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好老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野怪逆袭
董明将箱子解下来,放到了跟前,然后对袁绍笑道:“一些文章罢了。”
“哦”袁绍眉头一挑,哦了一声,但是却没有继续追问。
就在这个时候,刘宏有些慵懒的从后侧入殿。最近刘宏越来越不在乎这些繁文缛节了。哪怕是上朝,也都是掐点自己过来。
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刘宏坐了下来,然后道:“人都到齐了吧到了就开始吧。今儿有什么事儿要说的”
对刘宏的随意,百官也都习惯了。而且也不会有人说他什么。一来,不少在乎这玩意的官员已经被刘宏给处理了。二来,大家都知道眼下刘宏不好惹,没人愿意在这种事情上触及他的眉头。
而且真要说起来,这关上殿门,都是自家人,有番邦外臣在的时候,刘宏比谁都讲究。能做到这一点就行了。
刘宏话音一落,杨彪就中气十足的喊了一嗓子:“臣,有本奏。”
“你说。”
杨彪要说什么,董明很清楚。他都奔走联络这么久了,也该发力了。
变法。
杨彪说了那么多,核心思想就一个,那就是变法。当着百官的面说出来,无疑是给刘宏施加压力。他刚说完,还没等刘宏说话呢,杨彪一系的官员一个接一个的上前附议。
人虽然很多,但是董明知道,这些人只能壮声势,真正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就不好说了。但是有三个人,董明一直很在意。
这三个人就坐在最末尾的位置,也不说话,全都板着脸,坐在那里从姿势到动作,全都一丝不苟,合乎礼节。
这三人,也不是什么朝官,就是三个小老头,可是这三个小老头,有一个共同的称号,当世大儒!
真正的,实打实的当世大儒。
郑玄、孔融、卢植。
郑玄,董明一开始对他不是很了解,到了这个时代之后,才知道这是一个多么牛啵依的家伙。别的不说,就单说一点,从郑玄开始,儒家的经学进入了大一统时代。
孔融,不单单只是孔子的二十世孙而已,也不仅仅只是董明印象中那个让梨的小老弟。眼下的孔融,以文章称雄,堪称文坛领袖。
再说卢植,跟郑玄是同门师兄弟,两人都师从大儒马融。他还有两个得意弟子,一个是如今在幽州当官的公孙瓒,一个是如今名满天下的刘备。
这三个人眼下都没有什么官职,但是说话的分量却非常重。而且忽然就出现在了朝堂之上,让董明有些不祥的预感。
“行了!”就在董明胡思乱想的时候,被吵吵的有些烦闷的刘宏拍了拍跟前的桌案道:“乱糟糟的像什么样子变法是吧图强是吧可以,给个章程,让大家都看看。”
杨彪自然早有准备,从华丽掏出来一卷纸,董明搭眼一瞧就知道是西池村出产的。无他,那纸又白又薄,只有西池村能产出来。
“臣之方略都已经写在上面了!”杨彪朗声说道。
“呈上来!”刘宏也不耽搁时间,直接让杨彪呈上来。
“念一下吧。”
刘宏自己也没看,随手给了旁边的小太监。
小太监清了清嗓子,一字一句的读了出来。说起来,董明一直觉得太监这种玩意,都是变态。实际上,皇宫中的大多数太监,自小都会接受各种教育。从受教育程度上来说,太监完爆了百分之九十九的普通百姓。
读书识字,识文断句都是基本操作,还有不少太监拥有很高的才情,吟诗作对、琴棋书画都能来一下。
杨彪的文章写得也很好,四六骈文,骈散结合,那叫一个雄奇。但是这内容嘛在董明看来就是个屁。
落在了纸上之后,董明就看出来杨彪变法的实质了。他所有的方略都是在不触及世家利益的基础上来做的。很多措施都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但是并没有想着去解决社会矛盾。
不解决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那有个什么卵用呢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会一直存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主要矛盾。
但是也不能就装看不见,只做一些修修补补的内容吧董明很清楚,这种修修补补的方式只能续命十几年罢了。当初的苏毛子就是因为后面几位领导人,当起了裱糊匠,最后的结果呢
董明在这边暗自摇头的时候,旁边的袁绍也轻呵了一声,显得有些不屑。
小太监读完之后,看向刘宏。
“都听清楚了吧”刘宏扫视了一眼百官,然后道:“都有什么想法,说说吧今儿个就都别回去了,全在宫里吃。”
刘宏说这话的时候看了一眼董明,那意思很明白,今天就把变法的事情定下来。但是谁来变法,怎么变法,就得让董明自己努把力了。
他刘宏,拉偏架!
说实在的,刘宏对董明的信任,让董明觉得有些莫名其妙的。哪怕自己救了他可好,但是这种关乎国家大政的事情,以刘宏的政治智慧应该明白。选杨彪要比选他董明稳妥的多了。但是刘宏偏偏有意让董明来做这件事。
简单地说,刘宏想赌一把。
230章 变法(一)
杨彪的变法,其实并不复杂。,一共分为三个部分:政治、军事和经济。
政治上,他认为之所以如今的大汉朝会变成眼下这个模样,是因为百官们不够努力,尤其是地方官员,人浮于事。他给出的解决办法,有两个。
一是加强监督。强化御史中丞、地方刺史等官员的权力。具体的说就是,风闻奏事加先斩后奏。想法比较激进,同时还给日后的党同伐异提供了生根发芽的温床。
二是遴选有道德的官员,让清廉方正之辈占据高位。同时,杨彪也给出了一套展现的遴选官员的办法。董明明显可以看出来以后九品中正制的影子。要不说呢,世家大族们想要搞这一套东西应该很久了。
日后九品中正制的横空出世,与其说是陈群搞出来的,倒不如说是世家需要他拿出来。
军事方面,杨彪估计是不太懂,他手底下应该也没有那种高屋建瓴的名将可以参详一二。他基本上算是拿着先汉晁错的办法做了一些改良。总结起来就是个字:移民实边,徐徐图之。
不过在移民实边这一点上,他跟董明可以说是不谋而合了。将这些年的流民、难民、灾民以及地方上一些活不下去的普通百姓,迁移到北方。不过在做法上,董明还是跟杨彪有分歧。
杨彪的办法说起来很节省,也很适合眼下的朝廷。与地方豪门合作,由他们接手移民的安置工作。相应的,朝廷会给他们一些类似于乡贤之类的好名头。同时杨彪还建议按照接手移民数量的多寡,来给这些狗大户不同年限的免税政策。
从国家财富总额上来看,杨彪的做法没有错。北方大片的荒地,有了百姓耕种,大汉朝的总体收成肯定会变多。但是,这多出来的部分,肯定也会被狗大户们吃干抹净。说白了,这个政策就是明摆着告诉刘宏:移民、实边、抵御外族我们这些狗大户接了,但是人和钱就当是给我们的补偿。
经济上,杨彪再一次强化了农业的重要性,不过都是老生常谈,乏善可陈。
而百官议论的重点,却不是杨彪的这些政策,反而是该不该变法。
支持者有之,包括董明在内,蔡邕、皇甫嵩、朱儁、曹操、袁绍等人都是支持变法的。但是反对者也很多,这些人虽然没有三公之位,也不在三独坐之内。但是这些以王允为首的官员们,数量众多,还得到了北海孔融的声援。
支持者,如董明、蔡邕、曹操三人,是支持变法,但并不支持杨彪的变法皇甫嵩和朱儁两人则是觉得皇帝有意变法至于袁绍,他只是觉得这个时候还是跟董明统一战线比较好。,
反对的人也不是反对变法本身,而是反对杨彪这个人。还是那句话,杨彪的一系列方略,只能叫施政方针,还不到变法的程度。王允就是觉得你杨彪既然没那个本事,扯什么变法啊你不行就往后稍稍,让老子来。
“变法,变法!何为变,何为法法不明,变什么变”王允倒是个牙尖嘴利的,说了半天都是这种车轱辘话,一听挺有道理,仔细想想,这哥们啥干货也没说出来。
“君君臣臣就是法,祖宗制度就是法,法如何不明”杨彪立刻回怼了一句。
王允笑了,反问道:“那敢问临晋侯想变的是君君臣臣,还是祖宗制度”
“此等军国大事,又岂是你一个小小从事中郎可以插嘴的”杨彪立刻反唇相讥:“国家如今什么状况,你有具体的数据吗你看到问题的根本了吗图逞口舌之利。”
一旁的董明眨巴了一下眼睛,觉得有些尴尬。他旁边的袁绍低声笑道:“伯照先生的新学,倒是很受欢迎啊,连临晋侯都成了新学门下了”
“本初兄,说笑了。”董明回了一句。
这边,王允被杨彪说的满脸通红。王允的官职是从事郎中,这玩意是干嘛的刘宏的近臣。虽然眼下王允还是个小透明,但是最近也在刘宏跟前溜达了不久,是个眼熟的。
他毕竟是个狠人,很快就找到了反击的点:“那依照临晋侯所言,我等微末小官,干脆离开这大殿算了!”
杨彪闻言嗤笑一声:“本官跟你说的是变法的事情,你少在这里鼓噪百官,否则休怪某家无情了。”
“够了!”刘宏终于按捺不住了:“说了半天都是废话!现在朕就问你们,变法之事,到底是否可行。”
“臣以为可行!”蔡邕作为眼下大汉朝实际上的丞相,当先说道:“如今汉室倾颓,百姓困苦。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了。只是变法之事,兹事体大,具体该如何做,谁来做,还需谨慎。”
变法,我蔡邕是支持的,但是杨彪来搞,我不放心。
蔡邕话音一落,朱儁和皇甫嵩也表达了意见,变法他们二人也是同意的。谁来变法,怎么变法他们也没啥意见,反正你是皇帝你说了算,我们哥俩听你的。
倒不是他们两个人真没意见,而是他俩够聪明。论军功,两人功盖大汉,论官职,两人位列三公,论爵位两人都是食邑两千户。这臣子已经做到头了,想让刘宏放心,就只能一切唯上。
三公发表完意见之后,刘宏看向了三独坐。
袁绍当先开口道:“陛下,臣也认为应该变法。前有商君,变法之后,秦吞六国。后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横扫大漠。如今我汉室疲敝,内有叛贼,外有敌夷。唯有自强,方可内惩叛贼,外御敌夷。唯有变法,方可自强。”
袁绍说完之后,夏允接口道:“臣附议。”
这是上朝以来,董明第一次听到他开口。
“尚书令怎么看呢”刘宏看向董明,然后道:“如今这变法之事,最终还是落到你的尚书台来施行。不知道尚书令对变法之事如何看待”
“变法是一定要变法的。”董明朗声说道:“临晋侯的方略倒也不错,若是真能施行,倒也可以让大汉朝再风光些日子。”
张嘴就得罪人。
“董伯照,你是什么意思”杨彪这个暴脾气,刚被王允气的不行,这会儿还没消气呢,又被董明怼了一句,立刻就b了。
董明轻轻瞟了一眼杨彪,然后道:“临晋侯先不要生气,且听在下仔细说道说道。”
“哼!”杨彪一转头,不看他。
董明笑着摇摇头,然后道:“变法!何为变法就是要有自古以来从未有过之制度、做自古以来从未有过之事情!”
说话的时候,他站了起来,将木箱子拿到跟前,打开,里面整整齐齐的都是白纸,纸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文字。他从中拿起来一份,看起来有十几页的样子。
“这是在下写的请变法书。”
“呈上来。”刘宏忽然开口说道。
董明笑着点点头,将手里的十几页请变法书递给了小太监。小太监,拿了回去,刘宏打开仔细看了起来。
刘宏看的时候,董明没有说话,而是站在那里,一脸自信的模样。
大殿变得安静下来,只能听到刘宏翻阅的声音,一直到最后一页看完,刘宏将请变法书合上,然后对董明说道:“这只是纲要”
“没错。”董明点点头道:“要知道,我们面临的不是几个政策的调整问题,而是一个庞大的帝国!数千万黎庶。我等将要做的事情,是会影响数千万人生活的大事情。这等大事,怎么可能三言两语就说明白也不是几个政策下去就能解决的。”
“我们必须要考虑到方方面面所有的东西!”董明继续道:“臣是支持变法的!但是支持的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执行性、有预见性的变法!”
其他人倒不是很在意董明说什么,他们好奇的是,董明那个十几页的变法大纲上,到底写了什么。
写了什么呢
董明并没有隐瞒,而是让小太监,将巷子里的东西都发了出去。全都是变法大纲!一共几十份。虽然不能人手一份,但是足够大家传阅了。
所谓的变法大纲,看起来很是复杂。但只有董明自己知道,这只是前五年的内容。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有大汉特色的五年计划。
第一个,五年计划。
这份计划书是在系统的帮助下做出来的。整个变法的核心是经济建设,次重要的则思想领域的改变的统一。
经济建设方面,又分为农业、手工业、商业、税法四个部分。
农业方面则分为两个部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粮食作物方面,一是要增加粮食种类,二是增加粮食产量,三是以国家力量开辟大农场。每一个点,董明都给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经济作物方面,董明倒不是太着急,只是想要引进一下棉花。而引进棉花也是为了手工业的发展。
有了棉花,纺织业的产业结构就会更加的合理,同时也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当然现在大汉朝肯定没那么多的空余劳动力,但是没关系,董明给的办法就是官营加私营相结合。一来补贴财政,二来也能给百姓创收。
手工业方面除了纺织业之外,包括木匠、铁匠等等各行各业,董明给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提高工匠的地位!同时奖励发明,鼓励创新。
商业,董明放在了最后。因为商业的本质是交换多余的劳动产品。眼下大汉朝连让百姓吃顿饱饭都难呢,商业活动不可能太发达。董明在这上面做的唯一的改革,就是所有大小商人都必须要在朝廷注册,经营范围要受到朝廷监督。这一条让很多迂腐的官员很是满意,毕竟这也算是抑商了。
但是接下来,到了税法的部分,他们就不愿意了。
税法改革的第一条,就是以交易额征收商税,不再征收商业活动中的其他税收!第二条,百姓只收粮食税,人头税之类的全都取消。第三条,以财富多寡成阶梯状收税。
“臣反对!”
“臣也反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