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恣悠悠

    石庙不比韩屯村,他们村河岸线短,河滩荒地没韩屯村多,苜蓿草的面积少,每家一年能喂十头猪,就算是多的了。

    可冬春两季是农闲季节,种植大棚菜是个发家致富好项目,投资大风险大可收益也高啊。

    就这样,石庙村的温室大棚,从最初的十几个,到最后竟然建了五十多个,大部分都集中在村北,要不是中间隔着新石庄的耕地,就和韩屯村的连成片了。

    新石庄主要以纺纱厂为主,每年秋天收购完籽棉以后,轧花、榨油和床垫,村里除了孩子,只要是能动弹的老人,人人都有活干。

    这一百五十多个温室大棚,把韩志明给忙的,天一明就出门,有时到夜里十点还不回家,一直到所有的大棚里,都种上了各种蔬菜,他才松了一口气。

    山本这次来,主要是收购莲藕,兼顾麦芽糖。他在韩屯订购的麦芽糖,在岛国比较收欢迎,可惜每年的数量有限。他不死心,这次过来,带过来几个人,集中考察临水的麦芽糖市场。

    山本他们现在来韩屯,是轻车熟路,和有关部门打个招呼,直接就到了韩屯村。

    进村看到老首长在这里,可是吓了一跳。

    韩屯村有退伍兵山本清楚,可看到现役军人在村里居住,还是从心里感到不自在。

    跟着老首长在村里居住的,可是九个现役军人。他们佩戴的红帽徽红领章,可是非常的醒目。

    老首长看到这些岛国鬼子,心里也不自在,他老人家毕竟和岛国的鬼子,奋战了八年的艰苦岁月,对于岛国可以说是有着刻骨的仇恨。

    老人家作为国家领导人,当然清楚现在的国家政策。也知道韩屯和岛国有经济联系,可听说是一回事,亲眼看到又是一回事。

    悠悠来自后世,对这段历史印象不深,前生了解的知识也是从课本上看到的。后世的媒体,对岛国的这段侵华史,报道的极少。

    不过在后世,岛国的科技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可全世界的人们,对岛国却喜欢不起来,岛国的的民族劣根性根深蒂固,那就是唯利是图,见利忘义。

    这一世从记事起,观看的大部分是抗战影片,特别是今年的夏天,在南京观看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悠悠的反日情绪,不自觉的就形成了。

    山本他们一行,还是住在村里的公用别墅里。安顿下来后,经过翻译的沟通,他们了解了老首长的来历。山本作为一行人的带头人,主动上门拜访老首长。

    老首长的工作人员,还真没有懂岛语的,秘书本来打算申请专职的翻译,可山本提出了拜访,时间不等人,悠悠被临时征用,成了老首长的翻译。

    其实山本的华语说的比较流利,他这两年经常在韩屯居住,对这里的人差不多都熟悉,对这里的方言比翻译懂的都多。

    悠悠对岛国人还真是佩服,特别是山本,他的表现真的令人敬佩。面对浑身冒着凌厉战气的老首长,悠悠都觉得有压力,可山本却表现的彬彬有礼,见面就给老首长鞠躬问好。

    “您好,尊贵的将军阁下,初次见面,深感荣幸,请多多关照。”

    “您好,欢迎您们来到华国的韩屯村!”

    老首长态度有所缓和,他老人家毕竟是国家领导人,对于时事的把握非常准确。别管以前的抗日战争如何艰难,现在可是处于中日友好时期。

    两人相互之间客套了几句,山本就提出告辞。他走后,老首长好长时间心情才平静下来,然后主动给随行人员,提起了自己在抗日战争中的经历。

    随行的秘书,赶紧将这难得的资料,记录了下来。悠悠看他记得辛苦,偷偷的打开录音笔,把老首长的话给录了下来。

    智脑可以把录音直接转换成文字,悠悠抽空再把这些文字抄到稿纸上,就是一篇详尽的回忆录。






第868章 记录
    


    让人意料不到的是,从此以后,山本竟然跑溜了腿,每天晚饭后,都去找老首长聊上一会。他的住处就在和老首长的后面,从食堂吃完饭出来,顺道就跟着老首长回家了。

    原来山本的爷爷,当年也是侵华战争中的一员,山本从小听爷爷讲在华国的经历,对华国充满了好奇,他的华语就是跟着爷爷学的。

    他爷爷的部队,一直在太行山脉作战,对临水这样的平原地区,根本不熟悉。

    老首长当年,抗战的主战场,也是在太行山。作为敌对双方,时隔半个世纪,祖孙两辈人竟然找到了共同的话题。

    可惜的是,山本家传的华语,用来和老首长交流,还是有隔阂。他带来的翻译,对机器生产线比较熟悉,有关战争的话题,翻译起来确实困难。

    悠悠成了他们的传话筒,碰到不会的,有智脑这个作弊利器,根本难不住悠悠。后世的科技,对世界各国的语言,都能做到同步翻译。

    在悠悠的帮助下,俩人交流越来越方便,交流的内容,也越来越详细,简直成了一部详尽的太行抗战史。

    悠悠翻译,秘书记录,俩人谈高兴了,好多时候都超过了夜里十点,在生活秘书的再三提醒下,才结束话题。

    秘书的记载难免有遗漏的地方,他就找悠悠询问。悠悠的智脑里,不仅有录音,而且有文字记录,肯定是有问必答。

    时间长了,秘书看悠悠比自己的记忆力强,每次都会把自己整理的记录,让悠悠给观看一遍,看是否有记错的地方。

    其实老首长的回忆录,是真不好写。他老人家年纪大了,离职后一改原来的风格,经常是率性而为。他本人对于写回忆录,根本不当成事,高兴了说上一段,也是想到哪说哪,年代跨度非常大。

    秘书又不敢紧追着询问,所以,老首长的回忆录,秘书写的是相当的艰难。这次好了,来了山本这个好奇宝宝,把老首长的抗战史,给挖掘了出来。

    山本从他爷爷的角度谈侵略,老首长从八路军的角度谈抗战。可能是年代久了,人的心态也变了,有时候俩人谈着,还能发出不一样的感慨,令人莞尔,止不住的发出笑声。

    韩德财经常参加这种夜谈,他当时就是在老首长的部队里当兵,提起来当年的战争,他对老首长是打自内心里敬佩。好多老首长的卓越战绩,都是他讲述的。

    有了他的参与,老首长的回忆录,内容更加的充实。

    悠悠舅姥爷有时间了,也跟着参加谈话。他也经历了这次战争,他当时虽然是一名小战士,可对战争的残酷,记忆犹新。提起来昔日牺牲的战友,往往激动的热泪盈眶。

    每到这时,山本总会道歉,对以往岛国的残暴行径,表示诚挚的歉意。正是由于他的这种态度,这些人才能坐在一起,畅谈昔日的往事。

    随着山本团队的到来,整个张集镇的滩区村庄,热闹了起来,所有塘子坑里的莲藕,全部开挖。

    韩屯村不仅要挖藕,麦芽糖的生产也开始了,宿舍楼开始建设。韩屯村办公楼,再次住满了建筑工人。

    挖莲藕、建筑工地的小工,都是在附近村庄招收的临时工,现在是冬闲季节,招收临时工比较方便。

    就在这个时候,自过年以后就没露过头的兰芝哥哥,带着大儿子找了过来。

    自打正月十六,兰芝把两个小侄子带回韩屯上学,兰芝的哥哥一趟也没来过。倒是俩个大侄子,经常找各种借口,来找姑姑要钱要东西。

    麦收过后,人人都说他得给俩孩子送点口粮,俩孩子每人三亩多地,就是租给别人种,一亩地还给二百斤小麦一百斤大豆。

    兰芝哥哥还真狠心,自己的瘫痪娘和俩小儿子,都在妹妹家,麦收后不来,过八月十五也不来,**个月的时间,他竟然一趟不来,吃喝全然不管。

    俩小的在姑姑的高压政策下,不仅学习有了进步,好多的坏习惯也改了不少。可这俩大的,依然是谎话连天,又懒又馋,学习更是一塌糊涂。

    老大今年参加高考,总成绩还不到二百分,在全县是最低分。高考前来给姑姑要路费,高考结束后,他就赖在姑姑家里不走。一米八多的壮小伙子,每天吃了睡睡了吃,起床就开电视,不让看电视就睡觉。

    高考成绩出来,把兰芝给气得七窍生烟,就这他还竟然有脸说要去复读,明年接着考大学。

    他复读可不是为了考大学,主要是不想回家下地干活。上学多好啊,穿好的吃好的,每天在学校玩。没吃的回家驮粮食,没钱就去给姑姑要,还不用出力干活。

    兰芝问了他的班主任,高考这么低的分数,就是让他复读两年也考不上,肯定是瞎花钱。兰芝知道了这个情况,哪里还会答应让他复读。

    他听姑姑不让复读,就耍赖皮“姑姑,你要是舍不得拿复读的钱,就给我在韩屯安排个工作吧。我上班挣了钱,就不给你要钱花了。”

    兰芝的二侄子听了,也对兰芝说“姑姑,你就让俺哥哥在韩屯当工人吧,听说韩屯的工人,找媳妇可容易了,一分钱不用花,好大闺女紧着挑,说不定还能倒贴。”

    这都什么人哪,咋会有这么奇葩的思路。

    这次没用兰芝回绝,兰芝娘对孙子说“你们光听说当韩屯的工人有好处,就没听说韩屯的工人得经过严格的考试,别说你姑姑了,就是支书家的亲戚,考不上也白搭。”

    大侄子一听当工人无望,就说“那我还是复读去,别管咋说,我反正不回家种地。”

    兰芝一气之下,捞起扫帚就打,不仅把大侄子给撵回了家,也把放了暑假的二侄子,一块给撵了回去。

    过后,两个侄子又来了几次,可看到兰芝连顿饭也不管,

    不来正好,兰芝可是说了,暑假开学后,二侄子的学费和口粮,她就不管了。





第869章 临时工
    


    没想到韩屯刚开始在附近村庄招临时工,兰芝的哥哥带着大儿子,就又找了过来。

    他们是掐着中午的饭点过来的,看家里就兰芝娘和周嫂俩人,进门连个娘都不叫,开口就问“这都该吃中午饭了,兰芝和宝贵俩人,咋都不在家啊?”

    孩子们上学在食堂里吃,兰芝和宝贵工作忙,也是在食堂吃。家里只有周嫂和兰芝娘,夏天周嫂推着兰芝娘,她们俩也去食堂吃。现在天气凉了,周嫂把饭打回来,俩人在家吃。

    韩屯村的人吃食堂,比在家自家做都节省,饭菜还比自家做的好吃,村里的人很少有在家做饭的,基本上都在食堂里吃饭。

    兰芝娘看到儿子,本来挺高兴,看他进门就找兰芝和宝贵,就知道这是有事了。

    “他俩整天忙的不行,一般都到晚上才回来。你要是有事,就去厂子里找他们吧。”

    “我的亲娘唉,你老人家可真狠心,这都快一年了,咱娘俩就没见过面,进门你一口水不让喝,就这么往外撵儿子。”

    兰芝娘气的掉眼泪“儿啊,你还知道自己有个娘啊,把我扔给你妹妹,快一年了你连个面都不露,我一个瘫痪老婆子还没说啥,反到让你挑上了不是。”

    兰芝的哥哥不耐烦的说“行了,你老也别掉泪了,谁叫你孬命,摊上个没能耐的儿子。我要是有兰芝的本事,住着这么好的小洋楼,我也会充好人。

    周嫂,赶紧给做口吃的啊,你这保姆是咋当的,家里来了客人,连杯水都不知道倒。”

    兰芝娘骂道“你个瘪犊子,到这里来充人了。周嫂是你妹子请来照料我的,不是伺候你爷俩的,想喝水自己没长手啊。”

    俩人不仅给自己倒了水,还进厨房找到了方便面和火腿肠,一人泡了两包,火腿肠一人拿了一包,咬开包装就开吃。

    周嫂看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只好出门找兰芝去了。

    兰芝进门的时候,爷俩已经吃完了。看到她进门,兰芝的哥哥才把来意说明了“妹妹,你大侄子高中毕业了,在家也不干活,整天东跑西颠的不着家,我天天在窑厂里干活,也没时间管他,怕他跟人学坏了,就把他给你送过来了。”

    兰芝问哥哥“你没空管他,就给我送过来,我家里老的老小的小,还得上班,有空给你看着他。”

    “这不是听说韩屯招临时工吗,你和宝贵正式的工人找不着,当个临时工总行吧。”

    兰芝问自己侄子“韩屯招的临时工,不是挖藕就是挖地基,这两样活你想干那样?我可先说下,这两样活都是计件发工资,你要是想着偷懒,趁早别打这个主意。”

    看来爷俩在家就商量好了,兰芝的大侄子说“我不挖藕,去工地挖地基。”

    说句实在话,兰芝也怕自家侄子学坏了,既然他自己愿意干临时工,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倒是能放心。

    宝贵出车了,兰芝自己做主,把大侄子留了下来。

    兰芝没想到的是,这孩子根本不是来干活的,在工地上一点力也不出,同样分配的活计,别人都干完了,他连一半也干不了。

    回到家里就看电视,还支使周嫂给他倒水洗衣服。被奶奶给骂了一顿,不支使周嫂了,背地里支使两个弟弟给自己洗。

    这个孩子现在年龄大了,知道要好了,倒是把自己收拾的干干净净的。不过,懒劲没改,连自己的衣服都不愿意洗。

    不光是懒,还馋的不行,脸皮又厚,看见好吃的,抢到手里就吃,大嘴叉子一张,打着骂着就吃完了。

    中午吃饭,光吃菜不吃馍,端起荤菜就往嘴里倒,十**的孩子,正是能吃的时候,狼吞虎咽的几分钟就把菜吃光了。

    兰芝开始不知道,听自己娘说了以后,尽量回家吃饭,起码能看着点侄子。哪知道越看越生气,经常拿着扫帚,满院子的撵着侄子打。

    可惜这孩子,脸皮算是磨出来了,你打就跑,等你跑累了,他就嬉皮笑脸的回来了。

    宝贵有时间了,经常找他谈心,劝他都这么大了,以后得成家立业,不能再跟个孩子似的,除了吃就是玩。可惜的是,这孩子当时答应的好好的,转眼就忘到脑后,该吃吃该玩玩,就是不干活。

    看他实在是不愿意干,建筑工地上也就不管他了,反正是临时工,你不干还有别人,不干活工地也不用支工资。

    兰芝和宝贵看他这样,都愁得不行,把他送回家里,怕学坏了,留在自己家,这么大的人,养到啥时候是个头啊。

    最后,还是韩德财给宝贵俩口子出了个主意“兰芝,你也别给他上劲了,这就到征兵的时候了,我豁出老脸去,给老首长求个情,让他给安排一下,把你娘家侄子送去当兵吧。

1...256257258259260...2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