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老白猪

    “先生,黄将军,你们不必忐忑,高杰部将不投诚朝廷,不投诚本藩,这件事情虽说是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当一个人可以掌握十几万兵马的时候,他怎么可能轻易的向一个人低头呢

    如果他们真的有这么高的觉悟,那历史也早就改写了。”

    说完,李起便是大手一挥,“去,派人到阵前喊话,告诉他们三天之内缴械投降,否则,休怪本藩不顾手足同胞之情。”

    别看这一次李起也不过只是带了一万兵马过来,加上之前顾炎武黄得功带来的一万人,也就是两万多人而已。

    对上高杰部将十几万兵马,那数量还是远远不够。

    但是李起丝毫不担心这一点,并且他在心中还胸有成竹。

    李起知道高杰是流寇出身,他手下的这些人马别看有十几万,但其实绝大多数都是在他投降贺人龙后收容散兵游勇,还有那无家可归的青壮流民。

    这些人跟着高杰,那也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得过且过,你要真指望这些人拿命来保高杰,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李起又是堂堂一字亲王,未来的国君,并且身上还有那震人心魄的赫赫军功,这天下人共知。

    那么现在李起带兵来攻打他们,这在大义上便已是占据制高点。

    古人最是讲究大义名分,所以这场仗还没打,李起只要人来了,那么李起就已经占据了五分的胜算。

    再加上手中还有两万大军,这些大军现在正是气势如虹的时候,正可以一鼓作气,一举而下。

    所以现在尽管仗还没有打,但李起却已经是知道战争的结果了。

    所以李起丝毫不耽误,就只给李成栋和刑氏三天时间,多一天都不给。

    他们爱投降就投降,不爱投降就直接打过去,我李起也不会求着你。




第五百五十章事起变化
    很快,两军阵前便已经是响起了喊话声,李起的命令被准确无误的传达了出去,这一下便是在高杰大军之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特别是刑氏和李成栋,两人则更是大为惊恐。

    一来他们没有想到李起会来的这么快,二来李起这强硬的态度也是大为出乎他们的意料。

    这般的喊话,这无疑便是双方撕破脸皮,现在无疑就是两军阵前两军对敌了。

    “果然是天威不可逆啊。”

    刑氏看着对面那一个又一个威严无比的军阵,心里不由得也是暗暗后悔。

    “将军,殿下震怒,对我等已经是失去了耐心,这可如何是好在殿下面前连鞑子都讨不到好,我们现在虽然兵强马壮,人马比殿下多,但妾身还是心里慌张的紧。”

    这时候其实不单是刑氏心里慌张,李成栋也比他好不了多少。

    在这之前,李成栋对李起虽然说也非常的重视,但要说忌惮到了让自己慌张不已,甚至是恐惧非常的地步,那也还没到。

    不过现在则不然,这斗一见面虽然只是远远的看到一个军阵影子,但依然让李成栋感到压迫感十足。

    这真真是盛名之下无虚士,李起一上来就是强硬的态度,一来便给了李成栋一个强大的震慑。

    不由得,李起那赫赫战功便是在李成栋脑海里一幕一幕闪过。

    这每一幕闪过,都给李成栋的恐惧增加一分,现在要说怎么办,他也是不知道啊。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令他感到无比激动和兴奋的消息却是传来。

    只见一个传令兵急匆匆的过来,在他面前跪地禀报道“禀告将军,李自成十万大军兵出潼关,如今正在陕西四处攻城略地。”

    “哈哈哈,,,”

    李成栋听到这个消息不由得是仰天哈哈大笑,刚才心中那被笼罩的恐惧之情瞬间也是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畅快和得意。

    笑过后,李成栋对刑氏说道“夫人不必担心,天下形势在我,现在李自成十万大军兵出潼关,

    这样一来,定王殿下必然分身乏术,一定会撤兵而走的,到时候我们便可静观天下形势而动。”

    刑氏听到了这个消息那也是分外心动,并且对李成栋更加是高看几分。

    在此之前李成栋便判断李自成张献忠他们绝对不可能就此安分,一定会再次打出来攻城略地。

    现在局势果然是如李成栋所料,李自成真的带着大军打出了潼关。

    看李自成这架势,还有以前李自成那失败的教训,估计这一次李自成是不动则已,一鸣惊人,他是要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了。

    “将军果然料事如神。”

    “雕虫小技,雕虫小技。”

    夸赞了一句李成栋后,刑氏又是问道“将军,依将军之见,现在我们又当如何应对定王殿下呢”

    “夫人不必担心,定王殿下很快也将得到李自成的消息,他一定比我们还要着急,所以只要我们紧守大营,按住按兵不动即可。”

    刑氏听了暗暗点头,对李成栋的判断也是认同。

    不过刑氏还是有一丝担心,“殿下武功赫赫,几度出征都是无往而不利,一旦这次我们让定王殿下无功而返,只怕殿下会迁怒到夫君身上啊。”

    “夫人不必担心,定王殿下又不是三岁小孩,又怎会做那无智之事,还是那句话,只要我们兵强马壮,那我们就是将军最大的倚仗,将军必安然无恙,末将可以性命担保。”

    李成栋那是一点都不担心高杰的安全,在他看来最好李起在震怒之下,把高杰处死,这样一来,他就有可能掌握整个大军了。

    当然,这样的话他那是不可能说出口的,不管心里有多么的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但是在面上他还是要做出一副忠诚耿耿的模样。

    否则,军中也没有他容身之地。

    就在刑氏和李成栋两人得意非常的时候,李起的中军大帐气氛却是严肃非常。

    原来这时候李自成的消息也是传到了这里,顾炎武,黄得功,戚正等人都是一脸严肃模样。

    只有李起还和往常一般沉着冷静,丝毫看不出什么情绪变化。

    这时候,只听戚正对李起说道“殿下,前翻李自成兵出潼关,剑指京师,一路浩浩荡荡,排山倒海,瞬间聚集百万大军。

    后来遭遇惨败,这百万大军也是四下分散逃离,属下只怕这次李自成卷土重来,这些散兵游勇又会迅速聚集起来。

    真若如此,只怕到时候威势比前番更要猛烈,而如果李自成又再度剑指入京师,后果只怕不堪设想。”

    顾炎武也是认同戚正的观点,顾炎武也道“不错,李自成乱我大明多年,早已练下一身本事,如今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竟然是选择趁殿下和高杰所部对峙之机打出潼关,想必其必然有大谋,殿下绝不可掉以轻心。”

    戚正和顾炎武两人对李自成担心不已,而黄得功这时候则不仅是担心,而是咬牙切齿了。

    只听黄得功对李起跪道“李闯逆贼逼死烈皇,罪恶滔天,黄得功请命出征,请殿下许我回军镇带领兵马出击。

    末将要与那李自成决一死战,为烈皇报仇雪恨。”

    要说这黄得功谁对他最有恩,那当然是崇祯帝了,黄得功的一切都是崇祯帝给的。

    所以当面对着逼死崇祯帝的李自成,其他的直接便是向李起提出希望可以让他回自己军镇,让他带领自己部下十几万人去迎击李自成。

    在黄得功看来这样做的话,这边将不受到影响,李起还可以呆在这里和李成栋作战。

    这样两线作战,互不影响,这岂不是两全其美。

    不得不说黄得功作为一个武将,还是太耿直了,他这样火急火燎的样子,难免给人予分外猜想。

    你黄得功这么着急,想着回自己的军镇,难不成你是看现在高杰所部拥兵自重,形同造反,李自成又出来为祸大明,你也想跟着回去搞事



第五百五十一章 不需要考虑太多
    黄得功自然是铁骨铮铮,忠心一片,主动请愿前去抗击李自成,那也是真心实意,没有半分参加。

    不过有的人之所以会误解,那也是正常,毕竟武将嘛,手掌兵马大权,一举一动都是格外引人注目。

    再加上现在又是在天下动荡的时候,那更加是如此。

    不过别人误会不要紧,只要李起没误会就行。

    对于手下的人,李起当然也是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的话,那又怎么在乱世团结可以团结的人,开创一片新天地呢。

    “黄将军,你能够主动请愿,本藩非常高兴,事不宜迟,黄将军现在就动身出发吧。”

    黄得功见李起对他的请求几乎都没有怎样考虑,就答应了,心中也是激动,对李起又更加是尊敬几分。

    感动之余,黄得功还是对李起问道“不知殿下派何人为监军”

    自古以来武将打仗,朝廷为了制衡武将,以免武将失去控制,都会在他身边派一个监军。

    你可不要小看这监,在大多数时候领兵打仗的将军都得听这监军的,监军说东,领兵将军不敢说西。

    没办法,谁叫监军是皇上亲自指认的呢,只要他在皇上面前说一句坏话,那么领军将军即便打了胜仗,那也会被安上一个图谋不轨的帽子,

    到时候,那就要落的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所以这时候黄得功对监军的是谁,也是非常的好奇。

    如果有可能,他希望这个监军是堵胤锡,黄得功希望这一次还能和堵胤锡并肩作战。

    毕竟前翻他就和堵胤锡合作,一起把吴三桂给收拾了,所以他对堵胤锡的能力还是非常认同。

    至于顾炎武,虽然说他在学问和见识上也是不差,但是在领兵打仗这方面确实没有堵胤锡有魄力。

    李起一听黄得功问监军的人选,微微一笑,只是回道“对于黄将军,本番是绝对信任的,所以这一次黄将军领兵征战就不派监军了,黄将军一言而决就是。”

    对于不派监军,李起也有自己的考虑,毕竟监军也是制衡领兵大将权利的一种手段,是对自己有利的。

    但李起依然在这一次选择充分相信黄得功,一来是黄得功的人品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所以李起自然也是放心派他一个人领兵出征。

    二来李起也是想向天下人表明自己的胸怀大度,让人看到只要真心投到自己帐下来,那么自己也将对他绝对的信任。

    这一点,在如今的当下非常重要。

    要知道江北四镇这四大军头,高杰被下狱,刘泽清被杀,刘良佐现在也是被软禁在南京。

    他们三人如此下场,试问天下人又会如何看待呢

    虽然说明面上可能不会说什么,但是在背地里,在心里,人们一定会是指着李起的鼻子骂李起为夺军权,不择手段。

    所以现在李起也正是要借黄得功向天下人表明一个态度,那就是他们三人落的这样的下场,完全是自己咎由自取,和我没有任何关系。

    只要真心真意,相信朝廷,忠于朝廷,那么他的人生安全,兵马富贵都不会受到任何影响,黄得功就是例子。

    黄得功见李起竟然连监军都不派,全心全意的相信自己,心中大为感动,当下跪地道“多谢殿下,以后黄得功这两百斤卖给殿下了。”

    真是脑子一根筋,耿直,心是简单,这么容易就被人感动了,就把自己给卖了。

    不得不说这年头的人还是忠义的多,虽然说猪油蒙了心的也有,但那毕竟是少数。

    就像黄得功,现在都是一镇总兵,手里都有十几万兵马,但是依然改不了他那忠直的本性。

    就在黄得功接受命令,正要启程动身之时,顾炎武却是走了出来,对李起说道“殿下,两线作战乃是兵家大忌,现在我军和高杰大军对峙,李自成又横插一脚,若是我军将兵力过于分散,则不利于作战,学生以为,,,”

    说到这里,顾炎武便又是顿了一下,然后颇为有些犹豫,但他还是说道

    “学生与李成栋,还有那刑氏会过几次面,他们虽然在心中并不十分认同殿下和朝廷,并且还多有戒心,

    但是要说不顾高杰安危,即刻举兵造反,倒还不至于,故学生以为不如我们可以对高杰所部暂时进行安抚,而后全心全意对付李自成,如此,当有更大把握。”

    不得不说顾炎武的这个想法是比较老成持重的,不过李起显然并不赞成。

    李起微微一笑,对顾炎武说道“先生,你小心谨慎这是好事,但是什么事情也得看什么环境。

    现在这样的乱世纷杂,别说两线作战,便是三线四线,五线六线,那也是再正常不过,所以这个并不需要过多考虑。

    只要目前自身情况允许两线作战,那便不需要过多的去考虑他的后果。

    需知在这样的乱世,什么都在变,人心在变,局势在变,所有的一切时时刻刻都在变。

    如果太过于谨慎,保守,反而会错失时机,我们只有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才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对于李起这样大胆的战略,顾炎武虽然一时也并不赞同,但是他也并没有说什么,毕竟在军事上这是顾炎武的短板。

    但恰恰在这方面却是李起的长处,到目前为止李起的每一场战争都是以胜利告终,可谓无往而不利。

    既然李起能够有这样的自信,那自然也只有李起自信的原因之所在。

    以自己的短板去争辩别人的长处,这是一件极其不理智的事情,也是一件徒劳的事情。

    所以顾炎武自然也是没有再多说什么。

    “殿下,那事不宜迟,末将便先行告辞了。”

    “将军稍等。”

    李起从腰间抽出一把剑,对他说道“黄将军,离别匆忙,本藩没什么送给你,这把剑乃我皇室御用之物,现在本藩便将此宝剑送予将军,希望他可以助将军征战沙场,建功立业。”
1...151152153154155...1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