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老白猪
这一点其实从表面上看是这样的。
自从李自成成事以后,到处的攻城略地,所过之处,皆是残垣断壁,鸡鸣无啼,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事实。
但是,这一点为什么会成为事实呢
李自成说破了天,不过是一个流贼而已,到处流窜,没有自己牢固的根据地,那钱粮人民这一块自然也不可能稳定,这是一定的。闪舞
这样的一个流贼,对付起来并不难。
之前大明朝廷对李自成的几次进剿,都取得了巨大胜利,打的李自成几次差点死无葬身之地。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李自成的实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
但是为什么李自成却总是剿也剿不死呢
并且他手下的人马,每剿一次,就越多一次,这难道也是李自成有什么本事吗
不是。
说到底,根子还是出在了大明朝廷自己的身上。
这个问题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简而概括就是一句话,如果朝廷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还会有人去跟随李自成造反作乱吗
再往前说一点,李自成如果能够有生活来源,生活的还可以,那他又怎么可能去造反呢
这其实就是一个论据的反推,他们之所以会造反,不是因为他们想造反,而是因为他们被,逼迫造反!
谁,逼迫的呢
朝廷逼的。闪舞
关外的鞑子越剿,势力越大,越大,就要越剿。
打仗不能让士兵空着肚子去,也不能光着手去,所以要有军饷,要有兵器,要有钱粮物资,这些都是钱啊!
但是偏偏大明朝国库来源单一,商人富贾,乡绅大户不用交一分钱的税,但是那些每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哈哈,却是承担了这个帝国几手全部的赋税来源。
不但如此,这税还一年比一年重!
以前有鞑子在的时候,在辽东要驻军,于是征收辽饷。
后来有李自成张献忠,为了剿灭他们,又要征有剿饷。
为了不使各府州轻易被攻客,朝廷让各地练兵,又来了一个练饷。
各种名目的税,朝廷每加征一分银钱,中间兜兜转转,摊派到老百姓身上,可能就要翻个十倍二十倍不止!
这让老百姓怎能挨得住,不造反才有鬼!
如果朝廷尽到了责任,让老百姓有所依赖,不至沦为流民,不至于在饥饿和寒苦中死去,
如果真的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不说好日子,哪怕是让老百姓苟延残喘,
那么李自成打来了,根本不用朝廷动员,老百姓自己就会起来反抗。这是毫无疑问的。
再说京城沦为鞑子之手,最主要的责任是不是李自成,这个其实也存在疑问。
京城毕竟是大明帝国的心脏,保卫京城的防卫能力,那绝对是强大至极的。
 
第三百三十九章 史可法之惊
李自成罪行累累,乃是我大明朝最大的国仇家恨。这样的人难道还不是我大明朝最大的敌人吗
难道还有比他更重要的敌人吗”
李起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史可法,道:“有,当然有,鞑子便是,难道史大人不认为鞑子才是我大明天下最重大的敌人吗
李自成张献忠他们即便最后成事,对汉家天下来说,也不过是换了一个人,换了一个姓当皇帝。
这天下该怎么样还怎么样,不过是再重演一次王朝的兴衰交替而已。
但是鞑子则不然,大人你看他们才刚刚入关,连脚跟都没有站稳,就迫不及待的下了“剃发令”,把我汉人传承祖先的头发都要剃掉。
不但如此,他还下了“易服令”,让我们连自己的衣裳都不能穿。
他这是要干什么
如果真的让鞑子最后坐了天下,这难道仅仅只是一次简单的改朝换代吗”
史可法被李起这一问,问得当场回答不上来。
不得不说,李起的话很出乎史可法的预料,毕竟李起作为定王的身份,是崇祯帝的三皇子,
按理来说,李起应该比他更恨李自成才对,但是这时候李起却是不然。
不但否认了他的言论,认为李自成并不是最大的敌人,反而认为是关外的鞑子,
而这关外的鞑子却是此时史可法极力主张联合的对象,这一正一反之间的差距,确实是极大的出乎了史可法的预料。
见史可法回答不上来,李起便是又自问自答,道:“史大人,若是鞑子真的坐了天下,剃发令,易服令得以实行,那么我汉家的文化传承还能继续下去吗
我们剃掉的不是一缕头发,而是我们心中的信仰!我们改变的穿着不是一件衣裳,而是我们几千年来的精神寄托。
孔子还曾说过一句话,若非管仲之能,我华夏早已披发左衽。
即便只是衣服从右衽改为主衽,就已经被视为华夏从文明变成沦为野蛮,不是人类。
那么我们将自己整个衣裳扒掉,头发也不要,那这又沦为了什么呢
我们又该用怎样的言语去表达这样的恶果呢”
李起的话在后世之人看来,自然是一篇废话,
不过是剃个头发而已,谁会去当真,不过是换一个款式的衣裳而已,又有谁会去计较那么多
又会有谁傻到为了保护自己的头发和衣服,不惜献上自己和家族的性命去抗争
这样的人,不是傻子,又是什么。
但这不是后世,这里是明朝,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讲,这却无疑是惊天之语,见始之高深,令人惊叹。
是啊,李起刚才的那一翻长篇大论,说简单一点,也就是他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鞑子入关,此非亡国,乃亡天下!
史可法被李起的话震惊得久久是回不过神来,眼睛里面满是对李起的不可思议。
“殿下,你怎么可以有这样的想法须知李自成可是逼死先帝的罪魁祸首!
若不是李自成攻破神都,先帝又怎会煤山自缢我神都又怎会沦陷已鞑子之手,这些都是李自成一手挑起来的。
这般的国仇家恨,殿下不去找李自成报仇雪恨,反而是在这里长篇大论的讨论鞑子的罪恶,这岂不是本末倒置!
殿下须知,关外鞑虏纵然强盛一时,但却不过是皮屑之痒,不足为患。
只待我大明王朝稍稍恢复元气,便可将他们轻而易举的横扫一空,这一点,难道殿下身为我大明皇子亲王,您对我大明还没有这样的信心吗”
&n
第三百四十章 直房遇上了奸臣
大官可以进去,李起这样的身份自然就更可以进去了。
不过引领李起进去的那个官员却是没资格,只是把李起引领到直房门口,便停下了。
“殿下,您先进去歇着,下官去外面等候,有事唤下官一声便是。”
“你不进去吗”李起问道。
“下官还不够资格,不能进去。”
李起询问之后才知道原来这官员名叫何庆云,乃是礼部的一个分科主事而己,
想进直房,最少得尚书级别的,亦或是入阁的大臣,他还不到级别,进去就犯忌讳了。
“哦,原来是这样。”
李起听罢,自然也不会去强行把他拉进去,毕竟有些规则是这样的,既然制定出来,那便有他的合理性,也许这也是激励官员努力向上的一种手段吧。
“何大人你不要灰心气馁,今日你我一见,我感觉你为人还是不错的,以后只要努力,前途一片光明。”
尽管李启新你也知道,就凭何庆云做班的嘴脸,一看就是个马屁精。
指望他说上几句好听的话,在人情世故方面有点见地,这还是能指望上的,但是指望他有什么真才实学,这个确实有点为难了。
何庆云听李起这样说,不由的是大喜过望,两只眼睛爆发出一阵炽热的光芒。
“真的吗殿下,下官真的以后有前途吗”
“嗨。”
李起“嗨”了一句,而后一脸感慨的模样,说道:
“人一辈子的事情谁说的准呢,起起伏伏,跌跌撞撞,风云聚会,运气来了,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就像那魏忠贤,得势之前在宫里倒了几十年马桶,谁又能想到他临了临了,还能风光那么一把,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对对对,殿下所言极是。”
何庆云听李起这样说,不住的点头称是,高兴的模样,竟然是把如今官场上的忌讳都是给忘了。
原来这时候弘光朝廷,举目望去,十之都是东林党人,这东林党人和阉党那可是不共戴天之仇,都恨不得把阉党赶尽杀绝,挫骨扬灰才好。
所以这时候东林党人在弘光朝廷得势,那自然也是展开了一番对阉党的打击报复,所有官员都是对阉党避之不及。
生怕自己和阉党牵连上一点关系,落得个士图尽毁,家破人亡。
而这时候李起却是把阉党的头面人物魏忠贤拿来做比较,并且还拿魏忠贤来当榜样,以此来激励何何庆云。
这当然是犯了当今东林党人的忌讳,若是被东林党人听了去,即便以李起这样尊贵的身份,也免不了被那些言官弹劾,
雪花般的弹劾奏章也将会纷纷飞向弘光皇帝的御案前,那时候即便李起得以过关,也少不了一番千夫所指。
不过好在此时这里只有李起和何庆云两个人,其他服侍在一旁的都是宫里的太监,
这些太监说到底也跟魏忠贤是一类人,在心里他们都是隐隐的以魏忠贤为自己的目标人物,
所以他们对魏忠贤都是极其的崇拜,都恨不得自己能成为第二个魏忠贤,那时候即便身死于难,但也风光了一把,此生不悔。
所以这些人即便这时候听了李起的话,也并不会去因此而告密,
反而是对李起投来了一丝感激和崇拜的目光,仿佛是找到了知音一般。
激励了一番何庆云后,李起便是大步迈进了直房。
一进直房,只见这偌大的一个直房,竟然里面只有两个人,这两人便是内阁首辅马士英。
另一个是谁,李起却是不认识。
不过按照何庆云介绍的,
第三百四十一章 忧心的马士英
马士英听李起这样说,不由得是一脸惶恐不安,道:“殿下这话真是折煞微臣啊,微臣不过是因为年老体衰,这才是将一把靠椅放在这,万万不敢谈“享受”二字。”
说到这里的时候,马士英不由得是一点感慨,对南面方向郑重跪地,磕头遥拜。
“当今皇上英明神武,每日里为国家大事操劳奔波,不知多少个日月,皇上皆是在苦闷忧愁之中度过,
每每念及于,此微臣心中既欣喜,又惭愧。
欣喜的是我大明终于迎来了一位中兴之主,日后在我大明在皇上的带领下,必将重振朝纲,收复旧日山河,重现我大明荣光。
惭愧的是身为臣子,却不能为君分忧,古语有云,君忧臣辱,君辱臣死,微臣不能为君父分忧解难,已属大罪过,如此这般,微臣又怎敢谈那“享受”二字!“
嘿,李起听了马士英这话,不由的是对他另眼相看几分。
李起心说这小子马屁功夫一套一套的,怪不得那弘光皇帝被他哄得一愣一愣的。
不过有这样的臣子在,竟然弘光皇帝又在同时宠幸另一个据说是男宠的张广延,马世英还听之任之,
马士英也不怕这张广延会借着弘光皇帝的宠幸,发展成一方势力,在朝堂之上崛起,以后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这到底是马士英没想到,还是马士英根本不将张广延看在眼里,这一点李起一时之间也是拿不定主意。
为了一探马士英的口风,于是李起道:“自古以来,若想成就中兴伟业,那必是圣古贤君,自身品德必是天下模范。
在我心里,当今皇上便是这样的一个皇帝,却是不知皇上在马大人眼里又是如何
另外据说皇上对一个叫做张广延的戏子十分宠幸,却是不知真假”
李起这话一出,马士英脸上,不由得便是闪过一丝羞愧难当之色。
没办法,毕竟弘光皇帝也是在他的一手操办下,给立起来的,立了这么个东西,他也是有点没脸见人啊。
不过这时候弘光皇帝已经是皇上了,大位已定,任何人都不得更改。
再加上李起这个堂堂先帝三皇子都是承认了弘光皇帝的地位,那这弘光皇帝的地位就更加是稳如泰山,
这时候便是借马士英十个胆子,一百个胆子,马士英也不敢说弘光皇帝半个字的坏话。
只听马士英在心里斟酌了一番词汇,而后便是对李起道:
“殿下,皇上虽然是圣古明君,一肩挑负着万千重担,但说到底皇上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属于自己的爱好乐趣,这些无可厚非,实乃实末小节而已,不必看的有多么重。”
“有道理,马大人你说的非常有道理。”
李起听了,立马是竖起一个大拇指,对马士英夸赞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