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好老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野怪逆袭
刘琦闻言也用力抱了抱诸葛瑾,大声回道:“谢谢你!瑾哥儿!”
这可是十岁左右的时候,就结下的深厚友谊啊!
看着诸葛瑾和刘琦抱在一起,董明心里忽然有一丝柔软被触碰了。曾几何时,他也拥有过这样纯粹的友谊。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周边就只剩下酒肉朋友和一夜爱情。
摇了摇头,将脑海中的想法驱散出去,他拍了拍手道:“行了,大家都是好样的!不过大家要记住,不管以后你们的志向是什么,一定要记住!我明德学子!必须要做到的一点就是,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间不负黎庶。”
“知道啦!敬仰天上的神灵,保护脚下的土地,守卫深爱的女人。”郭嘉接口道。
“嘉哥儿,为师记得我说的原话是守卫深爱的人吧”董明嘴角抽了抽,打算给郭嘉这个中二青年上小课,让他知道为什么花儿这样红。
“是吗那是学生记错了。”郭嘉笑眯眯的回道,压根就是那种班级里的问题学生模版。
自从没了戏志才又当爹又当妈的照顾他之后,郭嘉这跳脱的性格,越来越放飞自我了。董明能够不让他掉入酗酒泥潭里,就已经费了好大的功夫。
“都散了吧,嘉哥儿你留下来。”
其他人闻言起身告辞,郭嘉则一个人留在了原地。等所有人都离开之后,董明坐到了郭嘉的对面。
“说说吧,为什么三番五次的想要估计激怒为师这么小孩子的手段,就不要用了吧。”董明长叹一口气,道:“以你的智慧,不会只能想到这种无聊的办法吧。”
郭嘉闻言笑了笑道:“学生想离开了。”
“还太早了。”董明想都不想就拒绝了:“你虽然天资聪颖,眼下也的确可以出师了。但是年龄还太小了。”
“甘罗十二岁拜相,学生已经不小了。”郭嘉反驳道。
“那又咋了德川家康五十岁才开始发家,姜子牙八十岁才出山,孙悟空被压了五百年才去取经,白素贞一千多岁才下山谈恋爱,你着什么急”董明立刻开始满嘴跑火车。
郭嘉都听蒙了,姜子牙他知道,其他人都是什么鬼除了第一个听起来还像个人,其他两个怎么想都不是人吧。
“啥”郭嘉很配合的说了一句。
“没啥,现在出师,还太早了一点!”董明摆摆手道:“静下心来,为师知道你在想什么。是不是担心追不上志才的脚步”
郭嘉的小心思,他早就看出来了。这家伙看起来平日里懒散的很,其实呢早早的就把戏志才当成了自己的目标。至于刚才所谓的把超越自己当做目标这种话,董明一个字儿都不相信。
只不过当时学生都在,没有拆穿他罢了。
“学生”郭嘉想辩解什么,可是在董明的注视下,只能颓然的垂下脑袋。
董明语重心长的说道:“嘉哥儿,你天资聪颖,日后定然是天下间少有的大才!你不需要仰望任何人。”
“不需要仰望任何人”郭嘉抬起头,看着董明。
从来没有人跟他说过这句话,从他认识戏志才开始,就一直活在被戏志才的阴影下。他也明白,戏志才都是为了他好,可是他更明白,戏志才对他来说是怎样的存在。
正是因为感激他,才想要超越他,哪怕是拼了这条性命,也要超越的人,正是那个一直保护着自己的人啊。
这大概才是郭嘉的志向吧!
原本的历史轨迹上,他的确是做到了!而现在,等着他的不过是更大的挑战罢了。
157章 董明归宗,李通入学
最终,董明还是打消了郭嘉想要提前毕业的小心思。
八月末,明德书院又来了一批前来报名的学生。这一次来报名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史上无名之辈,最好的也就两个乙下资质的人。经过了考试之后,一共有十八个人附和条件,入了学。这些人大多数来自于新野县的附属小学。董明非常期待的邓艾因为年龄太小,今年并没有来参加考试。
新入学的学生,董明直接将他们并入了丙一班。毕竟大多数都是附属小学的学生,基础知识说起来可能比丙一班的学生们还要好一些。
这样,丙一班的学生达到了六十八个人。按照道理来说,可以分成两个班了。不过考虑到书院的师资力量,董明还是打算不分班。
九月初一,董明一大早就遇到了烦心事。具体地说就是,有人来认亲戚了。
来的人,名叫董访,用他的话说,算是董明的堂哥。之所以找过来,是因为族里希望他能回去一趟,认祖归宗。
这没头没脑的找过来,让董明有些懵。
说实在的,董明对自己的身世其实心里有点儿数。且不说他家里的大宅子和那么大一片农地了。就说他一个寒门士子,哪里有这么容易就能拜在名儒门下,学习《诗经》的
君不见,郭嘉这种的,都在荀里蹭课吗。
他也想过,自己可能是什么世家庶出分支的崽儿,但是没想到实情竟然超乎了他的预计。
“伯照啊!叔叔他当年一时糊涂,你可能不能跟他一样啊。”董访说这话的时候,语重心长。
他嘴里的叔叔,就是董明已经过世的父亲。从董访那里,董明大概了解了自己便宜父亲的一些事情。
一句话来说就是,豪门嫡子爱上灰姑娘,一怒之下为爱别出家门的狗血八点档故事。
“听你这意思,某家是济阴定陶董家人论血脉,还是嫡系”董明摸着下巴,意义不明的问道。
董访闻言点点头,道:“是啊!伯照贤弟!之前叔叔让家里不高兴了。但是现在叔叔已经唉,族里也就不追究了。还希望你能够认祖归宗啊!”
“这么些年了,怎么现在才找来”董明脸上挂着玩味的笑容,心里不停盘算着这上杆子来的家伙是什么意思。
认祖归宗倒不是不可,那要看对自己做的事情有没有利。有,就捏着鼻子认了,没有,就去特娘的。
在这一点上,董明不介意做一个让人恶心的政客。
董访看着董明的笑容,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他比谁都清楚,家里的老头子们是看到董明发达了,所以才上杆子请人家回去。
可是,人家凭什么就要回去就凭认祖归宗四个字吗说句不好听的话,以后这定陶董家,说不定就变成新野董家了。
董访对家里老头子们的决定,一点儿都看不上眼,也为他们的自以为是感到可笑。若不是为了董家,他压根就不打算走这一趟。
“伯照,为兄就直接说了吧!”董访也知道,眼前这个初次见面的堂弟,不是一般人,索性放开了说:“董家需要你!”
“哦”董明笑了。
董访继续道:“而你,也需要董家的帮助!”
“说说看吧。”董明不置可否。
“现如今,大兄在朝中为官,为兄也举了孝廉。可以在朝中为你奔走!某家知道,你如今最重要的就是新学。有董家帮你,新学很快就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董访说的很直白:“不但如此,董家还会全权支持你的任何行动。”
“兄长说了算”董明笑了。
董访摇摇头道:“某家说了不算,可是大兄说了算!这件事,某家已经跟大兄通过气了。”
“大兄”董明不知道这人是谁。
董访见状连忙解释道:“大兄单名一个昭字。”
“董昭董公仁”董明眼睛一眯,又是个大佬。
“原来伯照听过大兄的名号!”董访很是惊讶,不过很快他就了然的说道:“也对,大兄风姿绰约,自小就闻名天下了。”
董明眨巴了一下眼睛,很想说,他之所以知道是因为后世有个叫罗贯中的家伙写了一本《三国演义》。才不是因为董昭啥闻名天下的名声。
“既然如此某家也不是不能认祖归宗。不过,意思你带到就行,某家就不过去了。”董明自然不会真跑到定陶,他没这么缺心眼。
董访也不在意,闻言大喜道:“如此甚好!甚好!”
董明笑了笑,然后用看了一眼董访,毕竟算是队友了,得看看队友的成色不是
内政谋略,双七十五,其他都是垃圾。
说起来也算不错了。最关键的是,董访还有一个特技,而且是之前没有见过的特技。
:当与其他人搭档的时候,搭档的全能力1。当与其他人搭档领兵的时候,军队攻击力、守备力、移动速度上升百分之十。
还不错,典型的副手人选啊。
“不知道,那个青史留名的便宜大兄,又是什么样的能力呢”董明想到了远在洛阳的董昭,心里不由的开始盘算起来。
董访在明德书院待了几日,顺便还给学生们上了几节课。不过他逢人就说自己是董明堂兄这件事,倒是让董明有些无奈。
这家伙做事儿也太稳妥了一些,就算以后自己想反悔都难了。不过有得必有失就是了。再者说了,日后董明要做的事情,估摸着定陶董家都恨不得将他再一次逐出家门。
董访走的那一天,董明送了十几里地。等回来的时候,武敬领着几个毛头小子来找他。
“老师,有几个学生想要入学,但是已经过了考试的时间了。”武敬对着董明说道:“本来学生是打算让他们下一次再来的。可是他们都是孩子,一群人自己从家乡赶来的。所以学生想替他们求个情”
此时,众人正在书院后面的花园里,虽然已经入了九月,但是仍然是一片夏天的景象。花园里,红的蓝的绿的紫的,争奇斗艳。
董明喝着茶,看着武敬和他身后的四个小鬼。
四个小鬼都只有十来岁的样子,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的,每个人都灰头土脸的,看得出来一路走来不是很顺利。
“他们是哪里人”董明磨砂着茶杯问道。
武敬闻言连忙回道:“平春人。”
“平春”董明想了想,道:“江夏人”
“正是。”
“自己走来的”董明有些动容了,从江夏平春到新野可有着不短的距离。几个半大小子能平安走过来,需要的可不仅仅是勇气,还得能打才行。
毕竟,这世道剪径的强人比特么良民都多。
“是的。他们自己从平春走来的。”武敬也是有些佩服:“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董明点点头,心里大概猜到,这群人中肯定有日后的大佬,甚至不止一个。
这个时候,就需要祭出技能了!
第一个,李通!
第二个,陈恭!
第三个,李铁!
第四个,李仁!
李通,这个名字眼熟,之前书院里已经毕业了一个。不过那个之前那位,长于政事,乙等资质。眼下的这位,长于武力和军略,甲下的资质。
看到这里,董明就明白了,这位就是日后的曹魏刚候,李通李文达。剩下的三位,他就没印象了,想来应该是李通的马仔。全都是丙上的资质,不算出彩,也不算太差。
“你们四人”董明想了想道:“书院的规矩不能破!但是你们求学之心甚坚,倒是让某家很是动容!这样吧,你们且在书院里住下,当个旁听生。平日里除了上课之外,还要在武敬那里帮忙,如何”
李通闻言连忙带着自己的三个小弟,对着董明行了大礼:“多谢先生!多谢先生!”
“行了,不用这么高兴,下一次入学考试考不上,可就丢人了啊。”董明笑着说道:“好好努力吧,毕竟来这一趟也不容易。”
“先生还请放心吧!”李通信心满满的回道。
董明点点头,他对李通有信心。
收了李通,也算是明德书院翻开了新的一页。真要说起来,李通可以说是明德书院第一个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上青史留名的武将!
孙策不算,孙策明显得归类到君主里。
“唔,有点偏科了啊。看来以后得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吸引到一些猛将兄来求学。以后更有排面!”
董明想了想,琢磨着自己能在武将中打响书院的名声。
与此同时,在长江边上,一个健壮的汉子刚刚下船,他腰里别着一把刀,背上还背着一个少年郎。少年郎脸色苍白,浑身无力的模样。
“叙儿再坚持一下!新野的华神医,一定能治好你的病!”健壮汉子对身后的少年郎说道:“等身子骨好了,就好好读书。”
“大人,孩儿想学武。”被称作叙儿的少年郎用轻微的声音说道:“孩儿也想像其他人那样,自由的奔跑,摔倒”
听到自己儿子的话,健壮汉子的眼睛都红了,点点头道:“好!等你身子骨好了,为父亲自教你!我黄家的刀法,可是天下第一!”
这人,姓黄,单名一个忠字。他背上的是他的儿子,黄叙。
“等到了新野,华神医一定能够治好你!回来之后为父就教你!”黄忠对儿子许诺道。
黄叙闻言脸上露出了笑容,道:“大人,其实就算治不好也没什么。这么些年了,是孩儿拖累了您。”
“胡说什么!”黄忠脸一板:“你是我黄忠的儿子!不要说这么丧气的话!”
“大人”
158章 黄忠求医
明德书院附属医院,华佗正端坐堂前,手持一卷医书正看得津津有味。医院平日里来的病人并不多,一来名气还没有彻底打响,二来不少百姓对上医院看病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接受程度还不算高。
这只能交给时间了。当然了,良好的宣传能够缩短这个时间。但不管是董明,还是华佗对此都不着急。
华佗正在看的,是董明从系统那里换来的医书,从指缝间依稀可以看到《千金方》三个大字。不过华佗手里的《千金方》并不完整,只是其中儿科卷罢了。倒不是董明没有兑换到全本,董明只是觉得吊着华佗的胃口比较有趣罢了。
实属是个无聊的家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