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好老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野怪逆袭
忙活好几天,全都失败了。
但凡材质比较好的木材都太贵了,成本吃不住。铁制的更贵,而且更难的是很难在铁板上雕刻出阳文。至于泥塑的....不提也罢。烧制成瓦片材质的雕版,太易碎了。
但是,董明很清楚,毕昇日后发明活字印刷的时候,用的就是泥活字的模具。只可惜后来技术散佚了,谁也不知道怎么做到的。系统也不知道,董明现在也明白了,系统能给他的,也都是后世已知的东西。
“木制雕版印几次之后,雕刻的阳文就会发软,很快就不能使用了。铁制的雕版虽然很耐用,但是价格高昂,且出字太慢。泥塑的整体来说效果最好,可是太脆了,很容易碎。大家想想有没有什么新的办法”
董明搓着手,对着谭木匠等人问道。
谭木匠等人闻言全都皱着眉头,仔细思索起来。董明自己也在思考,但是他思考的是另外的东西。
眼下新书院的改造工作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估摸着再有十几天就能投入使用了。这些日子,陆续也有不少学生找了过来。董明却都将他们安排到了作坊,让他们观察,记录和学习。
他之所以要搞雕版印刷和造纸技术,有两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自然就是为了印刷一些课本。学生人数太多了,全靠手写,实在麻烦。让学生抄写的话,又会出现错字漏字。尤其是他接下来一年要教的东西,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第二个目的,是一个长远的目的。就是推广雕版印刷和造纸技术,以及日后的活字印刷技术。将新野城打造成东汉的印刷基地。然后以印刷技术和造纸技术为杠杆,以知识为支点,从根源上撬动世家的统治。
开拓了普通百姓接受知识和上升渠道的同时也方便于刘汉皇室重新掌握国家权力。甚至可以说,董明想要提高和推动汉末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造纸技术和印刷技术的出现和革新是其中的基础。
因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绝对不是一两个科学家和一两项科技就能推动的。他需要的是整个社会每一个人的共同参与。
而如何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到其中很简单,那就是让他们主动或被动的接受董明所传授的知识。哪怕不会运用,也要知道。哪怕不会去做,也要会喊口号。
就在董明思考的时候,一个弱弱的声音响起来。
“先生,小的....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董明看了过去,发现是泥瓦匠的一个小徒弟,看起来十六七岁的模样。他记得这小泥瓦匠叫李正。
“李正啊......”董明笑了笑,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道:“李正,没事儿。有想法的话,你就说。”
李正挠了挠脑袋,看了看师傅又道:“刚才先生说,泥塑的雕版使用效果是最好的,就是非常的脆,容易碎掉。我就想,增加泥塑的韧
089章 石灰岩和飞虹
雕版印刷的事情只能不停地实验,这件事儿一时半会儿急不得。而且就算是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也不影响短时间内的使用。
吩咐李正等人继续研究如何提高泥塑雕版的实用性之后,董明又拿出了从系统那里淘换来的改良版的造纸技术。
这个就简单了,交给工匠们多试几次就成。
中平二年二月中旬,新的明德书院可以入住了。董明带着已经赶到的学生,住了进去。这里距离作坊有些远了,而且道路也不是很好走。董明想了一下之后,决定修一条从书院到作坊的路。
钱,董明自己出了,工人直接雇佣流民就行。
明德书院新址。
董明没给过来的学生们在书院里上课,而是把他们拉到了书院的后山上。目前在新野的学生一共有七个人,这里来了六个。另外一个则在作坊,看着雕版印刷和造纸技术的进度。
六个学生,都不是青史留名的人物。分别是韩信、张田、李魁、赵申、刘象、吴卓。在作坊的是高尚。
七个人,今年都不到二十岁,最小的韩信十八岁,最大的高尚下个月满二十岁。当然以现在的计算方式,这七个人都可以算是二十岁以上。
七个人资质很普通,丙级丙上,没有一个达到乙级的。但是七个人倒是很好学,基础知识学的非常的扎实。
董明带着韩信等人来到后山,走到了一块大石头跟前,停住了脚步。
“同学们,大家看一下啊,像这种的,就是石灰岩。”董明指着大石头说道:“今天,老师就告诉你们如何用石灰岩制取生石灰,这玩意可以做出来一个叫水泥的东西。”
“水泥”刘象有些摸不着头脑,小声问道:“老师,水泥是什么”
董明笑着道:“一种特殊的.....建筑材料。”
“盖房子用的”吴卓问道。
“也不全是,也可以用来修路,修筑城墙之类的。嗯....具体的效果如何,等我们制作出来,亲自尝试一下就知道了。”董明卖了一个关子:“现在,我先教大家如何辨认石灰岩。”
“首先,石灰岩数量很多,广泛的分部在大汉朝的大地上。尤其是华北和东北南部,石灰岩可以说是数量非常多!我们如何去辨认呢石灰岩的眼色很多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
董明教的认真,学生们听的也认真。等将辨认方法告诉他们之后,董明便让他们各自去寻一块石灰岩,看看能否找对。
好在,都是十**岁的大小伙子,也不傻,六个人都找到了正确的石灰岩。董明对此很是满意。然后就吩咐了一声,让他们这段时间走访整个南阳郡,把发现石灰岩的地方都记下来,并且尽可能的估算出发现地点石灰岩的储藏量。
六个学生闻言应了下来。
第二天,韩信等六个学生全都离开。离开的同时还各自拿着一张地图。这地图是画在绢布上的,董明从系统那里兑换了一张南阳郡的地图,又用绢布临摹了六份给他们。
送走了韩信等人,董明又跑到了作坊。先是看了一下雕版印刷技术和造纸术的进展,然后找到了一直没有离开的邋遢道士。
彼时,邋遢道士正在自己的房间里不知道鼓捣什么东西,搞的火光四溅的。他住的房子也是谭木匠心善,分给他的。
“你在做什么”
董明看着邋遢道士房间内正冒着黑烟的炼丹炉,一脸懵逼的问道。
邋遢道士见董明来了,脸上闪过一丝尴尬,有些遮遮掩掩的说道:“贫道....炼丹失败了。”
“炼丹”董明来了兴趣:“道家仙丹”
“然也!”邋遢道士一甩浮尘,很是骄傲的说道:“我道家仙丹,可不是那么容易炼成的。”
董明点点头,看着邋遢道士还在冒黑烟的炼丹炉,道:“是挺难的。”
邋遢道士脸色变得有些黑。
&
091 附属小学计划
刘威和诸葛瑾跟戏志才等人汇合到一处,大家都是去食堂打饭的。路上的时候,刘威、诸葛瑾、郭嘉这三个没有上战场的小家伙不停地问问题。
戏志才等人也全都如实相告,还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说给三人听。三个人都听的很是兴奋,恨不得自己也上战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对此,戏志才好好的教育了他们三个一顿:“洗洗睡吧,那都是小说家言。具体来说,就是吹牛波依的。真打起来,咱们也就是坐镇中军,查漏补缺。更多的时候还是处理一些文书、后勤工作。”
“哎难道不应该是君问计将安出。某家洒然一笑给出上中下三策供其挑选,他偏偏觉得上策太缓,下策太急,选了中策。而这中策恰恰就是某家想让他选的这样吗”郭嘉一阵阵的失望。
戏志才白了他一眼,道:“你小子整天别想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好好学习。”
“知道了知道了。”郭嘉嘟囔着,眼下郭嘉才十五岁,虚岁十六。在汉末倒是可以当一个大伙子来看了,但实际上就是个高中生的年龄,中二之魂爆棚。
诸葛瑾和刘威两个人在一旁偷笑,他们俩最近跟郭嘉混的很熟。但是郭嘉鬼精鬼精的,他们两个人加一块都不是郭嘉的对手,经常被郭嘉辩驳的哑口无言。整个明德书院,除了董明之外,能制得住郭嘉的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戏志才,本身就是智谋之辈,又有年龄优势,方方面面把郭嘉吃的死死的。另外一个是徐庶,说不过就动手,谁怂谁孙子。一般情况下,怂的都是郭嘉。
一行人聊着天,走进食堂。
明德书院的食堂,是按照后世董明上大学时的食堂改建的。不过因为学生比较少,只开了四个窗口,吃食也仅仅是一些面食和烤肉之类的。就是面食,很多都是董明手把手教给食堂的厨子的。
比方说包子、馒头、馅饼啥的。
一行人买了包子,端了一碗打了鸡蛋的鸡汤,随便找了一个位置坐了下来。得益于董明之前在徐州向各郡太守门推广走地鸡养殖的行为,眼下整个徐州别的不多,就是走地鸡多。眼下都已经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了。
从上游的鸡崽儿供应、到个体养殖再到下有分销商。商品花样也多,不过大多在徐州境内,卖到其他州的多是鸡蛋,和一部分老母鸡、老公鸡啥的。
明德书院买的鸡肉鸡蛋,就是徐州的养殖大户拉到新野县城卖的。现在的徐州,要比历史上同期还要富裕一些。人口也更多,不少流民都跑到了徐州。因为在徐州、糜家、马家、陈家、曹家都在搞走地鸡养殖,需要人手。
刘威等人一边吃饭,一边闲聊,话语中充满了对第一节课的期待。
“刚才典礼上,老师说第一课要教全新的东西,好期待啊。”刘威吃着包子,喝一口鸡蛋汤说道。
郭嘉闻言拿下嘴里的肉包子,打了一个嗝道:“老师话里话外的意思,我觉着这一次教的东西肯定非同小可。”
“是啊,老师用了改变世界这四个字。”戏志才端着碗,眼睛盯着前方空荡的地方说道:“能开山裂石的武器、可以日夜不停一直奔跑的车、亩产七八石的粮食、更便捷的农耕机械等等,老师每说一个,某家这心里就慌一下。你们说,老师说的要是都实现了,这天下会变成什么样子”
“大汉朝将压服四方,八方来贺。”刘威轻声说道。
其他人闻言点点头,只有戏志才摇摇头道:“不仅仅如此,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吾辈的目标必将是星辰大海。”
“星辰大海......”
所有人都在想这四个字背后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董明倒是知道
092章 第一课黎明之前
附属小学的计划,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搞定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这是一个短期内看不到回报的投资,马维、马绍、蔡飒三个人都是很是犹豫。倒是马明和蔡游对这件事很感兴趣,也乐于促成。
董明跟他们谈了好久,才最终定下来,现在新野县城搞一个小学试试。不过这小学的名字却改了,改成了明德书院马氏学堂。
董明答应了下来,反正对于他来说,学校的名字啥的不重要,能办起来就行。
当晚,董明连夜赶回了明德书院。
翌日一早,明德书院复课之后的第一课。所有的学生都起了一个大早,洗漱完之后,在食堂吃了一些早饭,早早地来到教室里温书。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教室的时候,董明举步也迈进了教室。慢慢的走上讲台,他将带的书本放在了讲桌上。
“同学们,今天是咱们明德书院,中平二年的第一课。这节课,为师先给大家聊一聊,我们接下来这一年要学哪些东西,以及我们要做哪些事情。”
董明朗声说道:“今年,课程中将假如格物学和生物学!同时也会有大量的实践课程!实践以农业和机械制造为主!比方说咱们现在在新野城的那个作坊,到时候你们每个人都要参与进去。目前一共有冶金(铁匠铺)、建筑(泥瓦匠)、木工(木匠)、造纸等四个部门。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部门。”
“你们需要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然后到作坊中,将自己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争取能够发明创造出全新的器械来!”
“这些不是奇淫技巧!你们以后要做的事情,是值得被整个天下人称赞的大事情!也许你们穷极一生只能将粮食亩产,提高一石。但是就这么一石,就可以救无数人!记住!一定要记住!”
“你们可以不做官,不出人头地!但是一定要时刻记住!你们是明德书院的学生!明德书院的学生,就必须要在技术方面,走在时代的前列,引领时代的发展!”
“学好了这些,你们可以去做官,可以去出人头地!学得不好的话,你们也可以离开,但永远不要说自己是明德书院的学生!永远不要说是我董伯照的学生!”
“明德书院的学生,就要学最实在的东西,做最实在的事情!”
“现在!上课!把你们的格物学翻到第一课!《从用石头砸坚果开始》”
明德书院的第一课,对于学生们来说是新鲜的,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却是伟大的。
格物学这门课一开始引入的第一课很有意思,董明在其中穿插引入了一些远古人类、生物进化的知识,但重点还是在讲人类是如何运用石器,逐渐从天生万物中普通的一员站到食物链顶端的。
“重点就是使用工具!”董明道:“我们学会了使用石器,就可以砸开坚硬的果壳,就可以捕猎巨大的野兽。也就是说,技术的进步让我们逐渐走向了食物链更高的位置。好,问题一会儿再问,咱们接着往下看《告别茹毛饮血》”
董明的抑扬顿挫的声音飘了好远好远,门外,已经长成大姑娘的豆芽儿抱着一个小暖炉,裹着自己的小被子认真的听着课。学生们有的教材她都有,而且董明平常还会给她开小灶。真要说起来,豆芽儿学到的东西,比大多数学生还要多。
她来这里听课,最主要的原因,是答应了何贤,要把老师的上课内容抄下来,每个月给何贤寄过去。
豆芽儿愿意做这些事情,她觉得何贤这家伙虽然平常话不多,性格也有些懦弱。但是跟诸葛瑾那种跟谁都是好朋友的家伙一比好太多了。
至于徐庶、郭嘉这
093章 求亲?
明德书院的课程继续推进着,生物学、格物学两门课程交叉进行。三月末的时候,董明刚下课,正在给学生们布置作业。
“下午是咱们的第一次实操课,这一次的实操课大家应该都提前预习了吧”
学生们点点头,眼神中抑制不住的兴奋。
董明见状笑了笑道:“下午的实操课其实很简单,就是带大家去作坊看一看,实际操作一下打铁、造纸之类的。你们中午的时候养精蓄锐,多多回忆一下咱们这些日子学的东西,等到了地方大家可以尝试多提提意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