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好老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野怪逆袭
光武统一全国后,决定退功臣、进文吏,军功集团皆以列侯奉朝请归家,不再参与朝政,仅有三人例外即邓禹、李通、贾复,这三个人,又是南阳人。
至于为什么南阳的士族会没落,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南阳的士族都属于军功集团,享有爵位田宅,可以通过任子、赀选等直接入仕,也可以通过察举、征辟等形式。其中任子制最直接,不需要参加考试,只要是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子弟即可以门荫封官。赀选就跟简单了,只需要花钱就能成为候补官员,这对豪族来说也不是很困难的事。
东汉的统治集团极为重视经学,而其军功集团是豪族出身,本身即拥有不错的儒学造诣。在光武、明帝、章帝三代皇帝的大力推崇下,开始大规模的向经学化转型,使其家族有了程度不一的经学化。
南阳豪族经学化的代表是南阳湖阳樊宏家族,南阳宛城朱晖家族。
但是南阳豪族并无一家成功把士人家族转型成了东汉末年的世家大族。从一个数据可以看到南阳士族的没落。
南阳籍官吏在光武、明帝、章帝三朝有52人,和帝至顺帝为38人,桓帝之后为12人。可见在桓帝之后,南阳士人迅速退出了政治中心,并最终导致了其在东汉末年的失势。
这里面还有一件事,就是大将军梁冀的覆灭。梁冀是关陇豪族安定梁氏梁统的后人,可以说是东汉军功集团、豪族、外戚的代表人物。大将军梁冀覆灭后,宦官势力兴盛,外戚引士人为援手,则进一步促使了世家大族的形成。
而这件事正是发生在桓帝时期。桓帝和如今在位的刘宏,真的不是傻子。只能说能力不那么充足。搞定了军功集团和外戚之后,却没能安排明白宦官和世家大族。
站在历史下游去看南阳的士族。
到了三国时期,南阳的这批世家几乎统一了行动。作为光武帝的老乡,这些人,几乎全部都选择了刘备。邓禹后人邓芝、来歙后人来敏避汉末战乱入川,在蜀汉出仕;宗预随张飞入蜀,也早早就投靠了刘备;樊氏不知道何时入蜀,但樊建在蜀汉时期,最高官至尚书令。
但是远离故土之后,就没了根基,无法成为小地主阶级,自然更没办法转型成为世家了。
总的来说邓氏、阴氏因为是外戚被灭;李通家族、吴汉家族、贾复家族、岑彭家族,一直侯爵传承,在东汉末年属于酱油党,特别闲鱼的坐看风云变幻,虽然没有什么风险,但也没捞到什么政治资本,无经学无显宦无政治影响力,最后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朱氏自朱穆子朱野后无名;樊氏、来氏、宗氏都入川仕于蜀汉,成为刘备的马仔。
当然,好汉不提当年勇,也不去说日后如何。就说现在,宛城的世家,也就朱家、来家还有些声势。除此之外宗氏、韩氏、樊氏也算还可以。
还说董明师徒二人。
“信哥儿你是南阳人吧”董明忽然问道“看起来你对南阳很熟悉的样子。”
韩信闻言点点头道“学生却是南阳人,也是南阳韩氏的旁系子弟。”
“怪不得。”董明点点头“朱野这个人怎么样你了解吗”
韩信回道“有些了解。朱家是宛城人,他也只是路过南阳,正好看到了正在四处寻找石灰岩的张田,两人交谈了一番之后,被他发现了张田的地图”
后面的事情不说自明。
“卖就卖吧。”董明对此一点儿都不在意,道“反正不过一郡之地的地图而已。”
董明更在意的是南阳世家的情况,毕竟他教的东西,可是挖世家的墙角,再小的世家发起狠来,也能给现在明德书院带来巨大的伤害。
“你们收集一下南阳世家的信息,事无巨细,都收集一下。”董明想了想道“弄完了之后你们再回来。对了,到时候你走一趟,把南阳世家的信息给南郑郡守刘备送一份。”
“喏!”
韩信应了下来。
102章 邸报
明德书院逐渐进入了正规。作坊那边,每周都会换学生过去实习,眼下除了赶工曲辕犁和活字印刷的泥活字之外,造纸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董明先把五经这种书拿了出来,让作坊印刷。一个月的功夫,就印刷出来数百套。这数百套五经全都封存在明德书院。书院的学生肯定会是人手一套,但是其他的董明却封存了起来。
眼下世家大族还掌握着国家权力,董明平常口花花,顶多也就是口胡。嘴炮什么的,世家大族的容忍度还是很高的。
曲辕犁的出现,他们也会欢迎,毕竟这个天下大多数的耕地还在他们手里。但是造纸术和活字印刷的出现,就是挖世家的墙角了。
才没有把握的时候,董明压根不打算大规模扩散。等经济基础提上来了之后,再将活字印刷和造纸术推广出去。
当然了,被动的蔓延,董明不会阻止。
不过五经等东西不能印刷,但是他自己写的书可以随便印刷,随便散播。因为这些玩意对世家大族来说,跟自己的根基不冲突,或者说他们压根就看不上董明的歪门邪说。
奇淫技巧罢了。
这就是目前世家对董明学说的看法。至于什么格物致知,那都是儒皮罢了。以前法家又不是没干过这种事儿。
要不是董明的讲学中没有一点鬼神的东西,世家大族都把他当成了死灰复燃的墨家子弟了。
眼下,明德书院稳步推进课程,作坊则在研究水泥制作。本来董明还想安排一下火药的,可是这事儿不是那么容易。主要是没有熟练工,董明担心出问题。
飞虹倒是可以,可是飞虹这个道士有些神神秘秘的,他不太放心。不过董明也没把飞虹赶走,就这么养着他,看看成色再说。
而且,书院的教学中,也没有讲到这一部分。原理的什么的董明不打算讲,直接上实操就行了。实操完了再回过头去讲原理。
关键问题就是,他就一个人,要不是有系统帮忙,他早就崩溃了。后世的教学体系看起来很简单,但是现在董明想一想,只能说编课的那群人真的是牛波依。
这天下课,一个学生快步走过来,手里还拿着一个书简。
“老师!这里有刘郡守送来的邸报。”跑过来的学生,正是这周轮换下来的高尚。
董明楞了一下,不知道刘备怎么会想到把邸报送过来。不过送过来也好,正好也能了解一下最近大汉朝官场上的事情。
借过邸报,董明笑着对高尚道“对了,这段时间学习还好吧”
高尚闻言点点头“能跟得上老师的进度。”
“那就好。”董明点点头,然后道“行了,你先去吃饭吧。”
“诺!”高尚应下来,转身离开。
董明拿着邸报,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办公室里,董琬刚给董明打好饭。董明来的时候,她正在帮董明整理书桌。
“琬儿,别忙活了去吃饭吧。”董明对董琬说道“对了,诸葛亮最近怎么样”
诸葛亮毕竟还小,书院里最适合照顾他的人自然就是董琬了,毕竟是个女生,心思细腻。而且还是诸葛亮未来的嫂子。
董琬闻言笑道“亮哥儿挺好的。而且还特别的聪明,学什么东西都很快,还能举一反三。”
董明对此不是很意外,毕竟是日后的诸葛丞相“那就好,照顾好他的饮食,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可以往后靠。”
“知道了。”董琬应了下来。
董明点点头“行了,你带诸葛亮去吃饭吧。”
“嗯,那琬儿告退了。”董琬行了一礼,转身离去。
她离开之后,董明坐到自己的书桌前,打开了刘备送来的邸报。应该是手抄的邸报,上面有光和二年前四个月的大事件。
二年春正月,大疫,少府令蔡邕依《天灾应对集》为纲,招周福为副手,妥善处理,未造成巨大死伤。帝心甚慰,擢福为药丞。蔡邕因功,加食邑两百户。
第一条里董明就看到了两个熟人。蔡邕自不不去说,倒是周福让董明很是意外。之前他被曹操留在军中,没想到竟然一直滞留在了洛阳。竟然还借着大疫的机会,洗白了自己,成为了大汉朝的正官。
二月己酉,南宫大火,半月乃灭,葵亥,广阳门外屋自坏。
税天下田,一亩十钱。黑山贼张牛角等十余辈并起。
二月的时候,黄巾余孽中盘桓在黑山的张牛角等人又竖起了反旗,可是这一次也不知道朝廷派谁去平的叛乱。
董明继续往下看,又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名。
袁隗。
三月,司徒袁隗被罢免,廷尉崔烈升任司徒。同月,北宫伯玉的叛军达到了三辅地区,升官到左车骑将军的皇甫嵩奉旨平叛,可是却战败了。
四月份,没什么大事,就是天气愈发的不正常了。
邸报的内容不多,董明看完之后,皱着眉头思索起来。眼下最大的事情,很明显就是张牛角等人和北宫伯玉的叛乱。
北宫伯玉都打到三辅地区了,也就是说至少去年年底的时候,他应该就造反了。眼下皇甫嵩兵败,不知道洛阳那边是如何反应的。还有就是张牛角众,一直到四月份邸报都没说是怎么处理的。
一团乱麻。
董明北望洛阳的方向,似乎想透过层层迷雾,看到深宫中端坐的刘宏。
寝宫里。
刘宏脸色铁青的看着手里的军情,身边陪着的只有张让和赵忠。
“这就是朝野称赞的良将”刘宏一下子将军情摔在地上,气的脸色通红“一个蛮夷之辈,也拿不下来,有什么用!”
张让和赵忠两个人没有说话,倒不是怕触刘宏的眉头,而是巴不得刘宏气急了下旨将皇甫嵩给杀了。最不济,罢免了也好。
实在是皇甫嵩眼下可以说是他们的头号敌人,整天想着怎么把他们给弄死。眼下他们不落井下石,就是对皇甫嵩最后的疼爱了。
刘宏看了一眼张让和赵忠,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满。这两个人越来越不好用了啊。
“给前线去信,三月之内不能解决战斗,他皇甫嵩就别干了。”刘宏并没有让张让两人如愿。他也不傻,眼下汉庭能拿得出手的战将不少,比方说曹操,比方说被弄到汉中的刘备。但是威望和官位大到能够独领一军的也就皇甫嵩、朱儁还有一个刘宏不太喜欢的董卓。
说起来,刘备作为一郡郡守,秩比两千石,官位上完全足以独领一军了。可是刘备太年轻了,刘宏担心他弹压不住洛阳的骄兵悍将。
对于刘备这个不知道隔了多远的亲戚,他还是抱有期待的,不过眼下,还是让他刷资历的好。
张让和赵忠眼神中闪过一丝的失望,不过两个人掩饰的很好,又都低着头,没让刘宏发现。
张让上前一步领了刘宏的命令“喏!”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小黄门走了过来。
“陛下,少府令邕求见。”
“让他进来。”刘宏一挥手,让小黄门下去通知。自己则摆出了威严的姿势,等着蔡邕进来。
蔡邕大步走进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笑意。到了殿内,蔡邕推金山倒玉柱的跪了下去。突出一个给刘宏面子。
刘宏见状脸上露出了笑容。
“都封侯了,还跪什么跪”刘宏是越来越喜欢蔡邕这个大臣。虽然没什么能力,但是听话,好用。最主要的是给面子。满朝两千石以上的大员,谁能像蔡邕似的,一见面就磕个头给足了刘宏脸面。
“臣深受陛下隆恩,铭感五内,故而”蔡邕嘴上这么说,心里却不这么想。他也不想啊,他蔡邕享誉海内外,天下敬仰。可是现在,不少人说起他都是满脸不屑。说他是一个阿谀奉承之人。
可是他没办法,他想让这个老大帝国重新回到巅峰。想要完成这个目标,他就必须要保住自己的官位和在刘宏心里的地位。
些许面皮,算的了什么
103章 八月初一
刘宏对蔡邕的到来,抱有期待。因为没有好消息的话,蔡邕不会单独跑来找他的。
“又有什么好消息”刘宏笑着问道。
蔡邕闻言从怀里拿出一个纸质的小册子,递给张让道“回陛下,上月明德书院董明给下官寄来了一个全新的耕犁设计图。如今这耕犁已经投产,并且开始使用。”
刘宏听到董明的名字,皱了皱眉头,接过蔡邕递来的册子,仔细看了看。看完了之后,刘宏脸上面无表情。
“张让,赵忠,你们俩出去。”刘宏面无表情的说道。
张让和赵忠两个人闻言一愣,这还是开天辟地头一遭。之前无论多大的事情,他俩至少也会有一个人在场。没想到今天,仅仅一个小册子,就让刘宏做出了这么大的改变。
不过两个人也不敢忤逆刘宏的意思。弓着身子退了出去。出去之后,宫门关上。张让和赵忠两个人站在门口,互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一丝阴霾。
“陛下,变了。”张让忽然出声说道。
赵忠闻言摇摇头,道“眼下最重要的是,要搞明白蔡邕所谓的全新的耕犁是什么,还有那个小册子里到底写了什么。”
张让闻言回道“我偷偷看了一眼,好像是关于耕地的。但是时间太紧了,没看到。而且当时陛下也盯着。”
“知道这些就够了。”赵忠笑了笑。
张让点点头“的确是够了。让孩子散出去,今天下午就把结果报上来。”
“如此,甚好。”
殿内。
蔡邕此刻心绪难平。这还是第一次,就他跟刘宏两个人君臣奏对。一时间儒家大臣的尿性又占了上风,恨不得立刻开口,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大型教育现场。
不过,刘宏没给他犯浑的机会。
“曲辕犁的功效真的有你写的这么好”刘宏眯着眼睛,认真的问道。
蔡邕闻言,点点头,压下自己的冲动,回道“却是如此,甚至还可能更好。毕竟我们只有图纸,做出来的效果可能没有明德书院那边好。不过就算如此,开垦效率也比之前提高了一倍。”
“好!好!好!”刘宏激动的站了起来,这个时候他连所谓的天子威严也不想保持了“蔡邕,你做了一件大好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