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恣悠悠

    悠悠听了,觉得姥姥说的对,现在的技术确实还没达到这种高度。“姥姥,咱用仿兔毛的可以吗”

    “那倒是行,现在兔皮有的是。”悠悠换了仿兔毛的领子,仿的是灰色的野兔皮,倒也好看。价格也没降下来多少,43元一件。

    “姥姥咱卖多少一件啊”悠悠拿不定主意了。

    “咱这衣服可比百货楼里的好,还带着毛领,价格也得比他们的高。咱按六十元给你李爷爷,合适不”

    “姥姥,实际上咱的衣服,料子不如百货楼的好,人家的是混纺料,里面含羊毛。咱这是化纤的。就一样好处,手洗不变形,不走样,不褪色。”

    姥姥不信悠悠说的:“你没弄错吧,还有手洗不走样的呢子。早先,呢子的衣服不敢用水洗,都是用湿布擦洗,还不能晒,得挂在通风处晾干,可麻烦了。放的时候外面用布罩上,挂在衣橱里,就这么爱惜这,第二年也得退色。”

    悠悠也没解释,直接把衣服扔进水里,泡透拧干,挂了起来。

    “姥姥你明天看效果。”

    军大衣商城里有好多,不过和现在的只是形似,用料根本不一样。商城里的军大衣是涤纶布的,里面用的是纤维棉




第180章 蚕丝被套
    进了百货大楼,玉玉真的成了模特,一直有人跟着问:“大衣在哪买的,真好看。闪舞”

    不论谁问,玉玉就一个回答:“在上海捎的。”

    就连营业员也跟着问玉玉,悠悠听见她们吐槽:“看人家上海的衣服,咱楼里也有黑色的呢子大衣,和人家的根本没法比。都是一样的布,真是糟践东西。”

    悠悠心里说,你们还营业员哪,连布料都分不清,姐这衣服料子可没你们的好。不过最后一句说的好,糟践东西,好好的毛呢料子做成麻袋款。

    逛街是女人的天性,玉玉领着悠悠,楼上楼下挨着柜台逛,其实也没买什么东西。她在玩具柜台,买了个一尺高的大洋娃娃,塞给悠悠抱着。

    悠悠在丝绸柜台发现了一样好东西,这里新进了蚕丝枕头和蚕丝被套。这可是货真价实的好东西啊,绝对的绿色环保,没用化学药物。

    后世的人连蚕蛹都不敢吃,就这蚕丝被价格还高达几千元。悠悠看着柜台上的标签,蚕丝枕套500元一对,蚕丝被套15元一床,太便宜了。

    不过和现在的物价比,蚕丝被套就成了奢侈品。国家供应的棉花036元一斤,一床4斤的棉花被套,还不到150元。

    一床蚕丝被套能买10床棉花的,前提是有棉花票。据说,现在,城镇每人一年才1斤棉花票,够做一件棉衣的。

    捡到宝了,悠悠兴奋极了。恨不得马上把姥姥拉过来,把里面的东西都买下来。

    悠悠嫌弃的看了自己一眼,唉,自己这小身子骨,啥时候才能长大。

    看到时间十一点多了,玉玉领着悠悠去了食品柜台,买了饼干和奶糖,还问着:“悠悠,给姨说,你想要什么”悠悠苦笑不得,心想咱俩换过来差不多,嘴上还得应承着:“阿姨,我什么都不要。”

    营业员听了,稀罕的不得了。“这孩子真懂事,谁家的孩子不是缠着大人要东西。”悠悠听得满头黑线,你见过快三十了还缠着大人要东西的吗。

    回到家里,玉玉就给姥姥说了腰带的事。姥姥听了,也觉得配条腰带合适。就说:“我回去给他们提下,下次把腰带配上,今天我把这些货带回去,一条腰带好配。”

    李保国说:“姐,您可得快点来。这大衣一样留一件当样品,俺们先收预订款。”

    饭后,李保国爷俩就走了。闪舞姥姥把105000元钱给了悠悠,装了满满的一个布兜。姥姥现在对成兜的现金已经习惯了,反而悠悠每次都震惊,特别的有成就感。

    悠悠拉着姥姥去了百货大楼,“姥姥,有卖蚕丝枕头和被套的。”

    “这可是好东西,咱到批发部买去。”还是姥姥考虑的周全,在批发部买这些高档的东西,很少有人知道,最多工作人员问上一句。要是在百货楼里,绝对会被围观。

    娘俩直接去了批发部,一个大包装袋里装十床蚕丝被套,姥姥要了20床被套,又要了10对枕套。另外,还要了些白酒和奶糖、饼干,一次就花出去2000多元。

    工作人员看了她们要的东西,不自觉的问出声:“老同志,您要的都是高档的货物,东西是好,可也不好卖。”

    回到张集,把风衣和袜子给了胜男舅妈,还给了她一对枕套和一床被套。舅妈高兴的说:“姑,这可是好东西,俺打结婚就想要,一直没舍得买。”

    姥姥告诉她:“你先用着,我批发的便宜。第一次没敢多要,下次去了再买些。”

    舅妈把760元钱给了姥姥。小声的说:“姑,俺这一个月赚的,跟一年的工资了。”

    可不是吗,舅妈不到一个月,卖出去50套衣服



第181章 扫树叶
    ?“大一号”咋咋呼呼的,逢人就说:“可吓死俺了,一想到用手捧条那么大的蛇,这心就得慌一阵,再也不敢装树叶了。”大伙和她开玩笑:“你见天起那么早,就抢了那么个宝贝疙瘩。”

    她对大伙说:“俺能和你们一样吗,回家还得去卖豆腐。”天气凉了,两口子天天磨豆腐,挨个村里跑着换,农村都是用豆子换豆腐吃。

    就这也没多少人家舍得换,做一个豆腐二十多斤,得跑好几个村,相当的辛苦。不过,赚多赚少的,最起码他家用做豆腐剩下的泔水,养了头母猪,一年光猪秧子就能卖二百多。

    韩屯村负责看管四华里的黄河大堤,大家都按照割草时分的位置扫树叶,倒也没有出现争抢的现象。

    由于离家较远,害怕被外村人扫了。人们一天去两次,早起扫一次,下午再扫一次。几十户人家你去我回的,大堤下基本不断人,也能起到看管的作用。

    外村人很少去大堤上扫树叶,也有个别不自觉的,趁着中午吃饭的时候,偷着去扫。

    护村林已经分到了各家,在自己村里,就没有外村人来偷扫了,人们一般两天扫一次。

    扫树叶也有说头,榆树叶另放着喂猪。柳树和槐树叶,放到柴棚里,留着喂羊。杨树叶比较硬,只能烧锅。

    要是哪天刮风,树叶落的快,人们一天三晌呆在大堤那,一遍又一遍地扫着,恐怕被别人扫走了。寒风把人们的脸吹得通红,就这大家也不舍得回家。

    自家除了悠悠和迪迪,全家出动,昊昊每天也跟着早起。每天下午,悠悠在家看门市,姥姥和姥爷都去扫树叶,来了买东西的,悠悠喊一声,爸爸就过来了,这就是在一块的好处。

    大概一个月的时间,直到树上的叶子落完,家家户户都堆了一垛树叶。人们还互相比较着,谁家的树叶堆小,大伙提起来,都带着鄙视:“那就不是过日子的人家。”

    悠悠家的树叶垛堆得很大,毕竟家里有七口人,在村里算是人口多的家庭。其实,悠悠的空间里苜蓿多着那,就是没有树叶也够喂猪羊的。

    可姥姥不这么想,她说:“咱得随大流,不能搞特殊。”果然,大家看着悠悠家的树叶堆,都说:“看人家这才是过日子的,院子都盖起来了,人家也没舍得闲着,还是早起晚睡的干。”

    十月十六日,趁着张集集日,姥姥和悠悠去了临水,给李保国送去了1200件呢子大衣和3000套女装,李保国把138000元钱全部给了姥姥。仅仅半年的时间,他的流动资金达到了十几万元。

    他说:“姐,您是不知道,玉玉穿着大衣出去到厂里转一圈,就收了几百件的预定款,俺这几天光在家收钱了。呢子大衣俺还是要少了,还得再要1200件。”

    这次,悠悠带着姥姥去了那家回民的饭店,不光要了烧羊肉,还把他们的羊杂给包了。姥姥无奈的说她:“也不知道你咋长的,就爱吃这些无益的东西。”

    俩人还去了百货大楼,买了四件男式的棉大衣,大舅、爸爸和姥爷、舅姥爷一人一件。并把丝绸柜台里的十床蚕丝被,二十对蚕丝枕套都要了。

    姥姥还要了两批最便宜的真丝布,三元一米,一批玫红,一批翠绿,颜色鲜艳靓丽。姥姥感慨的说:“没想到,这辈子还能盖上真丝的被子。”

    回去的时候,姥姥让悠悠把真丝布都收了起来。“现在还不能用,这东西太扎眼了。”



第182章 条编培训班
    ?悠悠坐客车时,看到临水城郊只有少量的大弓棚,根本没见到温室的影子,也不知道里面都种了什么菜。

    副食门市青菜很少,就有芹菜、菠菜和甘蓝三种。价格比夏天高多了,每斤020元,和水果价格一样。

    姥姥倒是舍得,每样样要了50斤。看到门市里有山药,015元一斤,就要了100斤。另外,土豆010元一斤,也要了100斤。山药和土豆放到地窖里,能吃一冬天。

    果品门市里烟台国光苹果,030元一斤,一篓50斤,姥姥要了10篓。悠悠看见柜台里摆着的柿饼,挂着一层糖霜,才020元一斤,这可是好东西,让姥姥要了2篓,一篓30斤。

    干果类还有核桃和大枣,核桃015元,大枣020元,价格还没有青菜高,这两样东西是用麻袋装的。姥姥一样要了一袋,红枣50斤,核桃100斤。

    娘俩要的东西堆了一大片,不是篓子就是麻袋。有个营业员话特多,一个劲的问姥姥:“大姐,您要这么多东西,做什么啊”

    姥姥实话实说:“俺家的孩子多,留着慢慢吃。”

    看来她不信,高声的说:“没见过您这么疼孩子的,这都够买个大件了,谁家舍得让孩子们吃这些无益的东西。”

    姥姥笑着,没搭理她,却指着悠悠说:“让你馋,听见了吧,人家营业员都看不过去了。”悠悠无奈的吐槽:这是什么事啊,卖东西的还怕顾客要的多。

    回到张集,姥姥给了胜男舅妈一件酒红色的呢子大衣,舅妈非常喜欢,立马就穿上了。姥姥夸她:“胜男,这衣服你穿着是真合适,大气又高贵。”

    胜男舅妈小声的打听:“姑,您这又是在黑市买的吧,多少钱啊”姥姥告诉她:“批发60元一件,零售85元。”

    胜男舅妈听了,“姑,这价真不贵,百货楼里的呢子大衣比这难看,还卖80元。多少件批发啊”

    姥姥告诉她:“5件起批,你要的话要是够5件了,俺给你捎。”

    姥姥把买的东西,分开装到篓子里,一家给了一份,看着买的不少,这一分散,一家也没多少东西。

    河工结束后,也进入了农历的十一月,低温接近零度,人们都穿上了棉衣,真的是在家猫冬了。

    援朝舅舅请来了条编师傅,在村里举办了个柳编技术培训班。公社里非常重视,开班仪式的时候,县外贸局的领导和张集公社的领导全都来了。

    仪式结束后,县外贸局一名技术人员,还有从簸箕刘村聘请的一名柳编老师,他们两个留了下来。

    住在悠悠家原来开代销点的房子里,村里每人每天补助一斤二两小麦,五毛钱,让他们轮流在各家吃饭。

    为了保持柳条的柔韧,干柳编在地窖里比较适合。村中央的空地上,挖了个两个大地窖,男女分开在地窖里干活。天气渐渐冷了,地窖里冬暖夏凉,倒是比较舒服。

    往年一入冬,人们就躲在家里猫冬。今年有了个挣钱的营生,大家都热情的参加了进来。人手一把白柳条,编了拆,拆了编,技术越来越熟练。

    悠悠家就姥爷去参加了,代销点换成姥姥守着了。不过,到了张集集日,姥爷就在家帮着看一上午。

    十一月初五,胜男舅妈来了。“姑,您啥时候去临水啊,给俺捎二十件呢子大衣。”

    说着,她拿出一沓钱,“姑,这是1300元钱,俺再要100双男袜。姑,俺头两天去县里学习,大家都相中俺的大衣了,托俺捎的,袜子也是她们要的。”

    姥



第183章 白菜价的玉器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正文卷第183章白菜价的玉器悠悠赶紧跑过去,看里面都有什么好玉器。王奶奶在桌子上铺了个干净的白毛巾,姥姥一件件的往外拿。

    上面是手镯,一共八对,六对和田玉的,两对碧绿的翡翠。其中的一对晶莹透亮,不是帝王绿,也得是玻璃种,姥姥拿在手里就说好。

    杨奶奶说:“这家人不识货,听说俺收这东西,自己找上门来卖的,不知道是在哪昧下的,张口才要20元钱。”

    20元的翡翠,还真是白菜价,别说玻璃种了,就是普通的a货,也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其他的小件29件,大部分是挂件,玉佛和玉观音就21件。其中有个绿色的玉佛,和那个手镯颜色差不多,令人看一眼就舍不得移开。还有些玉扳指、烟嘴、平安扣和帽花。

    那个帽花也是绿色的翡翠,水头极好,悠悠拿在手里,温润柔和,看了好一会,还是不知道是什么。“奶奶,这是什么东西”

    王奶奶笑了,“这是帽花,一个老婆子见俺要,现从帽子上拆下来的。”

    最后,是一串各式的指环,不止是玉的,还有玛瑙、蜜蜡的,王奶奶说:“这些东西便宜,一块两块的,她们非得卖,我想着悠悠喜欢,也就收了。”

    这话悠悠待听,甜甜的笑着说:“王奶奶真好,这东西多好看啊。”说着还用手托着帽花给她们看。

    王奶奶对姥姥说:“俺看悠悠天生的富贵命,这么小就能认出翡翠来,奶奶往后注意着,多给你收些翡翠。”

    一盒子东西花了不到1000元钱,姥姥又拿了2000元钱给了王奶奶。“姐,您拿着这二千元钱。以后天冷了,出去注意着点,别冻着了。”

    王奶奶不在意的说:“俺身体好着那,年后还准备给他们看孩子。趁着现在没事,多跑几家。你就放心吧,现在好些人知道俺收玉器,都有人找上门来卖,以后就省事了。”

    从王奶奶家出来,路过副食门市,娘俩拐进去,看到上次那多嘴的营业员没在,赶紧多要点东西。这次没有甘蓝菜,不过刚进了批莲藕,盛在竹筐里,0.15元一斤,还没卸完车。

    这批莲藕都是坑藕,上面的泥还是湿的,有的一根藕好几节,有一米多长。卸藕的人还夸着:“俺村的白莲藕远近有名,又脆又甜,能生吃,掉地上就摔成好几瓣。”

    姥姥问营业员:“同志,这一筐藕多少斤”

    营业员还真不知道,转头问卸藕的人:“你们知道吗”

    换了个中年人回答:”俺们在村里称好的,一筐一百斤。这是上冻前最后一次起藕了,再要就得等到过年了。”

    姥姥顺口接道:“那俺可得多要点。”

    那人给传授经验,“您回去泡水缸里,能放半个多月。”

    姥姥要了两筐藕,又要了好些干菜,东北的蘑菇、木耳,海米、虾皮、海带和紫菜。金针、银耳、粉皮等也要了好多,最后结账,一共是253.86元。
1...4445464748...2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