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老白猪
,,,,,,
南京,皇宫,御花园。
此时的御花园“咿咿呀呀”,敲敲打打,好不热闹。
原来是弘光皇帝这时候在看戏,那戏台上的一众戏子涂脂抹粉,打扮妖娆,极尽卖力的表演着自己的拿手戏段。
精彩的戏文选段,高超的表演艺术,惹来弘光皇帝的拍手称赞,时不时的便是挥手许下重赏。
身边一众太监宫女见弘光皇帝兴致颇高,自然也是不会有哪一个人敢扫他的雅兴,所以一众太监宫女也是在一旁纷纷拍手叫好,场面极其热闹。
众人这般的高兴,这般的享受,这般的怡然自得,弘光皇帝的兴致如此之高,场面如此之热烈,犹如让人置身于太平年间的景象。
这便是权贵的享受!
即便此时不知多少人为大明京畿之地的沦陷而痛心疾首,为李张逆贼日渐成势而感到大厦将倾。
为挽救天下局势,为挽救皇明王朝,这些人不惜毁家疏难,奔走四方。
然而对于这些,作为如今大明王朝最高统治者弘光皇帝,却是丝毫不看在眼里,
那些忠贞爱国的义士,那些不幸遇难的烈士,此时还比不得戏台上的一个涂脂抹粉的戏子,
弘光皇帝宁愿将精神饱满的热情放在戏台上,也不愿意在别处浪费一分一毫。
若是李起在这里的话,估计便要忍不住拔刀相向了!
弘光皇帝这么高兴,但是在那御花园外面却是有一个人急得直跳脚,这个人就是弘光朝的首辅马士英。
别看这马士英善于弄权,在朝廷里面大肆打压异己,任用亲信党羽,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
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这个奸臣确实要比一般人要看得清楚,分得明白,
原本历史上弘光朝廷被清廷所灭,马士英还组织了一批军队,进行了最后的抵抗,
兵败后,马士英拒绝清廷的高官厚禄,毅然决然的投河自尽,这便是实证。
此时,马士英得知李起伏杀阿济格,马士英深深的感到李起崛起的势头越来越旺盛,这让马士英心中万分惊恐。
焦急惊恐之下,马世英便赶紧前来皇宫求见弘光皇帝。
但是此时的弘光皇帝正在御花园高兴的看戏听曲,这时候的雅兴不容任何人骚扰,
所以纵然马士英是当朝首辅,并且还是从龙功臣,但是弘光皇帝依然没空搭理,只让他在那里等着。
好不容易等到弘光皇帝听完了戏曲,这时候天已将黑。
在御书房,弘光皇帝接见了马士英。
行礼过后,马士英一脸焦急的说道:“皇上,大事不好了!”
“呵呵呵,,,”
弘光皇帝见马士英一脸的急切模样,非但没有跟着一同急切,反而是满不在
第三百一十二章 君臣密谋
“皇上,此事微臣已经再三确认,绝对千真万确!”
这般重大的消息,马士英自然也是再三确认过,否则,一旦事情出现反复,那么他一个欺君的罪过是跑不掉的。
作为官场老油条,万金油,马士英不可能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就在马士英这话刚一说完没多久,只听宫外便是渐渐传来一阵鞭炮齐鸣之声,
与此同时,百姓欢呼呐喊的声音也是渐渐高涨起来,最后响彻天地。
“怎么回事来人,去给朕看看,这究竟是出了什么事!”
弘光皇帝被马士英那言之凿凿的肯定之语,本就搞得心情不好,现在却听得民间传来如此欢呼雀跃之声,
两相比较,弘光皇帝好似感觉自己被百姓嘲弄一般,这让弘光皇帝感到极为的恼火。
在一旁服侍的太监得了弘光皇帝的命令,不敢有丝毫怠慢,吓得赶紧是出了御书房,前去打探。
不多时,那太监去而复返,哆哆嗦嗦,跪在弘光皇帝的面前,道:
“老奴回皇爷话,此时外面盛传定王朱慈炯伏杀阿济格,斩杀鞑子兵将三万余,一举光复山东。
许多百姓都是相信了这个传言,纷纷是点响了炮仗,敲响了锣鼓,在街头大声欢呼。
真是不成体统!”
要说这太监也是有点眼力劲,刚才他在听马士英和弘光皇帝的对话中,便是感觉到弘光皇帝对定王朱慈炯非常的不满。
此时弘光皇帝让他去打听为何百姓如此欢呼雀跃,却是没想到原来百姓竟然就是在欢庆定王朱慈炯的胜利。
这太监生怕自己回报这样的一个消息,会惹来弘光皇帝的不快,
但是他又不敢说谎,犯那欺君大罪,所以在禀报完毕后,他便是自作主张的给这些百姓下了一个定义,说不成体统,这自然也是在表明他自己的态度。
果然,这太监不愧是在弘光皇帝面前当差的人,对弘光皇帝的脾气摸的那是极准。
听完了他的汇报,弘光皇帝先是一副气急模样,后来听到他最后那句话,脸色不禁也是舒缓了许多,
最后弘光皇帝倒也没有为难他,只是挥挥手,让他退下。
不过弘光皇帝纵然是没有为难这个太监,但是在听闻这个消息后,弘光皇帝还是不由得心里一沉,像被抽空的精气神一般瘫坐在椅子上,
此时弘光皇帝一脸的颓废神情,和刚才听戏曲时那高兴的模样,真可谓天壤之别。
见此,马士英不由得便是说道:“皇上,如今皇上登基就位已然多时,可那定王朱慈炯却从未以臣子的身份上表过任何文书,此事皇上不可不防啊!”
马士英这话说的也是明白,那就是到目前为止,李起都没有以臣子的身份和弘光朝廷有过往来,
即便是上次李起派曹顺来请求弘光朝廷出兵钳制鞑子,
那也不知是李起有意还是无意,竟然只是传了一个这样的口信而已,并未在口信之中以臣子自居。
李起表现出来的这个态度,再结合如今李起这般的势力,那么他对弘光朝廷,还有对弘光皇帝是一个怎样的态度,这就值得人玩味了。
可怜弘光皇帝屁本事没有,你要跟他谈论戏曲说唱,他倒是能跟你聊上个三天三夜,并且还能说出一套又一套的东西来。
可是对官场上的斗争,君臣之间的权谋,弘光皇帝那可就十窍通九窍,一窍不通了。
“爱卿,这定王朱慈炯如此这般强势,而且又是先帝龙裔血脉,这叫朕如何是好还请爱卿教朕。”
&nb
第三百一十四章 君王无错论
“哈哈哈,,,”
要说这奸臣能够得到皇上的信任,那不是没道理,至少在奉承拍马这方面,那绝对是高人一等,那本事绝对一流。
马士英就是个中翘楚,马屁张口就来,而且说这马屁的时候,他那脸上的神情也是无比的郑重,好似在说真的一般。
这般的马屁神功,顿时便是拍的弘光皇帝龙颜大悦,高兴的哈哈大笑。
第二天,弘光皇帝便是在御书房召见了堵胤锡。
作为事情的始作俑者,马士英也是在一旁做陪。
“爱卿,如今我大明江山危如累卵,正值多事之秋,没想到定王竟然是一鸣惊人,先杀满达海,后斩阿济格,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朕心甚慰!”
说到这里,弘光皇帝不由得是摆出一副真心欣慰的模样,仿佛是对李起的骤然崛起,感到十分的欣喜,丝毫不认为他会对自己的地位产生威胁。
见弘光皇帝这样,耿直无私的堵胤锡,那也是顿时一扫心中阴霾,哽咽道:
“皇上,古人云圣君在朝,名臣勇将辈出,定王能够崛起,两蹶名王,光复山东,这正是因为有皇上坐镇中枢,整肃阴阳,执掌乾坤,方有如此不世之功,
此,虽有定王之功,然,全赖皇上英明,得天助,方有如此大好局面,值此,我大明必将中兴。”
这话一听就是马屁话,李起两蹶名王,跟他弘光皇帝有个屁关系,这里面的功劳怎么全赖他弘光皇帝呢
这不是扯淡嘛。
但是从堵胤锡的嘴里说出来,却不尽然,因为这里面透着一种极其深刻的古人思想,那就是君王无错论,君王万能论。
什么是君王无错论什么又是君王万能的呢
简而言之,那就是作为这个天下最高的主宰者皇上,他必须要给臣民灌输一种思想,
把本该属于自己要负的责任,全部推掉,把本不属于自己的荣耀,全往自己身上扯,
这样,皇上的形象就是无比光荣,伟大,且正确。
在这样的思想灌输下,天下臣民对皇上就形成了一种盲目崇拜的思想。
比如说天下大乱,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作为最高统治者皇上,他自然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他权力最大,自然责任也就最大。
但是他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在君王无错论的思想上,百姓认为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这主要是因为朝中出了奸臣,
皇上是被奸臣小人蒙蔽了,这才是搞得天下大乱,跟皇上本人没有关系,错全在奸臣小人身上,
只要除了奸臣小人,皇上不被他们蒙蔽,天下自然就太平了。
再比如说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谁的功劳呢
当然是皇上嘛!
即便当朝皇帝可能是个小娃娃,又或者皇上沉迷于个人享受,完全不理朝政,将朝政全部甩给了朝堂上的文武大臣。
但是这不要紧,天下太平,最大的功劳还是皇上。
因为老百姓并不知道当朝文武百官有哪些人叫什么
这些他们并不知道,但是他们一定知道当朝一定是有皇上的,有皇上,天下又这么太平,那这功劳不是皇上的,还是谁的
而且天下太平在老百姓的眼里,可能也跟老天爷保佑有点关系,老天爷为什么会保佑天下太平呢
因为当朝皇上是老天爷的儿子,天帝之子,简称天子,哪里有老子不保佑儿子的呢
所以,这功劳自然也可以全部加到皇上身上去。
&n
第三百一十五章 一扫阴霾堵胤锡
“哈哈哈,,,”
弘光皇帝见堵胤锡这个一向嘴硬如盘石的人,竟然是对自己说了这样一番话,
先是一愣,而后不由得便是哈哈大笑,满面红光,高兴不已。
这一幕,直把一旁的马士英看的是心里暗暗惊叹,
心说这堵胤锡还多亏了是一个耿直之臣,若他是一个奸臣小人,那这朝堂之上哪有自己站脚的份。
高兴过后,弘光皇帝不由得也是对堵胤锡进行了一番夸赞。
堵胤锡听了弘光皇帝的夸赞,心情激动,连连口称不敢,这些自是不必多提。
夸赞过后,弘光皇帝自然也是将事情转入到了正题。
“爱卿,如今定王在山东举事,局势一片大好,然,路途遥远,朕与定王至今尚未有只言片语的书信来往,
君臣不识,这对我大明江山的中兴是不利的!
所以朕希望爱卿可以代替朕走一趟山东,会一会定王,不知爱卿以为如何”
有道是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
堵胤锡听了弘光皇帝这话,哪里还敢拒绝
再加上堵胤锡本来也对李起非常的好奇,早就想当面见一见李起,看一看这个李起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竟然可以凭着一已之力,做下这样惊天动地的事情。
所以堵胤锡没有丝毫犹豫,便是答应了。
“为皇上分忧,为天下社稷鞠躬尽瘁,这本就是为人臣子应尽的本分,皇上但有差遣,乃臣之荣耀,臣自然欣然前往,又怎敢有异议!”
弘光皇帝见堵胤锡没有丝毫推辞,不由得也是感到一些欣慰,
心说这堵胤锡忠心可嘉,还是不错的,看来这件事情之后,如果他侥幸不死,以后还是可以重用一下。
“爱卿能够一心为国,朕心甚慰。”
说着,弘光皇帝对身旁的服侍太监使了使眼色。
那太监心领神会,便是手捧着一封金黄圣旨,到了堵胤锡面前。
“爱卿,此乃是朕对定王下的一封圣旨,烦请爱卿可以将之带去当面宣读于定王,待爱卿归来之时,朕必当加官进爵,以示恩宠。”
“臣不敢居功,领旨,谢恩!”
堵胤锡双手高举过头顶,无比恭敬的从那太监的手中将圣旨接了过来。
而后堵胤锡道:“皇上,如今天下局势于我大明十分有利,如此时刻,当以夸父追日之精神争夺时间,故,臣今日便请旨出发,还请皇上恩准!”
“嗯,准了,爱卿一路平安,快去快回。”
“谢皇上,微臣告退。”
待得堵胤锡走后,弘光皇帝不由得是大为兴奋。
不过兴奋过后,弘光皇帝又是颇为有些可惜的对一旁的马士英道:
“爱卿,没想到这堵胤锡还是一个忠臣啊,想想这一去,如果他被定王朱慈炯给杀了,朕还真感觉有点可惜。”
马士英听了,赶忙是宽解道:“皇上仁爱臣子,这自是臣子的无上荣幸,但皇上也大可不必如此,须知如今满朝衮衮诸公在皇上的英明之下,皆是一心为国,勇于任事,可谓众正盈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