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好老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野怪逆袭

    ......

    广宗,董明已经收拾好了行囊。对于他来说,黄巾叛乱已经结束了。一开始抱有极大的期待参与了战争,但是现在也觉得没意思了。黄巾军必败无疑,这一点大家都能看出来,董明也不例外。

    他已经想好了,直接辞官,带着自己的学生们,找一个安稳的地方老老实实上课去。甚至于他连洛阳都不打算回去了。前些日子他收到了马明的来信,信中提到的东西让他觉得有些难过。

    马明并没有留在洛阳,反而在董明离开没多久,就离开了。不但他离开了,还带着张亮、张富兄弟二人,以及三个徐州籍的寒门士子一同离开。

    一行六人直奔彭城。在那里,马维在马明的建议下组织义军,讨伐黄巾众。更让董明的意外的是,蔡飒也举家加入了马维的起义军中。

    来信的时候,马维这一支义军,已经被皇甫嵩收编,前往去东郡镇压卜巳的路上。

    可董明觉得很难过。他一点儿都不想马明过早的介入到这个乱世中。尤其是这家伙的思想越来越危险,越来越极端。若是在他的看护之下,马明也许会有所改变也说不定可是现在一切都晚了,他觉得自己是个失败的老师。

    再将马明喊回来,已经不现实了。眼下的马明已经被授予了官职,虽然在信中仍然可以看到




085章 新野
    荀璦离开之后,董明也离开了广宗。离开之前,他让人带了一封信去洛阳。信是给蔡邕的,他希望蔡邕能够帮忙,用少府的力量,把明德书院的学生们送到新野。

    新野,是董明选定的明德书院新址。

    信在路上的时候,董明也在路上。这一次没有其他人,他孤身一人上路,白天行走,晚上休息。等到了新野的时候,也传来了黄巾平定的消息。

    光和七年十二月,黄巾平定,刘宏大赦天下,同年改元中平。也因此光和七年和中平元年,是一同年。

    董卓因作战不力,被责难。好在在最后他也算是拖住了张宝张梁主力,挽回了一点面子。虽然没有升官,但中郎将的位置保住了。比原本历史轨迹上被捕入狱,要好太多了。

    皇甫嵩,朱儁封侯,一时之间风头无两。而卢植也因为大赦天下的缘故,被放了出来。心灰意懒的他,直接回了涿郡老家,专心抚养自己刚出生没多久的儿子。

    曹操因公升迁,成为拱卫京师的武卫将军,同时他麾下战兵也编入禁军,并且扩大了军队规模。如今,他手下有战兵五千,辅兵一万,就驻扎在洛阳附近。

    袁绍和袁术兄弟,跟着董卓走了一遭,无功也无过,但仍然各有升迁。袁绍从一介白身,升为黄门侍郎。袁术则升任为河南尹,同时还领着虎贲中郎将的职位。从这一点上算,袁术是曹操的顶头上司。

    刘备则比历史上此时的待遇要好的太多了,他直接被任命为南郑郡守,左军将军。文职直接就是两千石,武职也只差一步就迈入高级将领的行列。当然严格来说,作为一郡之首的他,同时还是郡将....这也算是个两千石的武职。

    孙坚等人也各有封赏。

    董明得知刘备成为南郑郡守的时候,不由得摇了摇头,不成想竟然跟刘玄德这么有缘。无他,南郑和新野之间的距离并不算远。

    新野城内,董明见到了马维。

    是的马维的义军此时就在新野城内。他没有跟大多数义军首领那样,去洛阳领赏,而是在打退了新野的黄巾军之后,就占领了这里。

    造成了新野城已经是他马维的既定事实,然后派蔡飒带着大量的金银财宝去了洛阳。可以肯定的是,十常侍一定会让马维在事实上和名义上都成为新野令。毕竟只是一个县令,不管是十常侍还是刘宏都不会在意。

    几百石的小官,洛阳城遍地都是。

    但是这正和马维,或者说是马明的意思。新野再小,也有数万人口,只要发展的好,养个数千精兵不成问题。

    有了这数千精兵,在这天下也算是有了一席之地。更何况,旁边的章陵县县令是蔡游,叶县县令是马绍。前者是蔡飒的亲儿子,后者是马维的亲兄弟。

    三县之地,共十来万人口,地盘不大不小,不惹人注意,却又有一定的根基。

    “先生怎的过来了”马维见到董明的时候很是高兴,把着董明的手,将他请进了新野的县衙。

    董明闻言解释道:“打算来新野开书院,收一些学生。不曾想你等竟然在这里,还真是巧了。”

    马维大喜道:“先生在此,那实在是太好不过了!”

    董明笑了笑,他知道马维是什么意思,不外乎让他帮忙打理治下罢了。可是董明更知道自己之时理论怪,实操的水平,真的很一般。

    这玩意就是跟学数学一样,大家学的都是一样的定理,背的都是一样的公式,做的都是一样的基础练习。可是到考试的时候,学霸考一百分是因为卷子只有一百分;你呢用尽了毕生的好运,考了三十来分,其中还有二十多分是蒙的。

    不是你不知道定理,没有背公式,你只是不会用。

    董明也是一样,道理他都懂,可真正上手是另外一回事。眼下他更想做的是专心教学,并且有意引导自己的学生形成统一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理念,让他们成为一个充满活力、想象力和执行能力的政治团体。

    然后一股脑的扔给刘宏,看看能不能在大汉朝快要gg的时候,来一个自上而下的改革,救救这个老



086章 要更努力才行
    光和七年的最后一天,董明在马明和张亮、张富的带领下,来到了马维所说的废弃道观。

    道观在城西十五六里左右的一个小山上。准确的说应该是一个坡,只有海拔估计也就一百多米,相当于三十多层楼那么高。道观建在半山腰,占地面积颇大。

    董明进去绕了一圈,对道观的布局很是满意。入门是一个大的广场,广场左右两边是功能性房间,包括炼丹房、制符房之类的东西,可以改建成厨房、仓库、餐厅之类的。当中的大殿,需要大改,改成一个阶梯教室,可供上课,也可供集会。

    再往后,但凡是供奉神仙的大殿都改成教室,道士们居住的地方改成学生宿舍即可。不过就算不改,也不是不能用。

    “老师,虽然看起来很麻烦,但是顶多一个月就能解决。”马明颇有自信的说道。

    董明闻言看了他一眼,道:“用军队是吗”

    马明点点头,道:“嘿嘿,是工程兵。新野城有一支八百人的工程兵。”

    “......工程兵”董明挠了挠头:“能做到哪一步?”

    “刚组建没多久,只有工兵和建筑两个部分。”马明小声道。

    “不错了。”董明笑了笑。

    工程兵这个概念,是董明在讲军略的时候带出来的。

    古代战争中军事工程的修建和工程保障任务,全都是由作战部队自身和征发的百姓来完成的。17世纪,法**队最早组建了正规的工程兵部队。

    之后,俄国、英国、美国相继建立了工程兵部队。而就我兔而言,早在战国时期,军队中已有官员组织筑垒、修路等工程作业。元朝时期军队组建了架设浮桥和漕渡的船桥水手军。太平天国的军队中,编有土营和水营。土营专门“私挖地道,暗置地雷,以轰城墙”。水营在正式成立前后,除担负水上运输、作战等任务外,还多次担负架设浮桥的任务。

    我兔最早出现的正规工程兵是清末新军中的工兵营。清末编练的新军中,工兵成为一个兵种,编有工兵营、队。民国时期,国民党军队建立独立工兵团和军(师)属工兵分队,开办工兵学校。

    工程兵的构成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大体可以分为工兵、建筑、舟桥、工程维护、伪装、野战给水工程等部分。

    汉末搞工程兵不是不行,不过却不是那么容易。尤其是舟桥和给水工程这两个部分,几乎可以说是建立不起来。因为这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储备才行。马明能够搞起来工兵和建筑,已经出乎董明的意料之外了。

    “那这样,这个月你就把这些调整好吧,我明早把施工图画给你。”董明不打算耽误时间,早弄好,早开学不是

    马明笑眯眯的应下来。

    一行人也没耽搁时间,敲定了用这里当做新的书院地址之后,便回去了。本来董明还想量一下数据再走的,不过却也放弃了。横竖就小小改动一下室内的配置,也没动格局也不用贴地板啥的,犯不着。

    ......

    新野城内,一辆豪华马车缓慢前行。偶尔被风吹开的车帘露出了车内的景色。一个年轻人怀里抱着一个俏生生的姑娘。后者正用葱葱玉指在他胸口轻轻划着圈......

    这令人艳羡的贵族生活,被骑着马冻得直打哆嗦的董明看的清清楚楚。也被马明看的清清楚楚。

    “嘁!”

    马明发出了不满的声音。

    董明看了一眼他,笑道:“认识的”

    “那人正是学生的兄长,我马家嫡长子!”马明眼神中闪烁着意味不明的光芒,轻声回道。

    董明看着马明,意味深长的说道:“你看,这就是你追求的世家子的生活。哦,是大多数世家子的生活。”

    马明摇摇头:“可是璦哥儿,风姿绰约;彧哥儿,王佐之才!就算不说这二人,老师座下如此多的世家子学生,哪一个不是一时人杰甚至!那蔡游平日里看起来不起眼,可是眼下却实实在在的是父亲的得力帮手



087章 作坊
    在马维家蹭了一顿饭之后,董明顺便朝马维要了一批工匠。包括木匠、泥瓦匠、铁匠、篦匠等。还要了一个作坊,并且以药方的一部分分成充当了买作坊的钱。马维本来不想要,可是董明一再坚持,最终还是应了下来。

    第二天,马令亲自跑了一趟,连作坊带工匠都给到了董明。作坊说是作坊也不对,就是一大片地方,搭了一个草棚子。除了占地面积不小之外,真不值几个钱。

    作坊也不在新野城内,在新野城旁边的一块空地上,依着新野城的南城墙。原本这一块是军营的作坊,可是黄巾之乱之后就被舍弃了,平日里都是一些流浪汉,乞丐,流民在这里。董明过来的时候,那些人都被马令赶走了。

    不过董明在这里转了一圈,就发现这里有人居住,好奇的朝马令问道:“戒之,这里原本住的都是些什么人现在又都去了哪里”

    马令闻言解释道:“一些乞丐流民罢了,全都被某家给驱赶走了。先生还请放心,这些日子,在下会派手下的兵丁驻扎在这里,没人敢再过来影响先生。”

    董明皱了皱眉头,道:“一共有多少人赶去哪里了”

    “这......”马令察觉到董明有些不高兴,尴尬的道:“赶到了城北,温水巷那边。”

    “温水巷”董明眼睛一眯,看向马令。

    马令挠挠头:“先生”

    “都找回来吧,正好某家缺一些人手。”董明道:“对了,这里有些钱,给手下兵丁们买一些酒水来吃。”

    说着董明从怀里摸出来一个小金条,递给了马令。

    马令连忙摆手道:“先生!这可使不得!”

    董明将金条一抛,笑着道:“拿着吧。把事情办妥当了就行。对了,留几个士兵在这里,起一个炉灶,烧点热水,这里需要消毒。那群人过来之后也需要洗个热水澡。”

    “好嘞。”

    马令没有再客气,收下了董明的金条。

    董明心里清楚,别人对你的尊敬总有一天会消耗殆尽,但是钱不会。只要你给钱,人家就能高兴的给你办事儿。

    马令乐呵呵的离开之后,董明吩咐了一下他留下的士兵开始埋锅烧水。然后看向了一直在一旁满脸愁容的工匠们。

    来的工匠,除了他们本人之外,全都是拖家带口的。董明甚至在中间看到了一两月大小的奶孩子。

    董明看着这些人,笑了笑,然后对他们招招手,道:“诸位!大家自我介绍一下”

    一行人互相看了看,然后一个年龄最大的工匠站了出来,小心翼翼的说道:“小的是木匠,姓谭,大家都叫我谭木匠。”

    谭木匠显然在这群人中很有威信,他也很熟悉这些人。逐一向董明介绍了其他的人。

    这批人一共有三个木匠,除了谭木匠之外还有他的两个儿子;两个铁匠,姓贺,是兄弟俩;四个泥瓦匠,一个大师傅带这三个徒弟;还有一个篦匠,姓王。最神奇的是,人群中还混进了一个邋遢道人。

    关键是邋遢道人也没人认识,不知道什么时候混进队伍里的。

    董明看着这邋遢道士,心里琢磨着会不会是黄巾余孽,不过想了想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应该不会有黄巾道士这么大胆,敢在官军的地盘出没。

    “不知道道长是何人”董明问道。

    邋遢道士见状也不以为意,笑着道:“贫道就是一个游方道士,见这里人挺多,过来看看。凑凑热闹,凑凑热闹。”

    董明点点头,道:“道长好潇洒。”

    “没什么没什么。”邋遢道士摆摆手,道:“不过贫道倒是好奇先生要做什么这里铁匠也有,木匠也有,泥瓦匠也有,甚至还有篦匠。”

    董明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道士自知不该多问,连忙赔笑道:“是贫道多嘴了。”

    “无妨。”董明客气了一下,但也没跟他多说什么。

    他不再搭理邋遢道士,而是对着谭木匠说:“谭老,眼面前这些地方都是咱们的。咱们收拾先收拾一下,大家伙都搭把手。咱们今天先把住的地方简单弄出来。”



088章 研究
    董明之所以从马维那里要来了工匠,又盘下了一大片作坊,事实上是为了搞出雕版印刷和更好的造纸技术。

    造纸技术还好说,董明直接就能系统那里搞来全套的技术,到时候只要教给工匠们就行。难的是雕版印刷,且不去说活字印刷。但就雕版印刷而言,技术他有,但是材料有点儿困难。

    技术方面,雕版印刷其实很简单。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笔划清晰可辨。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和字体凹入的碑石阴文截然不同。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

    可是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木板的使用寿命太短了,二是近乎透明的稿纸真的做不出来。眼下董明就想做两件事,一是找到雕版材料;二是制造出尽可能薄的纸张出来。

    翌日,董明带着工匠们开始用研究。谭木匠去尝试更加耐用的木材,铁匠则尝试用铁打造出来,泥瓦匠也用泥塑试一下。
1...2627282930...1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