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恣悠悠

    “我没进到货,不知道。我是没看好这裤子,玉玉试过,太瘦了,我看见就让她脱下来了,从哪就再也没让她穿,不过其他的衣服穿着挺好看。”

    悠悠听来的只咧嘴,俩人这什么眼光啊。牛仔服自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风靡世界,直至后世的二十一世纪啊五十年代,依然据流行服饰之首。畅销了整整两个世纪的衣服,还被你们嫌弃了。

    “不过姐,这衣服年轻人爱穿,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大街上的小青年,谁要是穿上这么一身,都美的不会走路了。

    还有,这衣服不分男女,男的女的都穿。再说,价钱也不贵,裤子10元,上衣20元,小年轻都想着买一套。

    我托了好些人,也没找到进货渠道,姐啊,您要是能进着货,就给我些,我先卖着。”

    听了他说的价格,悠悠把衣服拿过来,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港门造的劣质假货,不过现在看来,价格确实便宜。

    看来,港门的假冒伪劣产品已经进入广南,开始大肆的圈钱了。

    悠悠的商城里,棒子国的商铺铺天盖地打广告,牛仔裤10元3条大甩卖。牛仔夹克10元一件,15元两件,量大从优。

    姥姥又问了他其他衣服的价格,大花的涤纶连衣裙15元,府绸的立领泡泡袖衬衫12元。

    这两样衣服比起以前的衣服,是真好看。大花的涤纶布,鲜艳漂亮,府绸飘逸大气,衣服一改以往宽松




第336章 拥军模范
    自己也懒得浪费脑细胞,根据她老人家的要求,悠悠扔给了智脑。最后选出来二十个合适的花型,结果又让姥姥给毙了十个:“留着明年再卖。”姥姥开始往奸商的道路上靠拢。

    商城里的涤纶连衣裙每件4.00元,其实涤纶布料连的确良都不如,密实不透气,穿着和裹了一层塑料布似的,非常不舒服。

    这种布料就一样优点,色彩艳丽。做成连衣裙,也避免了布料不透气的缺点。

    蕾丝领的衬衣也是4.00元,姥姥不解的问:“这衣服就泡泡袖费工,咋和裙子一样价。”

    “姥姥,您摸摸这衣料,又滑又软,可是不好做,价格高在了加工费上。”

    姥姥用手仔细的感觉了一下,还真是这样。“那还是在你的商城里订货吧,大家的手艺做这个够呛。”

    府绸的布料是仿丝绸的化纤布料,但比丝绸结实多了,可是舒适度和丝绸根本没法比,不过外观倒是足以以假乱真。

    4月15日,姥姥带着悠悠就去了临水,每种衣服给李保国带了1万件。另外,还带了2万件绣花的衬衣。

    给李保国的价格是:牛仔裤7元,牛仔夹克13元,涤纶裙子10元,府绸衬衣8元,绣花的确良衬衣也降到了8元。

    玉玉那个高兴啊,“姑,还是您有办法,这些蕾丝领衬衫可不够,姑啊,您老还能进到货不,再要5万件。”

    李保国还是看好绣花的衬衣,听说价格降了2元,高兴了。“姐,您尽量的多进货,百货楼里卖12元,我啊今年就按11.50元卖,估计今年能卖出去15万件。”

    军服口袋多,开始大家不适应,不过一个星期后,速度就上去了,每人一天能做10套衣服。由于加工费高,大家的收入比原来还高。

    5月2日,姥姥把包装好的5万套军服,让部队来拉肉食的车辆捎了回去。

    过了两天,后勤处的那两位同志又来了,他们不仅给韩屯服装厂带来了军工企业的牌照,还带来了10万套军服的订单。

    他们把牌照交到姥姥的手上:“老同志,以后啊,您带着它出去,再加上部队的订单,到哪也不用给布票。”一句话,把大家都说笑了。

    姥姥找了快红绸布,把牌照小心的包好:“那俺可得好好的放起来,这可是个宝贝。”

    这次他们来,还带来个好消息。爱民舅舅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勇立特等功,被破格提拔为正营级。

    舅姥娘又落了泪,偷偷的对姥姥说:“妹妹,俺不图孩子当官,就盼他平平安安的。要是现在让专业,俺情愿他回家当农民。”

    悠悠暗地里吐槽:舅姥娘哎,您老可真会想,现在能在韩屯村当农民,可是多少人的期盼,比国家干部都强。

    第一批的十万套军服,大约得用一个月的时间。这后来的十万套,估计25天就行了。

    5月6日,姥姥带着悠悠,又去了平城的国棉三厂,拿着军工企业的牌照和合同,顺利的买到了布料。

    厂长和姥姥套着近乎:“老韩同志,您可得在部队的首长那里帮着俺们多说好话,借您的吉言,俺们厂里啊,今年争取当上拥军模范单位。”

    现在的拥军模范,可是极高的荣誉。特别是拥军模范单位,在争取资金和立项上,都增加了竞争力,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5月7日从平城去临水,给李保国带去了5万件的蕾丝领衬衫,现在正是穿衬衫的时候。

    结果,李保国反而对牛仔服热心起来:“姐啊,咱俩还是老了,不



第337章 齐麦一号
    还有一个月就要高考了。1979年,中国高考步入正轨:

    从这一年开始,高考时间定为7月7日至9日,并一直延续到2003年。

    从这一年开始,高考试卷由教育部统一命题,并一直延续到2000年。

    从这一年开始,高考考生向以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主体过度。

    从这一年开始,高考模式稳定在二十年以上,直到新千年。

    1979应该称为新时期中国高考元年!

    这年的高考理科考六门(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英语),其中英语作为参考分。

    1979年高考,汹涌如潮的报考大军不亚于前两届,全国有近470万人报考。六百多所高等学校共录取新生27万多人,录取比例为5.74%。

    悠悠又拿出后世的高考法宝,大量的模拟试题。一共十套模拟题,基本上把高考的题型都概括在内,不过绝对没有原题。

    由于77年的高考试题题型简单,好些是课本上的原题。自1978年开始,高初中老师都试着押题,各种高考模拟题更是五花八门。有铅印的,有油印的,有书店买的,有学校翻印的,有老师自己编的。

    姥姥把模拟题交给智慧,告诉她在临水托人找的,是老教师编的,一定要做完。每套试题的后面都有答案,可以自己对着估分。

    韩屯村的麦收从6月8日开始,还是县里的工作人员帮忙收的。今年,韩屯村不仅包吃包喝,还给来帮忙的人,每人送了两盒午餐肉罐头。

    县委李书记笑着对舅姥爷说:“老韩啊,你这糖衣炮弹可真够馋人的,我们吃上瘾了,你可得接着送。”

    “行,只要你们能来,俺保证每次都送。”

    县委李书记对大家说:“你们都听见了吧,老韩这是财大气粗。这两天大伙也看到了,韩屯啊,就是自己干出来的。希望大家回去后,都向韩屯学习,带领大伙奔致富路。

    老韩啊,我听说你们肉食厂的工资开到了150元,真的假的啊”

    “真的。”舅姥爷自豪的回答。

    李书记哈哈大笑:“老韩啊,你可真是韩大胆,这要是搁以前,你这就是私分国家财产,该坐牢了。

    不过,现在国家提倡发家致富,你算是给全县带了个好头。”

    李书记的一句话,算是给县里的企业打开了枷锁,县肉食厂率先实行按劳计酬,带头给工人涨奖金,高的达到了上百元。

    县印刷厂有样学样,跟着发奖金,接着是酒厂。县里的工厂因为奖金的数量,被人们私底下分为了三六九等。

    全村1100亩小麦,5天的时间,就收完了,产量和去年的差不多。

    韩屯村去年抢种的二百亩小麦,尽管没上土杂费,小麦亩产也达到了500斤。这些地被淹时,地里的大豆都开始结荚了,那可是上好的绿肥。

    打完场,就把剩下的麦子分给了大家,每人360斤小麦。粮票发下来后,还是人均500斤粮票,500元钱。

    比起去年年底的分红,这些钱不算多。可是大伙的干劲更足了,人力和耕牛都用上,仅三天的时间,硬是把1100亩的地,都种上了。

    今年的麦收,张集公社喜获丰收,产量成倍的增长。使用韩屯村繁育的“齐麦一号”一代种子的27000亩小麦,亩产都达到了300斤。滩区的产量更高,平均亩产500斤以上。

    张集公社共68000亩耕地,除了留下的春地,总共种了32000亩



第338章 开工热情高
    李保国现在的生意可以说是遍布全国了,自打玉玉把牛仔服买进京都,其他的服饰也跟着进京,他在京都渐渐打开了局面。

    各种服装和小商品又从京都流向全国,他在京都就是个批发商,没有零售的门市和摊子。

    现在,李保国每个月服装的销售量达到了百万件,一件衣服挣一元钱,就是一百万。小商品每个月二十万袋,玉玉现在已经自称为:“百万富姐”了。

    李保国是这样和姥姥说的:“姐啊,京都的水深,您兄弟我胆子小,别看我在临水算一号人物,进了京屁都不是。

    姐,兄弟我心里明白,要不是您的这些货物,京都的市场我根本进不去。能再京都站住脚,不是兄弟我本事大,是姐姐您的货物好。”

    大花的涤纶连衣裙在京都畅销,比牛仔服都火。麦收以前,姥姥给了他二十万件,已经脱销了。

    6月14日,姥姥又给了他十万件,他接着又下了二十万件的订单。

    在京都畅销的还有七五年的人造棉短袖衬衣和碎花连衣裙,这两样衣服是以低廉的价格取胜。

    韩屯村的人,经济账算的可明白了。肉食厂每个月150元的工资,服装厂100元。够买多少斤麦子啊,现在100元能买300多斤麦子。

    俩月的工资买的麦子,够一个壮劳力吃一年的。再说了,做衣服比下地劳动轻快还干净,风吹不着雨打不着。

    现在啊,韩屯村的人,对种地没那么执着了,再也没人提种高粱的事了。不过村里每年都会在瓜地的周围,塘子坑的边上,插空种些高粱。

    收成居然也不错,每人能分50多斤的高粱,足够大伙吃的杂面的。

    村里上了年纪的人,种了一辈子的地,对土地情有独钟,一刻也不舍得闲着。特别是塘子坑归村里管理后,他们把露出水面的土地,随时种上合适的农作物。

    韩屯村因为他们,各种小杂粮比原来还丰富。这些老人看到年轻人在工厂挣了大钱。地里有了活计,也不攀着年轻人干了,主动的下地找活干,把种地当成了自己的职责。

    老年妇女则主动担起了家务活,没人再等着让儿媳妇伺候,服装厂现在基本上是4个小时能挣1.50元钱,儿媳干半天,比她们干2天挣的都多。

    现在的韩屯村,男女老少都是积极的心态,每人都有自己的事情,整天忙的不可开交。村里的大街上,除了七岁以下的学前孩子,平时根本看不见人。

    人们忙起来,打架闹乱子的也少了,就连“小老妈妈”婆媳也不呛呛了。王兰芝的说法就是:“有那争竟的时间,还不如多挣俩钱那。”

    大伙听了就笑:“兰芝,你这是忙的连吵架的功夫都没有了。”

    由于她们两口子年轻,加上他俩的脾气好,虽然辈份长,可是大伙也没人“爷爷、奶奶”的喊他们。村里人不论老少,都喊他俩“高高三”、兰芝。

    各村的服装厂开工的都早,麦收期间,就停了10天工。剩余的村庄也都要求成立服装厂,一个春天的时间,大家的缝纫技术基本都练成了。

    30多个村子一起成立服装加工厂,再按原来的办法,韩屯村没有那么多的空余房子。

    现在,韩屯村里的空余房间,基本上都成了服装厂的仓库。十多万的原料加成品,把房间都占上了。

    几经商议,村里出台了一个新的办法,就是从自己村的服装厂,抽



第339章 坠子书
    各供销社都托她帮忙订货,先是县里,接着是临水地区,外地区她的同学也找来了,而且订货量越来越大。

    这本来是好事,可当他们提出赊销的要求时,引起的悠悠的注意,这可是大事,八十年代中后期,多少国营企业就是因为三角债破产倒闭

    悠悠把其中的厉害关系告诉了姥姥,姥姥又转告给胜男舅妈。于是,新的制度形成了,不论货物多少,一律现款提货。

    进入7月,韩屯村的五百多亩簸箕柳,让石庙村以每亩300元的价格买走了。当然,得他们自己收割。

    韩屯村只是收割了生产堤上的条子,村里五十岁以上的男劳力,晚上还是集中在地窨子里干条编,每天晚上都熬到十点多。

    上了年纪的妇女,帮着服装厂打零工,这个活计比干条编挣钱。就连十多岁的女孩,晚上写完作业,也帮着订纽扣,剪线头。

    今年“三夏”过后,村里来了两个瞎子说书,他们是梅庄村的两个瞎子艺人,说的是这里的传统曲目坠子书。由于说书的艺人大部分都是盲人,人们习惯的说法就是瞎子说书。

    他们是两口子,都是三十多岁的年纪,因天生的双目失明,从小就拜师学坠子书,文革以前虽然辛苦,收入还可以,起码生活没问题。

    文革开始,老的坠子书被列为“四旧”,又没有新的唱本,他们俩就待在家中,尽管有队里的补助,生活也相当的艰难。

    79年改革开放,收音机里开始播放,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现在,农村里有收音机的较少,一般人还听不到。

    不过,说书的闻音知信,农村说坠子书的开始了。他俩把孩子交给家里人,就开始到处流荡着说书。

    瞎子说书在农村还是比较受欢迎的,一直到八十年代末,农村别说电视了,就是收音机也很少,娱乐生活极度匮乏。

    按照农村的惯例,说书人住在场院里,由各家轮流送饭,报酬也是各家兑的,每天一元钱。麦后天热,吃住都方便。

    十多年没听过坠子书了,看到他们两口子带着包袱和乐器过来,大伙热情的招待了他们。孩子们高兴的大呼小叫,“说书的来了,说书的来了。”

    他们先找了村里的干部,询问让不让自己留下说书。看着大伙热切的期盼,几个村干部合计了一下,就让他们留了下来。并且定下了坠子书的内容:包公案,每天一元的报酬由村里同意支付。

    几个热心的村民,帮他们把包袱放到场院里,并从场院里搬了桌子和凳子放到了大街中心,地窨子的前边。韩德库还是热心肠,跑里跑外的跟着张罗。
1...8081828384...2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