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老白猪
    原来前些日子礼部左侍郎刘汉文便上书,因为自己年纪大了,又有了眼疾,于是请求回家养老,弘光皇帝因为迷恋戏曲,一直没时间批复,现在却是没想到瞌睡来了送枕头。

    “爱卿所言甚是有理,朕这便准了刘爱卿。”

    而后弘光皇帝便是立即在旁边太监的帮助下,找出了刘汉文的折子,提笔高兴的批复了。

    批复完后,弘光皇帝便是对堵胤锡道;“堵爱卿,礼部左侍郎的官位可是不小,爱卿以为如何”

    礼部别看只是负责一些大典仪式,还有外国使者来了后,安排接待之类的事务,看着细碎,




第三百三十一章 李起入京
    离开皇宫,堵胤锡顿感神清气爽,只感到自己焕发了第二春。

    刚出宫,堵胤锡便是瞧见自己的至交好友陈子龙,只见陈子龙已经是在宫门外等候。

    “仲缄兄,子龙已在酒楼为你精心备下一桌接风酒宴,还请仲缄兄大驾光临。”

    “人中贤弟客气了。”

    堵胤锡高兴的答应一声,而后便是跟着陈子龙去到酒楼,欣喜赴宴。

    酒桌上,两人皆是感慨万千,陈子龙道:“仲缄兄,此次你真可谓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前番离去之时,仲缄兄还名不见经传,而此次回京,兄已名满天下!

    兄之才能,实乃我辈之楷模。”

    堵胤锡谦虚的摆了摆手,“贤弟言重了。”

    说完,堵胤锡颇为有些心事重重的喝了两杯酒,见此,陈子龙不禁问道:“仲缄兄可是有烦心之事”

    堵胤锡在陈子龙面前也没什么隐瞒的,于是将心中的疑惑道出。

    “贤弟,实不相瞒,我一直在心里便有疑惑,定王殿下虽然在见我之前,确实是出了这三道难题难我,但是细想之下,这三道难题却实在不甚困难。

    事过之后,我曾百般回忆,若真的定王殿下有心要刁难于我,这是不是有些太过简单

    而且自从见过殿王殿下后,我的名声便是越传越大,感觉有点出奇了,仿佛背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推着一般,这让我感到有一些惶恐!”

    陈子龙进士及第,自然也不是一般人,听了堵胤锡这话,便是不由得在心里过了一遍“定王三难堵胤锡”的故事,

    而后便是说道:“此事确实其中颇有些蹊跷,但不论如何,也不管背后有没有人在推,不管怎样,仲缄兄都是最受益的人。

    并且如今也成功的通过这件事情,仲缄兄位列兵部右侍郎,可以直接参与决断兵部事务,这正好也全了仲缄兄的心中抱负。

    既如此,仲缄兄又何须多想,一切顺其自然,岂不更好!”

    堵胤锡听了陈子龙这话,一时间也是豁然开朗。

    是啊,想不明白又何须多想,如此,岂不是自寻烦恼。

    看开之后,堵胤锡心情大好,和陈子龙连连举杯畅饮,好不痛快。

    此后又是过了两天,堵胤锡正式到兵部走马上任。

    一到兵部,堵胤锡便是立即推行自己的主张,和许多兵部同僚畅谈连李张,平鞑奴的政策,将个中厉害一一剖析。

    在堵胤锡的影响下,许多兵部官员也是渐渐对堵胤锡的主张有了了解,并且也慢慢的开始认同。

    但就在之后不久,一个重要消息便是传来,震惊弘光朝野。

    原来吴三桂已经在河南招兵买马,麾下大军据说已过五万之数,已成大患。

    虽然此时吴三桂还未明确打出反明大旗,但是鉴于吴三桂之前的过往表现,他的行为不得不引起弘光朝廷的重视。

    所以很快,在朝堂上便是展开了一场关于吴三桂的议论。

    以马士英为首的主战派,他们主张派出江北四镇之一的黄得功,让他前去攻打吴三桂,将其剿灭,以绝后患。

    而以史可法为首的人则是主和派,主张安抚招降,希望可以将吴三桂再度收编,回归大明朝廷,

    这样既可免了刀兵之灾,节省许多军饷钱粮,又可增添大明王朝的实力。

    至于堵胤锡,他则是主张先招后剿,认为吴三桂既然和清廷反目,在无根漂浮之下,必然也希望有一方势力可以投靠,

    所以不如先行对



第三百三十二章 面君见驾
    若非身份确认无误,别人还以为这只是哪个富家公子哥的出行队伍,又怎会想到堂堂定王李起,竟然只带了这么点人便来了京城。

    要知道他给堵胤锡送行,那还派了两百人呢!

    跟随李起一同前来的是顾炎武,刘桃树,魏千章,魏万章等人。

    只见刘桃树他们三十余人亦步亦趋的跟随在李起和顾炎武的身边,时刻保护着李起和顾炎武的安全。

    一进入南京城,面对着热情欢呼,兴高采烈的百姓,李起也是分外感到亲切。

    这些人之所以这样对自己热情,一来是自己斩杀鞑子立下了大功,给他们出了一口气,

    二来也是最主要的,那就是自己是崇祯帝的三皇子,他们与其说是在欢迎自己,还不如说是在欢迎崇祯帝!

    别看崇祯帝把大明治理的一日不如一日,但是那勤政爱民,艰苦朴素的名声却是没的说,老百姓都认,都说他是一个好皇帝。

    李自成打进京城的时候不也是说嘛,皇上是个好皇上,奈何满朝官员腐烂透顶,终致大明民不聊生,大厦将倾。

    死对头李自成都这样说,普通百姓对崇祯帝怎么样的看法,可想而知。

    现在崇祯帝在京城城破的最后一天,宁死不降,宁死不逃,最后在煤山自缢,这般的刚烈节气,试问百姓何人不为之动容!

    所以爱屋及乌之下,百姓此刻对于李起也自然是分外的热情,只把对崇祯帝的敬仰全部都转到了李起身上。

    感受着一众百姓的亲切,李起也是动容,不住的对众人拱手回敬,脸上也挂着亲近和蔼的笑容。

    李起这般的亲近之态,只把前来迎接的百姓们感动的是不能自己,许多百姓忍不住便是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李起似乎也是情到深处,不能自己,感觉只是拱手和微笑,并不能满足自己的情绪表达,

    于是李起亲自走到百姓中间,对他们好言安慰,问了几句家常里短,甚至还和几个老者握了手。

    李起这般姿态,只把那几个老者,还有身边的百姓看的是泪流满面,激动不已,

    “扑通”一声,他们便是跪倒在地,口称“定王千岁”。

    这一下犹如多米若骨牌一般,他们一跪,“哗啦啦”的便是有无数的百姓跟着跪拜,只一瞬间,李起面前便是跪下了一片。

    李起见此,只是不住的扶起他们,但扶起了这边,那边又跪下去了。扶起了那边,这边又跪下去了,

    如此反复,场面温馨感人。

    马士英见李起这么得人心,面上虽然在高兴的笑着,看着,但是眼神里却是充满着深深的担忧,

    “定王如此得人心,身份战功又如此了得,一旦寻得良机,举旗造反,试问天下何人可制!”

    马士英目光之中闪过一丝狠毒。

    “殿下,时候不早了,皇上还在宫里等着呢!”最后见天色己晚,马士英便来催促。

    李起也不敢再多耽误,最后同百姓们宽慰了几句,而后跟着马士英便是进宫面圣了。

    南京城,皇宫,奉天殿。

    此时的弘光皇帝高坐大殿龙椅之上,挺直了腰板,瞪大了双眼,努力作出一幅有气势威严的模样。

    这般样子,好似丑媳妇见公婆,他才是那个丑媳妇一样,那是显得颇为有些紧张。

    但是李起却是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弘光皇帝不由得是有些急了,道:“为何定王贤侄还未来”

    有



第三百三十三章 别样意味
    “先帝三皇子又如何两撅名王又如何在朕的面前,还不是匍匐在地,口称万岁!”

    “平身,皇侄免礼。”

    “谢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侄,听闻你在思宗皇帝殉难,京都失陷后,便是化名而出,逃脱大难,而后以“李起”之名潜以民间,时遇良机,得逢良将,最终起兵伐清,两撅名王,皇侄如此,朕心甚慰。”

    要说皇家的孩子那就没几个是白给的,纵然从小生下来就是当猪养,但是弘光皇帝的聪明还是不错。

    刚才的一番话,虽然都是实情,但是这一番说下来,却是给人以别样的感觉,

    你定王朱慈炯,在先帝,也就是你的父皇殉难的时候,你不在身边陪着。

    京都失陷的时候你没有城在人在,城破人亡,却是不顾父母手足,一个人偷偷跑了出来,你好意思吗

    逃出后,你又是不敢举起大旗,反而是化名躲藏在民间,最后得了空子,遇上了一些干将,这才敢起兵反清,

    虽然战果看着厉害,不过也只是时势罢了!

    一众大臣见弘光皇帝这样说,自然也是很快听出了话里的意味,知道弘光皇帝这是在刻意淡化李起的能力和功绩,而且还试图给李起带上不忠不孝的帽子,

    大臣们心里不由得便是对弘光皇帝不能容人的气度,感到失望,对李起也是分外同情。

    不过同情归同情,却是没有人站出来给李起说上句话,毕竟这是皇家的事,朱家的事,身为臣子的,尽本职就好,别的不必掺合,也不能掺合,更不敢掺合。

    不过事事总有例外,那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史可法倒是一副书生气度,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太大的深度,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

    见弘光皇帝这样说,不等李起答话,他便是站出来对弘光皇帝道:“皇上,昔日闯贼攻陷京城,百官大乱,万民大乱,定王殿下能够安然逃出,已然是苍天之幸,委实难于多作他求。”

    身边的李起见走出这么个人来为自己说话,不由得是多看了几眼,见他文质彬彬,脸庞四方,胡须很是长而有彩,给人感觉很是正派。

    李起心里下意识的便是把这人也记下了,心说等下了朝,好好问问这官员是谁,敢这样跟皇帝回话的,不是傻子就是直臣,不论你是哪一个,我这都要请你喝上几杯。

    李起感激,但是弘光皇帝却是都要气炸了!

    见史可法这样说,弘光皇帝不由得是眼睛喷火一般,都恨不得吃了史可法才好。

    不过就算他弘光皇帝气炸了脑袋,这时候也是不能发出来,毕竟身份体面还是要的嘛。

    史可法抬眼一见弘光皇帝脸色铁青,吓得浑身一个激灵,感觉似乎自己说错了话,不由得是拱手告罪,而后不等弘光皇帝发话,便是慌乱的退回了本班,

    心情忐忑慌乱之下,退回本班的史可法还用衣袖擦拭了几下脑门的汗珠,可见这也是个冲动的人,做事之前也没有细想。

    细想之后,又是觉得害怕。

    李起见弘光皇帝这样,赶紧道:“皇上对臣过奖了,臣哪里有什么两撅名王的本事,那都是手下人做的,臣不过也就是当个旗帜立在那里,别的,臣却是不懂了。”

    说到这里,李起还不忘添油加醋,一顿自污,

    “不敢欺瞒皇上,当初闯贼破城的时候,臣也是吓的要死,深怕会陷于乱军之手,于是臣再三央求父皇,要父皇把我送出城去。

    只是没想到臣是没事了



第三百三十四章 大跌眼镜
    “哈哈哈,,,”

    弘光皇帝听罢,仰头哈哈大笑,神情之中的畅快之情任谁都是看得出来。

    不怕你爱钱,就怕你不爱!

    这恐怕是所有封建帝王的心声吧。

    一边的马士英见此,也是高兴,不等弘光皇帝说话,便是抓住时机,对弘光皇帝建议道:“皇上,既然定王殿下喜爱买宅置地,那不如便在京郊圈一块好地给定王殿下,在给定王殿下起一处王府,以让定王享尽荣华富贵。”

    马士英话里的亦是便是要把李起留下来,不走了,这样李起也就在弘光皇帝的监视之下,自然也就不可能再给弘光皇帝带来威胁了。

    弘光皇帝听了,立马便是明白了马士英的意思,也是高兴,这可是定王自己说的,他正好可以借此加以恩赐,别人还说不出什么来。

    “嗯,爱卿所言极是,如此,朕便命有司为皇侄选上一块好地,在命工部着人为皇侄建造一处王府,以让皇侄居住,皇侄以为如何啊”

    弘光皇帝说着,便是目光深邃的看着李起,仿佛李起要拒绝,便要治李起一个大不敬之罪一般。

    但是出乎弘光皇帝和马士英意料的是,李起对于他们的话,那时及其的受用。

    李起很高兴,道:“臣多谢皇上恩赏,以后我就不回去了,那战场上吃风喝沙的,鬼才愿意呆在那!“

    一边说着,李起便是对弘光皇帝恭敬的跪拜在地,山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李起一口答应下来,弘光皇帝和马士英都感觉有点不大真实了。

    “怎么回事,定王怎么这么好说话,他就真的一点都不担心自己的安全他就真的甘心以后留在京城,那山东就不回去了大军就不要了”

    这样的疑问不单是出现在弘光皇帝和马士英的心里,在许多大臣的心里也是如此。

    但是作为事情的正主,李起却是一副志得意满的模样,仿佛能够留下来是他最大的心愿一般。

    “哈哈哈,,,皇侄能够这样想,那就好,那就好啊。”

    不管李起是怎么想的,总之他能够呆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这总是好的,总是对自己有利的。

    而后弘光皇帝又是在散朝后,安排了几桌丰盛的宴席,用来款待李起,也算是给李起接风洗尘。
1...7879808182...1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