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恣悠悠

    “俺家有喜事,摆席面用的多剩不下,谢谢你呀同志。”姥姥的反应真快。

    悠悠心想,各种穿越小说中都写,七十年代各种东西都要票和副食本,咋没人写七五年好多东西不要票。早知道第一次来就买了,这俩月光吃野菜了。

    副食店的柜台较高,是用砖砌的。悠悠在下面偷偷的从空间里拿出两个麻袋,扯了下姥姥的衣服,姥姥低头就看见了。

    一共买了十几种干货,快四十斤了,加一起也没花三十块钱。交上了钱,营业员帮着姥姥一样样装进麻袋里。

    接着买青菜,既然不限量,姥姥又找好了借口,每样十斤二十斤的买吧,一下子又装了两个麻袋。这可都是标准的绿色蔬菜,悠悠很不能马上吃个西红柿,啃根黄瓜。

    又要了各种调料,在门口姥姥找了辆三轮车,直接去了汽车站。在行李托运处,悠悠看左右没人,赶紧把两袋蔬菜收进了空间。

    坐到车上,悠悠拿出在空间洗干净的黄瓜和西红柿,吃得那叫个香。姥姥吃着发感慨:“怪不得人人想进城里当工人吃国粮,城里人的生活就是好,咱村里到现在连个新鲜菜都没有。

    这青菜贵是贵了点,可是吃起来真爽口。早先啊,只有大户人家,才能盖得起暖棚,种的那点青菜,也就过年吃顿稀罕。有钱啊,也没地方买去。

    要说新中国就是好,天刚转暖,就有这么老多的新鲜菜,成堆的往外卖。可惜啊,咱现在没钱了。”

    悠悠听的扶额,“姥姥,咱要说没钱,谁家算是有钱的,您老啊这是舍不得花。再说这菜才一两毛钱,还能算贵”

    “一两毛钱不算贵啥算贵,你啊年纪小不知道,到了夏天,黄瓜豆角二三分钱一斤,也没人买。

    咱家现在算有钱了,别说十里八乡的了,就是全县全地区也得是数得着的。可姥姥这几年会过(节省)惯了,一时半会的还真改不过来。”

    正常的露地蔬菜,这个季节西红柿、黄瓜等蔬菜才刚出苗,看来现在的蔬菜生产有拱棚增温技术了。

     




第70章 卖衬衫
    民工看到姥姥拉回来一车货,晚饭后就过来看东西。发现了新进的短袖海魂衫,价格按大中小号,成人的每件240、260、280元,儿童的080、090、100元。

    还有各种针织背心,成人的短袖背心110-130元,跨栏背心的080-100元,都是白色的,上面印着“为人民服务”或“农业学大寨”和纯白的老头衫。

    儿童的短袖背心040-060元,颜色有白、红、绿、黄、青和蓝色,上面印着“好好学习”。

    年轻的民工看到短袖海魂衫,马上就有人买。没钱买的就打听:“您进得多吗,过几天就发工钱了,发了钱我一准买。”

    本村的几个小青年是带着钱来的,买了立马就换上,臭屁的显摆着,眼光不时地飘向女民工,企图引起她们的注意。

    年纪大的民工则在算帐,这多少钱,那多少钱。发了工钱都卖什么,老人的、孩子的、媳妇的,吃的、穿的、用的。

    能发多少钱,准备花多少,还能剩多少。七嘴八舌的相互商量着,比对着,参考着。悠悠给他们的评价,都是二十四孝好男人。

    听他们的议论,这次复堤大会战,国家给的工钱较高,人均能到四十元,一个个的都非常兴奋。想想也是,现在一个工值一般是三四毛钱,一个整劳力一年也就挣一百多块钱,一个月不到十块钱。

    在工地上一个月都能挣到二十块钱了,还管吃喝。农民有的是力气,出力能挣到钱就行。

    他们从没想过和工人相比较,工人轻松的上一个月班,就能拿三十多元的工资。一线的工人工资还要高,达到了四十多元,论劳动量比工地上可是轻松多了。

    听着民工高兴的话语,看着他们满足的笑脸,悠悠深深的感叹:多么朴实可敬的劳动人民啊。

    到了十点代销点才关门,娘俩进了空间,姥姥心满意足的摸着装钱的布兜,吩咐悠悠赶紧在商城里订做短袖衬衫。

    姥姥洗完澡,躺在按摩椅上,和往常一样,开始碎碎念:“悠悠,姥姥只有看着这成捆的钱,才相信咱娘俩真的挣到钱了。这俩月过的,姥姥都迷糊。

    咱这里没人要的野菜,烟盒糖纸,到了你那商城里,都值金值银的,贵的没边。说出去谁信,一斤野菜能换出十斤糖来。

    反过来,咱这里的好东西,在你那商城里,又成了没人要的便宜货。结实耐穿的尼龙袜子,不到五毛钱。一双棉袜子,倒卖十好几块。

    再说这衣服吧,好看又便宜,做的还快。想要多少有多少,想啥时候要啥时候有。难道那里边的人,都是神仙。

    悠悠,咱不会是真的和神仙做生意吧可神仙要空烟盒和糖纸有啥用啊这就是白送钱啊。

    再说了,国家都缺的东西,商城里是要啥有啥。这应该是老天爷看人们过的太苦了,用这样的方法帮大家的。

    姥姥思来想去,应该是老天爷看中你了,知道你们吴家人心善,祖祖辈辈救人无数,补偿你爷奶枉死的冤屈。

    孩子啊,从你下生姥姥就知道你是个有福的。从小就过目不忘,学啥一遍就会。缺吃少穿的,长这么大,就没生过病。

    不过好孩子,你不要忘了,自己才五岁,有商城的事千万不能让别人知道了。就是你爸妈也不行,那俩人可不是姥姥,他们不信神也不信鬼,更不信天上有老天爷。

    那俩人就信科学技术,姥姥也不是不信科学,可啥科学能说明白你的商城。

    不管咋的,既然老天爷选中了你,给了你这么好的机会,还让你告诉了姥姥。咱娘俩就不能辜负了他老人家的托付,尽量的给大伙办好事。

    咱这代销点虽说得按国家的定价,但往后啊,咱收东西按高价,卖东西按低价,能帮多少是多少。”

    悠悠也不答话,随便她老人家天马行空的想象。关键是自己也没弄明白,穿越到底是咋回事。

    悠悠在智脑的帮助下,把原来准备的四种人造棉的长袖衬衫,改成短袖的。小圆领边上,嵌上一圈同色布料的褶皱当装饰。

    这样一来,衬衫就显得飘逸大方,新颖又不出格,中青年妇女皆宜。价格还是友情价,每件250元,每种先给李保国一百件,让他试卖。男式短袖还是白的确良的,每件300元。

    姥姥看了悠悠拿出来的样品,一眼就相中了。再听悠悠说了价格,更加的满意。

    “保证比的确良的好卖,这价格,比自己扯布做还便宜。悠悠,你真是姥姥的好孩子,从小就听姥姥话。咱赔点就赔点,能让大家都穿得起件新衣服,咱又算做了件好事。

    唉,这真不知道这是啥年景,大姑娘小媳妇年轻轻的,不是灰就是蓝,都穿的灰突突的,连件鲜亮的衣服也不让穿。

    咱这衣服好,看上去和供销社的差不多,大家穿出去好看还不打眼。

    &



第71章 六傻子
    姥姥和悠悠回到洪城的时候,都到中午十二点了。娘俩下车先去了国营第一饭店,碰巧有红烧肘子,九毛钱一斤,赶紧要了两个,又要个香菇油菜、海米鸡蛋汤,买了五斤烧饼。

    俩人连吃带拿的,悠悠满足地笑眯了眼。姥姥就看不得她这没出息的样,臭她:“出息!”

    吃完饭,姥姥带着悠悠来到罗新才家,他们也是刚吃完午饭,几个孩子都去上学了。

    “嫂子,您来的正好,我还真的给您找到个合适的院子。您坐下歇歇,听我告诉您。”罗新才急着告诉姥姥。

    罗新才给姥姥找的院子,是县城有名的“六傻子”家的。听着罗新才和姥姥的八卦,悠悠对“六傻子”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六傻子”姓刘,大名早被人忘记了。他家祖祖辈辈是洪城县的豪富,哪知传到他这辈出了差错。他上边五个姐姐,从小瘦弱多病,就起了个贱名“六妮”。

    从小娇生惯养着长大,三天两头的生病,就没离开过药罐子。八岁那年,他大病一场,眼看就不行了。父母为了冲喜,给他娶回个十六岁的媳妇,活是活过来了,也没挡住他生病。

    在他十岁时,被土匪绑了票,碰上伙要饭的凑巧救了他。跟着一伙乞丐颠簸流离了一个多月,他的身体却意外的硬朗起来。

    可自此染上了一个毛病,喜欢上了讨饭,整天和救他的乞丐混在一起。爹娘打过、骂过、关过,各种办法都用尽,也没能管住他。

    为了留住他的心,他妻子更是费尽了心思,一步不离的跟着他,在他十六岁时,给他生了个女儿。就这也没能留住他,妻子坐月子,没人时刻盯着他了,他跟着一伙要饭的跑没了影。

    妻子连气带急,撇下了没满月的孩子,月子里得病月子里亡。他知道了也后悔,倒是在家老实了几年,帮着父母带大了女儿。过后又故态复萌,因此“六傻子”的外号响彻县城。

    四十年代初,抗日战争期间,依托黄河天险,洪城县成为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六傻子”的父母支持抗战,家产捐献给了八路军,住宅成了八路军的指挥部。女儿也参加了八路军,后来就留在了部队上。

    解放前夕,年迈的父母临终前,把剩余的家产分给了五个女儿,只给他留下了三百亩地和一套祖宅。

    没了父母的约束,家里成了乞丐窝,三百亩地两年就卖了个精光。幸亏房子被父母改在了孙女名下,要不然也得被他卖了。

    解放后划成分,无房无地的他成了“血贫农”。分给他的土地又让他给卖了,依旧靠讨饭为生。

    十多年前,女儿看他上了年纪,身体也不行了,就把他接到自己身边。女儿从小被他养大,和他的感情还是非常亲的。

    他嫌弃部队家属区不自由,经常偷偷地跑回老家。现在七十多了,女儿怕他出意外,这次专门回来处理院子,就是为了断绝他的后路。

    “嫂子,那房子真是合适,虽然看着破败,那都是被六傻子造腾的,其实结实着那。全部用条石垒的地基,在住几辈子也坏不了。

    就是一样,地方大,得有五亩多,前后三进的院落。前些年出手还有人买得起,这年月谁家有这么多钱。真正有钱的人家,又膈应这院子败家。您要是不计较,倒是个合适的地方。

    我猜着您能要得起,她就要三千块钱。您要是感兴趣,我这就领您去看看。他和女儿这两天刚回来,着急地处理那。”

    “新才兄弟,六傻子这个人我倒是知道,别的就不了解。兄弟你可得帮我打听清楚,别有啥后遗症,毕竟这是他家的祖屋,他女儿能当了家吗还有没有本家争家产。”姥姥担心地说。毕竟这个年代,在人们的意识中,出嫁的女儿是不能继承祖业的。

    “嫂子,这点您放心,院子本来就在他女儿名下,再说,他家三代以内没有近亲。最近的本家不是地主就是富农,他闺女是军人,谁敢惦记他这破院落。”

    “那就好,兄弟你带我看看去。”

    路上,罗新才告诉姥姥,他联系了几个收购站,能买到大量地乱发。以后天热了,收购站也想尽快的处理了,夏天乱发气味难闻。姥姥告诉他,等买好房子就开始收乱发。

    “六傻子”家的院子,,位置是真好。东邻武装部,西邻百货大楼,在县城的主街道东西大街的北面。高墙大院,沿街一溜倒房,中间的门房高大宽敞,厚重的院门黑漆斑驳,上面一溜的小空洞。

    罗新才告诉姥姥,原来的铜门钉被他扣下来卖了。悠悠心想:都说门脸,门脸,看来他是真的连脸面也不顾了。

    推开大门,是一个极大的迎门墙。绕过去,院子里一片狼藉,杂草丛生,到处扔着垃圾。一个五十多岁的女军人在收拾东西,六傻子歪在缺了腿的太师椅上,懒洋洋的晒太阳。眯着眼睛看清来人,开口问道:“罗锅兄弟来啦,你给找着买主了”

    女军人停下手,“叔,您来了。”

    “嗯,这位就是我给你说的买主,过来看房子,你们方便吗”罗新才向他们介绍悠悠姥姥。

    “您好,我在家专门候着这回事。这屋里连个坐的家具也没有,您先进来看房子吧。”她苦笑着说。

     



第72章 房产证
    姥姥让悠悠拿出来两箱货物办了托运,这次是二爷在张集车站等着。回到家里,姥爷问咋就这点货。姥姥告诉他,仓库缺货,条子开好了,明天再去提货。

    晚饭,吃着肘子和糟鱼,迪迪问悠悠:“姐姐,明天再捎啥好吃的”

    “你想吃啥”

    “吃肉,肉好吃。”

    “行,明天给你买肉。”悠悠大包大揽地说,其实她自己也想吃肉。

    悠悠还奇怪那,以前自己不馋啊,都快成素食喜好者了。来到这缺吃少穿的年代,怎么这么馋啊,难道真是入乡随俗了。

    “姐姐最好了,姐姐最疼我。”迪迪自豪地高呼。

    昊昊笑话迪迪:“又被骗了吧,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你才能吃多少啊,还落个馋名。”

    还真被昊昊说准了,悠悠拿出来的肉数量多了,全家人都能敞开吃。迪迪才2岁个孩子,饭量再大也是吃的最少的。

    晚上,悠悠在空间里,先安排智脑仿造好了证明信。姥姥激动地和悠悠一直说着房子的事情,发愁买下来怎么收拾。

    悠悠提议:离收麦还有二十多天,给罗新才二百元钱,让他帮忙找人拾掇院子,最好能赶在“三夏”大忙前完工。看他急着倒腾乱发的劲头,应该比悠悠娘俩还上心。

    姥姥也同意了这个办法,娘俩商量着,先把房子收拾出来,破旧的家具集中起来,存放在后院的房间里。

    三个院子的方砖都揭起来,集中铺在前院,另外两个院子先把地弄平整了,以后看情况再说。

    把花园的地开出来,先种上花生,花生管理简单,锄两遍草就行。还能给孩子们解馋,现在生产队以种粮食作物为主,很少有种花生的。

    门窗和房顶检查一遍,把损坏的修补好,重新上漆。主要是把水电接进院子,院子里虽然有口水井,但多年没用水都臭了,自家又不在那常驻,没有淘出来的必要。下水道得打通,保证雨季院子里不存水。

    第二天,娘俩带了一袋花生种进城,花生种是悠悠在商城里选的优良品种。

    姥姥把钱交给了女军人,几个人一起去了县政府。看大门的见是罗新才跟着,打了声招呼就让他们进去了。

    县政府只有三排平房,中间是一条南北向道路。政府办在路东最前面的一排,里边的工作人员看见女军人,连忙迎了出来,领着大家去了后面的城建科。

    城




第73章 废品收购站
    走到大街上,悠悠看了一下时间,才上午十点多,这个点吃午饭太早,回去得等到下午才有班车。
1...1718192021...2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