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朝做权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红尘贼子

    “那是火矾油,最能侵肌蚀骨!”

    火矾油,民间又叫“恶鬼油”,据说是来自冥河地狱的可怕之物,不管多么凶狠之人只要是掉进“恶鬼河”中,就会神魂俱灭,连骨头渣子都剩不下,就算是生铁也能化为乌有,最的可怕不过了。

    这东西虽然可怕,却仅仅只是存在于传说当中,谁也没有真正见过。

    当然,这只不过是民间传说而已,其实这种东西已经可以人工制造了,方士们称之为“火矾油”!

    当天晚上,金丝雀就将在潞王府的所见所闻详细记录下来,作成一封加密信件火速北递。




第464章:双簧
    看了金丝雀急递回来的书信之后,在暗暗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张启阳忍不住的哑然失笑。,

    原以为真的出现了电镀技术,看来是自己想多了,那确实是不可能的事。

    铜器案中出现的假铜根本就不是镀上去的,而是用了一种化学方法:置换反应。

    金丝雀在书信中说起的蓝色液体,必然就是硫酸铜溶液,另外那种色泽微黄的浑浊液体到底是什么,张启阳还推算不出来,但那已不是他关心的重点了。

    他甚至不关心潞王府的假铜到底是怎么弄出来的,因为那根本就不是重点,重点是制造假铜过程中出现的副产品:火矾油。

    火矾油一定就是硫酸!

    这是化工之母!

    作为一个穿越者,反而在技术上被这个时代的土著给超越了,这确实有些可笑,同时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这个时代的科学技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原始,至少他们已经能够制造出硫酸了。

    可惜的是,不管是潞王还是他手下的那些个“修士”们,都没有意识到他们所做的事情具有多么重大的影响,并没有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反而是利用这项技术来做最简单的牟利。

    这就好像产生之初仅仅只是用于生产烟花爆竹,而不是用来制作火炮。

    从本质上来看,虽然烟花爆竹和火炮是同一种东西,却有天壤之别。

    事实上,被西方称为炼金术师的方士们恰恰就是化学的奠基者,早期的化学成就几乎无一例外的来自于这批人,是他们拉开了化学的大幕。

    当然,这些术士的初衷大多是为了炼制长生不死的丹药,或者是为了找到点石成金的手法,却在无意之中打开另外一扇大门:化学。

    既然制造假铜的技术已经外流,只要拥有足够多的原材料,张启阳自己也能生产出硫酸。

    可惜的是,他没有。

    液态的硫酸铜虽然确实存在于自然环境当中,但却非常稀少,几乎可以算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也不知道潞王撞了哪门子大运,竟然得到了那么多。

    也许,在两浙之地存在至少一处硫酸铜矿呢。

    提笔给金丝雀回信,具体指示她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转眼已是五月底了,知了叫的没完没了,天气愈发闷热,但金丝雀却在潞王府中过起了逍遥自在的日子。

    金丝雀是张启阳的秘使,一直在潞王府中深居不出,潞王府对她极为客套,各方面的供应颇为周全。

    为了避嫌,专门划出一出院落供金丝雀极其随从使用,每日三餐六茶周到的很,还时不时的有小礼物馈赠。

    二十七这一天清晨,刚刚下过一场好雨,却又转瞬即晴,一道彩虹高悬于天,空气说不出的清新。

    如同往日那样,殷管事准时准点的来了,还带来了十几匹上好的锦缎和一些胭脂水粉金银首饰等物品!

    “殷詹事忒客气了,婢子受之有愧。”

    就如同金丝雀是张启阳的心腹一样,这位殷詹事同样是潞王的心腹之人。

    这二人待人接物的本事都是一般的纯熟,全都是长袖善舞之人。

    只不过金丝雀显得更加温婉,而殷詹事则多了几分江湖气。

    就好像前些日子一样,二人很随意的先聊着一些虽然很有趣但却没有任何价值的话题,似有意似无意之中,金丝雀说道:“虽说北地已经光复,终究难免有些宵小作祟。偏偏就有些胆大妄为之辈,竟然用假铜器欺瞒百姓。此等祸国殃民之徒,我家老爷必然是要严审的,眼下已审出了些眉目。事才刚刚收到老爷的书信,好像是说此事和潞王有关。”

    “哦!”殷詹事是何等精明之人,马上就知道要说起正题了:“北方也有假铜器真是不知死活,竟然犯到了张帅的手中,想来是一定要严办的吧”

    “我家老爷已命李绍剿了不法之徒的巢穴,查抄出不少假冒的铜器。审讯过后,那些贼子却说这制假之法是出自两浙。此事干系重大,还望殷詹事禀明潞王爷,把原委细细的说个清楚,免得有人横加指摘,侮了王爷的清名可就不好了。”

    听了这话,殷詹事立刻就知道应该怎么办了。

    但他却一点都不着急,而是面带微笑的说道:“此事早有风传,竟然扯到了王爷身上,若不是张帅剿了贼子的巢穴,纵使说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本无需分辨,终究是舆论汹汹,好说不好听啊。”

    说话之间,殷詹事就从衣底摸出一大沓子银票,显然是早就准备好的:“虽说剿灭宵小是张帅的本分,然此事终究牵扯到了我家王爷,如今水落石出,还王爷青白,些许意思,就给辛苦的将士们买双鞋子吧。”

    金丝雀当然知道这笔钱是什么意思,那是给张启阳的“好处费”,但她却看都没有看一眼,而是笑道:“前番殷詹事带去的那爆裂之物,我家老爷很有兴趣,说那是个好东西,若是用于杀敌之战场,必有奇效。”

    “不够是个奇巧之技罢了,只要李帅喜欢,好说的很呢。”

    “还有一事,我家老爷想要一些恶鬼油,越多越好,如是殷管事能把恶鬼油的制作之法告知,我家老爷必感激不尽。”

    恶鬼油这东西,从来就是毁尸灭迹的好东西,作为北地之雄,肯定会有很多见不得光的东西,索要恶鬼油和制作方法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恶鬼油这东西不过是制造假铜过程中的副产品,根本就不值一提,当然不会在这样的小事情上拂了张大帅的心意。

    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当天晚些时候,金丝雀离开了潞王府,一切的一切都在波澜不惊之中进行,就好像根本没有来过一样。

    只要潞王不是傻子,就知道接下来应该怎么办了。

    先是上一份折子自请罪责,把铜器案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当然他绝不会承认潞王府这的大肆制造假铜谋取暴利,而是避重就轻承认了这制假之法是从潞王府流传出去的。

    因为朝廷手里有确凿的证据,这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潞王不能这件大案和自己没有干系,而是把最主要的重大责任抛开,仅仅只是承认一些微不足道的过错而已。

    潞王崇道,喜好炼制丹药,这是全天下都知道的事情,虽然不值得提倡但却绝不违法。

    当年的嘉靖皇帝就有这方面的嗜好,而且做的更加过分,朝廷也不能拿这个说事儿。

    在无意中得到了制造假铜的方法,但潞王却没有以此牟利,至于说这方法最终还是流传了出去,并且造成很大的损失,虽然根源还在潞王这里,但那仅仅只是一个过错,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失察”而已。

    在潞王主动承认的情况下,再抛出几个替罪羊,也就可以交代过去了。

    最要紧的是,张启阳在北地端掉了制假的“窝点”,干掉了很多不法之徒,只要把这个情况给朝廷反映一下,立刻就可以把潞王洗的干干净净。

    至于说缴获的那些个假铜,早就装在金丝雀的车上送过去了,那就是不法之徒的罪证。

    这是一出双簧戏。

    这么做,也许会引起某些人的怀疑,但他们没有证据。

    德高望重的潞王的请罪折子,再加上张大帅的配合,绝对比捕风捉影的传言更有说服力。

    并没有多久,朝廷就默认了这个结果。

    虽然铜器案闹的满城风雨,但潞王却成功的“避重就轻”了一回,只承担了很少的一部分责任:减供一年,罚款十二万缗!

    不过是相当于减少了亲王的“两年供给”罢了,对于财大气粗的潞王而言,不过是九牛之一毛罢了。

    对于潞王而言,这件事就算是过去了,漫天乌云消散的干干净净,总算是“平安着陆”了。

    但是对于张启阳来说,却没有那么轻忽。

    地方官员和藩王勾结,别说是勾结了,就算是私下联络都是犯了朝廷的大忌,就在朝廷想要利用铜器案狠狠的整治潞王的时候,北方的张启阳却和两浙的潞王配合无间,在恰到好处的时机用一个敲到好处的手法帮潞王解套了。

    这么干的性质及其恶劣,影响极坏。

    朝廷不是傻子,就算是没有实打实的证据,也能猜出点什么了。

    张启阳在和潞王一起唱双簧,就算是现在的朝廷不能真的拿张启阳怎么样了,也必然会起很大的疑心。

    张启阳早就料到此事的严重后果,这一次他采取了主动,直接就对监军高起潜说明白了这个事情:“我知道朝廷一定会怀疑我和潞王勾结,而且肯定会问起此事。我估摸着你老高应该已经收到朝廷的秘旨了,陛下肯定会让你查实此事。”

    “我没有收到秘旨,真的没有。”

    “有也好,没有也罢,我今儿个来找你,就是为了说清楚这个事。”张启阳笑道:“我得承认,在铜器案中,我确实是在和潞王唱双簧。”

    张启阳不仅没有否认,更没有做任何遮掩,而是老老实实的承认了这个事实。

    高起潜似乎想要说点什么,最终却没有开口,因为他知道张启阳一定会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11



第465章:要事
    五月二十六,戊戌日。

    毅勇军监军高起潜返宁,这是自北伐开始以来,高起潜首次返回江南。

    北京到南京,两千里的路程只走了天。

    风尘仆仆的高起潜刚一进城,马上就紧急进宫陛见,复隆天子旋即召见。

    这个时候的复隆皇帝,内心非常复杂。

    早在三日之前,就收到了高起潜六百里加急的信件,知道他要回来江南奏报要事。

    高起潜在奏疏中的说法,这次返回江南只不过是一次例行的“工作汇报”,但事实上却不可能那么简单。

    真要仅仅只是常规的“工作汇报”,书文往来也就可以了,为什么还在奏疏之中说明还要千里迢迢的往返一趟呢

    必然是有书信中难以说明的大事!

    复隆皇帝那操切急躁的性情和他的老爹崇祯皇帝非常相像,直接就问起了他最关心的那件事情:“张启阳在铜器案中,张启阳是不是真的和潞王勾结了”

    “老奴这次返回江南,就是为了说明此事。”高起潜取出张启阳委托他带回来的那份上疏,恭恭敬敬的双手捧给复隆皇帝:“陛下,这是勇毅公的疏文,还请陛下”

    复隆皇帝一把将张启阳的奏折抢在手中,仔仔细细的看了起来。

    在这份奏折之后,张启阳以让人不敢相信的直率态度,承认了自己和潞王曾有过私下的沟通,并且在铜器案中给他打过配合。

    他知道这么做非常非常的不对,却不得不那么做,至于个中原因,身为毅勇军监军大人的高起潜会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复隆皇帝望向高起潜的目光之中全都是古怪的表情。

    高起潜知道这事解释起来非常非常的麻烦,好在张启阳早就帮他做好了万全之准备。

    “陛下,奴才带来一柄武器,还望陛下允准带入殿中。”

    未经允许,带武器进殿,就是图谋不轨,是十恶不赦的大罪。

    “允。”

    有了皇帝的允许,高起潜才命人把放置在外面的东西带进来,那是一把bs。

    这把bs寒光闪闪,除了手柄略短刀身更显狭长之外,和普通的bs没有任何不同,若是仔细观看的话,就会发现这柄bs的手柄处有一个小小的半螺旋卡环。

    “这不是普通的bs,而是n刺,张帅取名为刺刀。”

    bs的刀身狭长,端口尖锐,一看就知道是长于捅刺而短于劈砍的近身武器。

    但这玩意儿和铜器案有什么关系

    高起潜为什么要专门把这个东西带过来给皇帝看呢

    “陛下不知,此物并非用于贴身近战,而是专门用于野战搏杀。”

    野战搏杀

    野战之中,最好的武器就是长n大戟之类的长柄武器,毅勇军的大扎n就是最经典的代表性武器。

    清军习惯于使用的砍刀总是会造的很大很长,同样是出于野战的目的。

    这么短小狭长的bs,如何野战

    “陛下请看,诀窍就在这个小小的卡环之上。”高起潜说道:“有了这个卡环,就可以将这刺刀安装于火铳之上。”

    火铳兵在打白刃战的时候,会使用刺n,其实就是加一个套筒子的矛头而已。

    在火铳上使用套筒矛头作为白刃战的主武器,本身就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但当时的技术工艺太过于落后,实在制造不出兼顾火铳远程杀伤和白刃进展的武器。

    因为冶炼技术的落后,钢铁的硬度不够,打造出来的刺刀又大又厚,无法安装在火铳之上。

    就算是临时安装,也会因为材质的硬度不足,在格斗中出现断掉或者脱落的情形。

    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张启阳只能放弃刺刀,选择使用加装了套筒的刺n,同时格外给学生们配备了一把bs作为副武器。

    有了硫酸之后,就可以对材质进行精加工,可以把钢铁之中的杂质去除干净,在不叠加长度和厚度的情况下打造出应该足够硬度的精钢。

    虽然这不是什么天翻地覆的本质进步,而仅仅只是细节上的改良,却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作为化学工业之母,硫酸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钢铁的改良,这种改良不仅仅只是让刺刀出现了,更大的作用还在于对火炮的精加工。
1...268269270271272...3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