这次的货也撑不了几天。大家都说这衣服,样式新颖质量好,关键是价格便宜。

    百货大楼的衣服,和咱这根本没法比,价格还高。这还没多少人穿出去,以后估计要的人更多。”李保国开口就是衣服的销售情况。

    “兄弟,你卖多了不怕被人发现,适当赚点就收手吧。”姥姥提醒他。

    “哎哟,我的姐呀,谢谢您关心我。现在可不比从前,虽说没放开让做生意,但也没人盯着抓,只要不明着摆摊就行。

    这个市场都半年多没换地方了,临水的人谁不知道,上边从没管过。现在,只要没人盯着告,基本上没人管。别的不敢说,在临水敢惹您兄弟我的人不多。”

    李保国给姥姥分析着形式,悠悠听得入了迷。这些知识在网络上是找不到的,看来还得多出去走走,多接触各类人群,才能更好得了解这个社会。

    玉玉很快地摆好了饭,有烧鸡、肘子、还有烧羊肉和烧牛肉,这别说是现在了,在后世也是很好的东西,看来他是费了心思。

    “姐,您尝尝,这是回民的烧牛肉,就是比咱们做的好吃,您有口福碰上了。”

    悠悠想:可不咋地,现在农业机械很少,耕牛是主要的生产力,还没有后来的肉食牛一说,除了病残牛,国家禁止宰杀耕牛。

    &nb



第69章 生活越来越好
    路上,悠悠看到副食品商店的蔬菜门市,门口摆着一堆的甘蓝菜和土豆,就和姥姥走了进去。现在刚吃过午饭,副食店里还没人买东西,就两个营业员在上货。

    到底是地区级城市,商店里摆着十几种蔬菜,新鲜的黄瓜、西红柿、西葫芦、黄笋瓜、小油菜、小白菜、芹菜、韭菜都有。挂着的小黑板上写着价格,黄瓜、西红柿两毛钱一斤,其它的多数是一毛钱一斤。

    还有木耳、银耳、金针菜等干菜,光是干蘑菇就有好几种:香菇,鸡腿菇、茶油菇、榛蘑、松蘑、竹荪等,一样样盛在小玻璃柜中,上面的标签上写着价格,最贵的竹荪一块二毛钱一斤,其余的都在五毛以下。想到各种蘑菇浓郁的香味,悠悠的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干海鲜价格太便宜了,虾皮一毛八一斤,大海米都在一寸以上,一斤才八毛六。三四种大小不一的咸鱼干,价格都是两毛钱。

    粉条、粉皮和各种调料,非常齐全。

    猪肉有专门的柜台,上面垫着一块厚塑料布。不过已经卖完了,只有几样刀具放在上面。

    悠悠扯了一下姥姥,姥姥看她那样,就知道馋劲上来了。“都要什么,你点姥姥买。”

    “要票不”悠悠问姥姥。

    “同志,您们这里的东西随便买不”姥姥问营业员。

    “大娘,现在东西多了,除了猪肉和鸡蛋,其它的随便买,您都要什么”营业员热情地回答。

    “那就好,我多要点。”

    悠悠小声地给姥姥说着,姥姥再告诉营业员。各种干货都要论斤要。这还是悠悠看见一斤干货,营业员用秤盘称了三四次,倒在一起都成堆了,特意少要了。按悠悠的本意,每样都得要十斤八斤的。

    现在的干货质量那叫好,干净干燥不掺假。一斤的份量比后世的五斤都多。

    营业员热心的给姥姥提醒:“大娘,天热了,这些东西好生虫,您要多了放不住。”
1...1617181920...2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