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丹尊女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酒醉长安某

    若是按他自己的谋划,他是不应该这时候去利州的,不然利州事发在他此行之后,难免有有心人会怀疑这是他搞的鬼,可事关重大,不亲自去一趟他又不放心。

    思虑了良久,他绝对去四皇子府一趟,前几日听闻归州知州被四皇子接到永安城养病,这病养得差不多了,算日子也该回归州了,从归州去利州总还是不算远,看上去也合理些。

    凌铭本来是不欲让赵知州回去的,这解药确实还没有眉目,让他在归州待着,凌铭有些不放心。但赵知州自己要求回去,理由是他本不是永安城的官,此番入城也没有旨意,已属不恭,再久留不走,陛下知道该有意见了。

    于孟章赶上了好时候,他到四皇子府的时候,凌铭正和赵知州争执不下,他略问了问争执的缘由,马上便编出了赵知州久留的十不利,并且以名誉向凌铭保证,自己决定会将赵知州安然无恙地送回归州。

    凌铭本还想坚持的,但看了看赵知州确实不想留在永安,也就退了一步,于孟章当即与赵知州定下了返程的日期,回去便准备行囊,并且上书弈风帝,情真意切地描述了一番自己与赵知州多么情同手足,赵知州此行路远,自己实在放心不下,所以自请护送,希望陛下能够恩准。

    可是于孟章忘了,刑部现在手头还有一个案子,牢里还关着一群舞弊的举子,状元楼那事儿还没有下文呢。

    其实这事大概意思于孟章也明白,这案子归凌钰主审,功劳是凌钰的,最终洗脱的也是凌钰的罪名,这算下来跟于孟章没有半点关系,他自然不乐意管。

    但好歹是皇帝派下来的任务,他不顾这个案子,直接上书要送赵知州回去,这事儿落在皇帝眼里,就是另外一番意思了。

    不过好在,皇帝也没有难为于孟章,只是将凌钰叫去了御书房,将那折子拿出来,让凌钰自己决定。

    那折子写得情真意切,可问题是,谁也没听说过于孟章与赵知州有多深的交情,值得他这般情真意切。

    “于大人怕是要躲儿臣啊。”

    弈风帝轻哼了一声,“五天而已,这个于孟章,做得未免太过了!”

    “不过既然于大人要走,那便让他走吧,于大人无心与这桩案子,与其将人硬留在永安城,不如放他去归州散散心,刑部近来压力也很大啊。”

    弈风帝没有再说什么,既然凌钰已经同意了,那他也无所谓留不留这个于孟章了,只是,“那桩案子有眉目了吗”

    凌钰摇摇头,“儿臣已经派人去找了,但目前还没有眉目。”

    “五天的时间不多了。”

    “是,”尽管看上去时间紧迫,但凌钰好像并没有那么着急,“儿臣已经想出一个办法,若是最后实在找不到,可以赌一把。”

    “什么办法说来听听。”

    “还请父皇,五天后,恕儿臣无罪。”

    这话听上去有几分僭越,但弈风帝却没有因此而大发雷霆,倒是饶有兴致地琢磨了一会儿,“为什么”

    “儿臣判断,这幕后之人既然是想栽赃儿臣,就一定会留着人证,若是父皇最终恕儿臣无罪,那幕后之人坐不住了,便会跳出来,指证儿臣。”

    “那你有没有想过,那人,若是死了呢”

    凌钰沉默了,良久之后,才缓缓开口,“多谢父皇赐儿臣一个新的思路。”

    弈风帝看着凌钰,沉沉叹了口气,“你啊,是个好孩子,可就是太老实了,这世道,永远不像你想得那么简单啊。”

    “父皇教诲,儿臣谨记。”

    弈风帝看了凌钰许久,而后轻轻挥了挥手,“朕乏了,你退下吧。”

    “儿臣告退。”

    于孟章就这样踏上了他去往归州的旅途,而那日凌钰出宫的第一件事便是直奔京兆尹府,翻阅这几日永安城发生的命案。

    要说也怪言策手太快,他若是再拖上两天恐怕还不至于正正好好被凌钰翻到,他大约也没想到凌钰会去查这个东西,又或者说,他也不怕被凌钰翻到。

    因为案发时间很近,冯平的尸首都还没处理,凌钰带着许飞舟来认了,确定那人就是他口中的山羊胡。

    人死了这件事情却是更麻烦了,因为凌钰无法证明这个人不是他杀的,冯平在永安城没什么亲人,冯平这个名字都是街坊报上来的。

    冯平是在城南的一个小院被杀的,时间没人知道,大约是夜里,因为被发现时,已是第二天清晨。

    凌钰皱眉看着卷宗上写着的东西,他现在才算是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这桩案子的逻辑,合起来每一条都说得通,他派冯平去给林增送信,明示林增要照顾其中某某些考生,然后林增照办,然后事情败露。

    事情败露后他将所有罪过推给林增,林增下狱,为了防止冯平有朝一日出来指证自己,他还暗中杀了冯平。

    可整个逻辑唯一的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是,凌钰他知道,自己真的没有做过这件事,冯平死了,他更无从找到那个所谓的写字的人了,凌钰现在感觉有人特意做了一个局,将他正正好好地圈在局里,动弹不得。

    他唯一有的,只是弈风帝的信任,可弈风帝也要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啊,他尽可以将林增推出去定罪,可谁又能保证,那背后推波助澜之人的下一步,不是将这件事的所谓真想散播出去呢

    凌钰猜对了,言策正是这么想的,他动摇不了帝心还动摇不了民心吗民心永远是一把利剑,而如今这个朝廷,已经失去民心太久了。

    。




第三百三十二章 不了了之
    官府的案子,从来是不外泄的,若非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案要案,恐怕这案子结了寻常老百姓都不一定知道城中还曾发生过这事儿。

    大约也是由于这种不外泄,一旦什么案子传出些风吹草动,消息在老百姓间传得尤其快,就比如这一次。

    “你听说了吗这一次春闱的舞弊案,听说是二皇子一手操纵的呢”

    “真的有什么证据吗”

    “哎哟,还要什么证据,现在街上人人都这么说呢!”

    “你不知道吗,之前查封状元楼,还是二皇子亲自带人去封的,若这件事他是主谋,怎么可能还是他主审。”

    “这可就有门道了,”说这话的人看上去是掌握最多消息的人,说话时的神情得意得很,“听说没,前几天那个混混,冯平,让人杀了,听说就是因为有人供出来,是冯平一直跟二皇子联系。”

    “哟,那这”

    “明白了吧,我看八成啊,是二皇子看事情快要败露了,所以先下手为强。现在好了,案子成了悬案,谁也说不清了。”

    “可二皇子不是这样的人啊”

    “哟哟哟,那些皇老爷们是什么样的人还能让你知道了”

    “反正我不信。”

    “你不信由你,关我什么事。唉,说起来还是老百姓苦啊,他们都在传,这往后的弈风国啊,八成就是二皇子当家了,可这二皇子又是这样的人,这日子哟,一朝不如一朝咯!”

    旁边的人赶忙捂住他的嘴,“,想死啊你!”

    “哎哟,说错话了,说错话了,不说了不说了,歇差不多,干活,干活!”

    云衣今日刚刚从一个病人家里回去,走在路上无意间便听得这么一段,她原以为那桩事已经算这么不了了之了,却不想还真有坚持不懈的人,执着地发挥着舆论的最后一点余热。

    其实云衣是不觉得将这件事在百姓中广而告之有什么用处的,老百姓永远是,就算对当权者不满,但只要能活下去,那便有一天算一天。

    而且民心对于夺权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尤其是在弈风帝眼里,民心恐怕还不如他那一年一次的祭祖重要。

    如此煽动民心,除非,是有人想造反。

    事情似乎变得有趣起来了,这么想来,在永安城这四家势力之外,似乎还有什么目前尚不为人所知的势力,在蠢蠢欲动。

    目前看来,这位朋友倒是比她有勇气地多,她只是想坐收渔翁之利,可这位朋友的意思似乎是要一锅端了。

    挺好的,云衣轻轻笑了笑,目前这局面越乱,就于她越有利,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人在前面冲锋陷阵地去解决那些看似不可能克服的问题,比如将二皇子拉下马。

    这么想来他们暂时还算是盟友了,只希望这位隐藏在暗处的盟友,最好不要给她捣乱。

    这一桩舞弊的案子最后还是不了了之了,这大概是弈风国官员办案留下的传统,遇上棘手的案子就拖一拖,拖着拖着这案子就消失了。

    林增和许飞舟等人依旧在牢里关着,也没人说他们怎么判,就那么关着,二皇子倒是没受什么罚,但永安城中几乎一边倒的舆论已经让他够难受了。

    更难受的是凌钺,这结果远远不是他想要的,他本来都想好自己如何做一个举证的大英雄,一举破获此案,依法查办凌钰等等,谁想在这节骨眼上,冯平竟死了。

    他手里的人证没了,他再去搅和这件事便失去了意义,所以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凌钰莫名其妙地脱罪。他才不管永安城的劳什子舆论,他只在意父皇的态度,只在意这件事丝毫没有改变父皇对凌钰的态度。

    凌钺那几日心情极不好,他甚至异想天开地想找到凌钰暗杀冯平的证据,找不到伪造都行,好在这种疯狂的想法被他身边的几人联手制止。

    这件事他不插手好歹还是就此打住,日后若有机会还能再拿出来提一提,他若是这么造伪证,那无疑是在洗脱凌钰的罪行,最后若是再偷鸡不成蚀把米,事情就更复杂了。

    但凌钺不会失望太久,因为于孟章此刻已经在前往利州的路上了。

    为了不被人认出自己朝廷命官的身份,于孟章离开归州后,就换了一声装束,打扮得如同一个沿街乞讨的乞丐,一路往利州走,一路还小心观察是否被人跟踪。

    跟踪自然是有人跟踪的,但不是皇家的人,却是言策派去的人。

    那人本是言策安排在归州的人,不想却偶然间看到了于孟章,铁剑门中有专属的联络方式,将这一突发事件上报后,他迅速得到了言策的指示,小心跟着。

    于孟章的突然出现对于言策来说简直是意外之喜,尤其是知道于孟章往归州去的时候,一个计划迅速在他脑海中生成。

    其实那份给赵知州的伪书信他还誊抄了几份,散给了永安城中的其他官员,这其中包括丞相、包括黄首辅,但却迟迟不见动静,于是言策渐渐也就放弃了,不想这时候,竟还有意外之喜。

    他不知道于孟章手里的那份是哪来的,但他相信于孟章一定是因为收到了那些誊抄的书信才会想到前往利州的,而他去利州的目的无他,无非就是搜集些确凿的证据,那么他无妨再助他一臂之力。

    言策的计划成型得很快,也很容易实施,无非是将归州的那一份东西再备一份,然后用隐秘一些的手法藏进凌钰奶妈的家里。

    唯一的难点是让凌钰的奶妈许氏承认这些信确实是凌钰所写,事情说难倒也难,但好在许氏真的有一群混不吝的亲戚。

    所以那些东西也并不是纯然是编的,至少许氏的侄孙辈儿在利州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土地的时候,确实是打着凌钰的名号的。

    利州的知州是个胆小怕事的,他也不敢去永安城求证,那便只能一再退让,这才使得那帮人越发嚣张。

    这活儿言策是交给胡老三去做的,胡老三本身就长得五大三粗的,江湖气极重,而且只要他愿意,随时还能装出一副不太聪明的样子,最好迷惑人。



第三百三十三章 暴动
    胡老三虽然看上去不太靠谱,但做事效率极高,不过几日,言策便收到了胡老三的回信,表示他已经布置完毕了。

    剩下的事情便不需要言策操心了,于孟章不是个傻子,他知道该如何将效益最大化。

    永安城终于是平静了一段时间,但或许是因为之前的狂风暴雨太过突然,这种平静之下,也总让人有一种暗流涌动之感。

    于孟章按时回到了永安城,在利州的布置似乎并没有耽搁他的行程,他进宫复了命,弈风帝听着他一路上的见闻,也没说什么,挥挥手让他退下了。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时间慢慢冲淡了那一场春闱大案,凌清安还没有出关,云衣也不必着急回到皇子府,她与城南的街坊相处得越发地熟悉了,清闲的日子里也听听街坊四邻都在聊些什么八卦。

    事情的爆发好像就在一夜之间,朝廷收到消息,利州突发暴动,弈风帝派兵去镇压,这一切都很正常。但带兵的孙大人到了利州却是傻了眼,他发现这群所谓暴民反对的竟不是皇帝,而是二皇子。

    这位孙大人一时没了主意,不反对弈风帝,这是不是就不算造反,那既然不算造反,他是不是不必带兵清剿

    这其实涉及一个政治立场问题,若是二皇子一派的人,恐怕毫不犹豫就上了,可若是四皇子一派的人,却是会选择再等等,甚至是会推波助澜让事情越闹越大。

    何况这事儿本来就是于孟章挑起来的,他要用一次暴动,彻彻底底将凌钰在利州所做的一切撕扯到皇帝面前,甚至于撕扯给天下人看。

    可朝中的武将少有站队的,这一方面大约是因为武将本身直肠子,弄不懂那些明的暗的斗争,另一方面,朝中也有人猜测,他们在等凌清安。

    反正这位孙大人最终选了一个折中的解决办法,他撤了兵,但是将领头的几个人带去了永安城,用的名号不是匪首,而是要带他们告御状。

    那几人原本也是清清白白的小老百姓,只是被逼无奈才想出这么个极端的法子,这会儿有人肯替他们出头,他们当然求之不得,当场放下武器,备好了证据,带着那几个地方豪强便进京去了。

    那几个狗仗人势的混混也当真个个缺心眼儿,他们是当真以为二皇子是给他们撑腰的,一路上不仅丝毫不惧,那副大爷作风还更甚了,好几次,看得孙大人都频频皱眉。

    其实,当传出利州暴动这个消息时,凌钰便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利州,他想起凌铭曾给他看的那些证据,当时事情太多太乱,他甚至没腾出手来派人去利州看一看,如今利州出了事,恐怕他这回也逃不了干系。

    果然。

    孙大人带着这一行人是悄悄进的城,进城后也没做任何停留,直接便进了宫,两拨人在弈风帝面前吵得不可开交,弈风帝听着这前因后果只觉乱七八糟,但有一点他是听明白了的,凌钰指使地方豪强兼并土地,弄得农民无地可种,才引发这场暴乱。

    证据就明明白白摆在他面前,依旧是一封封凌钰的亲笔信,与上一次不同的是,这回还多了人证,那几个横行霸道的人,口口声声称是受二皇子委派,而且他们还跟二皇子的奶娘沾上点亲戚。

    弈风帝将凌钰召进了宫,凌钰听着高公公传旨的时候,便已然知道是孙大人回来了,可他没有任何办法自证清白,因为那个模仿他字体的人一直没有被找到。
1...9899100101102...1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