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好老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野怪逆袭
“这里是内宅,都是自家人不用这么客气。”董明摆了摆手,示意荀瞰放松一些:“听说参加这一次的科考了考的如何”
“倒是通过了,只不过这名次就有些羞于启齿了,不如郭嘉等童年。”荀瞰笑了一下,然后一脸自然的说道。
董明点点头道:“过了就是不错的,日后也要用心。等过了殿试就算是入了官场了,有什么事情不懂得,可以来问某。”
“谢过尚书令。”荀瞰郑重的说道。
“都说了,是在内宅,不用这么生分。”董明无奈的强调了一次。
荀瞰点点头,然后又道:“时间也不早了,在下就不打扰姐夫了。”他是荀沂的从弟,比荀沂小三个月。
按照一开始的规矩,科考是不会准许十八岁以下的孩子参加的,只不过在后面董明做了让步。也不能说是让步吧,放宽年龄之后,董明不也立刻就将探花郎给提上日程了吗总归是要有一些好处的。
“去吧。”董明笑着应道。
荀瞰离开之后,董明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没有说话,而是开始思考荀家到底是什么意思。荀瞰肯定是比不上荀彧、荀谌、荀衍这些人的。但不管怎么说也是荀家嫡系子弟,这等出身来参加科考,肯定不可能是他自己愿意就行的。
毕竟作为世家大族的嫡系,任何政治性行为,或多或少都会有家族方面的考量。从荀瞰来参加科考来看,至少荀家在向董明示好。
“干脆把荀彧送过来不就结了。老子送一个状元郎给他。随便一个嫡系就打发了,看不起谁呢。”董明还是对风神俊秀的荀彧念念不忘。
“荀瞰啊,不是你不够优秀,实在是姐夫我要求高啊。”轻声吐槽了一句,董明也没有在这件事上继续纠结,毕竟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呢。
三日后,考中的士子们全都换上了月白长袍,向着皇城的方向聚集,在离皇城数百米之外集合,三百号人,一身白,静默无声的站着。曹操则带着手下的兄弟们来回逡巡,防止有宵小闹事。
士子们在来之前都被教导好了,一路上执弟子礼,一步一步的朝皇城靠近。皇城的城门楼上,刘宏穿戴整齐,旁边是董明和蔡邕两人。两人身边还有夏允和袁绍两人。众人身后则是百官,全都在城墙上站定着。
“好好好!”刘宏看着远处列队,迈着整齐划一的步子走过来的士子们,激动地脸色涨红:“这是我大汉的希望啊!”
百官们也都有些震撼,成千上万的士兵他们见的多了。读书人更是见过不少,但是如此统一着装,排成整齐队伍的士子,却是头一次见。相较于军队,眼下的士子方阵给他们带来的冲击,显然更加大一些。
很多原本对科考不屑一顾的官员们,也开始转变自己的想法了。
蔡邕跟刘宏一样激动,他既是激动大汉又多了三百位贤才,同时也是高兴朝廷终于可以在地方豪族封锁的官员选拔壁垒中,撕裂一个口子了。
“臣为陛下贺,为天下贺。”蔡邕一脸兴奋的对刘宏说道。
百官也立刻跟着喊了几嗓子,让刘宏很是受用:“全赖各位爱卿!”
董明倒是没什么感觉,来自后世的他,啥方阵没有见过他也不扫刘宏的兴,等到刘宏兴奋劲过去之后才提醒道:“陛下,给您准备好的演讲稿还记得吗”
“自然是记得的。”刘宏点点头道:“只是这演讲演讲稿算了,这段话是不是有些不那么文雅”
“主要是说给百姓听的。”董明解释了一句。
刘宏闻言点点头,然后道:“不如这样吧朕自己打了一个腹稿,尚书令你的那一段话,就由你自己来说如何”
董明闻言面色不变,但是心里却觉得有些蛋疼。你刘宏是不是啥波依啊,为名与器不可假手于人,这个道理不懂吗
刘宏怎么可能不懂呢
董明想也不想就拒绝道:“此事陛下做的,微臣做不得。”
刘宏认真的看了一眼董明,然后笑道:“那好,朕还是按照爱卿写好的来说好了。”
“陛下圣明。”董明不咸不淡的称赞了一句。
刘宏也不在意,他早就习惯了董明这种面无表情的同时说出一大堆拍马屁的话的状态了。也知道董明说这些话的时候,压根就不走心。
说话的功夫,士子们已经来到了城门楼下。一番繁琐的礼仪之后,刘宏站到了董明给他特质的演讲台上。
一个一次性的演讲台,从系统那里兑换的,可以放大声音。
“诸位都是我大汉人杰,在这里,朕也不多说些有的没的了。只有几句话要交代给你们。”
“如今,大汉朝民生凋敝,百姓艰难,国事维艰。有识之士都能看出来,朕的大汉已经要完了。”开头第一句话就让士子们和看热闹的百姓们吓了一跳。
“可是!”刘宏忽然提高了声音:“可是大汉还没有完!大汉朝还有你们!还有你们这些少年英才,青年才俊。还有无数位像你等一样的人物,在这片土地上,这个国家里野蛮生长着!朕不奢求你们一定要为国为民做些什么,但是朕希望你们能够记住朕接下来说的话!”
说到这里,刘宏的情绪也上来了,颇有些意气风发的说道:“愿大汉的青年们、少年们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就算是如烛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去等候别人的火把,也不用去寄托天上的太阳!”
“从此以后若没有火把,你们便是唯一的光明!从今以后若是没有太阳,你们便是唯一的希望!终有一天!”
刘宏猛地提高了声音,近乎嘶吼似的大喊道:“终有一天,大汉的盛世,会如我们所有人所愿!”
不文不白的,让很多读书人都觉得摸不着头脑,没什么文采。但是这话里的意思却简单易懂,稍微有些学识的人都能听的一清二楚。有那听不明白的,也不乏有人在下面小声解释着。
人群变得热闹起来,一个年轻人忽然高喊了一声:“大汉万岁!”
犹如是点燃了引线一般,瞬间引爆了所有人。一开始只有十几个,渐渐的几百个,上千个,眨眼间几乎所有人都高声疾呼:“大喊万岁!”
“大汉万岁!”
“大汉万岁!”
“大汉万岁!”
城门楼上,刘宏也跟着高呼大汉万岁,官员们也是如此。但也有少数人保持着冷静,如董明,如蔡邕。还有袁家、杨家等人。这些人深知这个国家如今有多么的艰难,稍有不慎就会滑向深渊。
“伯照这一次的目的,某家总算明白了。”蔡邕忽然低声说道。
“伯喈先生”
“某家本以为这科考只是为了为国轮才,现在看来,还能够稳定民心啊。”蔡邕颇为感慨的说道:“老了,不中用了。”
“太尉说笑了,这天下还离不开您。”董明说的倒是实话。眼下蔡邕在太尉的位子上,还能给他遮风挡雨,让他能有一个相对宽松的施展空间。这一点很是重要。若是蔡邕辞官,那董明光是应付反对派的攻击都会消磨掉他一大半的精力。
蔡邕也明白这件事,笑着道:“放心吧,除非陛下亲自开口,不然某家一定会在太尉的位子上,看到伯照的变法成功。”
“会看到的。”董明语气平淡的说道,就好像再说一件吃饭喝水一般简单的事情一样。
“嗯,会看到的。”
面子工程结束之后,士子们进了皇宫,刘宏陪他们吃了一顿午饭。下午的时候,开始殿试。殿试的题目是刘宏出的,难度也不算大。
变法论。
反过来说,论变法也行。
就是一篇策论罢了。晚上的时候便考完,董明等人自然也是回不去了。便在偏殿中连夜将成绩赶了出来。刘宏也是一夜没睡,他要比董明等人还要着急的多了。等成绩出来之后,也不用太监呈给他。
刘宏直接走到阅卷的地方,将拍好次序的三百份试卷逐一看了下去。最后抽出了三张试卷,放在了董明跟前。
“此三人可为此次殿试前三甲。”刘宏肯定的说道。
董明低头看了一下,郭嘉、张既、高尚。原本阅卷的官员们讨论的前三甲中,并没有高尚的名字。
他直接拿起了高尚的试卷,浏览了一遍之后便放下来,道:“陛下确定是这三人了吗那么谁为状元”
“颍川,郭嘉,郭奉孝。”刘宏一字一顿的说道。
“那张既、高尚同为榜眼。其他人按照名次依次张榜贴出。”董明用带着询问的语气说道。
“就这么做吧。”刘宏自然没有意见。
一旁的曹操将高尚的试卷拿了起来,仔细看起了他的文章,看完之后他先是有些狐疑,随机眼睛一亮,明白了刘宏的意思。
245章 变法第一枪(二)
高尚的文章其实写的真的不咋样。,主要他搞科研习惯了,这行文实在是乏善可陈。董明写文章虽然也不华丽,但是至少很有节奏感,该有的排比比喻啥的也用的非常纯属。当然这得感谢九年义务教育。
而高尚就不一样了,文章写的跟作科研成果报告似的,全都干巴巴的数据。这个文笔,所有考生中,可以排在倒数第一了。但是偏偏,他的文章立意,刘宏很是喜欢。
高尚的文章通篇其实就讲了一句话:变法,是强汉之法,不是变汉之法。虽然看起来很是拗口,却正好写到了刘宏的心坎里。变法随便怎么折腾都行,他全力支持,但是前提是他老刘家能够稳坐江山。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如果变法导致朝廷不稳,天下动荡的话,刘宏就敢翻脸拿董明的人头出来顶缸。
选这么一篇文章成为三甲之一,刘宏自然有自己的政治诉求。董明看出来了,曹操也能看出来。在场的其他人也不是傻瓜,传阅了一下高尚的文章之后,就都明白刘宏的意思了。
但是董明仍然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脸色都没有任何的变化:“明日张榜,陛下还要赐宴,这一次是鹿鸣宴。”
“鹿鸣”刘宏一副我没有什么文化,你解释一下的模样。
“梅花鹿的鹿,鸣叫的鸣。此鹿与功名利禄的禄的同音。”董明显示解释了一下是哪两个字,和最直接的意思,然后又补充道:“礼有云:工入,升歌三终。三者一曰鹿鸣,二曰四牡,三曰皇皇者华。鹿鸣则贤者入朝。”
说完董明就闭嘴,面子里子都给你解释了,他也就不废话了。
刘宏点点头,表示明白:“那就赐鹿鸣宴。那探花郎”
“本次科考,年龄最幼者,仅十六岁。是广汉人王累。此人是熹平二年生人。本次科考位列三十二位,殿试五十六位。”这事儿蔡邕一直都关注着,因此刘宏一问,他便快速的回答出来。
“名次还下降了”
“毕竟年齿不够,有些幼稚了。”蔡邕笑着解释道。
“也对。”
“就这样吧。”也熬了一夜了,刘宏也是有些乏了,便道:“剩下的就交给诸位爱卿了。”
“我等恭送陛下。,”
刘宏离开之后,百官就显得放松了许多。袁逢这个时候找上了董明,一脸笑容的说道:“这一次倒是要多谢尚书令了。”
董明知道,他是为了那一百个名额来道谢的。对此董明倒是没什么太大的反应,只是面带微笑的说道:“只是他们考的好罢了。”
这不算是信口胡说。士子子弟的学识,不管是在广博上还是在精深上,都不会寒门子弟能比的,更不要说是普通的百姓了。这一次科考通过的三百人除了答应给世家的名额之外,至少还要二三十人也是世家子弟。没办法,差距太明显了,董明虽然想增加寒门士子和普通百姓在科考中的通过比重。
但,却也不想为了这件事将科考的遮羞布给扯下来,真的让科考成为不同阶级出身的官员成为壮大自我的工具。
只不过在阅卷的时候,难免会对世家子弟出身的考生更加严苛一些。就算是如此,这一次的科考,有接近一半通过的考生都是世家出身的考生。剩下的还有一部分是刘宏暗示下,董明给通过的。
基本上都是平日里不起眼,但是还有一些才学的刘氏宗亲。
董明照单全收,反正刘氏宗亲能拿得出手的就那么几个。年轻一辈也就刘备和刘烨两人还算可以。老一辈刘表、刘焉等人虽然也都是人精,但是格局不咋样。
董明正想着呢,袁逢又开口道:“不知道尚书令下月是否有暇来寒舍小酌几杯”
“有。”董明言简意赅的说道:“何时”
“四月初一如何”袁逢笑道。
“可。”
袁逢会跟他接触,这一点董明一点儿都不意外。变法要开始了,甭管怎么说吧,刘宏肯定不会三分钟热度。袁逢也很清楚,董明虽然年轻,但不是个冲动的人。虽然在他看来,董明的变法,失败的可能性更大。
但哪怕只有一丝成功的可能性,他袁家也得做好分一杯羹的准备。袁绍一个人光杆司令跟着支持董明还不够。不够然后袁家跟着分享胜利果实的。因此袁逢这一次邀请董明,就是为了加码。
董明虽然不清楚袁逢到底要干嘛,但是他清楚变法一旦启动,处在这个时代,没有一个人能够独善其身。袁家累世公侯,这一点肯定能看明白。因此会跟他接触,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袁逢是第一个,但肯定不会是第二个。
从宫里出来,董明回到家中。荀沂已经睡下了,他蹑手蹑脚的进了卧室,在床边地铺上,螳螂下来。
第二天,张榜,确定了最终的名次。三甲和探花郎无疑是最引人瞩目的,也将科考的热度推升到了最顶峰。
可是这一天,董明只是在鹿鸣宴上露了下面,便没再管其他的。
尚书台,董明正在开会。
尚书台也算是一个庞大的机构了。除了董明这个尚书令之外,尚书仆射一人,五槽尚书六人。左右丞两人。侍郎三十六人、令使十人。
尚书仆射是刘氏宗亲,姓刘名正,今年四十岁,跟刘宏是一支的。六位尚书分别是弘农人杨敏、新丰人周郑、徐州人曹甸、幽州人公孙晔、北海人郑成以及蜀郡张宣。左右尔丞则是新人。
这两人也是董明上任之后,从地方借调来的,是董明在黄巾之乱中认识的两位大佬,沮授和田丰。
其他人倒没什么值得说道的。
“如今变法已经开始,我等可要忙起来了。”董明先是笑着说出这句话,调节了一下气氛。众人都笑了笑,知道他还有话要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