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恣悠悠

    “亏啥亏,能嫁到韩屯村,找个瞎子瘸子都不亏,一步迈入**。”

    “那是咱们,冬梅家和咱们可不一样,他们家这几年,那年都得挣上万元的钱。”

    “十万元户又咋的,他们照样是个体户,和**可挨不上边。”

    看来,在人们的心中,韩屯村和**,是划上了等号。**就是老一辈人的梦想,他们追求的是共同富裕。

    别说万元户了,就是十万元户,在人们的心目中,也是个体户,和共同富裕的**可是搭不上边。

    冬梅家的院子里,摆满了嫁妆,可不是现在时兴的四十八条腿了,而是从京都友谊商店买回来的欧式古典家具。光是这一套家具,就花了一万多元。

    除此之外,还有全套的家电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四大件齐全,还有各种小家电录音机、电风扇等。三转一响更不用说了,肯定得有。这一套家电,又是一万多。

    这些家电,大头是悠悠姥姥给准备的,全都是震宇牌的家电。洗衣机除外,是进口的全自动洗衣机。

    冬梅帮着自家干了好几年,一直到现在,下了班就去代销点里帮忙。有时候忙的很了,晚上就住在悠悠家。

    这些东西别说在农村了,就是城里有工作的人,也置办不起。再说了,村里人都知道这些东西好,具体的价格还真不清楚。

    要说这些东西价值二万多,得在十里八村掀起巨浪。就这村里人还都在议论“这么好的闺女,嫁了个三寸丁,还死命的倒贴,冬梅开了这个头,往后谁家的闺女嫁到韩屯,还不得把娘家掏干。”

    “老周家可真舍得,这把家底都给了闺女,往后还有这几个小子,拿啥娶媳妇。”

    “咱们操这心都多余,人家这粉坊一年就挣一万多,娶媳妇还差钱。”

    “你以为是咱们娶媳妇,两三千就够了,他们家陪送闺女这么多,娶媳妇咋着也得比这多。”

    “再多能咋的,一万块钱砸下去,再好的媳妇都能娶进门。”

    “唉,人比人该扔,这几年开粉坊的多了去了,几户哪个村都有,别的粉坊一年能赚上二千块钱就是好的,谁家也没冬梅家这粉坊开的好,每年都赚上万的。”

    “这可眼气不了,他们家的粉条就是好吃,同样的价格,谁都想买质量好的。”






第862章 送嫁
    


    其实大伙不知道的是,冬梅家的粉坊,一年可不是挣个万元户,他们家一年就挣十万元。

    别的不说,他们家用粉渣喂猪,每年出栏二百头,光是养猪,就能挣三万多。

    最让村里人热议的是,冬梅的母亲给闺女准备的铺盖,不仅有十铺十盖的厚被褥,还有十铺十盖没絮棉花的铺盖,六十条床单。

    十床套好的被子,全都是织锦缎的被面,细棉布的被里。结婚的被子用白色的被里有个说法白头到老。

    十床被子十种颜色,十个花型。百子登科、龙凤呈祥、百鸟朝凤、鸳鸯戏水、百花争艳、松鹤延年、连年有余等。红的、绿的、蓝的、黄的和紫的、粉的,五颜六色特别的漂亮。

    这些绸缎的被子,铺开摆在家具的上面,耀眼醒目,满院子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为了防止织锦缎被面被刮花抽丝,每床被子都罩着被罩。这些被罩是悠悠从后世抄袭来的,开口留在被面的中心,更好的突出了被面的花型。

    这十床织锦缎的被面,全部是红英这当姑姑的,给侄女准备的添箱礼。冬梅母亲准备的十床,就没絮棉花。

    他们家不是没有棉花,而是套好的棉花被子太占空间,套太多的被子,家具里放不开。

    再说了,别人家套的褥子,宽的三尺七,窄的二尺四,冬梅娘家给闺女准备的褥子,全部是两米宽的。

    冬梅买的家具里,床都是二米的,褥子和被子大小是一样的。

    其余的尽管大多数都是粗布的,可这么多的被褥和床单,在十里八乡,绝对是头一份。

    冬梅家就她一个闺女,周楼年年种棉花,打冬梅小的时候,她奶奶和母亲,就开始给闺女攒铺盖,这几年分地了,棉花富足了,石庙村又有了纺纱厂,不用纺花就能织布。

    别人家织的粗布卖钱,冬梅家织的粗布自己留着用。一个春天能织几十床,陪送给冬梅这些,还给儿子们剩下好多。

    其他人家织的粗布,每样留下一床,大部分都卖了。每个妇女冬春两季,光是织布,也能挣个五六百块钱。

    冬梅家不缺这个钱,可布照样织,所以,她母亲每样给了冬梅一床,谁知道都翻出来,竟然有这么多。

    除去这些,还有十件毛毯、蚕丝被、毛巾被,十件四件套。这十件四件套,在农村可是新东西,除了韩屯村以外,估计还没有这样的。

    从八三年冬季,国家废除了布票,城市里开始有卖被罩的,不过除了友谊商店,还真没见过有卖四件套的。

    另外,冬梅的四季衣服和手做的布鞋也多,把衣柜装的满满当当。特别是布鞋,单鞋棉鞋加一块,总共一百双。

    这些鞋里面,光是韩志明的,就有四十双,看来冬梅自己的鞋,是早就准备好了,订婚这一年多,光给韩志明做鞋了。

    鞋垫就更多了,除了每双鞋里垫着的,另外还有一百双,这些鞋垫一部分结婚后要送给婆家人,每人一双。

    冬梅的绣花门帘,可是真漂亮。她整天在悠悠家的代销点里帮忙,见识了各种漂亮的门帘,取各家之长,自己绣出了这独一无二的门帘。

    织布家里人可以帮着准备,鞋和鞋垫,都是自己做的,门帘也是自己绣的,通过这些手工活,可以看出,冬梅的针线活做的非常好,是个心灵手巧的好姑娘。同时,也是个勤快的好姑娘。

    从她十六岁高中毕业后,就在悠悠家的代销点里帮忙,考上韩屯村的工人以后,下班后也去代销点里,这些针线活,应该都是她熬夜干的。

    现在农村送嫁妆,还是用人抬,冬梅这些嫁妆,可都是名贵木材,小件的还好说,大件的人可抬不动,两个村离的再近,可隔着个大堤,抬过去也费劲。

    本来,爱国舅舅打算在韩屯租两辆汽车,把嫁妆拉过来。可冬梅的爷爷说啥也不同意。

    他老人家认为,冬梅要是嫁到别的村,在韩屯村租车还行,可嫁到韩屯村,即便是自己姑父租的汽车,别人说起来,还得是婆家给租的。

    老爷子说的也有道理,可除了韩屯村有汽车,在想找两辆汽车可就难了。张集镇也就供销社里有一辆,第二辆都没有。

    老爷子发话,没有汽车咱就用拖拉机,自己家里就有一辆,韩屯村还有两辆,新石庄也有两辆,二爷家的桂花家也有一辆,六辆拖拉机送嫁妆,这在张集镇可是头一份。

    临水这里娶亲,没有新郎喊门塞红包这些程序,娶亲婆催过三遍,装扮好的新娘才在送女婆的伴随下,走出闺房。

    院子里,早就准备好了。冬梅的爷奶和父母,坐在摆好的椅子上,前面是铺好的红色毛毡。

    冬梅和新郎志明一起,分别给家里的长辈磕头辞别。这一跪,老人和冬梅的父母,泪水都流了下来,冬梅抬起头来,满脸都是泪。

    送女婆上前把她扶了起来,悠悠赶紧过去,用面巾给她把泪吸干,淡淡的刷了一层薄粉。外面的鞭炮响起,冬梅的最大的弟弟蹲在姐姐跟前,一直把姐姐背到外面的花车上。

    满院子的嫁妆,五辆拖拉机也没装下,送嫁人坐的那辆车里,还装着一些零散的嫁妆。

    去时候四辆车,回来十辆车,前后排开,把韩屯村前面的公路占完了,前面的车进村了,后面的车才下大堤。

    十里红妆谈不上,一里红妆可是妥妥的。

    韩屯村前面的公路上,外来人口比较多,卖粮的,卖菜的,还有卖猪的,都在村前的护村林里。

    看见这规模巨大的娶亲队伍,都跟过来看热闹,幸亏韩屯村的街道宽,人多也能走得开。

    汽车进了韩屯村,稳稳的停在新房的院门口,鞭炮声响起,韩志明打开车门先下了车。

    韩道伟的妻子和大儿媳,俩人站在院门口,看见汽车车门打开,娘俩赶紧上前。

    当婆婆的递给冬梅一个大红包,当嫂子分别给冬梅弟弟和智茹,每人一个红包。





第864章 生不生
    


    老首长的证婚词,赢来了人们的一片掌声。现在农村人结婚,根本没有证婚人这个程序。可以说志明和冬梅二人,开启了农村婚礼的新篇章。

    从此以后,农村举办婚礼,证婚人都是有德高望重的人担任。最主要的证词就是,宣布一对新人的婚姻合理合法。

    证婚过后,下面就是拜天地了。自解放以后,新人结婚拜天地这个程序,内容就发生的变化。

    “一拜伟大领袖!”一对新人恭恭敬敬的对着伟人像三鞠躬。

    “二拜高堂!”韩志明的爷奶和父母上台,坐到预先摆好的高背椅上,俩新人分别给长辈跪下磕头敬茶。

    “三拜亲朋好友和各位来宾!”这次不用跪,只是面对大伙鞠躬感谢。

    天地拜完,结婚仪式就算完成了。

    二爷最后做总结发言“作为主婚人,我在这里衷心的希望你们,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互敬互爱、互学互让,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事业家庭的双丰收。同时希望你们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顺、尊敬双方老人、长辈。

    最后,祝愿二位新人新婚愉快,早生贵子,一生美满幸福。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婚礼完毕,冬梅在娶女婆和送女婆的陪伴下进新房。刚到新房门口,志明妹妹和她堂妹俩人,一人递给她一个红包,分别是一包盐一包麦麸,祝福一对新人今后的生活有缘分有福气。冬梅接过来装到衣兜里,头三天都必须揣着。

    进入新房,娶女婆直接把冬梅领进了一楼的卧室,让冬梅坐到新床上。

    新床上的新被褥,是婆家给准备的。两铺四盖总共六床被褥,这在现在的农村可是最多的了。

    其实,韩志明的母亲,给他们准备的新铺盖,比新床上的还要多。

    他俩的新房是村里分配到志明名下的别墅,卧室比较多,楼上楼下总共放了四张床。除了新床上的被褥,其他床上也都是两铺两盖的新被褥。

    新房的被褥上,撒满了红枣板栗桂圆莲子和花生。这些东西加一块,就是早(枣)立(栗子)贵(桂圆)子(莲子)和男女花着生(花生)的意思。

    刚倒上茶水,志明嫂子端进来一碗面条,进来就递到冬梅手里,后面跟进来一群看热闹的妇女和孩子。

    “弟妹,饿了吧,先吃口面条垫吧一下。”

    冬梅拿筷子挑了一下,面条粘在一块,根本没法吃。

    志明嫂子笑着问“生不?”

    冬梅羞红着脸,小声地回答“生!”

    看热闹的妇女大声的笑着说“新媳妇说了,生!”

    孩子们觉得好玩,跟着大声的重复“生!”

    冬梅听了这些人的话,脸更红了,羞的不敢抬头。

    这些人喊着,就扑倒新床上抢上面的东西,孩子抢到了塞嘴里就吃。妇女抢了装口袋里,拿回去给老人和孩子吃,据说吃了新床上的这些果实,身体壮实。

    新床上的东西抢的差不多了,娶女婆就往外轰她们“都先出去吧,娘家人该来安嫁妆了。”

    冬梅进新房后,摆在院子里的嫁妆就被打开了,开始了亮嫁妆的环节。

    娘家陪送的嫁妆每一样都上了礼单,送嫁的娘家叔伯拿着嫁妆单子一样样的念。每念到一样,新娘的舅舅拿钥匙打开锁,让大家逐一的观看。

    礼单念完了,嫁妆也亮完了,周围人们的惊叹声就没断过。娘家人把嫁妆单子交到婆家人手里,这就算是过了明路。

    按照这里的规矩,婆家的日子过得再急再难,也不能动儿媳的嫁妆。当然了,儿媳自己主动往外拿,也没人阻拦。

    嫁妆亮完,娘家人就开始安嫁妆了。

    在新房里看热闹的人走后,娶女婆趁机问“冬梅,你去卫生间不?”

    “好!”

    冬梅这几年大部分时间在韩屯,前两年在悠悠家的代销点里,这两年在村里的工厂上班。她和村里人都熟悉,也没啥不好意思的。别墅里就有卫生间,她大大方方的进去方便。

    别的村里的新嫁娘,可没有这个条件,厕所在院子里,结婚的当天上午,院子里都是人,新娘去厕所不方便,只有趁着安嫁妆的机会,才能上个厕所。

    所以,很多的新娘,为了避免上厕所的尴尬,出嫁的那天,早上不敢喝稀饭,只是简单的垫吧几口干粮,连水都不敢多喝。

    说是娘家人安嫁妆,其实动手的全部是韩屯村的人。娘家送嫁的叔伯和舅舅,跟在一旁指点着放嫁妆。

    冬梅的嫁妆多,婚前冬梅的堂叔专门来了一趟,如何摆放嫁妆,早就商量好了。

    冬梅的嫁妆不光是家具,还有彩电和空调,幸亏村里有自己的专业技术团队,几个技师一齐动手,这才把空调给装上了。

    空调别说是农村了,就是县城也很少见。这些技师也是提前打过招呼,专门去县城研究过。

    这么多的嫁妆,安放了一个多小时,才放置妥当。时间也到了十一点半,该开席了。

    冬梅出嫁,娘家周楼光是送嫁妆的,就来了快五十人,加上陪客的,坐了六桌。冬梅的嫁妆实在是太多了,别人出嫁娘家陪送一套嫁妆,冬梅出嫁娘家陪送了四套家具。

    三层的别墅,每层都有大客厅,沙发和茶几起码得有。韩道伟家给买了四张床,这四个卧室都得有桌子和衣橱。

    这么多的嫁妆,虽然是用拖拉机送的,可装车得用人。为了及时发嫁妆,冬梅娘家还是按照这里的习俗,每件大家具安排俩人,这样一套四组的组合橱,就得用八个人。
1...254255256257258...2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