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娘子猛于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宋御
桂阳王打起来了,大梁乱了,这才只是个开始,至少在她记忆里,桂阳王叛乱之后也要两三年的时间平乱——当然,指的是前世杨劭在外扶新帝大杀四方。
她就是消息太闭塞了,没有权衡清楚。
杨劭前世回建康之后那都是几年之后的事了
这一世改变虽多,但乱世还是来了,可见天道自有他的大方向。杨劭既然在前世能够以一介寒门庶族起事,那就是妥妥的天命所归之人,这辈子说不定轮到最后仍是他的天下。
她,或许太急功近利了
家里没一个站在她这边的,她想和离都和离不了,肚子里的孩子她又不是真的敢流掉。她前世在宫中就有一个新得宠的妃嫔,怀孕小产,把命都给丢了,以至于这一世萧敬爱作天作地的想与杨劭和离,愣是没敢从自己肚子上动手脚。
不是舍不得孩子,是怕自己没命。
反正都和离不了,还真不如沉下心来,好好把杨劭的心给拴住,继续观望呗。
她相信,老天爷让她重生一回,不是让她就这么落魄潦倒的,合该她翻身农奴把歌唱,自己当天下的家作皇帝的主。
不然老天爷是在干嘛,闹戏呢
肯定是有‘他’的深意在。
萧敬爱深信自己肩负着使命,都已经走火入魔了。
作了个神厌鬼憎之后,意识到可能是自己哪里出了问题,想要缓和夫妻关系了。却不曾想作了这么一出一出的,别人会不会由着她缓和。
以至于后来桂阳王事件尘埃落定,杨劭回到杨府,萧敬爱又变了一副嘴脸,赫然是当初看上他,死乞白赖求嫁他的温柔缱倦模样,好悬没把他给膈应吐了,浑身的汗毛都竖起来了。
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
萧敬爱没弄明白萧宝信的来意,只当她是耍人玩儿。说是求人,却没有半点儿诚意,一言不全人家直接甩袖子走人。
她看萧宝信纯粹是过的风生水起,想要看她落魄。什么桂阳王攻城,向她求计,分明就只是个借口,存心想膈应她而已。
萧敬爱闹了一头的雾水。
萧宝信心里有成数,根本就不在意萧敬爱是怎么想。
她把戏演圆满了就可以了。
总要在谢显那里有个交待。
不可能知道桂阳王那些事当不知道,她做不到像萧敬爱那么……说冷血也好,说洒脱也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不是她。
但尴尬就尴尬在‘朕’的身份。
不好说啊。
怎么和谢显说——这位您谢仆射未来的儿子,是前世我与杨劭的儿子。阿娘没换,只换了阿爹,欢迎笑纳哦,这些情报算是见面礼
她没前世记忆,对杨劭也没有感情,她知道,谢显那么聪明的人不会不知道。
但知道归知道,就谢显那小心眼,别人多看她一眼都要被他冷冷地给扫视回去,夸别人一句俊都要争个高下的主儿,无论是她,还是站在他的立场上,‘朕’这来历还是能瞒多久就瞒多久,顶好是一辈子。
她没脸说。
是,她见识少,没经过这个。但她会设身处地啊,如果这个‘朕’换成了谢显与前世夫人的孩子,这辈子投到她肚子里,虽然这辈子是从她肚子里爬出来,她这心里也怪膈应的——
当然,谢显前世没夫人。
所以,左思右想之下,只能把被圈禁中的萧敬爱给抬出来了,谁让她重生嚷嚷的人尽皆知,谢显早摸透了她呢。
正好物尽其用,拿她来给‘朕’挡刀。
&n
第422章 甩锅
语气就不对了,满满的责备。
萧宝信知道,回府是少不了这么一顿的,毕竟她肚子里现在怀着谢家的金孙,谢家有多宝贝这个‘朕’,她清清楚楚。
心里有所准备了,始终笑盈盈地:
“是,阿娘,这事儿是我鲁莽了。叫阿娘为我担心了。”
“阿娘,快坐下吧。我就知道我做错了事,阿娘可没错呀,不能为了我气坏了身子……我还叫丫环给阿娘准备了大枣茶,阿娘最喜欢喝的。”
狗腿地扶着袁夫人坐到了榻上,招呼丫环上茶。
不得不说她这提前的准备还真派上了用场,袁夫人看她这样还摆出一副笑脸,半点儿不悦,仗着大肚子做倚仗的意思都没有,心里的火气就降了一半。
袁夫人也是性情中人,脾气上来是不会委屈自己的,肯定给你发出来。
但是说完了,再一看萧宝信的应对,她是满意的。
从萧宝信进门,谢显就宠着,长辈疼着,她算是长在福窝窝里了。刚进门两天就把王夫人房里的丫环给揍了,没两天又教训了谢珊,在谢家说横着走不为过了。
然而,肚皮争气,没过一个月又怀上了,袁夫人有时候都快把萧宝信给捧上天去,她心态炸了,骄纵着不好好过日子。
刚语气重了些,她还在想,万一萧宝信也炸了,难不成两婆媳要撕破脸
她儿子夹中间为难啊。
只一瞬间,她这为人母的就想到了方方面面。
好在萧宝信身段柔软,能屈能伸,认错态度诚恳,拍马屁的功夫也到位。
就这样的儿媳,看着心里就舒坦。
“……阿娘也不是真生你气,就是担心你。”袁夫人皱眉,这时候又和刚才不一样了,语气可软和多了,语重心长。
“太夫人多紧张你,你不知道吗”
“亲家夫人也是,走路都怕重了,一股风就把你给吹倒了,你怎么就这么心急火燎地往外跑现在的建康城,可不比以往了。”
“你有什么事,尽管吩咐下面的人去办也就罢了。”
“得亏你这是平安无事,若真有哪个不长眼的冲撞了,叫我怎么和玄晖交待”
枣茶上来了,萧宝信都没用丫环,自己接过来就捧到了袁夫人面前:“其实今天这事儿,我与玄晖早打过招呼了,具体什么事儿……我不是很方便与阿娘说,但是阿娘只管信我,我不是无的放矢,没事儿找事儿的人。”
这是咬紧牙关不准备说实话了。
主要,没法说。
再扯谎,袁夫人往下一问,也知道去的是杨劭府上,看她家二娘去了。
看萧敬爱能有什么必须亲自出面的,便是感情再好,不放心她派个车接来也就罢了,真轮不到她大个肚子在这紧要关头往外跑。
况且,建康城不知道她与萧敬爱不和的人,还真是少说。
她俩现在就算想装姐妹情深,都没人信了。
左右扯不圆谎,萧宝信索性也就不徒劳挣扎,把锅直接往谢显头上一扣,留给他去解决。
婆母如果不信,就由谢显去摆平。
果然,宝妈袁夫人一听谢显知道,心就定了,儿媳不是在她跟前养大的,她不知道根底,但儿子是她一手拉拔大的,是个什么品性她再清楚不过,肯定不会胡来。
再者,萧宝信对自家儿子有多重要,她看在眼里明镜似的。
儿子准许的事儿,那肯定是错不了。
准确无误听到袁夫人心声的萧宝信:……
宝妈婆母真是半点儿没错,一提儿子,准就是积极阳光向上,各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褒奖,就不可能有错误,人世间灯塔一般的人物。
不过,今日多亏袁夫人这样的性情,倒是将一场争端沙弥于无形。
婆媳二人说着话
第423章 张冠李戴
一屋子的人,都不知道说什么是好了。
她们可能头发长见识短,都想不出来萧宝信成天待在府里,什么样机密要事要和她商量。想媳妇就是想媳妇了,还找了个这么高大上的借口。
侧面是不是也印证了桂阳王攻打建康城,朝廷还是胜券在握的
要不然,怎么会这么紧要养着,还有时间和心情回府看媳妇
谢母其实也是这么个想法,怪不得别人,谢显平日就是这么个形象,把萧宝信的事儿当成天大的事儿办。
就没人怀疑,一旦萧宝信和皇帝的事急到一块儿,他肯定是选萧宝信而舍皇帝。
毕竟无论爱妻,还是畏妻,那都是骨子里隐藏不住的,更何况人家都没想藏。
只不过,自己嫡亲的孙儿这么说了,万一和萧司空有关呢,机密也不是不可能,谢母只当是真的听了——
“那就快去吧,别耽误你正事。”
谢显得了话,跟在座的长辈告罪,风尘仆仆的又和萧宝信回了容安堂。一路上攥着萧宝信的手就不撒开。
不过两天未见,就跟两年没见了似的,看见了就不舍得撒开。
“可是有关于桂阳王攻打建康的消息要与我说”
关上门,谢显开门见山就问了。
他前脚踏进府门,后脚管家就跟他招了,萧宝信偷摸叫下人备了车,去了萧家二娘子婆家。
萧敬爱有什么用,那就只是个重生之人,知晓前世,很简单的推论。能让萧宝信派人往宫里传话,从来没有过的事,那必定是与当今朝局至关重要。
萧宝信点头,肚子里还有一个‘朕’,不想被人看戏,她规规矩矩地退到一旁。否则面对谢显,她早一头扎他怀里了。
“我想着,若她能知道些什么,不是更好吗。”
萧宝信半真半假地混着‘朕’的前世记忆说与谢显听:“也正巧,前世何家大郎和今世一般,都任屯骑校尉,关于此事各种何家上下皆知,萧敬爱便是那时整日间听其婆其念叨,而有所记忆。”
“前世桂阳王反叛,挥军南下的消息传到建康不到三天就打了过来。”
“她记得桂阳王首先进攻的就是新亭,由薛木将军率军乘船与叛军抵抗,结果未有胜负,桂阳王便在新林弃船登岸,兵分两路攻打台城与新亭。”
“薛木拒叛军于新亭,但叛军却在石头城打开突破口,乘胜渡过秦淮河,自朱雀门攻入建康,直打到宫南掖门外。”
“诸多大将死于乱军之中,石头城相继溃败,开城投降……死伤人无数。”
萧宝信将从‘朕’那里听来的历史巨细无遗地告知谢显。
一直到她说完,谢显脸色沉重,始终不发一言。
其实,和他们推演桂阳王攻打建康几乎是一致的。
可以想见,这段话可信度还是相当高的。
唯一不同的,忠勇的薛木大将军还不在了。而前世中央军获胜的关键,还是薛木回援建康,将叛军赶出城。
让萧宝信去试探萧敬爱,这个念头就从来没在谢显脑中出现过。
萧敬爱那个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心里眼里都是她自己的那点蝇头小利,他就没想到于护城之战,萧敬爱居然知之甚多,甚详。
“行,我知道了。”谢显起身。“卿卿,你说的这些非常重要。”
“但现在军情紧急,我半刻耽搁不得,先去宫里了。”
“好。”萧宝信起身相送,没半分忸怩。“你,保重。”
谢显回身看了她一眼,到底没忍住。“但你这一次做的事过于鲁莽,我并不觉得是对的。如果你想从萧二娘子身上得到消息,派人去她府上接来便是。”
&n
第424章 赶鸭子上架
“这怎么成!”都没等永平帝说话,江夏王先跳起来不干了:“这是咱们大梁的皇帝,怎么可能宫中不留守卫!”
保的就是他啊!
没玩过象棋吗
没听说过把帅旁边的俩士都拱到河对岸的。
禁军是什么,那就是保护皇帝的,怎么可能把个光竿的皇帝留在宫中,这还不如直接送到桂阳王手上啊。
“是啊,皇上是大梁的魂,大梁的支柱,怎么可以将禁卫军都派到外面!”淮阳王第二个发声。
这都是在王皇后逼宫案中站错过队,这时候不表忠心什么时候表
淮阳第二个表示反对,纯粹为了反对而反对。
“不行,坚决不行!”
“皇上是大梁的皇上,不可以这样,历朝历代没有把禁卫都派出去的!”有了两个王爷的表态,殿内瞬间就炸开了锅。
文臣们不干,武将们虽然心里划弧,没经过这些,但还是乐见其成的。毕竟上战场杀乱的是他们,死最快的也是他们,有皇上和他们一起同生共死,想想也热血沸腾是不
眼神里就带着股子激动。
永平帝愿意吗
当然不愿意啊。
永平帝就是表面上为了维持处变不惊的人设,没好意思跟谢显叫板。毕竟什么同生共死的话是他自己说出去的。
不能打自己的脸。
但他说这话,纯粹就是起个鼓励动员的作用。他也知道一旦桂阳王打进建康,得了势,第一个宰的肯定就是他。
但,这不表示他就要彻底放弃抵抗,哪怕城破了,好歹他宫还在,还能抵抗一阵子的,说不准就有什么转机。
哪怕把武将希冀的眼神都看在眼里,也只作没看见,惜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