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好老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野怪逆袭
“自然是可以的。”董明笑着说道。
“吓!”王大郎整个人都激动了许多:“怎个提高法还请先生教俺。”
董明点点头,道:“自然会教给大家的。当然也包括大郎你。”
事实上,东汉末年的农业水平并不算低。这个时期其实已经出现了短辕一牛挽犁,它操作灵活,便于在小块农田上耕作。这种短辕一牛挽犁的出现,是跟犁铧的改进结合在一起的。东汉时,已经大量使用全铁制犁铧,它比以往的v形犁,刃端角度已逐渐缩小,不但起土省力,而且可以深耕。
此外,新型的全铁制的耕作工具也逐渐增多。后世的考古中,就发现了不少这个时期的铁制农具。在川省乐山崖墓石刻画像中见到的曲柄锄,是便于铲除杂草的中耕工具;绵阳发现的铁制钩镰,全长35厘米,是专用于收割的小型农具,操作起来很方便。
前文中曾经提到过的毕岚发明和设计了翻车和渴乌,使灌溉水平大大提高。东汉前期,各地还开凿了许多灌溉渠道,三辅、河内、山阳、河东、上党、太原、赵、魏及河西、江南地区,也都“穿渠灌溉”,有的地区还开辟了很多稻田。
与此同时,董明还发现了一本书,名叫《四民月令》。这本书是崔寔写的,是关于生产生活的书籍。这本书在后世已经散佚,后人根据其他一些引用过这本书的文字、语句中将这本书还原了出来。但终归不是原本。
通读了《四民月令》之后,董明不得不说,真的很佩服古人。书中四民指的就是“士农工商”四种社会分工。它按照月份,记录了每个月每个不同身份的人该做什么。在董明看来,这就是一本东汉末年的生产生活指导手册。
举个例子,东汉很多人十九岁那一年的正月,也就是春二月会统一举行冠礼。就是因为《四民月令》载:是月也,择元日,可以冠字。
针对这种情况,董明提出的增产的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施肥和轮作。农民在生产中,总会将“地力”这两个字挂在嘴上,事实上所谓的“地力”就是土壤所蕴含的营养物质。“地力”高了,农作物长
060章 暗杀
一天的课结束时候,董明带着学生们回到书院。稍微总结一下,给学生们留了作业之后,便让大家散开。该吃饭的去吃饭,该洗澡的去洗澡。
董明洗了一个澡之后,回到自己的房间。房门口正站在两个小孩儿,一个是豆芽儿,另外一个则被豆芽儿拎着脖领子,是董贤。也就是未来的少帝刘辩。
“豆芽儿,你干嘛呢”董明看着刘辩像个受气小媳妇一样被豆芽儿拎着脖领子,突然有些想笑。也不知道日后刘辩按照历史轨迹成为大汉朝皇帝之后,豆芽儿回想起今天这一幕的时候这算不算是人生巅峰
“呀,先生来啦。”豆芽儿拎着刘辩,眼睛笑成了小月牙,开心的说道:“先生,我抓到这个学生,想要偷偷摸摸的进你的书房。”
“啊”董明楞了一下,然后将豆芽儿的手拿开道:“你怎么知道他是偷偷摸摸的呢你问他了吗有证据吗”
豆芽儿闻言歪着脑袋思考了一秒钟,摇摇头道:“没有啊。我看着他就不像听话的孩子。”
一旁的刘辩欲哭无泪,怎么说他也是皇子啊!莫名其妙被扔到这里不说,不过是随便走动走动,就被一个女汉子给按在地上摩擦。
我一个皇子我不要面子的啊。
董明看着抿着嘴不说话的刘辩摇摇头,然后对豆芽儿道:“去给我打一份....两份饭过来。”
“好的!”豆芽儿乐呵呵的应下来。
待豆芽儿走了之后,董明看了看刘辩,温声说道:“进来吧,正好我们俩聊聊。”
刘辩点点头,跟着董明进了房间,两人分主客落座。
“这些日子还习惯吗”董明笑着问道。
刘辩点点头,犹豫了一下道:“还...还好。六哥还挺照顾本.....那个....我的。”
“六哥是谁”董明楞了一下。
“瑾哥儿。”
“啊”董明脑海中浮现某一个驴脸少年笑容可掬的模样:“你怎么管他叫六哥”
“六哥说他是小六子,所以就让我叫他六哥了。”刘辩一板一眼的回道。
董明拍拍脑袋,有些无奈的看着刘辩,道:“你还真是实诚啊,让你叫,你就叫啊。”
“六哥待我极好。”刘辩还是有些坚持的。
“成吧。你愿意就行。”董明岔开话题道:“学业可还适应”
刘辩闻言皱了皱眉头道:“算学太难了!威哥儿还很严厉,昨天还被打了手心。”说着,他撸起袖子,摊开左手手掌,掌心处有几道红印。
董明心里不由得为自己的几位学生点赞,很优秀嘛。一个是皇子的六哥,一个打皇子的手心。真真是好样的。
“你都学到哪里了”董明继续问道。
“九九乘法表。”刘辩小声回道:“刚开始背诵。”
“咦”董明乐了:“这进度不慢啊。”说着他打开【眼力】对着刘辩就是一发。
刘辩,资质乙等。
乙等资质董明笑了。就刘辩这资质,只要培养的好,那日后不说是千古一帝,至少是个有能力的君主。说起来,大汉朝的皇帝,好像绝大多数都是狠人。尤其是西汉前面的几任皇帝,每一个都是大佬。
“习武了吗”
刘辩摇摇头,道:“威哥儿说,我年龄还小,再长长身子骨之后,才能开始习武。”
“好好习武,对你来说更加有用。”董明意有所指的说道。
“学生知道了。”刘辩对董明执弟子礼。
正说着,豆芽儿端了饭过来。董明招呼了一下刘辩,一起吃了晚饭。吃罢了晚饭,董明让豆芽儿将刘辩送回了宿舍。
房间里,安静下来。掌灯之后,董明拿了一卷没有封面的书,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这是董明用声望值跟系统换的书。之所以没有封面,是因为这本书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东汉末年还能追起点的小说,美滋滋啊。”
董明乐呵呵的看着。
看了一会儿,他将书合上,将灯吹灭,和衣躺在了床上。大概过了有一盏茶的功夫,他打起了微微的鼾声。
“嘎吱”
声音很是轻微,是窗户被人打开的声音。
一个满头乱糟糟
061 盖勋
洛阳城南,依着洛水泮有一个庄子。占地怕是有三四个足球场大小,从围墙上看,没什么出彩的地方。但是进了院子里,就会发现这家主人,很是趁钱。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近处看,琉璃榻、金砖瓦,高墙深院,美不胜收。
庄子往内,有正堂,进了却是另外一种风格。当中间放着一个黄花梨为底的大理石大案,案上一摞摞的书籍,书籍左侧有一笔筒,笔筒内插笔如林。房间两侧,各有一排陶制花坛,花坛内种着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中高山、古木、怪石皆有。充满着潇洒儒雅的书卷气。
此时,房间里正坐着两排人。上首左右分别是张让、赵忠。左边依次是夏恽、郭胜、孙璋、毕岚、韩悝;右边依次是栗嵩、段圭、高旺、张恭、宋典。
这十二位,都是黄门常侍,也就是所谓十常侍。(注1)此时,张让满脸的阴郁,脸色难看的就像依萍得知书桓跟如萍有一腿那样。
“都说说吧,这件事是谁做的”张让压低着声音,充满着压抑着的怒火。
包括赵忠在内的其他十一个人都没有说话,反而拿眼神不停的瞟其他人。张让见状更是气得不行,拍了拍身前的案几,道:“封胥、徐丰呢”
毕岚闻言道:“他二人最近不知道在忙什么。”
“竖子!”张让显然更愤怒了:“是谁给你们胆子私自行动去刺杀董明的说!”
赵忠闻言笑了笑,安抚道:“别生气,估计也不是咱们这些人做的。你说呢”
“那还能是谁”张让道:“就凭封胥和徐丰他们几个,没有你们撑腰,他们敢下手某家都说过你们多少次了朝堂上的争斗就要靠朝堂上的手段搞定才行!之前那蔡邕,你们下黑手,我就说过你们了。这一次你们又来这一套!”
“逼急了这些士大夫,他们可比咱们黑多了。”张让意有所指的说道。
赵忠出来打圆场:“这一次跟蔡邕不一样。那董明眼下势大,又摆明车马不跟我们合作。底下的人估计也是为了咱们好。”
“事情不是这么办的!”张让显然不打算给赵忠面子了:“董明跟蔡邕不一样。蔡邕名满天下也就是个腐儒。那董明呢观其言察其行,他岂是个好相与的他门下弟子几近数百,地方上还有无数官员是他后盾。这洛阳城不知道有多少士子要成为他门下走狗!你们脑子都过不一下,就下黑手”
“还特么失败了!”张让说到这里就更生气了:“上次蔡邕也是,这一次董明又是这样。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赵忠坐在张让旁边,老神在在的,颇有一股子唾面自干的风采。座下十人,表情各不相同。但毕岚是最轻松的,他压根就不在意这些。他跟这些人其实算不上一路人。以前他也是个混蛋,但是最近沉迷技术无法自拔。
张让说了这么多,有一句话毕岚很认可,那就是洛阳城不知道多少人想要成为董明门下走狗。他毕岚就想,可是拉不下脸。
“行了。”赵忠拦下张让道:“消消气吧。眼下那董明将刺客送到了洛阳,咱们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张然厌烦的看了一眼他怀疑的那个人,道:“谁搞出来的事情,谁去解决。作死不要带着我等。”
这话说的有些重了,当下就有一人站了起来,满脸通红:“某家一人做事一人当,自然不会连累诸位兄弟!那董明不过是议郎,在某家看来不过是冢中枯骨罢了。”
这人,确实坐在毕岚旁边的夏恽。
“胡闹!”张让一拍案几站了起来:“一人做事一人当,你当得起吗董明若是直接状告我等,那还好说。他现在一言不发,将刺客送到洛阳,搞的满城风语。你真当他是为了搞掉我们”
“那是为何”夏恽皱了皱眉头。
“刺杀朝廷命官,你真以为是件小事儿”张让眯着眼,看着夏恽:“我看你是猪油蒙了心!这些日子某家已经让陛下对董明心怀不满。你如此作为,让某家所做一切都成了一场空。这一下,谁都看出来,有人不想董明活着了。”
“你告诉我!朝廷和天下,都会如何看待这件事”
夏恽没有说话,脸色有些泛白:“可......”说到这里,他忽然咬着牙道:“该死的封胥和徐丰!这两个狗东西!都是他们撺掇的某家。”
“他们最近在干什么”张让冷着脸问道。
“说是跟几个天平道搅和到了一起。”夏恽回道。
062章 黎明破晓前
刘备的官职定了下来,还是在涿郡。董明也不知道蔡邕之前所说的不能在本地任职的说法是不是让他给忘了。他也不敢说,他也不敢问。
在遥远的涿郡,刘备换上了官服,走马上任。如今的涿郡太守叫刘君(注1),这人跟刘备还是有些关系的。刘备有一个师兄弟,日后给刘备送兵送粮送大奖的公孙瓒。此人就是公孙瓒的岳父。
主簿这个官职,没有固定的品秩。文官也好武官也罢,只要是主官都可以设置主簿一名。《文献统考》曾在:“盖古者官府皆有主簿一官,上自三公及御史府,下至九寺五监以至郡县皆有之。”
日后那位满脑子都是肌肉的兄贵吕布,就是丁原账下主簿。也就是说,主簿是主官的辅佐官员。好的是,有汉一朝,主簿的地位还是非常不错的。可以说是主官之下的第一人。
刘备这个主簿官职,可以让他成为整个涿郡官场上的三四号人物。因为除了太守之外,涿郡还有一位郡丞。这位郡丞手下,估摸着也有主簿。当然,这跟刘备没有关系。
刘备先是拜见了主官,然后从主官手里要来了几个任命,给自己招了一些书佐。其实也不是别人,就是简雍加上徐暖四个。这个书佐也就是个好听的说法,其实就是刘备自己掏钱找几个帮忙干活的。
估摸着是看在卢植和公孙瓒双重的面子上,刘备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并没有被上官刁难。非但如此,上官还将涿郡商业上的东西都一股脑扔给了刘备。这让想要做些实事的玄德哥哥甚是高兴。
不过简雍却有些不高兴。
“宪和,怎生不高兴了”刘备见简雍的面色不对,连忙问道。
简雍闻言道:“农本商末,郡守大人虽然给了哥哥不少实权,但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商业之事儿,哪里有文教和劝课农桑来的有政绩”
刘备闻言摇摇头,道:“先生不是说了嘛,商业兴旺则货物流转,这样才能天下通达。”
“你怎么做”简雍很直白的反问道。
刘备楞了一下,然后道:“办法,某家还是没有。不过呢有一点某家倒是知道。既然咱们没有办法就找有办法的人呗实在不行就实地的做一做调查,看看有什么好发展的。”
“这个....却也不用如此麻烦。”说话的是徐暖。
只见他挠挠脑袋,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我来的时候,先生给了我一个小册子,说是让我在适当的时候给玄德哥哥。今日要不是哥哥提起来,某家险些忘了。”
“什么小册子”刘备闻言大喜。
徐暖在身上摸摸索索,最后在裤脚里摸出一个小册子,揉的皱皱巴巴的。还带着徐暖的体味,屋内众人都有些嫌弃的看着他。
倒是刘备丝毫不在意,快步走上前将小册子拿过来,打开逐字逐句的看了下去。小册子里其实也没什么,就是一些发展农业和商业的基本手段。董明也不知道刘备什么时候能用到,在何处做官,所以只是给了一些原理性的东西。
倒是在末尾,董明嘱咐了一句,若是没什么好办法也可以先做调研。他在得到消息之后,会亲自做一份发展计划托人送给刘备的。
看完了小册子,刘备开心的抚掌大笑:“先生真真是个好人,竟然为某家如此着想。”
简雍见状伸手拿过小册子,也看了下去。看完之后,他道:“如今我们还是先做一下调研吧。”
这个时候杨隆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先生自然有先生的办法,但是咱们也不能光靠先生。如今咱们至少可以先将涿郡的市场活跃起来。”
“如何做呢”刘备反问道。
杨隆拱拱手道:“这个某家倒是在先生那里学过。但凡商业发展,一定离不开稳定的大环境和公平的市场准则。我等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去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