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家娘子猛于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宋御


我家娘子猛于虎 第976章 一茬一茬
参军徐则还是那句话:谢显不是个容不得人的,但也不能一而再的试探。
杨劭心里有话,只不过没明说,你怕是没见着大梁那些被谢显整的家败人亡的世家。其中还有谢显的亲姨母家,亲表弟呢。
不知道他们听见这话会作如何回应——
如果他们那里还能听到,还能够给出回应的话。
只是话虽这么说,杨劭接下来也没再起刺,说是边境磨蹭,别管大仗小仗那还是得打的,至少面子上的东西还要做足了。
然后就是等着谢显接下来的动作了。
……
杨劭想不到这一等就又是三年。
又到了进京述职的时候。
可是调任状没等来,却把康定帝的死讯给等来了。
杨劭:又死?
到底是大梁克皇帝,还是皇帝克大梁啊,这一茬接一茬皇帝死的,他心慌意乱的!
###
其实康定帝的死,不只杨劭惊,所有知道真相的人更惊。
主要是这位皇帝死的太有创意,是吃元宵噎死的。
本来太监是劝着不让多吃的,结果越劝这位小皇帝气性越大,偏要吃,结果活活把自己给噎死了。太监们吓的人仰巴翻,等到御医到的时候,皇帝早没气儿了。
好在康定帝到底年纪小,名义上是皇帝,干的不过是坐在龙椅上点头的事儿,建康城里的人除了诧异又死了个皇帝外,倒没闹出什么乱子。
只是苦了半个月前才打发去封地的三皇子随阳王与潘太妃。
褚太妃上蹿下跳,这些年就想着外出封地逍遥自在去。当不成皇帝,也不能在皇帝眼巴前膈应着,好歹去了封地,他们娘俩就自由了。天老大她老二地老三,既没萧太后膈应着,也不用让褚家压着。
在建康,面对的萧太后和谢显,褚太妃再傻也知道得仗着褚家,要不然真没人拿他们娘俩当回事。
只等到去了封地,萧太后也好褚家也好天高皇帝远就谁的手也伸不了这么长,管着她了。
其实萧太后是巴不得把这褚太妃给赶紧打发了,本来就深宫寂寞,能解闷的事儿不多,膈应人的事儿不少。这其中要说膈应人的祖师奶奶那就是褚九娘,上蹿下跳不消停。要真是出手了,双方杀个你死我活倒也罢了,这货就是拿嘴膈应人,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的,就不动真章的。
萧太后能怎么着?
打嘴仗掉不起那份儿,忍——她也是真不想忍,看着褚九娘就眼疼。
不过谢显不发话,后宫蹦跶出天际去也谁都做不了主儿,后来还是群臣反应几个王子也都到了年纪,该去封地了,只怕在后宫天长日久的长于妇人之手,都给带的小家子气,没了血性。
谢显这才点了头,把两个皇子封了王,挥挥手打发出了建康。
褚太妃是欢欢喜喜上路了,做梦也想不到的是,在建康城里日思夜想的事儿她一离开不到半个月就发生了。
只可惜等她收到消息黄花菜都凉了,新皇帝三皇子已经登基。
年号建兴,史称建兴帝。
潘太妃是不愿意的,她毕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借着褚太妃蹿下跳出来的晦气风远去封地,然后和亲儿子神不知鬼不觉地……混吃等死,完成平淡而甜美和谐并且寿终正寝的一生。
谁知道啊?!
谁知道哪片云彩上有雨,勾动天雷活劈他们娘俩脑袋瓜上了!
当她愿意儿子当皇帝吗?
肯定不愿意啊,这是什么好差事吗?
但凡当皇帝的,一个死的比一个快,比赛呢?
可是,真心推不掉,只有受人摆布的份,风哪边强往哪边倒。人家说皇子到年纪了,可以去封地了,他们就去呗。
走到半路让人截回来当皇帝——
她能拒绝吗?
她拒绝也没人能听她的啊。
从来没有一个皇帝亲娘是抱着一颗送人头的心情看着亲儿子登基的。
可建兴帝登基那天,潘太贤哭的是比死了儿子的陆太妃还要惨上几分。不是陆太妃不伤心,早过了最伤心的时候了。
萧太后扯出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在后宫待久了就看明白了,都是可怜人,每个人都有为难之处——
褚九娘除外,那货才该吃汤宵噎死!
白瞎了个心软善良的康定帝,待她跟亲娘一般还是很尊重的,有礼貌又孝顺的好孩子,就是有些贪吃。萧太后怀疑以前在陆太妃跟前没吃过什么好的,当上皇帝之后别的自由没有,至少吃上是五花八门,珍馐佳肴应有尽有了。
要不是她吩咐人看着,都快吃成豫章王那样了。她也吃不准了,怎么老宋家每代都有几个大胖子。
结果好么,就死吃上了。
然后,就轮上了潘太妃。
这潘氏萧太后其实也算放心,虽说是太皇太后的娘家人,但潘家本身也没什么根基,这位自进宫来就像是隐形人一般,恨不得缩个地缝里让人看不见,不争不抢。永平帝在的时候就这样,死了,她还是一样。
萧太后对她放心。只是这几年也让谢显把心性给磨出来了,管她上蹿下跳的,萧家就没有一个迁到建康的,封官加爵,可就是死守益宁两州。
她一个没有实权的太后,在朝堂上没有人依仗,在建康没有娘家撑腰,能靠的也就只有谢家,只有谢显了。
堂堂大梁天下,已经没有宋家人说话的地步了。
萧太后有些想家了,她怀疑未嫁之前在益州的日子。那时候她是何等的众星捧月,何等的骄傲?
自从进到建康,嫁给了永平帝,一直到现在,众星捧月的人早已经不是她。
换成了曾经‘恶名昭著’的萧宝信。
管她是什么太后,天家,现在建康城后宅的中心便是萧宝信,哪怕是宫廷盛宴,太后亲临,众人瞩目的焦点也永远都是萧宝信。
萧太后看多了已经麻木,倒不是嫉妒。
纯粹是忍不住唏嘘,曾经的飞扬跋扈,曾经的不可一世都成了真性情,成风骨了?
说这些话的人脸不红,她听着的人都红了。
她是外来的,当初萧宝信的见评是怎样她还是有所耳闻的。怎么着,有谢显当眼珠子似的捧着哄着,萧宝信就真成了眼珠子了?
搞笑啊。
萧太后对镜自揽都笑出眼泪来了,直到太监进屋里传话:益州刺史没了。




我家娘子猛于虎 第977章 占坑
益州刺史萧伯远是太后的长兄。
一直以来,萧太后都力致于把萧家给弄进建康想给自己撑腰,可从来都是镜花水月,让你看得到摸不着,朝中根本没人理她这茬。
基于这一点,她已经佛系了,想着娘家虽远,好歹为一方大员,封疆大吏,虽然离着远但手里握着实权不是?
长兄与二兄一个益州刺史,一个宁州刺史,三兄还是参军,无论哪个都是拎起来能独挡一面的。
虽说不在身边,可实打实都是兵权在握不是,总好过调进建康给个位高的虚职来得好。
萧太后以为自己想开了。
直到听到长兄的死讯,她放声大哭,总算不再自欺欺人,哪里是想开了,根本是没办法,左右不了朝局,只能看开了……
自从四皇子死后,她再没这么失态过。
永平帝死时哭丧,其实哭的大多是自己未知的未来,理智且克制,更多的是给旁人看的。
这次,真的感觉心里被剜了一块肉。
管他什么姿态,什么尊严,哭的那叫一个随心所欲,嗷嗷的扯脖子就哭,哭到最后也不只是哭长兄了。
从她进建康,阿爹死,儿子死,夫君死,跟穿上了糖葫芦串一样,一个接一个,现在又轮到长兄。
建康城那些贵妇背地里传她克人狂魔,当她不知道吗?
在她身边的亲人,一个接一个的死,从幼时丧母,到长大丧子丧夫,说她身份再尊贵又如何,就只剩下她自己。
又说,都是她的报应。
她动手杀宫妃,杀皇子,现在一点一点的都报应在她身上,在她儿子夫君身上。
是不是她动的手,杀的人,因为她坐在天下女人最尊贵的位置上,所有的罪孽就都扣在了她身上。
不用想都知道这背后捏造散播这些谣言的是谁了。
何家初时仗着永平帝飞扬跋扈了一阵子,得罪的可不只是她,送进宫里的妃嫔少有没被何淑妃得罪的,连带着身后的几个世家也都得罪的不轻。这还不是最致命的,毕竟最近世家势力纷纷被收缩,最致命的是何家后继无人,年轻一辈没有拿得出手的,不过是些膏粱纨绔。
没了永平帝的庇护,他们自己家又没有上得了台面的,何家不可避免的败落了。
在萧太后看来,何家这一系列的骚操作,不过是失败者最后的反击罢了,甚至不值一哂。
可就是这样在往日无足轻重的流言,如今在萧太后心里像是狠狠扎了一刀。不用别人提起,她自己心就乱了。
她,果然是这样吗?
但凡与她亲近的人,都不得善终?
……
###
萧太后悲痛难抑,一下子就病倒了。
宫里忙成了一团,小皇帝每日里请安自不必说,朝中却不理后宫事务,益州刺史没了,自然是要再安排个益州刺史过去。
于是谢府又热闹起来了。
在朝中左右不了谢显,难免就有人心思动到了后宅萧宝信的身上,大梁谁人少在萧宝信在谢显那儿是当眼珠子一般,说一不二的,真能说动萧宝信,谢显不愿意也不可能撅了她。
甚至嫁到褚家的谢姗都跑回娘家替夫君说项,想谋个好差事回去。离不离京的先两说,难得有人腾地儿,先把坑占住了再说。
谢家二房俩闺女就消停多了,知道自己抢不上槽,人家也不掺和。
萧宝信是谁,天赋金手指把众人的心思看的透透的,只不过她再不是十几岁黄毛丫头,冲动行事,心里有罢了,面儿上还是好好接待着。
现在不用武力威慑,有谢显给她在外镇着,现在真没哪个敢在她面前闹不痛快,说些阴阳怪气的话了。可以说,每个人都变得和蔼可亲起来,端的是仪态大方,殷勤周到。
不过萧宝信就这一点好,从不掺和朝堂的事,有事儿说——行啊,我转述给谢显。
当然,谢显听不听的,就不关她的事。
萧宝信是不愿意做这些交际的,与交好的姐妹们往来是件乐事,真与后宅那些个不相熟的妇人们交往起来就全靠一个忍字了。
用谢母的话说,这也是人生的一种修行,总不能活着只干自己喜欢的事儿不是?
——谢老太太身体硬实着呢,现在一个打三个同年龄的老太太不成问题。当然,建康城像她这么长寿的少,真敢和她打的就更没有了。
谢家忙着张罗谢九娘与豫章王的亲事,再过一年就要成亲了,总要先准备上。因为是三房的亲事,萧宝信占着当家主母的位置,少不得与王夫人跟着一同忙活。
最近成亲了两年的王蔷终于给靳斤生下了女儿,才出了月子,萧宝信便和谢婉等一干好姐妹去到靳府上恭贺。
褚令姿前阵子刚刚又有了身孕,被郗四郎给圈在了府里静养,结果一时不察被祖氏抢了个先机,和王蔷定下了娃娃亲,现在终于肚子大了,胎也坐稳了,得知真相的她顿时就委屈哭了。
手慢了一步啊。
现在,已经没人往萧宝信那几个儿女身上打主意了。
一则谢显护犊子之心太明显,谁的橄榄枝也不接,另外就是萧宝信生下那对双胞胎太能打,一言不合就上手,人家姐俩其实也不是存心欺负人,管你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都是姐俩一起上。
主要萧宝信一视同仁,家里的孩子从三岁开始习武,姐妹俩也是,到了五六岁的时候已经很似模似样了,一般同龄的小娘子还真打不过她们……
谢家位高权重,大人们惹起来还要掂量掂量,真是剃头挑子两头烧,欺负人哪。
萧宝信倒也不是不讲理的,可再讲理顶多体罚双胞胎,自家孩子揍可不就是白挨了?
一时间,萧宝信这对双胞胎令人闻风丧胆。
和琤娘定下亲事的路家小郎每每想起来都要哭上一阵子,悲伤春秋的,却让祖氏好顿笑,特意请到新认的亲家靳斤给拜了师傅——
不想挨揍就学功夫吧,能不能比过琤娘,俩人谁又能打过谁,她就不管了。
这也是她当娘的仅能做到的了,让她上手帮忙,她也打不过萧宝信哪。




我家娘子猛于虎 第978章 缩成鹌鹑
都说三岁看老,祖氏和路家大郎偶尔也唏嘘,亲事有点儿定早了。
太随萧宝信了,那么点儿的小娘子,从小就长的美人胚子——
这都没毛病,可连手欠都一模一样的。
当然,祖氏是熟知内幕的,谢显和萧宝信真都不是惯孩子的主儿,萧宝信动起手来不含糊,双胞胎闺女姑且不说,体罚都成习惯了,一个马步能蹲半个时辰,家里那几个小子除了刚刚三岁不到的谢玮,哪个没让萧宝信动过手?
谢显更是严父,一视同仁,据说不管哪个有错一律大字伺候,年纪长的罚写的字也多,年纪小的自也逃不过罚大字。
可就这么双管齐下,几个儿子都管的妥妥贴贴,唯独双胞胎该打还是打,在外面打完人家回家再挨罚就是。
祖氏也说不出什么,儿子比人家大一岁呢都打不过,她有什么脸面找人家算帐?
当初定亲的时候不是不知道萧宝信什么样。
闺女随娘,谁也没办法啊。
现在悔婚都晚了,承受不住谢家的怒火是一方面,自家那儿子也真是绝了,挨打也愿意往人跟前凑,记吃不记打的主儿。跟在双胞胎屁股后面转悠,俨然小狗腿子。要不是双胞胎一对一双就很能打,轮不到他上手战斗就基本结束了,没给他机会上场,估摸每次被告状的时候就有他一个。
……
“琤娘,你等等我。”七岁的小郎了,追在小娘子后面可没有半分羞赧,他四岁就知道那小美人是他未来的夫人了。
紫衣裳慢悠悠走在旁边的小娘子一看路小郎要加速往前跑了,一个抬腿就给他一个大绊腿。
隔着大老远祖氏都能听到哐的一声。
“我才是琤娘!”谢琤高傲的扬起头就走:“还管我叫娘子,连人都能认错!”
路小郎瞠目结舌,腿也顾不上疼就跟上去了:“你不是左边戴着钗吗?”
“——我是右边!左右不分!”琤娘气急:“左右都不分!别说你认识我!”
祖氏捂脸,儿子就这一个缺点,左右不分,却不曾想从小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了。扭过头不想看这俩小孩子了,糟心。
萧宝信被众星捧月,坐在正中间,笑若春风,任各府的夫人们明里暗里的打探,人家半点儿口风都不露。
“朝中的事儿我并不知晓。”态度那叫一个和蔼可亲。
祖氏心道,跟谢家老太太似的。
这些年,萧宝信跟在谢家太夫人身边真没少学,老太太学她拳脚功夫,她学老太太打太极的功夫,都还似模似样的。
“——你听没听萧夫人说起过?你们不是亲家吗?她就没和你露过口风?”
祖氏笑眯眯:“这是官场上的事儿,哪能瞎打听?你不知道徐家那位尚书是怎么把官儿给丢的?”
问话的夫人干笑,怎么丢的,让谢显给清算了呗,还能因为什么?
前年吧,喝多了把人员安排露出去了,结果就被降了职,现在挂着个金紫光禄大夫人的名头,实则完全被挤出了权力中心之外。
徐大夫一向在用人上与谢显多有分歧,他自认不与谢显同流合污,任人唯亲,此举无疑便是谢显的打击抱负。人员任用,不过是个小小的侍郎职缺,哪个人没有几个交好的,哪有几个不相互通气的?
谢显此举分明就是借机把他搞下台,接任吏部尚书的是留在建康的诸葛复,是谢显嫡亲妹子的公爹,铁杆的谢派啊——他娶的是三房的谢大娘子,再怎么样也不是一个娘的,和人家天然就不如诸葛家近!
徐大夫一度在朝度上下对谢显骂不绝口,大有撕破脸的架式。
好歹他是先皇‘遗诏’任命的辅政大臣!
就这么肆无忌惮把他给踢出权力中心,让他如何能忍?!
只不过,那也就是一时热闻,任谁都知道这时候不是和谢家撕破脸的时候。在三房王夫人生辰宴时,可不只徐大夫携谢大娘子一房出席,徐家当家的家主徐老爷子也带着继夫人前来驾寿,大有一家亲的架式,无疑也是验证了众人的猜测,徐家向谢家妥协了。
路家与谢家有姻亲,祖氏与萧宝信又一向交好,别人打听不到的,或许祖氏会收到风声。
祖氏别说不会没这眼力价打听这东西,就是真知道什么,也不会冒着得罪谢家的风险说这些闲话了。
她是大嘴巴,爱凑热闹,爱讲闲话,可是什么人惹得起什么人惹不起,什么该不该说,她还是心里有数的。
还没傻到家。
“……听说你家小八定了亲了,哪家的小娘子?”祖氏扯着话题越聊越远,放飞自我。
“杨家。杨家还有个小娘子比我家定的六娘大两岁,也是个好的,你家不还有小郎没定亲吗?要不要相看相看?”
祖氏眼睛亮了,为了儿子的亲事,她是愁白了头啊。“可以啊,那可要好好看看。”
俩人彻底聊上家常了。
萧宝信驾轻就熟应付全场,只不过半点人事任免风声都没露。
没过几天,益州刺史的人选出来了,潘家那位黄门侍郎潘珀。
当时潘家就炸了,谁也想不到这等好事能轮到他们潘家头上,尽管皇帝亲娘姓潘,可‘刺史’——可真不是谁都能当的。
往远了说,潘家不是没出过皇帝,玉衡帝就是啊,他亲娘不就姓潘吗,没少照拂潘家,可到顶也就是这样了,毕竟一州刺史,那都是给皇亲国戚和世家准备的,潘家不敢肖想。
往近了说,萧太后虽说有两个刺史亲兄长,可她用尽了心机手段也止步于此再无寸近,连建康城都没进来。人家那还是百年世家,太后的娘家呢。
潘朔当天就敲锣打击找谢显去道谢了,知道是谁使的力。
可以说,潘家起来,始于潘家的太皇太后,可是使上真力的却是谢显。潘珀也好,潘子路也好,那当初可都是谢显向玉衡帝推荐出仕,有知遇之恩。
这回又出了个刺史,潘朔可没认为是潘家那位太妃的功劳。那位在宫里明明是作威作福的命,依然过着谨小慎微的日子,生怕出错,缩成鹌鹑的主儿就不指望了。




我家娘子猛于虎 第979章 飞扬跋扈
不过也不怪潘太妃。
潘家自来就没什么野心,当然也是实力跟不上那野心,建康城人材济济都跟不上那一茬接一茬死的皇帝人多,当皇帝什么的,也算不得什么好处。
至少在潘家看来是如此,那皇位就跟被诅咒了似的。
可以说,除了当今皇帝身上有一半潘家的血统,潘家没得着任何好处。
潘珀得了刺史的职位,除外。
潘家沸腾了,感觉自家也快挤身一流高门了。
谈不上世家,一位监君,一位太守,一位刺史,豪门新贵算得上了。
潘朔在谢家里喝的醉生梦死拉着谢显兄弟长兄弟短的姑且不说,潘太妃在后宫是按捺不住激情澎湃的一颗心了。
亲儿子当了皇帝,她没一天心放肚子里的,一天天不是操心小皇帝被人算计丢了性命,就是让天算计去。因先皇帝是吃汤圆噎死的,现在后宫里那东西是绝迹了,可架不住还有旁的——
旁的潘太妃也插手不得,萧太后虽说这些天悲痛欲绝,闭门谢客不见人,可性子霸道,容不得人有半分权力染指,潘太妃也不想染指,她想插手的,和能插手的就剩小皇帝的日常饮食了。
她也怕小孩子贪吃,万一噎……着了,怎么办?
所以唯独在这上面潘太妃一直不放手,严防死守。
这些年,出乎萧太后意料之外的人和事太多太多,可唯独潘太妃这性子,数十年如一日的胆小如鼠,完美地承继了永平帝惊弓之鸟的性子,给她多大浪她都老老实实在岸上瑟瑟发抖地扒着,一个吃食上的事儿而已,萧太后大度的放开了手,全权交给了潘太妃。
萧太后没看错潘太妃,尽管萧太后闭门谢客的时间,潘太妃也一如既往的乖顺,没有丝毫逾矩之举。
潘太妃在后宫没有耳目,哪怕是族人升官这等大事,传了小半个月方才传到她的耳内。
她不参与政事,对朝堂也不甚关心,可是潘家人仕途顺遂,高官厚禄,那对儿子是有助益的,这点她还是清楚的。
不过,她依旧思前想后的许久也只是憋在心里,没敢往外露,更没敢召萧宝信进后宫,拉拉关系套套近乎。
她不过是个太妃,真要论起来也就身为皇帝生身母亲这点儿还有些价值,否则还真不够格召人家谢首辅的妻子进宫。而哪怕她召人进来,还是需要得了萧太后的许可,方可行事。
潘太妃衡量许久,萧太后亲兄长死了,自家族兄得了缺,占了位,这时候真往萧太后那边递话,萧太后想的开还好,想不开不跟往人家伤口撒盐一样,自己找不痛快吗?
1...30330430530630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