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好老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野怪逆袭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忽然响起震天的欢呼声。
“想来是槐里候攻入洛阳了。”王越大笑道。
刘宏点点头,然后道“大汉万胜还真是讽刺啊。也不知道城墙上的那些人是否也会喊一句,大汉万胜呢。”
这话没法接,王越虽然是个武夫,但也不是没脑子,不接话茬。11
223章 这一夜好漫长 终
任重死了。
阵前斩将,兵家大忌。但是皇甫嵩实在是忍不住。刘宏,在他的大军中险些被人给刺杀了,刺杀刘宏的人,还是他皇甫嵩自己的麾下。
当然,更令皇甫嵩生气的,是任重身后之人。作为一个将军,一个常年领兵在外的将军,他的部队里竟然有别人的暗棋。那么整个大汉朝这么多部队,又有多少是干净的呢任重可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一想到这里,他就浑身发冷,继而怒火中烧。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才能催生出这么多龌龊之事。朝堂之上,又有多少人食君之禄,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呢
任重不过是一个缩影罢了,一个让皇甫嵩觉得愤怒有遗憾的小小缩影。
任重可以说是他非常看好的一名小将,在他看来大汉新生代中,除了曹操、袁绍等寥寥几人之外,没有人比任重更加优秀了。
哪怕是皇甫坚寿和皇甫郦两人在皇甫嵩看来也不如任重。皇甫坚寿武艺倒是上上之选,但是为人有些莽撞,是个冲将,但不是统帅之才。皇甫郦武艺稀松平常,虽然聪明,但好行险招,总想着以小博大。
任重却不然,武艺在军中算得上是勇将,年纪轻轻却极为沉稳、谨慎。在皇甫嵩看来,任重最适合“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这句评价。
但是一切,都到此结束了。任重再好,也站错了队,被摘了脑袋,跟着一抔黄土离开了这个世界。
“陛下如何了”将任重的脑袋装在一个盒子里之后,皇甫嵩沉声问道。
将任重绑来的两名侍卫闻言连忙道“陛下无碍的,虎贲将军当时就护卫在侧。”
听到王越在,皇甫嵩点点头,然后道“某家去请罪。”
说着,他带着任重的脑袋直奔营帐。
到了低头,通报一声,走进去,他二话不说,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双手举着盛放着任重脑袋的盒子,跪着走到了刘宏跟前。
“臣,有罪。”皇甫嵩没有说什么废话,直接扔给了刘宏三个字。
刘宏没所谓的摆摆手,道“无妨,起来说话吧。”
皇甫嵩闻言站起来,立在了一旁,然后对王越递了一个感激的眼神,后者笑着点点头。
“战况如何了”刘宏问道。
“已经打下来了,有人开了城门。正在扫尾,再等一会儿陛下就可以进城了。”皇甫嵩信誓旦旦的说道。
刘宏点点头“那槐里候随朕一同进去吧。”
“喏。”
即将天亮的时候,朱符朱皓、皇甫坚寿皇甫郦四人联袂而来。原来是已经控制住了洛阳城,眼下是来请刘宏过去的。
也没有什么依仗之类的,刘宏只是披甲,便带着皇甫嵩等人,在大军的护卫之下,进了洛阳城。刚入城就看到一个人,身穿甲胄,等在入口处。
正是袁绍。
袁绍见刘宏走到近前,连忙策马迎上去,来到刘宏马前四五步的距离之后,勒停战马,翻身下马,纳头便拜“微臣袁绍,见过陛下。”
“正是袁校尉带人开的城门。”一旁的皇甫嵩小心解释了一下。
刘宏闻言笑了笑,道“朕没想到竟然会是袁校尉开的门。”
袁绍闻言有些尴尬,有些事情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袁家在这件事上肯定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的,但是谁要说袁家完全不知情,那就是装傻了。
“陛下,如今洛阳城以尽在陛下掌控之中,还请陛下回皇城,主持大局,稳定民心。”尴尬归尴尬,袁绍还是接话了。
“那就劳烦袁校尉前面带路了。”
“荣幸之至!”
袁绍在前引路,他麾下骑兵在何风的指挥下先走一步,清空御道,维护治安。
一路走到皇城的时候,曹操远远的看见了刘宏,连忙通知了朱儁和董明。然后朱儁在前,董明和曹操紧随其后,再之后则是夏侯惇、曹洪、曹仁、刘威等人。一行人浩浩荡荡的走出皇城,恭迎刘宏。
“怎么走水了”刘宏看着还没扑灭的大火皱着眉头问道。
朱儁闻言,一脸愤恨的解释道“陛下,我等杀进来的时候,那何进与张让两个狗贼,放火烧了皇宫,被他们跑了。”
“跑了”刘宏一挑眉头,道“怎么就跑了呢”
“张让等人已经抓回来了。”董明上前一步说道“张让等人逃走的路上正好遇到了来洛阳送猎物的上林苑令刘威,被刘威拿下绑了回来。”
“上林苑令”刘宏懵了一下,对这种小官,他不可能有印象的。
“就是此人。”董明指了指刘威。
刘威上前一步,拜了下去“臣上林苑令刘威,见过陛下。”
“刘威”刘宏笑了笑道“不错,不错。起来吧。”
刘威依言直起身子,然后恭敬的退到了队伍中。
刘宏扫视了一眼董明曹操等人,然后道“没想到啊朕还挺失败的。”
董明知道刘宏啥意思,于是上前解释道“百官如今都被太尉大人召集到了太尉府上。刚才臣已经派人去请了。”
“太尉大人,做得很好。”刘宏满意的点点头“快日出了啊,今天就辛苦大家一下了。毕竟热热闹闹了一整个晚上了,也到了该总结的时候了。”
是到了该总结的时候了。
董明和曹操两个人互看了一眼,这个时候两个人的想法是一致的。携救驾之功,借刘宏之怒,将朝廷清洗一遍。
刘宏回宫,找了一处大殿,端坐在上首。朱儁和曹操麾下控制着南北两宫,皇甫嵩麾下则控制着洛阳城。
殿内,董明坐在最前面,他身后曹操、刘威、苏则、曹仁夏侯惇等人一字排开。对面皇甫嵩和朱儁两人坐在前面,身后则是皇甫坚寿、皇甫郦、朱符、朱皓。
除了他们之外,刘辩和刘协,一人分了一个矮凳子,就坐在刘宏左右两侧。
东方既白,雪也停了。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大地之上,将黑夜驱散,透过窗子,洒在了所有人的身上。只有坐在最前上面的刘宏,仍然在阴影内,看不清楚他的表情。
但是也不需要看清楚,谁都明白,接下来肯定会是一番动荡和清洗。
蔡邕带着百官走了进来,所有人看到董明等人的时候,脸上都闪过一丝的意外,其中更多不少人带着羡慕的眼神看着他们。
蔡邕施施然的走到董明旁边座下,袁逢、杨彪等人也面无表情的走到了前列。百官陆陆续续的入座,很快便将殿内坐满。
鸦雀无声,气氛前所未有的凝重和压抑。
“把张让等人带上来吧。”刘宏的声音很是平静。
很快,张让等人被押着上了大殿。十二个人一股脑的跪倒在地,痛哭流涕,祈求刘宏的原谅。与此同时还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不知道在哪里的何进身上。
所有人都看着他们,等着刘宏发话。
“行了,朕也不给你们按什么罪名了。”刘宏看着这些宦官,挥了挥手“拉下去吧,给他们留个全尸。”
“陛下仁慈。”董明不咸不淡的说了一句,不少人立刻随声附和的跟着拍了一通刘宏的马屁。
刘宏看了一眼董明,然后道“皇宫当值的校尉呢”
“已经死了。”朱儁负责皇宫的扫尾工作,他接口道“臣发现他的时候,他已经在自缢了。”
“自缢”刘宏笑了“抄家,妻子儿女贬入奴籍。这件事情就交给刘威来办吧。”
刘宏先是瞟了一眼洛阳令,然后对对刘威说了一句。
刘威闻言起身,道“谨受命。”
“抄家和定罪的事情,都交由你来办。”刘宏又说道“你卸了上林苑令的官职吧,从今天起,你去廷尉那里报道,领正监。”
“微臣谢过陛下。”刘威连忙道。
董明闻言微不可查的笑了一下。
廷尉,中两千石,下有正、左监各一名。正监秩比六百石,官位虽不高,但却是大汉朝平决诏狱的二把手。虽然只是二把手,但是眼下这个情况,以刘威的个人能力来说,他完全可以架空廷尉。
接下来刘宏不停的点人,不管在还是不在的,没有一个人能躲过去。罪责重的,直接抄家灭族,轻的也是变为庶民,永不录用。
仅仅一夜的功夫,大汉朝就空出了数十个官位。其中最吸引人自然是司徒、司空这两个位置。
司徒,三公之位掌人民事。凡教民孝悌、逊顺、谦俭,养生送死之事,则议其制,建其度。凡四方民事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省牲视氵翟,大丧则掌奉安梓宫。凡国有大疑大事,与太尉同。
司空,三公之位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扫除、乐器,大丧则掌将校复土。凡国有大造大疑,谏争,与太尉同。
真要说起来,三公之位在汉末,就是背锅的。具体做事情的根本就不是三公,这完全就是个虚位,把人捧得高高的,其实没啥用。
但是眼下却不是这样了。
就拿董明来说,他就很想要司徒之位!说起来他如今是太常,再往上走,应该是司空才对。但是眼下对董明来说,司徒就相当于丞相之位了。
刘宏在杀了一批人之后,开始论功行赏了。
首先是蔡邕,官职不变,加封邑,这是题中应有之意思。
“以槐里候皇甫嵩为司空,加食邑千户,赏万金,荫其子两人。”
“以钱塘候朱儁为司徒,加食邑千户,赏万金,荫其字两人。”
刘宏话音落下的时候,在场的百官都楞了一下。事实上不管是谁,包括朱儁和皇甫嵩两人都觉得,董明会借着这一次的机会成为三公之一。
但是,刘宏让所有人都意外了。
董明面色不变,仍然一脸平静的开口“陛下圣明!”
第224章 何皇后?
“陛下圣明。”
董明说完这句话之后,目视前方,从表情上,看不出来任何的心里变化。在场的文武们却各有各的心思。
封赏仍然再继续,曹操、袁绍等人也全都被封赏。一直到了中午的时候,刘宏才将对所有人的封赏都说完。
说实在的,刘宏这一次的表现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按照常理来说,他应该休息一天,等董明、蔡邕等人商量好陟罚臧否之后,上呈给他。明日,他再上朝,一一宣布。
但是眼下,刘宏一刻也不停歇,甚至连思考都没有,一张嘴便将所有的一切都安排的明明白白的,甚至朝堂之上,哪个位置坐着什么人,他都记得一清二楚,该换谁,该用谁,他更是一言决之。
真要说起来,眼下的刘宏,就好像刚刚登基时的那个他,英明、果敢。
“太常!”
就在最后的时候,刘宏终于点到了董明。
董明长身而起,走到大殿中间,躬身行了一礼“臣在。”
刘宏看着董明,心里颇有些感慨“太常今年多少岁了”
这句话问的董明一愣,然后回道“臣是延熹三年生人,今年三十岁了。”
其实是二十九岁,但是说三十也没问题。
“三十岁了啊。”刘宏点点头道“圣人曾言,三十而立。太常也到了立业的岁数了啊。”
董明没有接话,他不知道刘宏想要做什么,说的好好的怎么就开始聊家常了呢。
百官也不太明白,毕竟一直没有对董明有所封赏,很多人都猜测是不是刘宏对董明有什么不满。眼下忽然又跟董明聊起了家常,让人实在是琢磨不透。
“太常大人此次救驾有功,朕自然有赏。”刘宏平静的说道“中平元年,太平道反,太常大人于社稷有功,本就该赏。如今又在动乱之中,救下朕和两位皇子,保住皇宫。因此,朕就封你为留南候,食邑五百户。”
“没什么事儿,就散了吧。”
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董明谢恩之后,回到座位上,刘宏有些乏了,便准备退朝。
蔡邕想要说话,却被董明拉住了。
他一脸疑惑的看着董明,后者轻轻摇了摇头。
出了皇宫,董明、曹操、蔡邕等人隐隐之间形成了一个小团伙。另外一边,袁逢、杨彪两人也走的很近。
倒是袁绍,一个人行色匆匆的离开,脸上尽是凝重之色。他也被封赏了,可是这封赏,他却不是那么想要。
比两千石,司隶校尉。具体来说,这是一个监督洛阳和地方百官的监察官。其实这应该是一个文职,但是司隶校尉麾下有一千二百名中都官徒隶所组成的作战部队,因此又是武职。
原本他应该是秩两千石的地方郡守,改任比两千石的司隶校尉,从官位上来说,是降职了。不过自古以来,京官大一级,他这也算是平调,甚至还有所升迁。他应该高兴才是。
可是他一点儿都不高兴。
相比较而言,他更想要的是董明的侯爵。哪怕董明官位没动,但是有侯爵就足够了。纵观有汉一朝,只有侯爵才有可能成为丞相,或者大司徒。总之不管官名是什么,有没有丞相这回事,想要主政,侯爵是最基本的。
再一个,他这一次行险一搏,算是跟袁家彻底闹翻了。虽然不至于开除族谱,但是很明显,袁家是不会再给他太大的帮助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