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恣悠悠

    这个时代,基本上没人出门旅游,外出游玩也是趁着出发和走亲串友的机会。

    和后世自己见过的一样,阜城的大海是碧绿色的,不过现在的大海更加的清澈,洁白的浪花跳跃着,扑打在沙滩上就不见了。

    阜城的海岸线三面靠山,在青山的映照下,海水呈现出绿色,碧海蓝天就是阜城海域的特殊之处。

    姥姥和胜男也跟了过来,姥姥惊奇的说“蔚蓝的大海,这里的大海咋是绿色的”

    这个问题胜男倒是知道,她指着海岸边的绿山,解释道“姑,您看到了吧,这里的海湾围绕在青山之间,海水都被映绿了。”

    悠悠顺着她的手看去,绿山之间间杂着点点红色的建筑,可真漂亮。后世的阜城海岸,高楼耸立,这些景色荡然无存。

    三人在沙滩上停留了片刻,就回到了车上。在胜男舅妈的指挥下,向市委家属院驶去。

    阜城市委坐落于半山坡上,临海而建,前面是宽阔的阜城人民广场,和大海隔着一条马路。

    广场上的樱花盛开,好似一片粉色的云海,和碧绿的大海相辉映,真的太漂亮了,简直是人间仙境。

    家属院就在市委办公楼的后面,十几座德国式别墅和几栋家属楼,红砖红瓦的别墅,在绿树的掩映下,特别的漂亮。

    援朝舅舅的家,就是其中的一栋别墅,小小的庭院整洁漂亮,整齐的草坪一片碧绿。

    悠悠刚把车停在别墅前面的路上,院子的栅栏门就被打开了,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走了出来。

    她看见从车里出来的胜男,笑着说“赵科长,您回来了。”

    “回来了。”

    接着,胜男舅妈对姥姥介绍“姑,这是王姐。王姐,这是援朝的姑姑和外甥女悠悠。王姐,这几天家里没事吧”

    “没有,韩书记可真忙,每天就在家里吃顿早饭。”说道这里,她看车里没人了,问道“赵科长,智莉哪”

    提到女儿,胜男舅妈心里还没缓过来“那个小没良心的,看到她姥娘就抱着不撒手,说啥也不来了,留在临水了。”

    王姐不好意思的说“赵科长,组织上派我来给您看孩子,结果三个孩子都没跟来,要不您再换个人。”

    胜男对她说“王姐,您安心的待着,说不定那天智莉就回来了,她还是和您熟。”

    原来,王姐是市委办给援朝舅舅家安排的保姆。

    王保姆手脚勤快,来回几趟就把车里的东西给搬到了房子里。

    二层的别墅面积还没有韩屯村的大,德国别墅的窗户比较小,房间也比较小。不过他们一家五口,住独栋的别墅,还是比在临水的住房条件好多了。

    胜男舅妈早就把悠悠娘俩的卧室收拾好了,姥姥在一楼朝阳的房间,悠悠在二楼的客房里。

    悠悠透过窗口往外看,入目就是市委十层高的办公大楼。唉,位置超好的海景别墅,可惜被高楼遮挡了视线。

    三个人洗漱完毕,保姆把茶水沏好了,就去厨房准备晚饭去了。

    胜男给韩援朝打了个电话,告诉他姑姑来到了,结果他晚上有个会议,就让姑姑接电话“姑,对不起。您大老远的过来,我晚上得十点以后才能回去。您赶了一天的路累了,先休息吧,不用等我,咱娘俩明天早上再说话。”

    。




第702章 小上海
    “你这孩子,和姑客气啥。你忙你的,姑一时半会的又不回去,咱娘俩啥时候都能说话。”

    晚饭王姐包的三鲜馅的水饺,韭菜鸡蛋加鲜虾仁,可真鲜啊,悠悠自己就吃了两碗。

    吃过晚饭,胜男舅妈带着悠悠和姥姥,去人民广场看樱花。胜男告诉她们,广场的喷泉,每天的晚上七点都会喷涌。

    来人民广场散步的人真多,年轻人尤其多,广场旁边的马路上,临时设了几处自行车存放点,全都放满了自行车。

    广场上有几个临时的照相摊点,在这里交上钱,开个单据,就有人带着去樱花树下去拍照。

    清晨和傍晚时分的光线,比较柔和,适合户外拍照。现在的照相机,大部分是黑白的。只有进口的外国相机,才能照彩色的相片。

    阜城不愧“小上海”之称,这些照相摊点,竟然全都写着彩照。每个摊位的周围,都有好多人等着交钱,看来生意挺好。

    照相的不是年轻人就是孩子,为了照张彩色的相片,人们提前做好了准备,衣服的颜色都比较的鲜艳。

    姑娘们身着姹紫嫣红的毛衣,在粉色的樱花海里寻找最佳的拍摄位置,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孩子们大多数是新款的运动服,红黄蓝的主色系,特别适合活泼的孩子。

    来散步的中年人,就没那么讲究了,不是列宁装就是劳动服,依然没有脱离蓝灰黑的范围。

    农历的三月份,日平均气温接近三十度,傍晚的气温稍低,可穿毛衣还是厚了些,悠悠看到好多姑娘的额头,都挂着一层薄汗。

    悠悠出门的时候,听胜男舅妈说是去广场看樱花,就把相机挂在了脖子上,这是大卫从英国带来的彩色照相机。

    姥姥内穿健美裤薄毛衣,外搭银灰色的纯毛短风衣。胜男舅妈和悠悠,都穿着薄毛呢的格子套裙。这是悠悠在京都的友谊商店里,购买的英格兰进口服装。

    娘三在广场一露面,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主要是三人的服饰,和这里的人们差异很大。

    胜男舅妈虽说这这里住了一个多月,可认识的人不算多,熟知的人更少。

    广场和市委家属院相邻,胜男舅妈虽然经常到这里来散步。可这是公共场所,人流量大,碰到熟人的几率更少。

    娘仨在流连在樱花树下,一阵狂拍,直到光线暗了下来还意犹未尽,引来周围人们阵阵羡慕的议论。

    “这是哪里的人啊,可真有钱,自家就有彩色照相机。”

    “看这穿着打扮,应该是归国华侨。”

    “不对,我刚才听她们的说话,就是咱们当地人。”

    “不是归国华侨,也得有海外关系,彩色的照相机只有友谊商店里才能买到,没有外汇劵可不行。”

    “那也说不准,现在外汇劵有钱就能买到,这广场上的彩色照相机,恐怕都是这样买来的。”

    也有识货的“她们能和这几个照相的一样吗,看到她们穿的衣服了吗,那可都是进口的衣服,一套几百元的外汇劵。”

    “她们的衣服确实好看,深南那边也没见过,肯定是从英美进口的。”

    “国外的衣服就是好看,可惜咱们买不起。一年的工资,不够一套衣服钱。”

    “唉,要是一百元多的价格,我省吃俭用也得买一套,现在穿正合适。”

    “一百多我也买,牛仔服穿上和个假小子似得,一点也不好看。”

    “人家外国人就是会穿,这裙子布料和线呢差不多,做成裙子咋这么好看。”

    “可惜没人认识她们,要是有人和她们熟,我扯块线呢比着这套裙子做一身。”

    人们只是小声的议论,没一个凑上来询问的。

    悠悠听了她们的议论,真心佩服她们的观察能力,这格子的套裙的布料,还真和线呢布料差不多。

    现在这个年代,比着别人衣服款式自己扯布做衣服的,属正常现象,可没有撞衫的忌讳。

    由此可见,不论什么时候,人们对美的追求,都是永恒的。

    晚上的七点整,广场中心的喷泉开始了。只是单纯的喷泉,几种花样不停的转换,没有彩色灯光也没有音乐伴奏。说句实心话,真的不如韩屯村的音乐喷泉好看。

    即便如此,孩子们还是兴奋的围着喷泉又跑又跳,发出阵阵惊呼声。

    悠悠她们三人,观看了十来分钟,就回去了,赶了一天的路,还真是累了。

    刚进家属院的门口,胜男舅妈就被两个年轻的姑娘给叫住了“赵科长,您回来了。”

    “是小李你们啊,我今天刚回来,今晚没加班。”

    “加班了,我俩这也才回来。赵科长,您这衣服可真漂亮,不是在阜城买的吧”

    “不是,在京都的友谊商店买的。”

    “那我们可买不了。赵科长,您不穿的时候,借给我们当样品好吗,我们也比着做一套。”

    “可以,我回家就洗干净,明天下午下班后,你们过来拿。”

    “太好了,谢谢您赵科长。不耽误您了,再见。”两个小姑娘一蹦一跳的走了。

    胜男舅妈解释说“市委两个打字员,年轻就是好啊,俩人经常没黑没白的加班,精神头还这么好。”

    回到家才晚上八点多,援朝舅舅还没有回来,三个人也没有等他,各自回房休息了。

    悠悠一觉睡到第二天早上的六点半,才被姥姥叫了起来。援朝舅舅看她打着哈欠下楼,关心的问“悠悠,昨天开了一天的车,累坏了吧”

    “舅舅,我不累,您昨晚咋回来这么晚啊”

    姥姥催她“你舅那是工作忙,快洗漱去,都等着你吃饭哪。”

    吃饭的时候,援朝舅舅对悠悠说“悠悠,你还得当几天司机,阜城山路多,你开车小心点。”

    悠悠不在意的说“三舅,阜城这山能叫山吗,最多算是个小丘陵。山路还没咱村里的大堤陡,您就放心吧。”

    阜城的山包没超过三百米的,山坡平缓,城市依山而建,道路尽管崎岖不平,可坡度较大的路段,还真没有。



第703章 小渔村
    这个年代机动车辆少,城市里除了公交车和货车,小型的轿车还真不多。沿海公路上,十多分钟都见不到一辆机动车,公交车十五分钟一趟。

    援朝让悠悠说的哈哈大笑“悠悠啊,还真让你说对了,阜城的山路,确实没有黄河大堤坡度大。”

    七点半刚过,市委办的张副主任过来了,这几天由他负责陪着悠悠姥姥,在阜城进行考察,胜男也是陪同人员。

    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几个人就出发了。张主任指挥着悠悠,在阜城的市区,整整转了三天。

    张主任从小在阜城长大,参加工作就在阜城市委。他对阜城的历史和现状,了如指掌。每到一处,都会进行详细的解说。

    阜城下辖五区六县,八三年底的城市人口超过了百万,和省会城市人口相当。

    庞大的城市人口,阻碍了阜城的发展。就业困难,住房困难,是阜城目前最大的两个问题。

    阜城沿海是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美景,老城区则是灰突突的水泥钢筋筒子楼,大部分是二三层的建筑,别说高层了,就连四层的建筑g也很少见。

    据张主任说,一间十几个平方的筒子楼,住着祖孙三代。好多已婚夫妻,分别住在单位宿舍里,连孩子都不敢生。

    回城的上山下乡知青,至今还没有消化完,新的一批职工子女,又到了上班的年龄。

    各厂矿企业尽可能的扩大规模,增加就业岗位,招收内部职工的子女。四十五岁以上的工人,就办了病退,让自己的孩子接替顶班,退养人员越来越多。

    企业盈利都用在了发工资上,发展后劲越来越小,后勤保障也越来越困难。

    最大的是住房问题,不论是新建还是改建老楼房,严重缺乏资金,更别提扩建了。

    阜城的工业基础扎实,棉纺织厂就有十二个,造船厂、机床厂、自行车厂、缝纫机厂等都是高盈利企业,可庞大的职工队伍,让这些企业也举步维艰。

    企业也想过加快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为了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许多企业勒紧腰带,筹备了大量的外汇,可到头来,十有被坑骗,买回来的是老旧淘汰设备,甚至是一堆破铜烂铁。

    阜城作为沿海城市,接触新事物早,交学费是难免的,可这学费也太高了,使大部分的企业雪上加霜。

    张主任气愤的说“我们还是落后啊,以前那些帝国强盗,用先进的武器对我们进行侵略抢夺,现在换成了使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经济掠夺。

    不过他们的技术是真的先进,就拿棉纺织厂来说,新上的国棉十二厂,全部是进口的生产设备,同样的规模,十二厂比三个老厂,盈利都大。”

    悠悠通过智脑知道,正是由于国内工业生产力的低下,才造成了现在的卖方市场。这种良好的发展机遇,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错过这个机遇,国有企业的发展更加的困难。

    一九九三年,国家改革开放力度加大,大批的外资企业进驻,工业产品供大于求,国有企业改制,大批的工人下岗,成为失业人员。

    不过阜城成了城市发展中的另类,始终保持了国有经济的建制。一直到后世,悠悠去阜城旅游,印象最深的就是,阜城最大的商店国货商场,依然是国营性质的。

    后世去阜城旅游,特别的轻松,住宿、吃饭、购物,都是国营企业,明码标价,保质保量,童叟无欺。

    后世的阜城,是世界公认的人类最宜居住地,城市人口突破一千万,发展成世界知名的现代化城市。

    不过,依然保留住了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特色。可受世界大环境的影响,碧海浑浊了,不再清澈见底,蓝天灰蒙蒙的,晚上很少能看到星星。

    三天以后,到了周末休息日,援朝舅舅终于能闲了下来,他陪着悠悠姥姥,去阜城著名的风景区清山游玩。

    距离阜城五十多公里的清山,后世是世界闻名的旅游景点,现在也是全国著名的名山,是道教的发源地。

    从阜城到清山,是五十公里沿海公路。沿途全是高低起伏的丘陵地带,上面布满了低矮的灌木丛,依然是原生态的面貌。

    海岸边稀稀落落的小渔村,全部是低矮的石头房子,每户的院落里,都挂着渔网。村前的海岸边,停放着成片的渔船。附近的海面上,漂浮着一个个球状物。

    援朝舅舅说“这里的渔民,不仅靠打渔为生,他们还进行海面养殖,海带也是一项重要收入。”

    后世从阜城到清山,中间是著名的阜城高新区,沿海全部开发成了天价的海景房,全国各地的富豪,为在这里拥有一套私宅而自豪。
1...190191192193194...2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