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好老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野怪逆袭

    他倒是相信董明不会假借钱庄的名义,坑害百姓的钱财。他只是想不明白,为什么钱庄能够按照董明预想的那样,既能使用别人存的钱,还能连本带利再还给别人。这中间的差额,从哪里来的呢

    董明闻言想了想,然后道:“举个例子吧。假如孟德存入一百万钱,按照利率,一年之后钱庄要返还给你一百零二万钱,是也不是”

    “是啊。这多出来的两万钱,哪里来的呢总不能拿其他百姓存的钱来支付吧这样的话,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最终窟窿越来越大。”曹操接口道。

    “很简单,用你的一百万钱,一年之内挣到两万钱以上就行了。”董明笑着说道。

    “这就这么简单”曹操本以为是什么惊天的大秘密,或者什么神仙操作。没成想竟然如此的简单。

    可不是拿一百万钱,一年之内挣两万钱,实在是太容易了。不过很快曹操又发现了新的漏洞:“可是这挣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万一赔了呢”

    “那就做不赔钱的生意。”董明理所当然的说道。

    “尚书令认真的”曹操觉得自己脑子有些不够用了:“这世上还有不赔钱的买卖”

    “不但不赔钱,还一定挣钱的买卖。”董明补充了一句。

    “愿闻其详。”曹操直截了当的说道。

    “盐铁酒!”董明笑着说道:“这三样就是不赔钱还一定挣钱的买卖。孟德不也是知道的吗”

    “这”曹操怎能不知道只不过这盐铁酒三样,可不是什么人都能碰的生意。哪怕钱庄是以朝廷的名义来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如今大汉朝的巨富商贾,世家大族,哪一个不沾这三样董明这张口就要从大家嘴里抢食,一个不小心,惹祸上身,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曹操的表情,董明看在眼里,也知道他在想什么。他摇了摇头,笑道:“孟德不用担心,某家一开始只做盐的生意,也不会跟那些人抢饭碗的。到时候大家正常商业竞争就行了。”

    “这怎么竞争”曹操对商贾之事并非不了解。他很清楚,若是董明想在盐业上搞钱,那些既得利益者们能吃的董明骨头渣子都不剩。

    “某家制盐的法子,没啥成本,跟白捡似的,而且还是精盐。精盐,再给最低的价格。一年的时间,朝廷就能够在盐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也方便朝廷控制整个盐业,尽可能的防止私盐贩子的出现。”

    董明稍微解释了一下。

    开玩笑不是盐业、矿产这等国家经济命脉,怎么可能掌握在私人手里只不过眼下搞定盐业的成本是最低的,所以董明才会拿盐业下手。

    眼下的大汉朝制盐的方法其实有很多种,主要是盐的来源有很多。海盐、湖盐、井盐、还有岩盐和土盐。盐的来源不同,制作方法自然也有差异。不过主要还是煎盐法,有些地方也会自然风干。

    煎盐法成本很高,自然风干耗时太长。这也导致产盐量其实并不是很高。同时盐的品秩也参差不齐。如今最好的盐应该是湖盐,因为湖盐是自然结晶的,但是量少。眼下天下人吃的盐,多是井盐。

    井盐嘛,味道发苦,只有人工挑选出来的井盐,味道还算不错。

    董明的法子,是晒盐。

    事实上,晒盐的法子,早就有了。只不过,眼下的晒盐法子,太过粗糙。不管是盐的质量和数量,都不是很好。真要说起来,还不如煎盐法好用。因此,虽然眼下晒盐法已经有了,并没有成为主要的制盐方法。

    事实上,中国的晒盐法一直到光绪年间才开始逐渐取代煎盐法。

    煎盐耗费大量柴草,费工费力。从北宋开始,海盐出现晒法,由于技术的原因,效果并不太好,所以煎盐仍多于晒盐。到了清末,海盐各产区大都改用晒制之法,技术逐渐完善起来。那些沿海岸线架设的燃烧了几千年的烧锅煎盐设备,自然成了历史的陈迹。

    在南方如海防星号南岛地区,阳光充足,是晒盐理想的场所。最简便的方法是用经过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浇海水过滤,制成高盐分的卤水,再将卤水存在池中,在阳光下蒸发结晶成盐。

    董明采取的方法,成本不高,但是出盐量和质量,却很好。只需要挖两个池子,一个蒸发池,一个结晶池就行了。

    将海水引入蒸发池。利用太阳的温度,蒸发海水,提高浓度,变成卤水。然后将卤水引入结晶池。在结晶池内继续暴晒,随着时间的延长,原盐就会渐渐沉积在池底,形成结晶,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可以采集了。

    基本上没什么太大的难度。董明唯一需要费心的就是如何保证这种新的晒盐法短时间内不被其他人发现。

    曹操在听到董明的话之后,先是楞了一下,不过却没有反驳。他知道,董明既然敢这么说,肯定是有把握的。

    “既然如此某家就将所有资金都存入钱庄了!”曹操很是肯定的说道:“包括曹家的资产,除了房屋田产和日常用度之外,全都存入钱庄。”

    这是信任,同时也是曹操的投资。

    听到曹操的话,董明笑了。

    他之所以第一个来找曹操,主要还是因为这是所有跟他站在一条战线上的人之中,最土豪的一个。

    “如此,就多谢孟德了。”董明收敛了笑容,一脸郑重的说道。

    曹操见状连忙说道:“伯照先生,变法才是国之大计。某家这些家产,又有何妨”

    “总之多谢了!”

    从曹操家里离开,董明长舒了一口气,道:“下一家。”

    一旁的沮授点点头,然后道:“下一家去哪里”

    “杨家。”

    “这”沮授有些无奈的摇摇头道:“伯照先生,这是不是有些困难了以下官所见,杨家不会答应的。”

    “总要试试的。”

    “嗯。”

    两人上了马车,相对而坐。马车晃晃悠悠的往前走,大概走了一刻钟左右。沮授有些担心的说道:“哪怕是洛阳所有的王公贵族都将钱财存入钱庄,也支撑不了多久吧”

    “还有百姓。”

    “还是不够。”

    董明点点头,然后道:“如果日后百官的俸禄都由钱庄来发放呢朝廷将俸禄直接拨给钱庄,钱庄只需要给百官每人开一个户头,上面标注好数字就行。若是百官需要,拿着存折来取便是。”

    “这倒是一个办法。只不过某家觉得很难。”沮授实话实说。

    “做做看就知道了。要知道,在这之前,谁能想到我大汉朝会变法呢。”董明笑着说道。

    “也是。”11




249 孙挺进洛阳
    在杨彪那里的结果,自然是不如人意的。,好在,杨彪还念着同朝为官的体面,并没有把事情做绝,表示虽然不会全力支持,但也不会拖后腿。

    有这个结果,董明已经很高兴了。从杨家出来,已经是下午了。这个时候也没办法再去下一家,董明和田丰两个人商量了一下之后,便回了尚书台。

    回到尚书台之后,田丰负责处理具体的事务,董明则低着头在写东西。偶尔有田丰不能决断,或者说没有办法决断的事情,就会找到董明,后者会给出相应的意见。处理好的事情会整理好,全都交给刘宏。

    不过刘宏基本上不会反对尚书台给的处理意见。刘宏那边同意之后,会再下发给三公,三公岂是没啥实权,就是走个形式。当然,眼下这种情况是除外的。蔡邕、皇甫嵩等人各自拥有一部分原本宰相的nbn。

    三公这边通过之后,才会下发到各个具体的衙门去实施。也就是说,事情报上来,尚书台给出具体的处理意见,刘宏同意之后,让三公择人去施行。看起来尚书台只是一个幕僚机构,事实上,却是大汉朝国政真正的核心衙门。

    虽然不会负责具体实施,但是却是给出实施方案的人。同时还会监督每一项工作的进度。董明入主尚书台之后,更是逐渐开始插手具体事务。当然眼下尚书台只是插手了一个新衙门,是老早就定下来的科学司。

    科学司是个新鲜事物,朝臣们虽然不至于不当回事,但是对尚书台直接管辖科学司也没什么太大的意见。

    眼下董明在写的,就是科学司今年的任务。

    一共三个任务:

    第一个任务就是为皇甫嵩的军屯提供技术支持,从选种到开垦荒地到种植再到最后的收成,全方位无死角的提供技术支持。

    第二个任务则是攀科技树,董明直接从系统兑换了一部分资料。这些资料并不是值钱,主要还是因为资料上的科技进步幅度并不是很大。预期是说是科技进步,倒不如说是技术改良。而全都是生产侧的技术改良,包括种植业和手工业。

    第三个任务则是以科学司的名义,开设一家商号,主营食盐。当然这个得等到下半年才能开业了。在这之前,还得去选址,建厂,等出盐量稳定了,才能开业。

    说出来简单,事实上每一个任务,董明都给了特别详细的交待,甚至具体到每一个时间节点。,虽然说这样有些大包大揽了,但是他也没办法。

    眼下一切都刚起步,谨慎一些总是好的。等局势稳定,变法平稳推行,取得一定的成果之后,他就可以只给各个衙门制定大略的目标,让下面的人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完成就可以了。

    等写完的时候,已经月上中天了。董明伸了一个懒腰,发现田丰还在工作。

    “元皓,去歇息一下吧。”董明轻声说道。

    这些日子还是太忙了。班房里除了他二人之外,还有十来个侍郎、令使没有走。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尚书台可以说是三班倒,连轴转。尤其是董明、刘正、田丰、沮授四人,每天顶多也就睡两个半时辰。

    “最后一件。”田丰头也没抬,声音听起来仍然很有精神的样子:“青州和徐州那边好像有些不太妙,自年一月份以来,到现在都是滴水未下,恐怕今年会有旱灾。”

    董明闻言皱了皱眉头,道:“青州和徐州两地水利工程冠绝天下,若是小旱灾倒没什么。不过还是要准备一下救灾事宜。先把粮食准备好,然后通知青州和徐州两地官员,随时做好抗旱救灾的准备。”

    “喏。”

    揉了揉眉心,董明只觉得万事艰难。他用脚指甲都能想到,一旦出现旱灾,那肯定会有人妖言惑众,说他董明搞变法,老天爷发怒了。

    尤其是这可能出现的旱灾,还是在青州和徐州两地。因为当年的州郡考和一些兴修水利的建议,青州和徐州算是最支持变法的两个州部了。可是眼下偏偏这两个州,可能会出现旱灾。

    有心人稍微一煽动,董明就会变得很被动。

    不过天灾这玩意,董明也没什么办法。唯一能做的就是将旱灾的破坏力降到最低。同时还要早做准备,以防有人假借天命,攻击变法。

    “得了,今天也不用回去了。”董明摇了摇头,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筋骨,然后又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摊开一张纸,他埋头开始写新的东西。

    这一次,他要写的东西,又是个划时代的玩意。

    论气候变化的原因与影响

    提笔写下题目之后,董明笑了笑,知道这篇文章一出来,又得得罪不少人。但有一点他可以肯定,刘宏一定会非常喜欢。

    原因倒也简单。以往有灾害了,这锅都是刘宏来背的。出现天灾,还不是因为你这个天子做的不好,让老天爷不高兴了所以你该道歉道歉,该祈求老天爷的原谅就祈求老天爷的原谅。

    但刘宏是谁茅坑拉屎脸朝外的汉子,他比谁都清楚,天人感应就是汉武帝用来忽悠百姓,增加皇权的神秘性、权威性和稳定性的。天灾干老子屁事,年景不好就怪皇帝没当好,这什么狗屁道理。

    但刘宏又不能这么说,毕竟如果这么说了,那么就热闹了。这皇权不是老天爷给的,那是哪来的呢

    人,最怕的就是开始思考,一旦他开始思考,那么n和野心就会无限的膨胀了。到时候老刘家啥也不干,只能去四处镇压那些喊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人了。

    这个道理其实古今都是一样了,只不过眼下是愚民,老百姓啥也不知道,只要知道皇权的神圣和权威就行了。后世则要温情一点,你尽管思考,但是从小我就教你往哪个方向去思考。如果你思考错了方向,那也成。只不过从此以后,你就是敌人,是敌对分子。

    董明写的这篇文章,自然不会去挑战皇权的权威性,但是会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各种气候变化和灾害。这篇文章写出来,经过适当的宣传,就可以将灾害对变法的伤害变到最甚至是没有。

    坏处也有,那就是皇权就少了一层枷锁。

    董仲舒那一套理论,虽然愚民,但是也变相给皇权上了套子。到底是好还是坏,很难说清楚。哪怕是站在历史下游,你也很难去评判。

    好在董明也不是傻子,解开了一层枷锁之后,他有的是办法再给皇权上两道枷锁。后世的成功经验这么多,随便学一两招也够了。

    翌日,洛阳南市,一队风尘仆仆的骑士,出现在南市街头,骑士后面还跟着两辆马车。一行人下了马,以一个脸色有些苍白的年轻人为首,牵着马缓缓前行。

    年轻人旁边还有一个壮汉,此时壮汉正一脸的纳闷:“主簿,咱们为什么要来南市”

    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孙挺,如今是汉中的主簿。跟他搭话的壮汉则是前些年投奔刘备的周仓。

    孙挺蓄起了胡子,整个人看起来清瘦了不少,听到周仓的问题之后,轻声解释道:“如今老师开始变法。这变法到底如何,还是民间的反应最为真实。因此某家要在去之前,先看看,这天子脚下,首善之地对变法的看法。”

    “这样啊,属下倒是不懂这些,只是听关将军提起过,对尚书令大人可是交口称赞,想来这变法一定是极好的。”周仓笑着说道。

    孙挺点点头,然后道:“还是要看过了才知道。”

    周仓四下看了看,然后一脸惊叹的说道:“果然不愧洛阳,天下之中心。没成想这天才刚亮,就有这么多的店铺开门,各路商人也都来了,甚至这街头巷尾,都是铺席买卖的地方。果然是极为繁华。”

    “以前不是这样的。”孙挺小声说了一句。不过却也没再跟周仓说话,而是默默的往前走。

    一个随行的骑士上前帮孙挺牵着马,一行人跟在他身后。孙挺也不去打听,就是在各个店铺,各个摊位走动。时而问问价格,时而问问生意如何,有时候也会买一两件东西。

    在南市晃悠了两个时辰,他才带着一行人入城。周仓在一旁看得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小声问道:“主簿,您刚才怎么没问大家对变法的看法”

    “已经知道了。”

    “啊”

    “没什么,先去找吴兰,他不是通过科考了吗”孙挺没有解释什么,而是说起了另外一件事:“之前来信说,眼下他跟子乔一起呢。咱们先过去。”
1...1281291301311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