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好老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野怪逆袭

    刘宏点点头,又看向了杨彪。

    杨彪早就憋着搞一个大新闻了。他看到轮到自己发言了,一脸郑重的出列,然后缓缓的跪了下去。

    两千石的大臣,侯爵,这种场合躬身行礼就足够了。他这么一跪下,所有人都愣住了,不知道他要说什么。

    “这是做什么!快快起来。”连刘宏都吓了一跳,连忙走上前,将杨彪扶了起来。

    杨彪顺势起来,然后道“臣以为眼下吏治,民生凋敝,大汉朝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了!”

    “臣认为,眼下大汉朝需要效商君故事,推行变法!”杨彪掷地有声的说道。

    董明闻言猛地抬起头,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杨彪。他是真的没想到啊,杨彪竟然能够说出这句话来。

    原本的历史轨迹中,肯定不会有这么一档子的事情的。一来,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刘宏死的太突然,董卓又来的太及时。杨彪压根就没有发挥的空间;二来,原本的历史轨迹中,也没有董明这个人。杨彪虽然是坚定的儒家士人,但是哪怕他也不会否认,因为杨修的缘故,他受到了董明新学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会让他倒向新学,但是不妨碍他吸收新学中他觉得有用的部分。儒家作为诸子百家中包容性和可兼容性最强的学说,吸收一点新学过来,没啥问题。更何况,本身董明就给新学裹上了儒家的保护层。这更容易让杨彪吸收道自己的思想当中去。

    变法,是他一直在琢磨的事情。只是,他从董明的著述中发觉,如果让董明来变法的话,肯定会过于激烈,于国朝不利。他就不一样了,老成持重,缓缓变法,对大汉朝更好。

    当然,这都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

    殿内,随着变法两个字从杨彪嘴里吐出来,在场的众人都沉默了。袁逢则在心里将杨彪骂了一个狗血淋头。

    好你一个杨彪,还藏着这一手呢




226章 建设兵团
    变法,图强。

    这四个字在中国古代,对大多数有志向的皇帝和文臣来说,拥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当皇甫嵩将变法的打算说出来之后,在场的人,不管原本什么打算,眼下心脏都漏跳了一拍,然后所有人将目光都对准了刘宏。

    刘宏自然也有些意动,但是

    变法意味着动荡,他在的时候,还好说。毕竟他刘宏在位这么多年,哪怕有些动荡,也是可以弹压的住。最起码司隶这一块地方,中央肯定能够控制的死死地。但是他宾天之后呢

    刘宏犹豫了。

    “变法自然是极好的。只是眼下还不是时候。”刘宏叹了一口气说道。

    杨彪闻言立刻反驳道“陛下此言差矣,变法就是革故鼎新!只要开始,就是最佳时机!我们应该扫除弊病,还大汉朝一个朗朗乾坤。”

    董明听到杨彪的话,嘴角直抽抽,心里吐槽了一句“你杨彪是拿了我的剧本吧这话怎么听着都像是我该说的。”

    “那爱卿不妨说说,对于变法,你有什么章程没有。”刘宏想了想,变法不变法且不说,先听听看呗。

    说这话的时候,刘宏又看了一眼董明。眼下,最想要变法的应该就是这位了。只不过,他一直藏着掖着,估计跟他刘宏一样,心有顾虑。

    董明倒是没啥顾虑,主要是还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依着他的想法,最起码要等到科学司彻底定下来,第一批科考的学生被录取才能开始。而且一开始肯定不是变法,而是肃清地方。不能地方动荡不安,中央瞎鸡儿搞变法。这绝对会凉透了。

    后世只有所以改革这么成功,还不是依托朝鲜半岛用几十万人打出来的几十年的平安定和军威国威和社会的安定才成功的

    眼下大汉朝外敌不靖,地方不稳,贸然开始变法,无异于对重病之人直接下猛药。成了万事大吉,不成就可以归天了。

    话虽如此,董明抱着跟刘宏一样的态度,先听听看杨彪是个什么章程再说。

    “臣以为,变法当先从吏治入手。”杨彪长身而起,对着众人侃侃而谈“治理国家说白了就是百官在做事情。国家变成这样,百官肯定要负主要责任的。”

    “那该如何整顿吏治呢”刘宏问了一句。

    杨彪闻言洒然一笑,显得胸有成竹,道“加强对百官的监督和问责!”

    董明翻了一个白眼。不是说杨彪说的不对,而是杨彪说了一句废话。如何加强监督,怎么问责如何量刑,什么标准大汉朝本身就有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不也照样没卵用。

    果然,杨彪话音刚落,刘宏就追问了一句“那爱卿觉得该怎么做呢”

    杨彪到底是杨彪,很快就给出了具体的章程。

    董明在一旁听了一会儿之后,有些无奈。杨彪的办法,其实是个笨法子。就是给监察机构加权具体来说就是风闻奏事和以小制大。

    以小制大这是国朝传统了。每州设置六百石刺史,监察两千石的郡守就是个明证。至于风闻奏事这玩意也一样早就有了。只不过杨彪更激进一些。

    简单的说,就是这些监察官员,比如御史中丞的那群神经病们,只要听说了哪位官员就问题,就可以上奏,朝廷这边就要查人。

    这哪是变法,这是逼着御史中丞不当人,同时也是直接给百官上眼药。最后的结果只有两种,一是御史中丞被百官联手压制,二是御史台彻底膨胀,以小制大。当年的晁错不就以御史大夫的职位,靠着一手以小制大的法子,控制着丞相搞事情么。

    当然,那是因为晁错有手段,又有景帝的支持。但不得不说,当监察机构权力过大的时候,政治就成了惩罚游戏。后世也有现成的例子,比方说苏毛子在斯大林时期和你们懂得。

    杨彪说的头头是道,董明听了一会儿之后就没了兴趣。等他全部说完之后,刘宏笑了笑,没有发表啥看法。

    “除了整顿吏治之外呢”刘宏继续问道。

    “重农抑商!重本轻末!”杨彪又道。

    这一次还是老生常谈,没什么新意。说起来这也不怪杨彪。翻一下他的履历就知道了,从被举为孝廉开始,历任议郎、京兆尹、侍中、五官中郎将、再到如今的卫尉。除了京兆尹这个受夹板气的官职之外,他没有当过任何实干的官职。

    再加上他从小生活在杨家,就在洛阳附近。他所见所闻,都是高高在上的,漂浮在半空中,很多东西全靠读书和他人所说,以及自己的臆想。

    董明所在的后世,但凡是能在国家大政上有表决权的大人物,基本都是从亲民官做起来的。不得不说,这很有必要。

    杨彪话说的掷地有声,但是给的方案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除了重农抑商之外,他还提出了移民实边,用来抵御外族。

    也就是说,他的改革方案设计了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听起来是方方面面都顾及到了,而且每一个方面都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不得不说,杨彪不是一个草包,同时也做了不少的功课。他的变法方案,听起来很像是那么回事。

    但实际上

    董明摇了摇头,杨彪这不叫变法,这就是个典型的裱糊匠。没有从根本上去思考如何改变大汉朝的现状。只是找到漏洞,然后补上。却不想想,不把出现漏洞的源头解决了,现在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一时之功罢了。

    就好像羊圈破了一个洞,他直接给补上了。可是这洞是怎么破的呢他没去思考,他只是觉得我补上就行了,没想过如何让羊圈以后都不会出现破洞这种情况。

    其他却不这么想。除了整顿吏治那个所有人都觉得不妥之外,剩下两个方向上,在场的众人除了董明之外都觉得还不错。

    刘宏也在频频点头。

    “爱卿用心了。”刘宏颇为满意的点点头,然后道“这件事朕会好好思量的。”

    的确值得好好思量,重农抑商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蔡邕很是支持。哪怕是袁逢也觉得不错。移民实边更是让皇甫嵩和朱儁两人感到满意。

    在场的众人,只有董重和董明两个人面无表情的听着。董重是因为小心谨慎,这个时候不打算开口,装鸵鸟。

    董明就更简单了,他看不上杨彪那一套东西。嘴里说着革故鼎新,结果全都是老生常谈。真要说起来,他后面两个政策,几乎可以说是拿晁错的施政方略修修改改一番,改头换面而已。

    还革故鼎新呢,挺大个人,怪不要脸的。

    “太常大人有什么要说的吗”对于救了自己一条命的董明,他还是很在意的,特意问了一句。

    董明看了一眼刘宏,然后道“臣倒是想先把科学司建起来,如今有些缺人手。陛下能否允许臣组建建设兵团”

    “何为建设兵团”刘宏没想到董明会提这么一个要求。他本来还想听听董明在变法上的意见呢。

    “也不用组建,三河五校,西园八校尉抽调一部分士兵就行了。这些人也不用上战场,主要负责营造。比方说修补城墙、铺路、修桥之类的。”董明解释道。

    “征发民夫不行吗”

    “建设兵团的效率会高很多,而且建设出来的工程更加的牢固。”董明耐心解释着“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由建设兵团来铺设一条从洛阳至长安的官道,可以缩减接近一半的时间。”

    “真的”刘宏愣了然后道“爱卿可能确定”

    “如果人数相当的情况下,臣很确定。”董明回道。这信心一来,来自于后世的成功经验,二来则是李植这个基建狂魔。

    “既然如此的话”刘宏想了想道“三河五校、西园八校尉不能轻动。这样,朕给你一个独立的编制如何就叫天工营。爱卿可以自己募兵,数量就限定在一万人吧。”

    一万

    董明原本想着能够有三千就不错了。要知道黄巾之乱的时候,大汉朝倾尽全国才出动了三十多万部队一万人,三十分之一了。

    “一应开支”刘宏说道这里犹豫了一下,然后像是想到了什么,洒然一笑道“就从朕的内帑出吧。”

    “臣谢过陛下。”董明弯腰谢过。

    “不过,这领兵之人,不知道爱卿可有推荐”

    董明摇摇头道“此事还请陛下定夺。臣以为这领兵之人,既要有行伍经验,又要对营造之事熟悉才好。”

    刘宏闻言点点头,然后看向了朱儁和皇甫嵩两人。

    皇甫嵩见状上前一步道“老臣倒是有一个好人选。”

    “何人说说看。”刘宏笑着问道。

    “钱塘候之子,朱皓。”皇甫嵩回道“朱皓本就是行伍中人,这些年连年征战,战功卓著。更重要的是,此子乃是钱塘候的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本身对营造之事,很有经验。”

    刘宏又看向了朱儁。

    朱儁点点头,道“不过,皓儿只是野路子出身,让他开路,搭桥还行。真要主持营造之事”

    “钱塘候多虑了,明倒是觉得朱皓兄弟挺合适的。”董明这个时候开口道。

    刘宏心里有了打算,点点头“那就朱皓吧。”



223章 这一夜好漫长(终)
    任重死了。

    阵前斩将,兵家大忌。但是皇甫嵩实在是忍不住。刘宏,在他的大军中险些被人给刺杀了,刺杀刘宏的人,还是他皇甫嵩自己的麾下。

    当然,更令皇甫嵩生气的,是任重身后之人。作为一个将军,一个常年领兵在外的将军,他的部队里竟然有别人的暗棋。那么整个大汉朝这么多部队,又有多少是干净的呢任重可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一想到这里,他就浑身发冷,继而怒火中烧。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才能催生出这么多龌龊之事。朝堂之上,又有多少人食君之禄,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呢

    任重不过是一个缩影罢了,一个让皇甫嵩觉得愤怒有遗憾的小小缩影。

    任重可以说是他非常看好的一名小将,在他看来大汉新生代中,除了曹操、袁绍等寥寥几人之外,没有人比任重更加优秀了。

    哪怕是皇甫坚寿和皇甫郦两人在皇甫嵩看来也不如任重。皇甫坚寿武艺倒是上上之选,但是为人有些莽撞,是个冲将,但不是统帅之才。皇甫郦武艺稀松平常,虽然聪明,但好行险招,总想着以小博大。

    任重却不然,武艺在军中算得上是勇将,年纪轻轻却极为沉稳、谨慎。在皇甫嵩看来,任重最适合“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这句评价。

    但是一切,都到此结束了。任重再好,也站错了队,被摘了脑袋,跟着一抔黄土离开了这个世界。

    “陛下如何了”将任重的脑袋装在一个盒子里之后,皇甫嵩沉声问道。

    将任重绑来的两名侍卫闻言连忙道:“陛下无碍的,虎贲将军当时就护卫在侧。”

    听到王越在,皇甫嵩点点头,然后道:“某家去请罪。”

    说着,他带着任重的脑袋直奔营帐。

    到了低头,通报一声,走进去,他二话不说,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双手举着盛放着任重脑袋的盒子,跪着走到了刘宏跟前。

    “臣,有罪。”皇甫嵩没有说什么废话,直接扔给了刘宏三个字。

    刘宏没所谓的摆摆手,道:“无妨,起来说话吧。”

    皇甫嵩闻言站起来,立在了一旁,然后对王越递了一个感激的眼神,后者笑着点点头。

    “战况如何了”刘宏问道。

    “已经打下来了,有人开了城门。正在扫尾,再等一会儿陛下就可以进城了。”皇甫嵩信誓旦旦的说道。

    刘宏点点头:“那槐里候随朕一同进去吧。”

    “喏。”

    即将天亮的时候,朱符朱皓、皇甫坚寿皇甫郦四人联袂而来。原来是已经控制住了洛阳城,眼下是来请刘宏过去的。

    也没有什么依仗之类的,刘宏只是披甲,便带着皇甫嵩等人,在大军的护卫之下,进了洛阳城。刚入城就看到一个人,身穿甲胄,等在入口处。

    正是袁绍。

    袁绍见刘宏走到近前,连忙策马迎上去,来到刘宏马前四五步的距离之后,勒停战马,翻身下马,纳头便拜:“微臣袁绍,见过陛下。”

    “正是袁校尉带人开的城门。”一旁的皇甫嵩小心解释了一下。

    刘宏闻言笑了笑,道:“朕没想到竟然会是袁校尉开的门。”

1...115116117118119...1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