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好老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野怪逆袭
至于让董琬进教室听课这件事,董明还没打算挑战这个社会的底线。
讲义发完,董琬回到门口,钻进了自己的小被子里。
董明摇摇头,开始上课。
“天气的变化跟云彩有着紧密的联系。这节课,为师就教大家如何通过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来判断天气的变化!”董明朗声说道。
“大家可以看一下第一条!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董明笑着道:“什么叫钩钩云呢用专业的术语来说就是钩卷云。”
“在这里,为师要简单解释一下,所谓的钩卷云,它一般出现在暖锋面和低压的前面,钩卷云出现,说明暖锋面或低压即将到来,是下雨的先兆。但是,雨后或冬季出现的钩钩云,则会连续出现晴天或霜冻,所以又有“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冬钩云,晒起尘”的说法。”
董明顿了顿继续道:“大家一定对暖锋面和低压有问题对不对把讲义翻到最后,咱们可以看一下,什么叫冷暖锋,什么叫气压。”
冷暖锋,气压等知识,其实在后世的高中课堂上就有。十几岁的孩子都可以在下雨前后说上一句是冷锋过境还是暖锋过境。遇到了梅雨季节,还会来一句是准静止锋。
知识并不复杂,董明大概用了半个多小时就给学生们普及了一下。有直接听懂的,也有云里雾绕的,但是没办法,大课就是这样,能照顾到大多数人就行了。
后世的大学课堂更是什么都不管,老师讲自己的,学生们就随意,爱学不学。董明眼下上课,也有这个趋势了。
爱谁谁,自己讲痛快就完事了。不像一些没骨气的扑街写手,读者一喷,立刻就改。对这种人,董明简直是嗤之以鼻孔。
“好了,大家了解了之后,咱们继续往下走。”董明讲完了冷暖锋、气压相关的知识之后,继续道:“往下看啊,第二条。炮台云,雨淋淋。”
“炮台云指堡状高积云或堡状层积云,多出现在低压槽前,表示空气不稳定,一般隔8—10小时左右有雷雨降临。”
“老师炮台是什么还有‘炮’是什么意思”郭嘉开始日常找茬,但是他这个问题倒也不是瞎问的。
董明放下讲义,然后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砲”字,道:“跟这个字读音一样。之所以写成‘炮’你们以后就明白了。眼下只需要记住炮台云是什么样子的就行了。”
“哦,好吧。”郭嘉点点头,没再继续追问。
“好,看第三条啊。云交云,雨淋淋”
董明抑扬顿挫的声音逐渐飘荡着,学生们看着讲义,听着董明一点点的解释。有时候董明还会在黑板上画出某种云彩的形状。有聪明的学生会立刻临摹在讲义旁边,以供课后复习的时候看。
看云识天气这一课,说重要很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天气这玩意用经验来预判,其实很多时候都是不准的,误差基本上都是以天为单位的。但是某些时候,这种预测又显得很是重要。
也许仅仅只是一次成功的预测,就能改变战局也说不定。这事儿不好说,但是如果立志成为一个将军的话,就不能不去学习任何有可能提高己方胜利可能性的知识。
像是徐庶、郭嘉全都听的非常认真,这两个人对未来目标很是明确,一定会上战场的。诸葛瑾学的也很认真,但是他学的认真是为了跟其他人有共同语言,好让他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好了,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你们回去的时候要好好温习,明日为师上课的时候一定会考校你们的。如果有谁答不上来,那就准备好去武敬那里听令吧。”临下课的时候,董明吓唬了一下学生们。
这些学生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去武敬那里帮忙。原因倒也简单,到了武敬那里,就是去扫厕所的。
不去也不是不行,那就收拾东西回家吧。之前已经有脾气硬的主收拾东西回家了。不过没过多久又跑回来任劳任怨的打扫了今天茅厕,继续回来上课。
“谨遵师命。”
学生们齐声应道。
“下课!”董明笑着点点头,然后夹着讲义就往外走。来到门口,帮董琬收拾了小板凳和小被子之后,父女二人一同前往食堂。
167章 中平五年,春正月
中平五年,春正月,休屠各胡寇西河,杀郡守邢纪。丁酉,大赦天下。
正旦日,书院张灯结彩。董明直接把正旦当后世的春节来过了,打算热闹一番。董琬在头几天就开始做红包。董明在山脚下换了不少铜钱,一个红包里面塞了十枚铜钱,当做给学生们的压岁钱。
与此同时还让高尚赶制一批烟花出来。虽然只能听个响,看个亮。但也总比什么都没有强。除此之外,他还亲自动手写了不少对联,贴在了书院大大小小的门框上。
总之,氛围得有。
食堂今天也改了菜色,鸡鸭鱼肉,各种点心全都备足。到了晚上的时候,整个书院没有回家过节的学生全都聚集到了一起。
董明随便说了几句漂亮话之后,年夜饭就开始了。席上,觥筹交错,好不快活。
吃完了饭,董明吩咐了一声之后,高尚带着几个烟花房的学生,将准备好的烟花,摆放在广场上,点燃。
自然是不能跟后世的烟花相比,但是有就不错了,还要啥自行车很多没有见过烟花的学生和下人们更是惊呼鬼神来了。
董明看了一会儿之后,倒是变得无趣起来。然后让人去打了几桶水,放在现场。眼下书院几乎都是木制的建筑物,要是走水了,那就凉凉。
好在,董明没有这么背。主要是刚下过一场雪,天气又比较寒冷潮湿,火星子没地方发威就熄灭了。
转过天来,书院正常运转。董明又收到了来信,信从汉中而来。却是关张二人的孩子也出生了。关羽的大儿子不出意外的取名关平,张飞的大儿子也不出意外的取名张苞。
董明还是老样子,让董琬备了礼物,打算下个月的时候再去一趟。到时候少不得又要多两个后补的学生了。
这天董明刚下课,秦牧又找了过来。两人在食堂里一边吃饭一边谈事情。
“先生,又要麻烦您了。”秦牧有些尴尬的说道,连餐盘里的饭都没吃几口。
董明吃着烤鹿腿肉,道:“说吧,什么事儿又是查案子”
“是,也不是。”秦牧摇摇头道:“前几天做了盘点,发现县衙府库里有了不少的亏空。可是账面上,却怎么也查不出来,因此想请先生帮帮忙。某家听说先生精于记账,曾经教导过颍川学子四柱记账法,所以特来相求。”
“哎”董明楞了一下道:“这四柱记账法都是哪一年的事情了你们应该都学会了吧”
秦牧闻言摆摆手道:“先生可能不太清楚。当时学会了的人都没有往外传。这种法子,大家肯定都敝帚自珍,又有多少人像先生一样能够公之于众吗因此这么些年了,这四柱记账法仍然只在小范围内流传。某家不曾学过。”
“不说这个,你县衙的账是怎么记得”董明跳过这个话题,直接问道:“话说,某家看了是不是有些不合适”
“没什么不合适的。”秦牧笑着道:“劳烦先生了。不过账本没有带来,还在县衙。”
“那成吧,这事儿某家也不用去,等会儿你去找嘉哥儿,让他下山走一趟就行了。”董明摆摆手,这种小事情还用不到他亲自出马。
当然了,出马了也没用,他又没做过会计。还是让天才去吧,天才总是有办法的不是
秦牧闻言点点头,对于郭嘉,有了上次查案的事情之后,他还是非常信得过的:“那就多谢先生了。”
“先吃饭,菜都要凉了。”董明指了指秦牧的餐盘,笑着说道。
“好!”秦牧也笑了:“书院的伙食可真好啊。”
“那是,民以食为天嘛。不吃好了,啥也干不成,更遑论学习了。”董明回了一句。
吃完了饭,秦牧自去找郭嘉。董明则施施然的溜达到了华佗的医院里。大概是因为冬春交替的原因,医院里病人不少。
不过大多都是一些头疼脑热的小病,华佗带着几个学生处理起来非常的方便。说起来这些年倒是好年景,除了天气愈发干冷之外,却也没有发生过天灾。大汉朝透着一股子起死回生的味道。
当然了,董明却清楚,这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大汉朝想要重生,还得看他这个穿越众的。
在一旁等到了病人都zouguang了,董明才跟华佗搭上话。
“元化兄啊,不知道你可认识张机张仲景先生”董明笑着问道。
张仲景是谁,自不用多赘言。作为一代医学大师,单从对中医的贡献上来看,一部《伤寒杂病论》几乎可以比肩《黄帝内经》。
从这一点上来说,古往今来能跟张仲景并肩的医学大师,也就那么寥寥几个。至少华佗是不如他的。虽然华佗也有《青囊书》这一著作,但是《青囊书》到底是散佚了。只有《三国志》上有只言片语留存罢了。
董明倒是问过华佗,有没有著书,后者表示自己还不配,对此董明只能耸耸肩。不过董明还是对华佗抱有期待的,毕竟仅凭只言片语便可以知道,相较于张机,华佗更擅长外科。
若是有机会,董明还是希望皆有系统的资料库和华佗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这个时代年代建立起属于中医的外科体系。
这,绝对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张仲景”华佗闻言愣了下,然后道:“倒是听闻过他的大名,但是一直没有相见。不过倒是与他神交已久。”
“好一个神交已久。”董明心里吐槽了一句道:“听闻张仲景先生也是国医圣手,想让他也来书院待一段时间。”
华佗闻言摇摇头道:“仲景先生有官身,不可能来这里的。”
“啊”董明愣了,他一直以为张仲景跟华佗一样就只是个医生罢了。
“对啊,仲景先生有官身。某家上次听闻的时候,他已经是议郎了好像。如今应该外放为官了吧具体的某家也不清楚。不过,伯照你倒是可以托人去打听一二。虽然仲景先生不能过来,咱们可以去啊。”华佗兴奋的说道:“到时候某家亲往,与他一道探讨一下医术之道,岂不妙哉。”
“也是个法子。”董明点点头,将华佗的建议记在心中。
“对了,某家找你还有其他的事情。”董明又道:“天气越来越冷了,元化兄有没有什么食疗的方子让食堂每天熬一桶,学生们每天能喝上一口去去寒寒。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那种。”
华佗闻言点点头道:“有啊,这方子不还是伯照你给某家的吗”
“哎”董明哪里记得给过华佗什么方子了。这些日子只要华佗来要,他就从系统那里抄一个方子给他,自己从来都不看是干啥用的。
“既然有的话,那就告诉食堂吧。”董明打算避开这个让自己尴尬的话题:“那没什么事儿,某家就先走了。”
华佗闻言点点头,然后又拦住了董明:“对了,某家这里有好东西要给伯照你。”
“哎什么好东西啊。”董明来了兴趣。
“稍等片刻。”华佗说了一声,转身离开。过了一会儿,华佗折返回来,手里还抱着一个上了泥封的坛子。
“就是这个了!”华佗笑眯眯的说道:“这可是好东西。”
“是什么”董明接过来,还挺沉。不过可以闻得到一股酒香:“是酒吗”
“药酒!”华佗笑着道:“某家刚研究出来的,里面泡着虎骨呢!”
“所以说那头老虎,你就研究了这么一坛就出来”董明有些奇怪的看着华佗。
华佗摇摇头道:“怎么可能!一共可有十坛呢。”
董明:“”
不管怎么说吧,毕竟老虎真给了董明,董明也不知道怎么处理。抱着虎骨酒离开,回到了书院。
下午没有什么课程,董明打算跟系统学习一下。说起来,这些年他一直都没闲着跟系统学习。只是学习的时间已经越来越少了。从一开始的一天八个小时,到现在的每周也就七八个小时的样子。
主要还是太过变态了,什么东西看一遍就记住了。
“今天就学习一下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吧,意识形态的部分就算了,那玩意没有用。直接上干货,就机械制造和工厂制吧。”
董明跟系统交流一番之后,定下了学习的方向,然后沉下心来开始学习。当然在外人看起来,他只是躺在床上睡觉罢了。
新野县城,诸葛玄带着一个车队在客店落脚。几辆大车装得满满当当的,用红布盖着,看起来好不喜庆。
他是来下聘礼的。自从上次说定了诸葛瑾和董琬的婚事之后,一拖就到了现在。诸葛圭寻思着先把婚事敲死再说,就让他来下聘礼了。
至于董明说的等到诸葛瑾及冠了再结亲的话,诸葛圭早就忘了。他只当是董明舍不得自己姑娘远嫁。
不过他也属实有些着急了,诸葛瑾虚岁才十五岁,结什么婚董琬也是一样。董明根本就不可能答应的。
诸葛玄此来,注定要失望而返了。董明也不是不近人情,毕竟郭嘉和徐庶定下婚事要结婚了,他也没拦着不是
只是十四五岁就结婚,对董明来说,实在是一件无法接受的事情。尤其是这结婚的两个人一个是自己的义女一个是自己的学生。那就更无法接受了。
但,事情总是要来的。
168章 美人红袖
董明一大早就觉得心情不太爽利。主要是诸葛家这种不打一声招呼直接将聘礼带来的行为实在是太讨厌了。再加上有一定说定了两人的婚事,他也不好拒而不见,只能捏着鼻子硬着头皮收下诸葛玄带来的聘礼。
“聘礼,某家收下了。只是这婚期嘛,还是要往后拖一拖。”董明也让了一补:“这样吧,等琬儿十八岁了,就让他二人完婚如何”
诸葛玄闻言苦笑一声道:“先生为何要执着于此呢我大汉的女子不都是这个年龄成亲的吗”
董明闻言道:“某家自有理由,还请先生多多担待。”
“这”诸葛玄纠结了一下道:“此事某家坐不了主,还要某家大兄首肯才可以。”
“那就麻烦先生再跑一趟了。”董明道:“此事某家也是有苦衷的。”
“好吧。”
诸葛玄带着失望离开了。离开的时候还跟诸葛瑾单独聊了一会儿,确定了董明没有反悔的意思之后才离开书院。
诸葛玄走了之后董明摇了摇头,开始纠结自己死抓着结婚年龄这一点到底对不对。毕竟这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与整个社会对抗了。
猜你喜欢