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老白猪

    有的,只是为这个时代的天下百姓,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也许到最后,自己的心力可能会变成一个笑话,但是这又怎样,自己已经做了,自己已经尽力了,自己无愧于这个时代。

    这就够了




第三百二十七章 扬名是个技术活
    二来旨意之中竟然是直接命李起回南京见驾,这般的迫不及待,似乎有点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的意味在。

    如此之下,也就不怪一众将士会对弘光皇帝不满了。

    不过这些李起却是不看在眼里,似乎一点也不在乎弘光皇帝对自己的意图。

    原来李起在这之前,便是已然猜到弘光皇帝会命他进京见驾,毕竟自己是他的一个威胁,在外一天,他就一天不会安心。

    所以不管他耍什么花样,为的最终目的都是要解除自己对他的威胁,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李起纵然是猜到了弘光皇帝的意思,但是这圣旨之中竟然是只字未提对自己和一众将士的封赏,这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就算是做样子,你也得做啊,要知道你可是皇上啊,哪怕朝中拿不出封赏的钱财来,哪怕是说几句好话也行,

    但是这一切皆是全无!

    这里面甚至有一点刻意激怒李起和一众将士的意味在,这就不得不令人有点玩味了。

    堵胤锡这时候也是对这封圣旨的内容感到有点惭愧,他也是没有想到圣旨竟然是这样的内容,

    这里面丝毫没有拉拢和亲近定王的实际行动,反而是有别样的意味在,

    这若是定王心胸狭小,只怕这时候他也许就要对自己不利了!

    “这封圣旨到底是不是皇帝写的”

    堵胤锡心中不由得便是对圣旨是否真的出于弘光皇帝之手,感到怀疑。

    却说李起郑重从堵胤锡手中接过圣旨后,便是站起身来,对堵胤锡说道:“堵公,皇上之命,本藩不敢不从,只是如今山东新近光复,杂事甚多,一时难以脱身。

    不若容本藩稍后几日启程进京,不知堵公意下如何”

    堵胤锡见李起说话态度恭敬,话语亲切,里里外外都是透着对自己的敬重,即便是推延进京,口气也是商量,而非擅专,这些都让堵胤锡不由得是大为感动。

    而且李起的话也是事实,现在山东刚刚光复,鞑子随时都有可能杀回来,

    这般的情况下,如果李起突然离开,难免不会给鞑子留下可乘之机,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可就后果难料了。

    如此之下,堵胤锡结合实际,自然也是不会令李起为难,若堵胤锡真的不知兵,一心只知效死忠,那他也就不是堵胤锡了。

    点了点头,只听堵胤锡道:“殿下所言合情合理,下官自当不令殿下为难,既然如此,那下官便先行回京复命,殿下待处理事务妥当后,再赴京不迟。”

    此刻的堵胤锡宣旨完毕,李起又如此对自己亲近,对弘光皇帝忠心,那他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再以天使的身份对待,

    很自然的,堵胤锡便是转换了身份,对李起的态度也是和方才在巡抚衙门里截然不同,话里也是极透着尊敬。

    见堵胤锡这样说,李起很高兴,立即说道:“多谢堵公体谅,本藩感激不尽,方才对堵公多有不敬,以至堵公遍体鳞伤,这实在是万分惭愧,”

    说着,李起便是立即招手,叫来了顾炎武,让他去给堵胤锡找大夫过来医治包扎。

    堵胤锡再三谢过,而后李起命人将堵胤锡带去休息。

    待得堵胤锡走后,岳来,戚正,黄廷,郭云龙,张初九等人皆是走到了李起的近前,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

    这些人都是李起的绝对心腹,信任之情那是没的说,所以在他们面前,李起一向都是很放的开,

    当然,他们也放的开,在李起面前什么话也



第三百二十八章 名扬天下
    三日后,济南府城外十里长亭,李起带着顾炎武,岳来,戚正等人便是在这里恭送堵胤锡回京。

    在堵胤锡身侧一边,更加是站着两百精悍士兵,他们是李起专程安排,一路护送堵胤锡回去的,直到堵胤锡安全抵达南京为止。

    这般的安排,可见李起对堵胤锡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让堵胤锡心里是感动不已。

    “堵公,这一路千山万水,路途遥远,本藩也没什么好表示的,也就只能送上一点污秽俗物,以表心意,还请堵公万勿推辞。”

    李起说着,便是从刘桃树的手里接过一个小木箱子,里面尽是黄白之物,金银都有,最少价值千两白银以上。

    不要小看这千两白银,即便是现在因为战乱,以致物价腾贵,但是这千两白银也足够一个家庭生活一辈子了。

    “不可不可,殿下,这万万不可。”

    堵胤锡哪里肯要,不但是将金银推辞,还对李起道:“殿下,还请殿下以后称呼下官名讳就好,下官实在是当不得殿下“堵公”之称,这要是传出去,下官非得被天下世人诟病不可。”

    “呵呵呵,,,”

    李起一边呵笑着,便是一边将小木箱子亲自给堵胤锡装进了行囊之中,堵胤锡哪里阻拦的了。

    “不可,不可。”

    堵胤锡硬是不要,李起正色道:“堵公,前番若非堵公一身正气将本藩骂醒,只怕本藩便要走上那乱臣贼子的道路,最后必定也是难逃一死。

    所以说本藩这一条性命都是堵公救下的,难道堵公救本藩一命,本藩献上一点心意都不行吗

    再说了,这区区黄白之物,又岂是能够报答的了堵公恩情的还有一个“堵公”的称呼,难道你当不得吗

    若是堵公再推辞不受,那便是不将本藩的心意看在眼里,本藩就要生气了!”

    堵胤锡见李起心意如此,自然也是不好在拒绝了。

    “堵公,有道是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堵公一路好走,本藩待安排完手上事务,便会启程赴京。”

    堵胤锡也是感动的拱手道:“好,殿下珍重,下官也在京城静候殿下早日驾临,届时下官定为殿下接风洗尘。”

    堵胤锡眼含泪花,在李起等人的不舍目光中,踏上了回程的路途。

    一路上有李起安排的队伍保驾护航,堵胤锡一行人可谓是顺利无比,这不但为堵胤锡节省了归程时间,也同时又为堵胤锡大大的扬名了一把。

    一路上,那沿途的州城官员见李起竟然是亲自派出两百士兵护送堵胤锡回返南京,不由得是大为羡慕,同时也对堵胤锡感到敬仰了。

    原来此时,堵胤锡在济南府被李起先以河水为难,再以巨石挡路,最后以刀山相阻的事迹,已经是广为流传,并且还被百姓们套上了一个典故,谓之“定王三难堵胤锡”。

    不管什么时候,百姓总是喜欢对权贵的生活津津乐道,但凡是权贵里面出了一点芝麻绿豆事,老百姓都是喜欢添油加醋的一番戏说,那热情劲从未减过。

    在李起的刻意自污下,堵胤锡的形象被无限拔高,这也使得堵胤锡的大名很快便是人尽皆知。

    以至于堵胤锡每到一地,当地的百姓一见堵胤锡的庞大队伍来了,他们都是要跑出来观看,忍不住对堵胤锡一番品头论足。

    “看见没,这就是那个堵胤锡堵大人,真是不得了,定王那么厉害的人,在他面前都没招,最后还被他骂的不敢回嘴,真是厉害啊!”

    “定王也是了得人物,一连在路



第三百二十九章 封官
    南京城外,十里长亭,此时的长亭已经是人山人海。

    在长亭前,以马士英为首的一众官员正在这里恭敬的等候堵胤锡。

    原来堵胤锡人还没有回到南京,但他的名气却早已经是在南京城传开,那“定王三难堵胤锡”的故事更加是被说书人改成了桥段,在茶馆街摊不住的说唱。

    在这桥段里,堵胤锡成为了一个大义凛然,一心只为保护皇帝尊严,保护朝廷体面的大忠臣,和定王李起来了一番精彩的斗智斗勇。

    因为堵胤锡的形象对于弘光朝廷来说是无比正面的,再加之堵胤锡又确实是办成了事,所以弘光皇帝龙颜大悦,对堵胤锡的成名自然也是乐见其成。

    弘光皇帝都这个态度,堵胤锡便是想不出名也不行了,所以这时候的堵胤锡已经是名满京城,名满天下了。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这长亭前不但是有马士英等一众官员,边上还有数以千计的百姓,他们也是个个翘首以盼,只为早点见到这个说书先生嘴里活着的大英雄。

    “来了,来了。”

    当堵胤锡的队伍出现的时候,顿时便是引来来一阵的骚动,许多等待的百姓甚至要对着堵胤锡的队伍跑过去了。

    不过好在这里保护一众官员的明军士兵也是不少,他们这时候也是被马士英指派来维护秩序,以免发生拥挤踩踏,伤了自己就不好了。

    待得堵胤锡到了近前,马士英爽朗的大笑几声,带着一众文武官员上前几步,拱手道:

    “堵大人,此番堵大人力谏定王,痛陈定王过失,终使定王幡然悔悟,誓言效忠我皇,这尽是堵大人之功,堵大人真是功高盖世啊!”

    马士英说这话的时候,言语虽然是热情,字里也是奉承,但是这眼神里面却是难掩嫉妒之心。

    这一番他举荐堵胤锡去山东面见李起,原本以为李起是不会向弘光皇帝臣服的,至少不会臣服的那么容易。

    所以他还以为堵胤锡此去,估计十有是要被李起杀了泄愤。

    为此,马士英连给堵胤锡的悼词都写好了,就等着堵胤锡的噩耗传来,也好派上用场。

    哪知道最后等来的却是“定王三难堵胤锡”的故事。

    开始马士英还以为是小老百姓的误传,直到后来被证实了,马士英才不得相信这一事实,同时在心里也是万分的悔恨,

    心说早知这样,自己就应该亲自去走一趟,那样的话,出名的就是自己了。

    不过后悔已经是来不及了,在面对极度兴奋的弘光皇帝,他马士英也是不得不说起了堵胤锡的好话,为堵胤锡添砖加瓦。

    马士英一带头,一众官员也是跟着一个个的马屁哄哄。

    “不错不错,此番若不是堵大人应对如流,处变不惊,定王也不会这么容易向皇上臣服,堵大人之功足以载入史册啊!”

    “是极是极,堵大人凭着一己之力,说服定王十万大军来归,实乃是千古一大佳话啊!”,,,

    堵胤锡见一众官员如此,赶紧是一脸惶恐模样,道:“诸位大人切莫如此说,定王殿下本就心向皇上,这才是对皇上起誓效忠。

    此,并非下官之能,实乃是全赖皇上恩德普照日月,泽被苍生啊!”

    “哈哈哈,,,堵大人就不要谦虚了,你看,这万千百姓都是来迎接你的啊,堵大人这般的名望,真是看的我等同僚好生羡慕啊!”

    马士英一边说着,便是一边指着那远处被士兵拦着的一众围观百姓,羡慕的对堵胤锡说道。

    &nbs



第三百三十章 皆大欢喜
    马士英见弘光皇帝这样问,不敢怠慢,立即是站出来回道:“回皇上,如今朝堂众正盈朝,空缺实在不多,遍观之下,只有礼部仪制清吏司郎中,户部河南清吏司郎中,还有国子监祭酒,这三个官位空缺。”

    大明朝自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南,京就是大明朝的国都。

    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便成为了陪都。

    不过南,京纵然是成为了陪都,但是南,京却依然保有非常完备的官僚体系,中枢六部,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都是一个不少,并且每一个职位都有人员在任。

    不过因为大明中枢行政基本已经全部被移转到了北,京,所以南,京的行政体系与其说是行政体系,不如说是养老体系。

    许多在北,京京城混不下去的人,便是被安排到了南,京京城来供职,名面上地位不低,但是实权没多少,所以和养老无异。

    不过是官名叫的响亮罢了。

    不过如今情况却大不一样,现在弘光皇帝在南京登基称帝,中枢大权再一次的又回到了南京,这使得南京的这些养老官员一下子便焕发了新春,再度便是执掌了实权。

    而且随着鞑子入关,整个京畿之地都是被鞑子占据,所以在京畿供职的官员也是纷纷流落逃难,来到了南京。

    他们毕竟之前在北,京京城地位显赫,权利不小,这时候来到南京,自然也需要一番安排,怎么得也得给他们一个官做,

    要不然,人心不稳,便要搞出事端来。

    这几般之下,本来南,京官僚体系里面空额还是比较多的,这一下子便是被填得满满当当。

    每一个官位都是变得越来越宝贵,越来越稀缺,每一个官位都被人争的抢破了头。

    以前被那些高官士子看不上的官位,现在也是变得炙手可热。

    所以现在遍观整个南,京朝堂,有资格参议朝会的官位当中,竟然只有三个职位空缺,这也不得不说是一大奇观。

    要知道,以南,京的官僚体系来算,不算武将,就单说文官,这名额也是超过一万人!

    这么大的编制,竟然只有三个空额,可想而知,这官位稀缺到了何等地步

    弘光皇帝听了马士英这话,不由得也是皱了皱眉头,颇为有点不大高兴。

    这三个官位虽然不算小,但也不算大,弘光皇帝还以为会有什么尚书之类的呢,

    没有尚书,至少也得有左右侍郎吧,但是现在就这么个官,如果说是重赏,那实在是名不副实。

    马士英见弘光皇帝不悦,知道弘光皇帝是感觉拿不出手,便立即又道:

    “皇上,礼部左侍郎刘汉文刘大人年事已高,早前曾上书皇上,请求致士,此事皇上日理万机,一直未准,不如趁此机会皇上准其所奏”

    弘光皇帝大喜,也是把这事想了起来。

1...7778798081...1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